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卫知道许多“秘密”,那么雍正是否对李卫动过杀心?

《雍正王朝》中,李卫对雍正自始至终都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同时他也是深得雍正的信任与器重,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主仆与君臣,甚至用“亲人”来形容都是丝毫不为过的。

或许这个时候有朋友会问,与李卫的好兄弟高福就因为自己的“过错”被雍正处死了,那么对于熟悉很多的事情的内情,更是知道自己很多秘密的李卫,雍正到底有没有起过杀心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只不过李卫的运气更好,并且他对于雍正来说“价值”远高于高福,于是这才有了李卫和高福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雍正收留李卫和高福,为的就是替自己办秘密事情。

李卫和高福初登场时,他们还是叫狗儿和坎儿,这个名字是雍正收留他们之后才给他们起的。

雍正奉命在江南筹款赈灾期间,结识了李卫和高福。当时,他们为了给“卖身葬母”的翠儿赎身,只得在道旁演戏乞讨,虽然最终被人识破,但这二人的机智还是给雍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后,雍正等人再次遇到这二人时,他们为了解救翠儿,与扬州知府的家奴大打出手,尽管在实力上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李卫和高福依然舍命相搏,最终在雍正的帮助下才得以脱险,而他们二人的胆识与义气再次让雍正感到非常的满意。

就这样,雍正将李卫、高福还有翠儿通通延揽到了自己麾下,成为自己的仆从。

而李卫和高福的表现也没有让雍正失望,正是他们两个“重操旧业”,化妆成乞丐,引导灾民入城,使得扬州城内的盐商和富户们产生了巨大的恐慌,这才有了雍正截获京城中九阿哥胤禟与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的往来书信,并以此胁迫任伯安率领盐商与富户们捐款,使得雍正得以顺利完成了江南筹款赈灾的任务。由此可见,李卫和高福也算是功不可没。

于是在结束了江南筹款赈灾之后,雍正将李卫、高福和翠儿也统统带回了北京,留在府上继续听用。

实际上,雍正之所以要将这三人,尤其是李卫和高福带回到自己的府上,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替自己来做一些秘密的事情。

一来,李卫等人穷困潦倒、难以为继,如果不是跟随着雍正,那么他们的生存都难以保证,因而他们必然会抱着感恩和忠诚的态度来对待雍正,这自然也会让雍正对其是非常的放心。

二来,李卫和高福确实非常的聪明和机灵,并且非常的勇敢,特别是在江夏镇的时候,这二人成功挫败了刘八女手下的胡教头企图暗害雍正的阴谋,这让雍正是颇为欣慰和感动。

三来,他们都是出身于扬州市井的普通小民,别说是与京城之内的各路人马没有任何的接触,就是在扬州地面上也是鲜为人知,因而他们非常容易为人所忽视的,这也就使得他们在为雍正办事的时候可以更好地“隐藏”自己,从而让所有的事情不会牵连到雍正身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果然,在去万永当铺巧取《百官行述》这件事情上,李卫和高福就发挥出了他们应有的价值所在。

雍正先是安排高福带着从任伯安那里缴获而来的当票去赎出《百官行述》,结果略显“老实”的高福吃了“闭门羹”,并没有成功。然而,高福的举动没有引起万永当铺掌柜和伙计们的怀疑,也没有就此暴露目标,并且还确认了《百官行述》就在万永当铺之中,也算是不虚此行。

于是,雍正又安排李卫,化妆成一副山西来的“败家子”形象,带着自己府上的一些之前家当来到万永当铺,并且成功骗过了在场的所有人。最终,十三胤祥带着人突袭了万永当铺,而雍正则是将八阿哥胤禩等人堵在府上,这才有了后来的雍正巧设“鸿门宴”,火烧《百官行述》的事情。

所以,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不管是赎当未果的高福,还是成功招摇撞骗的李卫,他们二人在这件事情上都是有功之臣。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改变了李卫和高福的人生命运。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火烧《百官行述》后,雍正对李卫是动了“杀心”的。

雍正火烧《百官行述》举动,虽然招致了太子胤礽以及“八爷党”众位皇子的怨恨,但却赢得了康熙的认可,同时被《百官行述》记录的官员们也长舒了一口气。

可对于雍正来说,此时他感受到的并不是欣喜,更多的还是一种忧虑。

雍正先是安排高福拿着当票去万永当铺赎回《百官行述》,这是用的“正大光明”的办法。而在高福失败后,他又安排李卫乔装打扮在前,十三阿哥胤祥彻查万用当铺在后,这便用的是“阴谋诡计”。

而这也就决定了此时高福是安全的,即便将高福带出来与众人进行对峙也是无所谓的,可李卫则不行,因为众人一旦得知李卫是雍正府上的人,并且是雍正设计了这场“阴谋”,这将对雍正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连康熙都会因为雍正的阴狠而对其有所看法。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想要将这个“秘密”隐藏下去,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被人抓住把柄,他所能做的只有三个选择。

第一,就此除掉李卫,让这件事情永远地查无对证。而这对于雍正来说也是最为保险,也是最为安全的举措。

第二,让李卫始终呆在自己的府上,不能出府,也不能与其他外人有任何的接触,以免他的身份遭到识破。这虽然也有一定的风险,可至少这个结果对于李卫来说,相对“公平”一些,不至于太过残忍和决绝。

第三,就是让李卫去到另外一个远离京城,并且是没有人认识他的地方,从而确保雍正不会因为李卫而受到牵连。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只不过,李卫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就在雍正对李卫隐隐动了杀心的时候,康熙提拔年羹尧做四川巡抚的旨意到了,而这也算是将李卫给彻底救下了。

