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用“朕”作为专属代称,其中有何隐秘?专家:拆字即明

引言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当时接连受挫,对当时的君王和朝政大失所望,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千古绝唱。

来圣贤皆寂寞。然而寂寞者不止圣贤,真正的孤家寡人,其实是他们——皇帝。

“皇帝”一词,由嬴政创立,这位传奇人物在位期间,一扫春秋战国割据之势,达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四海的惊人成就。虽然秦朝真正寿命只有数十载,但秦始皇在位期间所做的那些开创性成就,依旧被沿用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秦始皇画像

01

公元前221年,中原长达千年的分裂格局,终于在秦始皇的手中终结。由此,完成了大一统的秦始皇除了制定度量衡。秦半两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之外,就是忙着为自己选“自称”。

经过层层筛选,秦始皇最终确定了“朕”这一专属自称。

在春秋战国之时,各路诸侯的自称千奇百怪,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对“朕”另眼相看呢?

首先来说一下专属自称的原因。王

权或者说皇权,它是封建社会的结晶,而封建社会是一个私有制盛行的年代,秦始皇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位统一天下的皇帝,必然想要彰显自己的独特之处,供千秋万代铭记流传。

所以秦始皇确定专属自称并不难理解。

▲秦始皇画像

02

但是,秦始皇为什么独独对“朕”情有独钟呢?

这里要介绍一下时代背景,在秦始皇确定“朕”为皇帝专属称呼之前,“朕”这一自称人人可用,并不稀奇。

在那个时候,“朕”和“余”、“我”都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的含义,哪怕是平民百姓,也是可以自称“朕”的。

这在很多典籍中都有相关记载,比如屈原在《离骚》中写过:“朕皇考曰伯庸”、战国末期的《尚书·尧典》中也记载过:“汝能庸命巽朕位”。

东汉时期文学家蔡邕更是说过,在上古时期,“朕”是一个大众称呼,不分身份贵贱。那么秦始皇为什么选“朕”作为自己的自称呢?“朕”特殊在哪里呢?

▲屈原画像

根据资料显示,与“余”、“我”、“台”、“卬”等相比,“朕”作为第一人称的自称出现的最早,最早出处甚至可以追溯到在甲骨文中。

只是随着朝代的更迭,时间的推移,“朕”慢慢的见于书面记载,口语中大家常用的更多的是“我”“吾”等,其实这也能理解,后面两个字用来自称,相对于“朕”,更加的口语化、流畅性也相对较强。

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轨迹来看,选“朕”作为皇帝专用称呼其实也有利于百姓。

封建社会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而王族与普通平民的差距犹如银河,王族的很多东西平民都需要避讳,比如衣服的颜色,就连日用品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如果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告之天下,对于百姓而言,相对于不知所以就被贵族以“不避讳”的冲撞之名虐杀,秦始皇这种做法反而令他们更加安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秦朝贵族剧照

03

回到我们所说的秦始皇的专称上,

假设秦始皇选择了“我”为自己的专属称呼,一来不够独特,二来也容易被其他人误用。这不管是对秦始皇来说还是对其他所有人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再从说文解字的解释来看,“朕”其实有着特殊的含义。

根据说文解字的释义来看,“朕”的意思是“舟中火种”。

语言学家戴震认为,秦始皇之所以选“朕”为皇帝专属称呼,应该是从这一点出发的——很久以前,中国大地上大多是逐水而居,而“舟”与“灷”则是部族中发展兴旺的必备品,是一个部族财富、地位的象征。所以,秦始皇选择“朕”为自称,更能彰显自己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秦始皇雕像

这一说法显然是更加合乎情理的。

自秦始皇之后,“朕”这一个自称也被中国封建史上的历任皇帝沿用。

这说明“朕”之自称的寓意着实无可替代,对于追求唯我独尊、独一无二的皇帝而言,十分相得益彰。

结语

取名自古就是人生大事,封建时期,人们取名还需要看八字,断风水。说到底,秦始皇对“朕”字的追求,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是想追求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标签,最好其中还蕴含了自己向往的美好寓意。

参考资料:

《登幽州台歌》

《离骚》

《尚书·尧典》

本文标题: 秦始皇为何用“朕”作为专属代称,其中有何隐秘?专家:拆字即明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647620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杨贵妃的墓出土时,打开墓穴后,一个千年前的“传言”被证实?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形容貂蝉、杨贵妃、西施和王昭君,此四人皆是我国古代倾国倾城美女的成语。正所谓“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些拥有绝世容颜的美女,她们的命运和各自家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杨贵妃,这位唐朝时期的颜值代表,她的一生堪
标签杨玉环,李隆基,李唐,武惠妃,李琩,白居易
官场牛人沟通术多厉害?看宰相劝武则天杀来俊臣的故事,城府变深
697年,武则天下令将一代名相李昭德和酷吏来俊臣斩首弃市。愤怒的百姓冲向刑台,争相去剐来俊臣的肉,甚至有人张嘴咬下他的皮肉,很快就把来俊臣的肉割得丝毫不剩。 等人们发泄完心中的仇恨以后,竟看到李昭德的尸首早已被人收敛在一旁,还用一张席子盖了
标签武则天,来俊臣,李昭德,吉顼,武三思
为什么西方人叫中国为China?这件事和印度脱不了干系
在许多西方语言中,中国的名字叫做“China”,有人说这个China和瓷器(china)有关,有人认为和景德镇的古名——昌南有关,还有人认为和秦朝有关。实际上,西方人最早将中国称为“Sinae”,意思为丝国,而不是称之为China。 Ch
标签印度_历史,中华,桃花石,海上丝绸之路,秦朝,契丹
古代穷人娶不到老婆,为了延续香火怎么办?方式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杂谈论 有趣的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 626篇原创内容 陋习的产生,从来不是偶然,与经济有关,更关乎人性。清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包括浙江各地),广为流传一种恶俗——典妻。 一、“典妻”,是有原因的 典,法则、书籍、典故、典礼,又
标签典妻,清朝
赵括另一面:断粮40日士气不衰,5次突围死战不降,绝非庸才孺子
公元前260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后的同年9月,秦将王陵攻打邯郸不利。秦昭襄王重兵增援,不仅没有改变战局,反而又被赵军歼灭五校兵马(约3万余人)。秦昭襄王无奈之下,决定启用武安君白起,结果白起却反对攻打邯郸。 这位长平之战的
标签赵括,秦军,赵军,长平,白起,赵国
清朝常把犯人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到底是何身份
清朝常把犯人发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披甲人”到底是何身份 这几年宫廷剧简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越来越多的清宫戏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之中,人们在细心观看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件很好玩的事儿,那就是似乎很多剧里面都会有这样一个情节,当一个
标签宁古塔,清朝,披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