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江必守淮”,白崇禧提出自己统筹两大战区,蒋介石为何拒绝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自恃拥有400万装备精良的正规军,一方面挑起内战企图消灭共产党,一方面着手削弱国民党内部其他派系的力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对其威胁最大的新桂系。

在将任北平行营主任的李宗仁架空之后,他第二个需要夺去兵权的便是白崇禧。

1946年6月,白崇禧被派往东北督战,他指挥国民党军一度占据优势。据说当时白崇禧已作出接下去军事行动的全盘计划,并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非但不予采纳,而且将白调离东北战场,回到南京中枢,升任国民政府第一任国防部长。

这是白崇禧一生军旅生涯中的最高职位,但蒋介石采取明升暗降的方法,将白崇禧高高挂起,连最基本的作战汇报会都不让其参加。而升为参谋总长的陈诚则直接上对蒋介石,下统陆海空三军,白崇禧因此颇多怨言。

1948年春,李宗仁决定参加副总统竞选,从北平致电白崇禧,并请转告蒋“探其口气”。白崇禧夫人马佩璋从不过问白的公事,唯独对此事极力反对,要他“看清楚,德公不是副总统的材料”。白对此也持反对态度,认为此举会影响蒋桂关系。“即或侥幸获选,恐亦遭猜忌;不幸而失败,更何以善后?”但无论白崇禧怎样劝说,李宗仁主意已定,白崇禧出于多年兄弟并维系桂系团结的考虑,只得出面为李助选。

李宗仁于5月当选后,6月,蒋介石便免去白崇禧国防部长之职,改任“华中剿总司令”。此时,战场上局势已发生变化,国民党军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白崇禧出于战略角度的考虑,提出“守江必守淮”,将华中剿总设于蚌埠的建议。

他认为,华中只能设一个战区,以重兵运动于江淮河汉之间,以期兵力能够集中使用,非如此不能完成守淮守江的任务。

白崇禧方案核心在于,不再分设汉口剿总、徐州剿总,而是用华中剿总名义由自己统筹这两大区域。

蒋介石一方面有顾虑白崇禧压根无法有效指挥嫡系中央军;另一方面也不愿意将百多万大军和自己的命运全赌在一直唱反调的白崇禧身上。

如此一来,白某人岂不是兵权更重?蒋介石断然拒绝。

而白崇禧认为,中原地区设两个战区,一旦发生战事,缓急不得相顾,如此用兵,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坚辞不就,赌气返回上海家中去了。无论蒋介石如何力劝,白崇禧始终不为所动,最后连蒋的电话都不接了。

白崇禧对朋友发牢骚说:“(蒋)左右颇有言军阀抬头,桂系谋起。当李德邻竞选成功之前夕,主要言语陈立夫,谓如一把刀插到胸内,近日白某不要再来一把。”

后来蒋派总统府秘书长吴忠信赴沪劝说,无功而返。蒋只好请桂系出身的黄绍竑前往上海游说。黄正想给蒋制造麻烦,认为一旦把蒋扳倒,天下就是桂系的了,当天便赶到了上海。一见面白崇禧便表示,如果是那个人让你来的,最好免开尊口。黄却说,你在南京那么久,无异于关在笼子里的鸟,现在笼子打开了,你还不赶快远走高飞?武汉进可攻,退可守,何不趁此机会抓点军队,特别是要抓回广西的老本,一旦时机成熟,可以单独言和,也可逼蒋下台,由德公出来代理总统,不要把本钱都陪着那个人输光了!

白崇禧茅塞顿开,随即返回南京,于6月28日在武汉就任华中剿总司令一职。

10月,辽沈战役败局已定,国民党在军事上优势尽失。时任国防部长的何应钦感到淮海战役随时可能展开,提出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所属部队,并对蒋介石说“只是暂时的措施”。不料,此时蒋介石已感嫡系手下难堪大任,为了表示对白崇禧的信任,竟然坚定地说:“不要暂时的指挥,就叫他统一指挥下去好了。”

这本是白崇禧当初提出的计划,如今何应钦旧事重提,白崇禧一口答应,并于10月30日由何应钦主持的国防部会议上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但在第二天继续召开的国防部会议上,白崇禧却突然变卦,坚决不肯统一指挥两个“剿总”。何应钦虽是蒋介石的嫡系,但何、白一向私交不错,特别是出于共同对付陈诚的目的,两人走得很近。此次由何推荐,白本不该推辞。当时在场人推测,白崇禧此举不是故意看蒋的笑话,就是担心蒋做下圈套,于会战失败后诿过于他。

后来随着事态的发展,大家才明白白崇禧之变事出于李宗仁。当30日晚上白崇禧去看望李宗仁时,两人分析了当时的战局。白若就任两“剿总”指挥,势必要迁往蚌埠,华中地盘将被迫放弃。蒋介石一贯越俎代庖,徐州那些蒋的嫡系部队势必听命于蒋,一旦如此势必导致失败。同时,李宗仁向白透露了美国“弃蒋扶李”的计划。李与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秘书傅泾波一直联系密切,此消息来源当属可靠。于是,白当即打定主意,还是在武汉静观其变为好。此时,李、白已萌生坐山观虎斗,一旦时机成熟另起炉灶的想法。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淮海战役打响后,蒋介石电令白崇禧,将华中“剿总”所辖黄维兵团和张淦兵团调到津浦段参战时,白为了保存实力,只同意调走蒋介石的嫡系黄维兵团,坚决反对调走桂系张淦兵团。而当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包围时,蒋介石再次电令白崇禧,调其驻扎河南的张淦的第三兵团驰援,如此黄维兵团便不会陷入孤立无援之绝境。但白仍拒绝张淦兵团出兵。

