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有外族来入侵?你也不看看是谁在镇守边疆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里说的“族类”,狭义上指的就是外族,也就是说的少数民族。在先秦时期,特别是秦朝之前,外族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犬戎灭西周了。至此之后,后面的中原就视外族为大患,比如战国时期赵国的赵长城,燕国的燕长城,防的就是北方的外族“胡人”。

到了西汉时期,汉王朝的统治者仍旧视匈奴为心腹大患,汉武帝刘彻曾多次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汉高祖刘邦甚至不惜亲自率兵北伐匈奴,可见当时的外族,匈奴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有多大。

汉末时期,天下大乱,特别是桓帝灵帝二朝,中原大地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朝廷内部更是卖官鬻爵,朝治愈加腐败不堪,然而奇怪的是,如此天下大乱之际,史书上却没有任何外族入侵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汉末时期的外族

其实看有没有外族入侵,主要是看是谁在镇守边关。汉末时期汉朝北方的外族主要是东北方的乌桓。说到防御乌桓,那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汉末群雄之一的公孙瓒了。

公孙瓒出生在北方豪族公孙世家,但是因为其母亲出身卑微,所以公孙瓒历来不为家族看重。但是公孙瓒人长得魁梧,声音洪亮,弓马娴熟又才智过人,很受当时辽东太守的赏识和器重,后来甚至招了公孙瓒为女婿。后来公孙瓒在岳父的帮助下,和发小刘备,也就是后来的蜀汉昭烈帝,一起投到了当时的门阀大佬卢植门下,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

得到了卢植的提携之后,公孙瓒可谓是平步青云,很快就被举为孝廉,没过多久就回到了辽东做了长史。

当时的辽东北边就是外族乌桓人的地盘,有一次公孙瓒仅仅率领数十名士兵在边境巡逻,突然看到几百名鲜卑骑兵在对面的山脚下歇息,所幸这些鲜卑人没有发现公孙瓒。

手下的人都劝公孙瓒退回关内等待援军,公孙瓒却说:“现在敌明我暗,正是打突袭的好机会,不如主动出击,打敌人措手不及。”于是公孙瓒率领士兵们突然袭击,打的鲜卑人丢盔弃甲,死伤惨重。从此鲜卑人就记得了辽东有公孙瓒这一号人物了,公孙瓒也因此升迁为县令。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此后公孙瓒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镇守边关。辽东一直都是个不太平的地方,先有边章,韩遂叛乱,后有张纯勾结乌桓首领丘力居侵犯边境,都被公孙瓒一个一个镇压了。

公孙瓒对待外族侵略者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杀,就算是投降的,被俘虏的乌桓人也杀掉,杀得辽东边境的乌桓人胆战心惊。就这样过了不到三年,乌桓人听闻公孙瓒的名号犹如闻风丧胆,再也不敢侵犯辽东边境了,至此辽东边境得以太平。

魏国时期的外族

自曹丕接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建立曹魏政权,汉朝自此灭亡。建立在汉朝基础上的曹魏北方也一样不安定。魏国时期的北方有着不少的外族,乌桓,鲜卑,羌族等,一个个的都对中原富庶之地虎视眈眈。然而魏国的建立很显然是靠着一大批优秀人才支撑才得以建立的,这些人才当然也不乏镇守边疆的名将,比如田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田豫和公孙瓒一样,都是刘备的故友,和刘备关系非常好。只因田豫老母亲的突然去世,让田豫错过了跟刘备南下的机会。很多魏国的官员认为田豫和刘备有旧,不能重要。但魏文帝曹丕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觉得田豫是难得的人才,个人间的情感和国家利益是能分得清的。于是重用田豫,让田豫镇守北方边境。

初到北境的田豫发现,北方的外族种类颇多,比如鲜卑,乌丸,这些外族又分为轲比能,素利等部落,各有各的地盘,而且不齐心,互相攻伐,互不信任,田豫认为,平定他们可以挑拨离间然后各个击破。不过这些部落有个约定,就是都不卖马给中原朝廷。

