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选来选去为何选中了赵匡胤一脉的子嗣为皇帝?

如果说是赵构发善心了,一定有人不相信这件事情,如果说是赵构怕了或许有这个可能,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赵构被逼无奈。

历史上的“烛影斧声”是一各千古之谜,让本是赵匡胤这一脉的皇帝位,成了赵光义一脉的皇帝位,这个历史之谜今天还是没有一个结论,而我们今天也不是主要讲这个事情,而是看一看为何南宋的第一位皇帝赵构,最后在所有皇室中千挑万选的继承人为何是赵匡胤的后代,里面有什么隐情呢?

如果想要知道这件事情的隐情,还要说一下当时的政治形势才可以。赵构这个人不能说他无所建树,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把宋朝的国祚给保住了的,但是他这个皇帝是在他的父亲和哥哥,也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国俘虏以后登上的,不能说名正言顺,只能说是临危受命。

得到皇位的赵构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一直的排斥异己,对金国是若即若离,想要收复故土的信念在不断减小,这一点从他对岳飞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任由秦桧对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不能不说赵构是在自断臂膀,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赵构又是如何想的呢?

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岳飞是为了收复故土,迎回二圣,本来这就是封建时代必须要打的旗号,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但是这样做又把赵构置于何处呢?

把两位皇帝迎回来,那么赵构岂不是要让位了?这一点绝对是赵构不愿因看到的,因此对于月份北伐,赵构一直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对岳飞是处处限制,也找他谈话,但是都不可行,岳飞始终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这可惹恼了赵构,这才有了“莫须有”的这个罪名。

或许正是因为赵构的做法太过了,惹得朝廷中很多的正直人士的不满,这些人也包括当时的皇亲国戚,特别是赵光义一脉,对于赵构的做法不以为然,有种纠集旧势力想要推翻他的可能,还有很多爱国的将领更是对赵构这么针对岳飞感到心凉,民间的爱国人士,更是不耻于赵构的做法,一时间赵构成了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人。

最后赵构终于挺不住了,在56岁的时候选择了退位为太上皇,过起了闲散的退休生活。那么他为什么选择这么早退休呢?一个活到81的人,说明其在56岁的时候身体还是很好的,我想大概的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一、赵构害怕遭到赵光义一脉的清算,这一点他考虑的还是对的。

毕竟赵光义一脉对于宋微宗和宋钦宗还是认可的,作为皇帝,不管内心是不是真的希望他们回来,但是在表面上不能表现出很大的排斥才行,而赵构杀掉岳飞就说明了和这些支持宋徽宗和宋钦宗的人站到了对立面,那么他们他们之间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等到赵构无法掌控朝局的时候,这些人会不会出来清算呢?因此选择赵匡胤一脉的人继承皇位是最正确的选择。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二、他自己内心的恐惧,自己无法克制。

如果说赵构胆小,这一点我并不能认同,主要因为在赵构年轻的时候,还是单身如果金国营帐的人,从这一点说明赵构的魄力还是不一般的,后来内心的恐惧主要就是因为在他称帝以后,被金国的兵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程度的追赶,再加上内部人员的叛变,酿成宫变,才导致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而这个创伤伴随了他的一生。

后来赵构无子,有人说就是因为被吓得,不管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但是都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赵构在此时已经无法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而刚刚建立的南宋朝廷,还是希望能够收复故土的,而赵构已经无能为力了,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宗室子做皇帝,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基于上面两个原因来看,选择赵眘,一个和赵光义一脉不同心的人,选择一个能够抵挡住众人保护自己的人,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本文标题: 赵构选来选去为何选中了赵匡胤一脉的子嗣为皇帝?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664863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朱元璋身上至今存在两大谜团,历经了六百多年,却无一人能够解答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纯种”农名皇帝,他能够从一个放牛娃做到大明的开国皇帝,由此可见其见识和手段都是非同一般的。或许也因为他的出身比较贫寒,所以执政期间特别痛恨那些贪官污吏,以至于明朝初年官员们的工资在各行各业是最低的,官员们的
标签朱元璋,明朝,金桥村,凤阳县,钟离,东乡
民国惊天大劫案,1500土匪劫持了100多洋人,开出天价条件
1923年5月5日,夜晚,天空一片漆黑。在津溥铁路轨道旁边,闪过了几个人影,随后消失在夜空,不一会儿,一辆列车呼啸而过。这辆列车是民国时任交通总长的吴毓麟花重金在美国购买的,车身全钢打造,在当时的远东地区是数一数二的。 能坐得起这辆列车的人
标签土匪,民国,孙美瑶,北洋政府,田中玉,曹锟
立孺子婴为太子,是王莽篡位前的准备工作吗?不懂继承法容易受骗
元始五年(公元5年)冬,年仅十四岁的汉平帝驾崩。居摄元年(公元6年)三月,不满两周岁的刘婴(史称孺子婴)被立为太子,由王莽称“摄皇帝”代行皇权: 平帝崩,无子,莽征宣帝玄孙选最少者广戚侯子刘婴,年二岁,托以卜相为最吉。乃风公卿奏请立婴为孺子
标签刘婴,王莽,刘衎,汉成帝
13岁皇帝去舅父家玩,看上表嫂,灭舅父一家,后表嫂掌权18年之久
“有梁氏者,其先中国人。”——沈括·《梦溪笔谈》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帝王家族极其忌讳的一点便是外戚专权。然而,后族专权在西夏中后期却是一个格外鲜明的特点。然而提及西夏,令人诧异的却是同出一门,且为姑侄关系的两位梁太后,她们控制西夏政权长达
标签李谅祚,梁太后,西夏,李元昊,李秉常,夏崇宗,小梁氏,没藏
朱元璋建立的特种部队,担任神秘任务,开国功臣闻风丧胆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猜疑心非常重的人。 他当上皇帝后,吸取了以前各朝代特别是唐末以来大将嚣张跋扈、骄兵判变的教训,对军队采取了一系列手段特别防范。 手段之一,安插眼线。 他在在各个部队里安插了自己的义子作为监军,又派特务人员做卧底。 洪武五
标签朱元璋,铁册军
解缙被朱元璋看作亲子,为朱棣写《登基诏》,为何最终却被冻死
解缙是明朝初年的一名杰出大才子,他曾经获得朱元璋、朱棣的两代君王的高度认可。朱元璋甚至用“恩犹父子”这样的话向他表达喜爱之情。朱棣进京后,方孝孺不愿意写的《登基诏》,最终由解缙妙笔写出。可是为什么,最终解缙会被深埋雪中冻死呢? (解缙剧照
标签解缙,朱棣,朱元璋,登基诏,朱高煦,纪纲,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