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盛世的伟大国君,只因执意跟最强国叫板,最后全部付之东流!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五十四)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之前在讲刘裕的时候,我就提到了这首词。而在讲他家老三的时候,我又得把这首词重新拿出来讲一遍。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首词下半阙的主要人物就是他。

说起刘义隆,这位刘宋执政时期最长的皇帝,应该算是南北朝时期一位比较合格的皇帝。他在位三十年,一上台就干掉了废杀自己两个哥哥的徐羡之等三人,又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元嘉之治”,被当时和后世的史学家认为是六朝中南方最繁荣安定的一段时间。

然而在辛弃疾的笔下,这位皇帝的形象却并不太好:草草封狼居胥的结果,是只能仓皇北顾;更有甚者,北魏还反过来倒打一耙,兵锋推到了建康城下。搞得曾经刘裕的家乡京口,都建了香火不断的佛狸祠,实在是奇耻大辱!

之所以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底还是和刘义隆这个人有关。

刘义隆的谥号是“文帝”,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他是个不错的守成令主;一开始的庙号是“中宗”,这也不是一个完全褒义的庙号,具体可以参考唐中宗李显。这些当时的臣子们给他定的评价,足可以见得刘义隆的特点——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应该说,刘义隆是一个政治比较成熟的君主。在他还只是个王爷的时候,在徐羡之等人眼里是一个敦厚老实好控制的角色;在他被指定为皇帝接班人的时候,他也用痛哭和官爵成功地笼络住了徐、傅等人的心。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他的掩饰,继位三年后,他就发动政变,成功地诛杀了当年干掉自己哥哥的一干人,牢牢地控制住了大权。此时的刘义隆,才不过十八岁。

一个未成年人就能这样能干,足可见他的政治谋略,实在有乃父的遗风。而在治国理政上,刘义隆也继承了他父亲鼓励生产、富国利民的主张,在南朝积极推行经济文化建设,使得刚刚经历内乱的刘宋迅速恢复了稳定,各项民生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是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普通人如此,皇帝亦然。很不幸,刘义隆也不大清楚自己能干什么,

身为北伐英雄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心里有一个北伐梦、统一梦再正常不过。有梦是好的,关键看落实。而此时的刘宋,已经很难再有当年刘裕时期的雄风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从内部来看,刘宋虽然国力有所提高,却损失了一大批刘裕时期的北伐名将。如王镇恶、沈田子、朱龄石、毛德祖等,不是在战场中陨落,就是因为年老而去世。到刘义隆准备北伐的时候,刘裕时期的名将就剩了一个檀道济。没有将才,还怎么打仗呢?

而相比于名将的凋零,北方局势的大变化才是阻碍刘义隆北伐的最大拦路虎。刘裕北伐的时候,北方还是一片混乱:南燕、后秦、北魏、夏等国犬牙交错各怀鬼胎,使得刘裕有机会能各个击破;而到了刘义隆的时代,北魏不仅基本统一了北方,还有余力北击柔然、南侵刘宋,在刘义符执政期间甚至还夺取了河南三镇。此时的北方,又岂是可以随便攻略得手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实力此消彼长,本就已经不适合贸然北伐;而刘义隆个人的性格和办事风格,更推动元嘉年间两次北伐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前面说过,刘义隆很早就表现出了政治天赋,这是好事;然而早熟的代价必然是早衰。对政治手腕的过于迷信,使得刘义隆在军事部署上不可避免地付出了无可挽回的代价。

刘义隆的两次北伐,准备的都不够充分,因为这两次北伐都是带着赌气的成分才开展的——第一次是为了报八年前刘义符时期被北魏入侵的仇,第二次则是为了报第一次的仇。再加上自己自觉文治已经齐备、需要武功点缀,以及一堆大臣的附和,使得刘义隆下定决心北伐。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在北伐的过程中,刘义隆也显得准备不足。两次北伐都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在克复河南四镇以后既没有继续北上,也没有增兵巩固守备。而在将领的任用上,刘义隆更是私心颇重——他只重用自己的藩邸旧臣,对前朝旧将如檀道济等人一开始只是雪藏,直到摊子收不了了才不得不启用老将们来擦屁股。这种方略指挥,又岂能打胜仗?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到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刘义隆更是完完全全仓促上马。在既无名将又无雄兵的基础上,刘宋朝廷直接开始拉壮丁,甚至连庙里的僧尼都要求还俗打仗。这样的军队,又有什么战斗力?也就无怪乎北魏大军直接打到建康城下、逼得刘义隆戒严数月,最后目送着北魏大军扬长而去了。