于是田豫先是笼络素利王,送以大量金钱绵帛,素利王得到了田豫的好处后,答应偷偷卖给田豫马匹。然后田豫把这个消息偷偷透露给了轲比能,轲比能大怒,于是攻击素利部落。素利王只好向田豫求救。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田豫得到求援信之后,表面上答应救援,暗地里调集兵马,突袭轲比能的老巢。此时轲比能大部队都在围攻素利部落,老巢空虚,田豫便一举拿下了轲比能老巢,然后田豫在挥师突向素利部落。

得知老巢被端的轲比能部落的人此时已无心恋战,而素利部落的人在轲比能部落的人的围攻下伤亡惨重,这两个部落面对养精蓄锐的田豫军队,根本没有反抗之力,田豫轻而易举的平等北方鲜卑族里两个最大的部落,从此名声大振,北方至此安定下来,魏国也因此封田豫为并州刺史。

蜀汉时期的外族

自蜀汉昭烈帝刘备在成都称帝之后,蜀国周边的外族对蜀国的统治还算认可,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反抗活动,并且刘备一直讲究仁政,对待这些外族还是很不错的,也一直相安无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后来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蜀国的国本动摇了,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稳定国本,不得不加收了蜀国统治地区内外族的赋税,这样加深了外族和蜀国之间的矛盾。终于在刘备死后不久,南方外族,蛮族首领孟获反动叛乱,反叛了蜀国。

蜀国丞相诸葛亮秉承“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认为北伐曹魏是一定的,但是北伐之前也一定要根除内部的隐患,那就是南方的蛮族孟获等人,于是诸葛亮率领蜀国大军南征。

诸葛亮此次南征的目的是让南方的蛮族心服口服,所以并不像其他人以杀伐的手段对付蛮族,而是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政策对待蛮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每到一地,诸葛亮并不去奴役,打压蛮族人,而是分发粮草金钱,教他们耕作,纺织等,让这些蛮族对于蜀国朝廷有了新的认知。渐渐的南蛮的许多部落都有慢慢的像蜀国臣服了。

但是南方满族最大部落的首领孟获,偏偏不服,屡次带兵对抗诸葛亮,都被诸葛亮一次次地捉住了,并且说只有不服就把孟获放回去,直到服了为止,后来,孟获最终被诸葛亮坚定信念给折服了,表示愿意臣服蜀国并且永不再犯。这就有了脍炙人口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以为诸葛亮这次南征能永久的平定南方,使南方的蛮族不在叛乱,然而随着诸葛亮和孟获的相继去世,一些有野心的南方蛮族就开始蠢蠢欲动,等到时机成熟了之后就公然反叛了蜀国。

为了镇压这些反叛的蛮族,蜀国也涌现出了一些镇边名将,比如马忠,张嶷,霍弋等,他们也秉承诸葛亮治理方针,认为蛮族靠杀是镇不住,是要靠心是笼络他们,所以马忠,张嶷,霍弋等人的镇边期间,很少有大规模叛乱,有时甚至叛乱刚发生,没有等蜀国军队来镇压,蛮族内部就把叛乱者给消灭了。

这在整个三国时期是很少见的,也算是归功于诸葛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治理方针。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吴国时期的外族

和魏蜀两国不同,吴国的“外族”可一点不算外族,因为他们的活动地区广大,人口众多,靠近吴国统治中心的建业,会稽,吴郡等地区,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山越。

当年秦始皇“发兵百万”征讨的百越正是山越人的祖先,可能是继承了祖先的彪悍,山越人作战极其勇猛,经常是不死不休,一度成为吴国的心腹大患,如何平定他们,成了吴国的头号难题。

吴国的开国皇帝孙权未称帝的时候,就经常派遣大将去讨伐山越。比如东吴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都曾率领大军讨伐山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一开始东吴也因此疲于奔命,兵力渐渐不济。后来时任吴国大都督陆逊给孙权提出了一个建议,让情况渐渐的好了起来。

那就是吴国每攻下平定了一个山越部落之后,并不在当地执行之前的烧杀掳掠政策,而是类似诸葛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方针,去感化他们,等时机成熟之后,就把当地的山越人民迁徙到别处,切断山越各个部族之间的联系,而且在愿意归顺的山越部族当中,挑选精壮男丁编入军队,剩下的人就到迁徙的地方耕地农作,参与生产活动。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渐渐的,反叛吴国的山越越来越少,而山越人也成了吴国国内主要的兵源之一。后来吴国的每次讨伐山越,总能够给吴国带来大量的人口,兵源,土地。时间一长,山越这个心头大患也慢慢的去除了。

结语:虽然汉末三国时期诸侯混战,却没有外族入侵,其原因主要不是外族不想入侵,而且他们面对的对手过于强大,个个都是当世名将,而且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战争不是光靠人多就能打赢的,还要看谋略和科技。三国各国的科技水平都远高于那些外族,那些外族怎么能打的进来呢?

