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追缴国库欠款,魏东亭为何被逼自尽?三股势力挤压难有活路

(文史君解读《雍正王朝》第6期)

《雍正王朝》里的魏东亭,绝对是个悲剧人物,年纪一大把,临了赶上“追缴国库欠款”的大运动,到头来落得个“不得好死”,着实令人同情。

表面上,魏东亭是死于胤禛的逼债,因为还不上高达35万两白银的巨额欠款,所以寻了短见。

但背地里,魏东亭的死,却是康熙、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祀“三股势力”,围绕着国库欠款搞神仙打架,最终由他这个倒霉的凡人,被推到风口浪尖上遭殃。

下面,文史君就来给大家扒一扒,这里头究竟有啥内幕。

先来看第一股势力,老四胤禛的讨债团。

老四的立场,一开始就被固定得很死,那就是康熙账面上的1200万两国库欠款,顶多打个八四折,但底数还是1000万的天文数字,压力山大。

因为被限死了债主的人设,所以魏东亭想从老四这里得到通融,铁定是没戏。

讨债的结果,咱们都知道,随着魏东亭的上吊自杀,整个追缴行动半途而废。

明面上看,是老四没按邬思道的设想,针对“三类”借款情形,做对症下药的区别对待。

结果,自己负责的皇子贝勒欠款,在十阿哥的胡搅蛮缠下搁了浅。田文镜承担的百官欠款,又因魏东亭的自杀,搞得整个行动陷入僵局。

真应了那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过,文史君在这里要问一句,就算老四对邬思道的建议言听计从,就能把国库欠款都追回来吗?

那可是整整1200万两的白银啊!估计就连康熙,也没指望全部欠款,都能微信、支付宝到账。

既然如此,那康熙定下“上至王公贵胄,下至文武百官,凡借款者限十日内还清”的任务指标,还有什么意义呢?

显然,康熙的心思,并没有完全盯在欠款上。

老四胤禛,这回办砸了差事,吃亏就吃亏在没有真正领会康熙的意图。

至于康熙的真实意图,文史君先在这里埋个瓜。

咱们再来看第二股势力,八阿哥胤祀。

老八的小动作,主要分为两条线:

一条是十阿哥胤䄉。

老十是八爷党的骨干,八爷党在江夏镇的小金库富可敌国,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老八为什么不拉兄弟一把,把老十欠下的20多万两给还了呢?

这里,就是老八的阴险之处了。

他要拿老十当枪使,来给老四追缴欠款的差事制造障碍。老十是皇子,只要老十第一个顶住老四的压力不还钱,那么连锁效应下去,老四在其他阿哥贝勒跟前,就没法开口讨钱了。

老十这回,是夹在老四和老八之间,做了汉堡包。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凭借老十的攀扯,老八先是牵出了大阿哥。

接着拐着弯,给与太子不合的大阿哥透露消息,将祸水引到太子身上。

最后不仅挖出太子巨额欠款的情形,而且还把太子卖官鬻爵,用来填补债务窟窿的丑事,又通过大阿哥给捅到了康熙跟前。

借刀杀人、坐山观虎斗的手段,老八耍的是贼溜。

被坑的,还有老十。因为在前门大街卖家当,鞭打前来劝阻的田文镜,被康熙做了关进宗人府,圈禁半年的严厉处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另一条线是老臣魏东亭。

魏东亭一开始,走的是八爷党的路子。但人家老八,连铁杆的老十都不帮着还钱,还能替你魏东亭出银子?!

老八对魏东亭的态度,跟对老十差不多,也是在给老四的追缴欠款行动制造障碍。

老十代表阿哥贝勒,魏东亭呢,就是官员们的“领头羊”了。

魏东亭这个人物,清朝真实的历史上,是康熙的侍卫曹寅。

曹寅的父亲曹玺,隶属于摄政王多尔衮掌管的正白旗。多尔衮去世后,顺治将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玺因而成为皇帝直辖的包衣奴才,进入宫廷当二等侍卫。

更幸运的是,曹玺的妻夫人孙氏,被选中当上康熙的奶娘。这让曹家与皇室子弟,有了直接接触的机会。

托这层关系的福,曹寅16岁时,进入宫廷担任康熙的銮仪卫。

在康熙的恩宠下,曹寅先后担任苏州织造、江宁织造,为宫廷采办包括绸缎、布匹在内的各种御用物品。康熙六次南巡江南,其中有四次,是住在曹寅的家中,令曹家盛极一时。

由此可见,以曹寅为原型塑造的魏东亭,在康熙执政的年代,的确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老八推出老资格的魏东亭,只要老四啃不下这块硬骨头,那么其他欠款的官员,也就可以跟着攀扯,抵赖着不还欠款了。

因此,魏东亭在八爷党这儿,也是绝不可能寻求来帮助。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最后一股压轴的势力,就是最高领导康熙了。

咱们先来补上前面的那个瓜。

在追缴国库欠款这件事上,康熙心底里盘算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雍正王朝》的时间设定,开头就是康熙四十六年,属于他执政的晚期。

此前,康熙七年,铲除鳌拜集团;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康熙二十二年,收复郑氏盘踞的台湾;康熙二十八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二十七至三十六年,三次征讨噶尔丹。

此后康熙治理下的清朝,除了西北方向的准格尔汗国外,基本没有了大的战事,中原腹地的统治中心,进入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阶段,康熙执政的重心,开始由对外战争,转向内部的治理。

而此时,康熙面对的,是一个吏治腐败的官场生态环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剧情的设定,显然也是借鉴了康熙晚年的清朝官场,开局就是黄河水灾下,爆出的国库亏空现状.