由于在此之前,年羹尧公然违背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安排,擅自屠灭了整个江夏镇,并且还隐瞒了其抢掠江夏镇财物、偷偷运回四川的事情,这让雍正对于年羹尧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于是在邬思道的建议下,雍正最终设计,让李卫跟随年羹尧前往四川,目的就是要李卫充当自己的眼线,替自己盯住年羹尧,使得自己能够进一步的掌控全局。

四川与京城之间远隔万水千山,再加上李卫本就聪明伶俐,这都使得李卫可以根据雍正的交代,在四川很好的“隐藏”自己从而不被京城之中的太子胤礽以及八阿哥胤禩等人所知,所以李卫这也算是为自己“捡”回了一条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相比之下,高福则要不幸得多。

李卫和翠儿的离开,给了高福以极大的心理创伤,于是高福选择深夜在酒馆中买醉,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苦闷,也正是因为如此,高福被八阿哥胤禩府上的胡管家认出。随后,在八阿哥胤禩的授意下,胡管家大打“感情牌”,与高福的关系也是愈发密切。

高福此举无疑招致了雍正极大的愤恨,且不管高福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单从他与自己政敌府上的管家交往如此密切这一条,就令素来以“篱笆牢”著称的雍正难以接受。

只不过,雍正还是听从了邬思道的建议,来了一手“将计就计”,利用高福让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书信来到了八阿哥胤禩手中,而也正是这封书信的曝光成为了太子胤礽二度被废的重要导火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然而,不同于李卫的乔装打扮,隐藏自己是雍正府上下人的真实身份,高福的身份是已经被八阿哥胤禩等人知晓的,并且有着非常充分的人证和物证。如果康熙真的是追查到高福身上,那么雍正无论如何都是难辞其咎的,毕竟邬思道在此之前就说过,谁扳倒了太子胤礽,那么必然是将不会为康熙所容的,因而雍正也将会从“九子夺嫡”的进程中彻底出局。

所以,虽然高福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功补过,并且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明显是功大于过,可雍正想要这件事情永远不会牵连到自己,做到查无实证,只能下令将高福赐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反观跟随年羹尧前往四川的李卫,在经过年羹尧的调教后,没过几年就做到了县令,之后在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时候,又被提拔为了四品粮道。到了雍正登基之后,李卫更是平步青云,从陕西布政使,到江苏巡抚,再到两江总督,就此成为了掌握地方绝对权势的封疆大吏。

不得不说,相比于高福,李卫实在是“幸运”太多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标题: 雍正王朝:李卫知道许多“秘密”,那么雍正是否对李卫动过杀心?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635395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乾隆为嘉庆选了一名奴才做妻子,嘉庆不怒反而很高兴,这是为何?
历朝历代的皇后基本都是出身显赫,她们不是贵族出身就是肱股之臣的爱女,亦或是边境藩属国的掌上明珠。 尤其到了清朝这个封建王朝达到了顶峰阶段,最讲究的就是一个贵族荣耀,通过大量的清宫古装剧我们不难发现, 无论为皇上选妃还是为皇子选妻都相当看重女
标签嘉庆,奴才,乾隆,喜塔拉氏,孝淑睿,爱新觉罗
乾隆退位后举办千叟宴,为什么很多老人吃完宴席后就死了?
1795年,86岁的乾隆帝宣布禅位于颙琰。乾隆退位后并没放权,还要办一场退位仪式:邀请5000名70岁以上的老人参宴。不料,不少老人吃完宴席后就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1795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这时的乾隆帝已86岁,他为了不逾越爷爷康熙
标签千叟宴,乾隆,和珅,嘉庆,颙琰
晚清真实老照片,黑地主比小妾高半米,穿“高跟鞋”的慈禧太后
在晚清的真实老照片中,黑地主比他的妃子高半米,图9慈禧太后穿着“高跟鞋” [官员向外国人磕头],这张照片背后是失去权力和羞辱国家的耻辱。在照片中,清朝政府官员并没有向清朝政要下跪,甚至连中国人也没有下跪。他跪下的对象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标签晚清,慈禧,老照片,地主,清朝
朱棣问高僧:皇位能传多少代?高僧只回答4字,朱棣听后高兴大笑
在古代,我们都知道僧人是很少参知政事的,一个是很多僧人不具备这个能力,另外一个就是怕僧人借机扰乱人心,做出对皇帝不好的事情,然而历史上也是有例外的,比如明朝,朱元璋是很多人熟悉的一个帝王了,他小的时候家里穷,为了吃饭就当过一段时间的僧人,到
标签燕王朱棣,姚广孝,朱元璋,明朝
70岁老臣被乾隆赐死,临死前喝了3杯酒吃2片肉,乾隆立刻赦免了他
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平淡的,人们都觉得善始善终也是一种福分,可是偏偏有人不甘于平凡,即使到了晚年也要再跳腾跳腾,可这样引来的不一定就是福,也有可能是灾祸,清朝年间就有这么一个70岁的老人,名叫 尹嘉铨。 本来做官到70岁,退休了也算名声不错,
标签尹嘉铨,乾隆,尹会一,小学,朱熹,奏折
她喊了朱元璋一声“弟弟”,朱元璋让她流一辈子泪,享一辈子福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我们一直都非常的熟悉,而且自古以来都被奉为真理。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有些不起眼的细节其实都能够决定未来的很多的走向。可以说,有很多时候细节对于人的一生是十分的重要的。 而在中国的历史中,由于一个细节而改变命运的事情也
标签朱元璋,朱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