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兵败若能逃回西川,会有什么后果?曹操偷着乐,诸葛亮最紧张

一、为何关羽是三国第一名将

关羽丢荆州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分界点。

一则,蜀汉失去了唯一的名将,且还是一位能单挑,可统兵,会水战的全能型名将。若刘备一统三国,他则必会跟东吴发生水战。那么此刻关羽的价值,便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

曹操之所以赤壁战败,有一条重要的原因便是北方兵士不会水战。这就极大制约住了曹操用兵。这其实也是为啥孙权宁肯不讲武德,也必须干掉关羽的重要原因——关羽对东吴的威胁太大了。

后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之所以也战败,便是因放弃了水陆并进,只用骑兵和步兵平推。这让陆逊大喜过望,写信给孙权说:老大就安心接着奏乐,接着舞吧,刘备放弃了水军,必败无疑。

故而不是孙权(东吴)多厉害,三国三大战役中,赤壁揍曹操,夷陵虐刘备,而是想搞掉东吴,自己的水军就必须要强大!

二则,让蜀汉丢失了前沿阵地(根据地),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就规划好了,刘备想一统天下,就必须要手握荆州,西夺益州,待天时有变,荆州和西川两路齐飞,席卷中原,最终干掉曹操。

这是蜀汉成功的关键,可惜荆州丢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本意,便是重夺荆州,而给关羽报仇,更像是一个借口。可惜精锐的荆州水军,随着关羽之死而灰飞烟灭。刘备不得不放弃水路进攻,又导致其最终兵败,病死于白帝城。

由此蜀汉彻底失去一统三国的希望。哪怕诸葛亮时期的北伐,也仅是“战术进攻,战略续命”。否则就凭曹魏那大块头和人口基数,双方都安心搞发展,蜀汉会死得更快。

诸葛亮北伐,无非是主动求变,求乱,期待曹魏应对中出现巨大错误,把局势搞乱,让蜀汉能乱中取胜,浑水摸鱼。可惜,先是曹真霸气无限,后又蹦出一个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不但未能实现目标,反而生生累死在五丈原。

这就是关羽之死的影响,仅从蜀汉方面分析,影响就这么大。倘若把这个事件,放在三国大格局内呢?显然能说上三天三夜了。

所以为何说,在三国正史中,关羽是三国第一名将的地位,始终无法撼动?道理就在这,并非他斩过颜良,淹过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想迁都,而是关羽一人,就牵动了整个“三国格局”的变换。

一则是关羽本人的威力,二则是荆州位置的重要。那么如今我们开个脑洞,倘若关羽兵败后虽丢了荆州,但他却逃回了西川,会有啥影响?也就是说:关羽还活着,荆州却丢了,那么会出现怎样的影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二、刘备绝不会杀关羽

曾看过不少相关分析,有种论调便说:关羽若逃回西川,刘备必会杀了他。哪怕明面上不杀,也是会耍手腕的。而论据则是:刘备虚伪,假仁假义导致的必然结果!

恐怕这种论调是基于《三国演义》,不过就算是《三国演义》,刘备又岂能杀关羽?一个“桃园三结义”就锁死了这种可能了。在关羽死后,刘备被诸葛亮等人劝说的不想发兵东吴了,是张飞来后改变了这一切,对着刘备就吼:你忘了桃园之义,只顾当你这皇上。你不去给二哥报仇,我张飞去,哪怕死在外面,也绝不回来见你。

一下子让刘备爆发了。故而,刘备杀关羽?只怕张飞这一关他就过不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至于正史中,就更不可能了。前面已分析了, 关羽是水战大咖,正是这种技能才导致了孙权不顾一切必要杀之,消除这个恐怕的对手。刘备要有多傻,才会做对手期待他做的事?再者言,难道刘备就不需要关羽的水战技能吗?

荆州水军全军覆没了,没啥,你关羽回来了,就能变出更多的精锐水军。照样让孙权坐卧不宁。

另外熟悉三国正史的恐怕都知道,蜀汉在刘备和诸葛亮时期,根本就没有“大将军”这个最高武职。最高的武职有两位:马超是骠骑将军,张飞是车骑将军,那么大将军是谁?自然是关羽了。之所以刘备不设,就是为了纪念关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虽说,历史不容假设,却可以反推!由关羽的技能,尤其是水战大咖的地位,和刘备不设“大将军”,便能很容易反推出,刘备绝不会杀关羽。唯一值得推敲的是,关羽本身的性格。

经此大败后,以关羽那高傲性格,会不会抑郁得病,由此病死呢?这种可能性是相当高的!

说来说去,哪怕关羽逃回西川后再去世,其实也是由于他自身性格造成的。跟刘备等其他人的关系不大。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关羽只要还是“关羽性格”,就摆脱不了这种宿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其他三国大佬的反应

若关羽能逃回西川,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刘备必会高兴,这点如今可以确认了。那么除了刘备外,其他三国时期的大佬们会是什么反应?

