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上新央视春晚 背后有一段安阳殷墟渊源

大象新闻记者 赵涌涛

“根据考古研究,青铜大面具的分铸技术与合金比例,与安阳殷墟属于同一系统,反映了中原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响。”在2022央视虎年春晚上,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惊艳世人。主持人张国立专门提到了,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殷商文化的密切关系。那这两者间究竟有何异同,又是如何产生交集的呢?大象新闻连线安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孔德铭。

“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地区文化是多元一体的。”2016年,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柏庄镇发现了一处商代铸铜遗址,经过几年的考古发掘,出土陶范约1.2万块左右。安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孔德铭介绍,其中一些陶范是用来铸造用来装饰青铜尊的青铜兽头。这类陶范的形状、形制、纹饰等方面与三星堆出土的类似文物非常接近。

在安阳殷墟也曾出土过一些青铜头盔,与三星堆相关青铜器比较类似。另外,三星堆青铜器上的云纹、夔龙纹等,都是中原青铜器常见的纹饰。

我们看到的青铜器并非是纯铜铸造,而是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了铅、锡等金属。殷商与三星堆的青铜器,在合金比例上基本一致,都存在锡青铜与铅青铜。孔德铭总结说:“从合金模式上看,它们应该属于同源,或者互相影响。”对两方青铜器中铅的检测,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正耀教授通过对商代青铜器进行分析,发现商早期青铜器七成左右都含有高放射成因铅,这种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等地都有发现。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星堆青铜器的测定结果证实,其中的铅也来自于云南。

中原地区并不缺铅矿,那为什么要千里迢迢从云南运输这些高放射成因铅,金正耀推测是这些铅是伴随南方的铜矿被运到中原地区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原商文化与三星堆文化之间密切的交流,促成这一交流的关键便在于长江流域。

中原地区与四川盆地相距一千多公里,商文化如何进入四川地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章华在《古国寻踪:三星堆文化的兴起及其影响》一书中提到,三星堆文化所见的商文化风格的青铜器与长江中游出土的同类器更相近,可以推测商文化是从长江中游经陕江地区进入四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文化间的影响是相互的,最早的柳叶形剑出土于成都,之后才在陕南、甘肃等地出现,说明中原文化豫古蜀文化交互感应的关系。由此孔德铭认为,“从中原到长江流域连通四川盆地,这是一个大的文化圈,可以称之为多元一体。”

受疫情影响,安阳市殷墟博物院暂停开放,春节过后将正式对外开放,大家可以关注殷墟博物馆官方消息,前往殷墟博物馆感受厚重灿烂的商代文明。

本文标题: 三星堆上新央视春晚 背后有一段安阳殷墟渊源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548852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天遥😊 2022-02-02 09:10
研究老祖宗能造芯片吗?
相关文章
为什么中越战争结束43年,越南一直都很老实?只因解放军拿走重要东西
中越战争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的野心得到空前的膨胀,为此,它还与中国打响了一场战争。然而让人倍感意外的是,中越战争结束截止今日已过去43年,这期间越南却一直都很老实,这是为何呢? 农夫与蛇的故事 事实上,越南早前本是我国的藩属国之一,不
标签对越自卫反击战,越南_历史,解放军,苏联_历史,越南战争
为何明朝灭亡百年还有人反清复明?有三个原因,每一个都让人痛心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有一个朝代特别有意思。这个朝代的帝王,每一个都极具特点,个性鲜明,那时候的中国,是处于世界顶端的。这个朝代吸引着无数史学家废寝忘食地研究,它就是明朝。 若大家平时有关注明朝历史的话,一定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崇祯皇帝
标签明朝,反清复明,朱元璋,清朝,清军入关
青铜大面具被人怼了!
春晚亮相的那个青铜大面具 大家还记得吗? 这件青铜大面具 来自3000多年前 宽131cm、高71cm、深66cm 重131斤 是目前已知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 体量最大、保存状况完好的 大型青铜面具 它脱胎于人物形象 采用了与安阳殷墟青铜
标签青铜大面具,青铜器,文物
老照片:不幸被日军俘虏的女兵,淞沪会战期间的88师官兵
这张照片是90年代在广州街头拍摄的,一名偷电缆的小偷被军警现场抓获。 照片中头上戴着一大圈电缆的男子就是被抓获的小偷,其他几名抓捕小偷的军人全都赤膊着双脚,应该当时是在一处地下井道抓获的小偷。 当时能出动这么多军警现场将小偷给抓获,应该被
标签老照片,淞沪会战,88师,日军,日本_历史,日本侵略者
此人考军校因身高被拒,向考官责问,旁屋的领导出来后说:批准了
黄埔军校是在我国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校,为我们的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武装力量和人才。国内革命轰轰烈烈的展开,需要大批爱国人士投身革命,当时许多青年投笔从戎,选择黄埔军校的青年众多。这所学校也确实厉害,当时不可否认的就是他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
标签黄埔军校,胡宗南,革命,廖仲恺,孙中山
清朝的六部尚书都是从一品,有没有高低上下之分?
清初,沿袭明朝制度,定尚书为正二品,后来改为从一品;具体哪一年,我没查,大概是雍正或是乾隆年间吧,《清史稿》有明确的记载。(我没这套书,也懒得查。)但是清朝和明朝又有不同,明朝各部设一尚书、两侍郎三位堂官,六部总共十八堂官;清朝各部,分满
标签清朝,尚书,从一品,明朝,周礼·六官,吏部,陈孚恩,兵部,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