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捐纳衍生尾大不掉的弊端,其实质反映了中央权力的削弱及衰败

前言

列强的坚船利炮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加深民族危机的同时,也对改革救亡乃至反清斗争起着刺激作用。相关斗争中的一些志士,即与捐纳关联。

在反清力量中,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的绅商等构成了最重要的动力,大小革命团体中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出于争取有利的革命环境、取得一定政治权力的需要,一些改革者、革命家以捐纳为平台跻身官场,有的甚至成为潜伏在清朝机构内部的反清分子。

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徐锡麟,

通过捐纳

获得了道员一职,又

发动了轰动一时的安庆起义

像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出身在商人家庭,其父徐凤鸣是当地有名的绅商。时锡麟踌躇四顾,两浙非用武地,且不入官,莫由操兵柄,遂纳赀为道员,指分安徽巡抚恩铭。为了谋取兵权,更便于发动革命,徐锡麟通过捐纳获得了道员一职,迅速得到了安徽巡抚恩铭的信任,不久后发动了轰动一时的安庆起义。

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清政府原本用来敛财而广设的捐纳,于此无疑成为革命者打入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通道,部分原有商人身份的革命者报捐为官,表面看似是清廷官吏,实际上却以官商合流为幌子来暗中瓦解这一群体。

晚清科举制度衰落、捐纳的盛行阻碍了科甲正途人员为官、晋升的道路,一批士人、官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和挑战。

除了放弃科举选择捐纳为官、放弃仕途选择其他职业外,还有一部分官员开始加入一些商会、秘密会社或异类组织,有人曾在《申报》上提及过这种现象,今则居然武庠中之举秀,仕途中之子弟,衙署中之差役,愍不畏法,自以为雄,乐居下流,毫不为怪。

捐纳本是封建政府维系统治的措施,而

一部分官员作为反清势力,为灭亡清朝埋下了定时炸弹

这些团体大都被政府视为异端,是反清势力的聚集地,而一些大清官吏都加入其中,为灭亡清朝埋下了定时炸弹。伴随科举制度的衰亡、捐纳等选官体制的混乱,以及官商之间流动的加剧,士大夫阶层逐渐瓦解,大批士人开始走向分化。

此时,士人中的一小部分抓住了科举的尾巴飞黄腾达,相当一部分却沦落为下层百姓,为生计而奔波,从事塾师、文事等社会职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知识分子放弃本该追求的人生目标,而无奈选择与自己理想、社会使命相悖的工作,这种心理、价值观上的落差,也在微妙地转变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后来的民主革命中,涌现出了一批弃文从武的革命志士。

捐纳本是封建政府维系统治的措施,然而晚清政府只认报捐金额、不限报捐要求,一味地把捐纳作为聚财、敛财的权力工具任由其肆意发展,必然不会达到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预期效果,反而为革命者深入政府内部、与政府对抗、瓦解清政府的有利手段。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中国自古以来

,国家政治权力就在

皇帝手中,

帝国主义的侵袭,使得社会性质发生了剧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中央集权的传统,国家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和皇帝手中,地方权力弱化是这一制度的一大特征。自秦王嬴政扫六合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此后中央集权便不断强化,直至明清时达到顶峰继而走向没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到了晚清时期,像昔日那样的高度发达的中央集权不复存在,中央自顾不暇、地方各自为政,政权尾大不掉的状况时有发生,例如曾经轰动一时的东南互保,就是晚清地方督抚势力,膨胀到可以与中央抗衡的一个典型事例。

帝国主义的侵袭,使得社会性质发生了剧变,近代中国由完整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维护封建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在造成近代社会混沌局面的诸多因素中,清廷不规范、漏洞百出的人事制度难辞其咎,而捐纳就是其中最大的弊病。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中央集权制度之所以能够构成维系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统治的一大支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历朝历代不断发展、完善的政治人事制度。以科举制为中心内容的选官制度相对公正,为官员队伍的正常延续提供了保障,同时此途入仕者也在达则兼济天下,等儒家思想的浸润下有其相应的使命承当。

规范的人事制度,

形成等级森严的权力阶梯,

捐纳

衍生尾大不掉的弊端,其实质反映了中央权力的削弱

在这种较为规范的人事制度下,全国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权力阶梯,国家的政治权力表面上自上而下分配地方、责任到人,最终实质上又自下而上回归中央。然而,与正途人事制度同时存在的捐纳,却给社会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作为在正途之外的捐纳,它的出现主要是从侧面调节统治集团的人事运作,但捐纳毕竟是通过卖官鬻爵的方式获得入仕、晋升等资格,有着很大程度的不规范性,它的膨胀、失控必然会对官方正途构成威胁,导致政府在政治人事领域调控的失效,甚至衍生尾大不掉的弊端,其实质反映了中央权力的削弱。