第一个是曹操。他必定会表彰赵俨并偷着乐。因为据《三国志》载,关羽兵败荆州时,曹仁也想趁关羽病,要他命,想追杀关羽。

赵俨急忙阻止,掰开了揉碎了才对曹仁分析呢:关羽必败已成定局,你现在要干掉他,实属不智。孙权会怎么想?必会认为,咱对他的江东也有企图,故而会给咱造成更大的损失。再者言,留着关羽不是更好吗?如今他恨透了孙权,这是多么好的机会,让孙刘继续掐架,我们坐收渔翁之利。你若不信,咱就打个赌,以咱大王的深谋远虑,必会很快有命令传来,禁止追杀关羽,放他一条生路。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果然不一刻,曹操的军令就来了:严令曹仁,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不可追杀关羽。这亏得曹仁被赵俨拦住了,否则事就麻烦了。

从以上这段史料中就可看出:曹操本来就想放走关羽,若关羽能逃回西川,他不偷乐才怪呢,说不定一高兴,曹老板还能多活几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第二个是孙权。有人欢喜就必会有人忧!若关羽能逃回西川,必会成为孙权的噩梦!合肥之战,孙权被吓得一听张辽的名字就胆小,如今又来了一个更狠的关羽。

你说孙权能舒坦吗?指不定会怎么骂吕蒙呢——估计也骂不成,因为吕蒙很快就死了,但死后,绝不会有任何殊荣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第三个是诸葛亮,跟曹操和孙权相比,若关羽逃回西川,诸葛亮比谁都紧张。一面是想坐收渔翁之利的曹操,一面是刘关张,抱团嗷嗷叫着:夺荆州,杀吕蒙,下江南,抓孙权!

诸葛亮不紧张才怪,因为孙刘联盟必须要继续下去,这不是关羽生或死能解决的,而是三方实力对比的结果。可诸葛亮能劝动刘备吗,关羽会如何反应?

须知关羽在蜀汉内是绝对大佬,地位不亚于诸葛亮。

在正史中,关羽一直都是蜀汉的军事副帅。刘备一旦分兵,从来都是自己一路,另一路则交给关羽统领。因此诸葛亮必会想尽一切办法,安抚刘备和关羽,不至于让孙刘两家再度掐架!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问题是,若一旦关羽在此期间病亡了呢?看着吧,必会传出是诸葛亮害死关羽之说。

因为至今都有许多人指责,襄樊之战中,诸葛亮为何不救援关羽?

这种现象,不是诸葛亮跟关羽有多大的矛盾造成的,而是两人地位决定——诸葛亮和关羽,谁才是真正的二把手啊?

这就是诸葛亮为何紧张的根结所在。同时也是诸葛亮为何总是替关羽之死,背黑锅的原因!

本文标题: 关羽兵败若能逃回西川,会有什么后果?曹操偷着乐,诸葛亮最紧张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331300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4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682 2021-11-27 00:02
料友:老资料网友179 2021-11-27 12:34
穷兵赎武的诸葛亮,是葬送蜀汉的罪魁祸首
料友:剌苞省藤 2021-11-27 12:35
三国的时侯,荆州都没了,关羽也没了,你告诉我蜀国有水军
料友:剌苞省藤 2021-11-27 12:44
诸葛亮带不动桃园三巨坑[捂脸][捂脸]
相关文章
“黄莲圣母”林黑儿,被洋人折磨而死,后被制成标本带到欧洲展览
综述 谁说女子不如男?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后有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国家深陷危难的时候,女子同样扛住了一份力量,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她却敢于因为受到压迫而奋起,与命运抗争,她就是林黑儿。 林黑儿的红灯照 不知
标签林黑儿,黄莲圣母,红灯照,义和团,欧洲_历史
李世民被韩国人的“祖先”射瞎了一只眼睛,还跪地求饶?别做梦了
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在唐朝时期,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在古代史上,李世民都是非常有名的皇帝,现如今来说,有“唐宗宋祖”的说法。这就足以说明李世民无疑是非常厉害的,只不过他身上也有一些污点。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这让唐朝的
标签李世民,高句丽,唐朝,高丽,泉盖苏文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价优劣,刘伯温脸色大变:又要死人了
一个王朝的兴衰最主要的根基在于百姓,若百姓的生活充盈,劳动力自然会增加,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得到了共同推进作用。如果只把精力放在官员或者富贵人家当中,是万万不能达到此效果的。纵观中国的历史,在封建社会当中重农抑商成为了发展条件,倘若放到
标签朱元璋,刘伯温,科举考试
蒙古出土清朝家谱,原来康熙有一个神秘哥哥,一生不敢回皇宫
清朝时期出现了九子夺嫡的现象,不禁让人感叹,自古无情帝王家。九子夺嫡的出现让康熙非常伤心,康熙还没有驾崩,就看到了自己的骨肉相残,结果导致了皇子对皇位的争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皇子都参加了九子夺嫡,只不过胜利者是雍正。 顺治帝入关之后,就对
标签清朝,蒙古族,顺治,康熙,家谱,多尔衮
南昌起义时,他地位比元帅都高,为何授上将?手下排长却成大将
前言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廷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国人民信心满怀的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但新建立的民国,没有将中华民族带入一个富国强民的复兴之路,反而因为袁世凯的逝去,陷入军阀割据的时代。 在此情况下,一些爱国人士重新寻找中华民族的真正发
标签南昌起义,上将,周士第,许光达
唐史:一代权臣仇士良的没落史
唐史:一代权臣仇士良的没落史 前言 我们总是感慨时间过得太快,转瞬即逝间已经不再年少,而中华千年的历史也成为过眼云烟,走过时间,迈过岁月,向未来前进。 ▲唐武宗 起因 唐武宗继位:因在仇士良的帮扶下成功继位,于是唐武宗对仇士良进行嘉奖,造
标签仇士良,唐武宗,唐史,权臣,唐文宗,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