整整1200万两白银,全都给大大小小的官员搬空了!!!

康熙余下的日子,甚至后来雍正在位的13年,都是在填补由吏治腐败,带来的财政赤字窟窿。

要解决吏治腐败问题,得先了解大大小小官员的情况吧?

而追缴国库欠款,就是一次考察干部队伍的绝好契机。

一来,国库欠款覆盖的官员范围足够大,考察的结果,绝对能反映宏观的真实情况;

二来,在胤禛回京之前,康熙已经吩咐太子,详细造好了欠款官员的名册和欠款数目。只要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再观察一下官员们,也就大致能判断出谁是骡子、谁是马了。

对康熙来说,最大限度收回国库欠款,当然是好事。但他最重要的目的,是要借追缴国库欠款,为后续的干部队伍建设,收集最准确的第一手情报。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康熙的设想中,老四胤禛是一把破局之剑。

他的作用,是通过追缴国库欠款,搅动整个貌似平静的官场,将各方势力、人心向背统统试探出来,方便康熙在幕后,开展全局的观察。

为此,康熙特意做了两点风险控制:

一是否决胤禛推荐老十三,共同追缴欠款的提议。

知子莫若父,外号“拼命十三郎”的胤祥,虽然品行上面十分端正,但他性格急躁,这样的性格行走官场,往往会闯出祸事,让局面恶化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所以,康熙有意不让老十三掺和进来。

但没料到的是,向来“以精明自诩”的老四胤禛,还是陷入了魏东亭自杀的乱局。

二是暗中给三阿哥胤祉还钱。

三阿哥胤祉的欠款原因,是带着一帮文人雅士,搞编书的文化工程,与老十盖园子、修戏楼的腐化堕落,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所以,康熙掏出皇宫大内的存银,为老三还债。

后来,康熙当众揪出桑佩、图伦升、邓元芳三个贪官,也对他们的底细一清二楚。

由此可见,康熙暗中拽着私房钱,对那些个正当理由的欠款者,还是准备拉一把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那么,魏东亭为什么还是死了呢?

关键在于没人给康熙递消息,告诉康熙魏东亭已经走投无路了。

魏东亭本人,没法直接去跟康熙开口。

因为他欠下的35万两巨款,虽然的确有部分,是为了四次接驾康熙,落下的招待费。但也有很多款项,是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给挥霍掉的。

总不能让康熙,给魏东亭的儿子找小姐、喝花酒买单吧?!

魏东亭在八爷、四爷跟前碰壁后,也尝试走十三爷的门路。

他的算盘,是想借十三爷的口,把自家的窘境透露到康熙跟前,间接获得康熙的介入。但是,老十三并没有领会到魏东亭的用意。

于是,魏东亭也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本文标题: 雍正追缴国库欠款,魏东亭为何被逼自尽?三股势力挤压难有活路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311340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知否》:婚姻是女人的二次投胎,只有恣意洒脱的女人才会幸福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无论你婚前生活如何,结婚后人生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变化。投的胎好,就会有美满幸福的下半场生活,投的胎不好,可能会开启地狱级的人生模式。 那么如果投的胎不好,又如何去改变自己的人生下半场呢? 《知否》中的张桂芬,她的婚
标签张桂芬,沈国舅,小邹氏,小沈氏,知否,大邹氏
草根皇后刘娥,为什么能够逆袭成功!
刘娥,一个非常传奇的女人,从一个“草根”逆袭成了一个当时的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是一个神一样的纯在。可以被称为是武则天的2.0版,其逆袭道路之艰辛,手段之高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娥是一个孤儿,她出生不久,父母双亡,从此或者寄
标签刘娥,赵恒,武则天,寇准,真宗,龚美
关羽VS秦叔宝,谁的战斗力更强?秦琼是将才,关羽是帅才
关羽VS秦叔宝,谁的战斗力更强?关公战秦琼,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两人相隔几百年,他们没有机会过招。但是,他们都是猛将,冲锋陷阵,勇猛无敌,还是“门神”的常客。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综合实力看,关羽比秦琼厉害,他们不是一个档次。 秦琼
标签关羽,秦琼,李世民,尉迟恭
德国有赢二战的胜利机会吗?
我认为,即使是德国东西两线作战仍然有可能赢得二战胜利,抛开原子弹因素不谈。 第一,德国实行总体战时间太晚,对比苏联举国一致总体战,德国还在大部分国民安逸生活,大部分生产还是消费品,并没有转入战时轨道。例如,大轰炸的1944年。德国生产了一万
标签二战,德军,苏联集团,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战役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曾向他发出挑战,结果2招落败
武则天继位后,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同时还增添了一个项目——武举科考。不过当时只是简单的比武,并没有“武状元”的说法,直到宋神宗时期才出现。 武举科考刚出现的时候,只是考量选手们的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其次就是个人力量和身体
标签武状元,霍元甲,张三甲,清朝,武则天,武术,溯古君,科举考试
最后的疯狂——日本投降的前一天
顽抗到最后一刻 日本宣布投降的前一天,也就是1945年8月14日,绝望中的日本军队突然躁动起来。 陆军的畑中健二少佐等下级军官对于天皇和陆军省准备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决议非常不满。他们并不准备投降,并秘密结成同盟,决心顽抗到底。 这些少壮军官计
标签陆军省,日本_历史,畑中,日军,椎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