无奈,蒋介石只得将驻扎鄂西的部队调往蚌埠。但第二十八军、第二十军先后到达汉口时,白崇禧又在情报和运输上设置障碍,阻挠其通过武汉,并给国防部打电话说:“你们把部队都调走了,武汉还要不要?”尽管后来经过多方斡旋,白崇禧终于放行,但所耽误的时间已无法弥补。

不久,蒋介石又下令其精锐部队第二军开往南京。第二军全部美式装备,战斗力极强。当第二军的先头部队抵达汉口准备装船时,白崇禧再次派兵阻挠。老蒋亲自打电话,两人在电话上争吵半小时之久,蒋指责白不服从命令,白说:“合理的命令我服从,不合理的命令我不会接受!”气得老蒋大骂“娘希匹”。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顾祝同等人为避免与白崇禧公开决裂,经与蒋介石商量,决定采取折中办法,将第二军一个师留守华中,另外三个师调往南京。白崇禧对此不置可否。但在双方争吵过程中,淮海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崩溃。国防部经商议最后决定,第二军仍由白崇禧指挥,留守华中。

标志着蒋、白关系白热化的,是白崇禧的第二次逼宫。12月底,白崇禧从武汉先后两次给蒋介石发“亥敬电”、“亥全电”,建议蒋介石停战议和,并联络湘、鄂、赣、豫、川、桂等省,先后给蒋介石发表通电,要求其“对个人进退问题做一明快决一,免误和平谈判”。在南京的李宗仁也遥相呼应,给蒋介石施加压力。

在李、白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第三次辞职下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3月,白崇禧派刘仲容北上接洽和谈,提出 “划江而治”的要求。4月上旬,刘从北平返回,报告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决定:无论战和,人民解放军都要渡江。我党本有争取白崇禧之意,但他自恃尚有三四十万能战之兵,在西北、西南还有半壁江山,只要“划江而治”的目的无法实现,便准备反共到底。

为了破坏和谈,坚定白崇禧对抗到底的决心,9月下旬,蒋介石在广州邀见白崇禧。见面时,蒋介石一番恳谈,不仅对白的反共行为大肆吹捧,而且极富感情,可谓“推心置腹”,令白大为感动,其后对李宗仁说:“这次蒋先生倒很诚恳。”

由于白崇禧没有诚意,以致错失戴罪立功之良机。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一路势如破竹。随着衡宝战役重创桂军主力,在其后的广西战役中,李、白经营多年的桂系武装被一起连窝端掉,白崇禧赖以生存的老本也输光了。

本文标题: “守江必守淮”,白崇禧提出自己统筹两大战区,蒋介石为何拒绝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323312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221 2021-11-26 23:41
怎么守都没用,咱是人民战争,意思是民就是兵,兵就是民,放下枪就搞生产,拿起枪就打反动派。人心向背才是战争取胜之道。
相关文章
斛珠夫人:昶王3次碎蛋,令人捧腹的笑声背后,是他沉重的心机
帝旭的弟弟季昶看似每日浑浑噩噩,其实他是《斛珠夫人》中隐藏得最深的反派。 装作什么都不关心,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只是为了麻痹帝旭和众臣,更好的隐藏自己。 在帝王家,没有势力又想暗算兄弟取而代之的例子并不少见,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推翻
标签昶王,帝旭,斛珠夫人,汤乾自,方诸
徐达长女徐皇后:深受朱元璋和马皇后喜爱,朱棣最爱,生三子四女
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徐达长女嫁给燕王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妃,此时,燕王妃十四岁,后来,朱棣登基后,册封她为皇后。 徐达是朱元璋当时所能想到的给儿子找的地位最高的岳父,徐达在朱元璋麾下武将中长期位列第一,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
标签燕王朱棣,朱元璋,徐达,燕王妃,洪武,朱高炽
她活了83岁,历经8朝7帝,去世前皇帝御赐她皇后凤冠,史无前例
古代人的寿命都是非常短暂的,受到战乱、医疗水平等等各方面的影响,能够活到五六十岁都算得上是长寿之人,而今天我们讲述的这个明朝公主活到了83岁,历经了8朝7代,去世后皇帝不知道该怎么论辈分,直接御赐了她皇后凤冠,这份荣誉在古代也是少有了。
标签凤冠,十四公主,明朝
古代公主为什么都不愿和亲?除了丈夫粗鲁,这点才是让人无法接受
我们在不少电视剧都有看到过,为了缓和和少数民族的战势,会指派公主和亲,但这个时候大多数公主的第一反应都是抵抗,不愿意,但是最后基本都无奈顺从了。那为什么公主会如此抵抗和亲呢?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子女的婚姻是由不得自己的,包括公主也是,即便
标签公主,和亲,少数民族
明宣宗:明朝嫡子继承制度的破坏者,颠覆了明朝的立储原则
《大明风华》这部讲述了明成祖朱棣三代五人组的塑料亲情,明宣宗朱瞻基一帝两后的爱恨情仇,胡善祥、孙若微姐妹相爱相杀的宫斗剧,服化道具,布景投资硬件,演员演技全都在线,堪称国产电视剧的一流水准。唯一遗憾的是这部凭借软硬件设施,完全能走如同《大明
标签朱瞻基,胡善祥,皇后,朱棣,孙若微,张太后
司马迁将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正是因为其仁义的一面
春秋时期的“五霸”又称“五伯”,首先见于左丘明撰写的《左传》。为什么春秋只要五个霸主呢?其实还是起源于中国的“五行文化”,算得上合格霸主身份的诸侯还有不少。将霸主的名额限制在五个,这就会让后人产生很多的争议和讨论,每个史学家都按照自己的标准
标签宋襄公,春秋五霸,司马迁,春秋,齐孝公,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