在捐纳之下,官吏选拔、升降等不再讲求公平、公正,首当其冲的是官员质量,由于报捐入仕的门槛远远低于选官正途的标准,官员的质量无从保证,降低了政府行使政权的能力,使得政府的威信下降,这往往会带来公众对国家政权公信力的怀疑。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面对内忧外患的重重包围,晚清过度依赖于通过捐纳扩大财政来源,调节官、商关系,然而一味地放纵捐纳发展促成了地方势力、利益集团的强大。例如,私人报捐机构可以总揽捐纳事宜,而中央缺乏相关专门办理捐纳的规范化的机构、制度,造成官吏选拔权,流散至地方甚至由私人控制,为地方权力膨胀创造了条件。

报捐者大多以一己私利为目的而进入政治领域,或

通过捐纳取得官衔,最终又成为清王朝的反对者

与此同时,报捐者大多以一己私利为目的而进入政治领域,鱼龙混杂,不乏许多滥竽充数之辈,这部分人员的存在把官场,变成隐患丛生的昏暗之地,成为随时可能瓦解其所依附政权统治的定时炸弹。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另一方面,许多资产阶级改革派或革命派成员,为了更便于实现各自的政治理想,报捐入官成为他们接近国家权力的最快捷、高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徐锡麟等民主革命家、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杨深秀等改革者,都曾经通过捐纳取得官衔,最终又成为清王朝的反对者。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晚清中央权力的衰弱,导致自上而下无法形成一套统一、严格的人事监管体系,地方势力的壮大、私人团体的发展都变成了僭越国家权力的因素。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总结

晚清捐纳就是典型事情,国家的倡导、默许致使捐纳流行,而无力的中央调控和一味的纵容,使得它最终走向失控,商可为官、官可从商,原本等级分明的阶层可以互换身份、官民混淆;地方拉帮结派、各自为政,中央却无力管控,因此捐纳的盛行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晚清中央集权的衰败。

参考内容来源:《清史稿》

本文标题: 晚清捐纳衍生尾大不掉的弊端,其实质反映了中央权力的削弱及衰败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575729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清朝为什么流行“阴阳头”发型?多尔衮:脑袋和头发,二选一!
清朝的 “辫子阴阳头”,对男性的颜值,当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即便是帅哥扎堆的娱乐圈,能驾驭得住这款发型的也不多。 既然这种 前额剃光,脑后留一根粗大麻花辫 的形象如此丑陋,为何满清还要推广全国,甚至为此不惜下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高
标签清朝,多尔衮,阴阳头,女真人,努尔哈赤,孙之獬
同为总督、巡抚,明朝与清朝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
清承明制,在取代明朝后,清朝在很多政治制度上采取的是明朝以来的制度。比如总督和巡抚,明朝和清朝都有,不过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在明王朝总督与巡抚隶属于京官,也就是中央官员,而在清王朝,这两个官职可是名正言顺的地方大员。 朱元
标签总督,巡抚,明朝,清朝
晚清老照片:艺人训练老鼠表演节目,孤儿院教男孩子学习纺织
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这一组老照片,记录了晚清历史的诸多细节,值得我们珍视。翻看着这些略显模糊的影像,1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画面如同电影一般在我们眼前掠过,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 搭起脚手架修建克林德碑。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2年3月,克林德
标签晚清,老照片,克林德碑,北京
明末时中国人口仅有五千万,为何到清朝却能迅速增长到四亿?
在战争年代,哪个国家的人口越多,就意味着哪个国家的胜算越大,在连年的战争下,中国的人口一直都处于中下游水平,明末时期更是只有五千万左右。 然而,这种看似无法改变的僵局,却在清朝时期被彻底打破了,人口一下子突破到五亿人左右,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
标签清朝,明末,明朝,朱元璋,雍正,康熙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为什么被解职?是因为无能吗?
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经历完全验证了罗斯福对他的评价:麦克阿瑟不是一个好的政治家。说明白一点,就是他不适合在政治圈里混。麦克阿瑟与杜鲁门的角逐,是那个时代让美国人比较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津津乐道之下,麦克阿瑟和杜鲁门没有胜利者,只能是两败俱
标签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杜鲁门,美国总统,朝鲜战争,美国_历史
明朝火器有多牛?先进程度曾惊艳世界,清朝却一件都造不出来
人类进入热武器时代,历史不过两三百年,但中国发明火药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火药本身可以用来制造烟花,自然也能在战争中运用。早在宋元时期,火药就开始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到了明代,中国火器的发展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明朝建立初期和陈友谅的鄱阳湖
标签明朝,清朝,火药,火炮,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