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说的大概就是刘义隆这种类型的指挥官。他本不是什么军事家的料,却强行带着自己的国家与当时的第一强国硬碰硬,一次不够还要再来一次,将大臣们韬光养晦坚壁清野建议全部抛在脑后。最后的结果,也就只有人民遭受荼毒,三十年“元嘉之治”的成果一战而亡,他自己也死在了自己的太子手里。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简单地聊完了刘宋的前三位君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淮河以北,聊聊已经出现在我们的故事里无数次却还没好好聊一聊的北魏。不过,那就是明天我们要讲的故事了。

本文标题: 开创盛世的伟大国君,只因执意跟最强国叫板,最后全部付之东流!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412395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决战帖列克河:帖木儿率7万兵马远征,钦察汗国元气大伤
1395年,地点帖列克河,7万蒙古兵与10万钦察士兵对决。几轮厮杀下来,帖木儿差点成为俘虏,但突厥骑兵临阵倒戈,脱脱迷失汗战败,率数百亲兵逃离战场。帖木儿乘胜追击,夺取钦察汗国都城萨莱,成为赢家。 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元朝、钦
标签帖木儿,钦察汗国,脱脱迷失,东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
投靠满人的那些汉人军队,他们最后混的怎么样?
明朝洪武时期,整个朝廷的兵力达到180万,永乐年间更是达到280万,即使兵力最少的万历年间也有120万人,这么多的兵力怎么会被清朝给打败了呢?要知道当时满清入关的时候,整个兵力也不过18万人,除了李自成起义、吴三桂叛逃这些偶然因素外,最大的
标签满族,清朝,明朝,八旗,绿营,汉族,中原,乾隆,女真,山西
土耳其史上损失极惨一战,导致皇帝被俘、帝国分裂,差一点亡国
作为西亚大国,土耳其最为辉煌的时刻,无疑还是奥斯曼帝国时期。其实土耳其人原本并不是西亚土著居民,而是居住于中亚阿姆河流域的中等部落,在13世纪时因受蒙古西征的影响,被迫西迁至今天的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起初依附于塞尔柱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后在
标签土耳其_历史,巴耶塞特一世,奥斯曼帝国,巴耶塞特,一战,帖木儿
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各国骑兵战斗力排行
著:乔治·纳夫齐格 译:吴畋 (上图)法军的胸甲骑兵冲击 威灵顿有一条著名语录:“……我认为我军的1 个中队与2 个法军中队相当,然而我不希望看到4 个英军中队对付4 个法军中队,参战中队数目越多,我就越不情愿……”威灵顿继续补充道:“他
标签骑兵,拿破仑,欧洲_历史,奥斯特罗夫诺,黑森-卡塞尔,黑森-达姆施塔特
日军偷袭珍珠港大获成功,占尽便宜,为何盟友德国却出离愤怒?
日军偷袭珍珠港大获成功,占尽便宜,为何盟友德国却出离愤怒? 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格局的改变,很大程度上要源于那个著名的小个子。 从身体上说,山本五十六是个矮子,只有1.59米,还有点驼背;但从精神上说,他又是一个巨人,一个敢于冒险的
标签珍珠港,德军,偷袭珍珠港,二战
背黑锅我来 送死你们去 元朝灭亡时元顺帝就逮着这家亲戚坑
元顺帝这个名号来自朱元璋,意思是“知顺天命,退避而去”,讽刺元顺帝溜得快。元顺帝这个人很聪明,是一个聪明绝顶、自私自利的昏君,不光坑普通百姓,紧要关头他连自家亲戚都坑,在大都城被明军逼近时他还不忘坑自己亲戚一把,被元顺帝坑惨的亲戚都是元朝
标签元顺帝,元朝,镇南王,脱欢,孛罗帖木儿,威顺,忽必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