本文标题: 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有外族来入侵?你也不看看是谁在镇守边疆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731608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5条)

料友:用户nbwokbx 2022-03-12 19:08
韩遂不是在西凉吗
料友:我是小寸寸 2022-03-12 20:10
外族如果来了就是给那些没啥名气的将领刷经验的
料友:用户nbwokbx 2022-03-13 16:40
内战打出来战斗力太强,外族过来是送菜,比较著名的是曹操破蹋顿,斩首两万
料友:用户nbwokbx 2022-03-13 18:33
后来的五胡乱华怎讲?
料友:uhhh 2022-03-14 08:25
1、边章韩遂是在西凉叛乱不是辽东;2、张纯投靠的乌桓是辽西丘力居部不是辽东;3、张纯丘力居叛乱,公孙瓒是先胜后败,后来是刘虞当上幽州牧以后悬赏杀张纯,然后丘力居投降,张纯被门客杀了,叛乱被平定。平叛怎么也算不到公孙瓒头上。你后面的内容我就不看了,光开头的错误就没法忍,讲历史还是要严谨呀,不能基本事实都搞错
相关文章
抗日剧中,为何日军让汉奸骑自行车,宁愿自己在地上跑?
看过《小兵张嘎》或者《亮剑》等主要描绘抗日战争时期的电视剧的,总会看到日军在行军的时候,会有一些穿着黑色便装,骑着脚踏车的中国人走在前面带路的情况。这些中国人,是汉奸,或者是日伪军。 那么问题来了,骑自行车的是汉奸,步行在后面赶路的是日军,
标签汉奸,抗日战争,日军,华北地区
用一生守护中国文物,他却拒绝政府购回,将全部珍藏白白赠予美国
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文明古国,文物对于我国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国人对于文物相当爱惜和敏感。在中国近代,因为社会动荡和战乱,有很多文物或流亡海外,或在战火中毁坏。所幸在那个年代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这些文物的意义,也在想尽办法 的保护中国
标签文物,翁万戈,翁同龢
清朝地位最高的丫鬟,她坐在桌子旁吃饭,皇后嫔妃都得站着
皇帝和朝中大臣的子女,从出生就有着位高权重的地位。而平民百姓的子女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靠自己去争取。男子们就会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女子们就会被送进宫里给皇帝当选妃子,或者是做宫女,也比在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强。 一、清朝的宫女李莲
标签李莲芜,清朝,慈禧,李莲英,太监
一张特殊的全家福,照相时英雄已经牺牲,妻子用胳膊支撑烈士身体
导语:对于很多人来说全家福的照片都代表着家人的团圆,是幸福时光的见证。但在中国近代革命时期,许多革命志士为了革命的胜利,哪怕是与家人合影一张全家福都成为了奢望,他们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对于他们来说,唯一停止工作的时候就是自
标签温济厚,革命,国民党
明朝太监白天被凌迟1000刀,晚上回到牢房,还能吃下两大碗饭
在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宦官有着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身体不健全的人看似地位低下,却能左右王朝的发展走向,有些甚至能颠覆整个王朝。但在搅弄风云后,这些太监的下场都不会好。 如明朝太监刘瑾,穷尽一生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最终因权势盖主
标签刘瑾,明朝,朱厚照,凌迟,刘顺
孙殿英炸开慈禧墓后,为何第一时间抢走慈禧裤子?真相是这样的
自古以来,盗墓贼要么就是一些盗墓能力强,会看风水,并且武术高超,能够躲得了墓穴里的暗枪机关的人物,同时,这些盗墓贼所做的行动都是偷偷摸摸,不为人知的。要么就是一些朝廷允许的,专业的盗墓人员对墓穴进行挖掘研究,获取文物。 不过,近代就有一个
标签孙殿英,慈禧,慈禧墓,墓穴,盗墓贼,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