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独尊儒术,儒家主张以德报怨,可为何军队却非常血性

首先纠正一点,儒家说的是“以直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然后,就涉及到儒家这个学派了。现在谈及的儒家学派是指由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的这样一个学派。

孔子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誉。这一群人中龙凤聚集在一起,思维肯定不一样。况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这么多人有些会去看看其他学派的典籍,化用一些其他学派的理论也不是不存在。

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而且文言文又没有标点符号,一句“民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可以有好几种断句方式。可想而知,孔子之后学派会分化得更加厉害。战国时期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时候,在儒家内部同时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而且这几个派别之间还不是一团和气,荀子在其《非十二子》中曾十分严厉地批评"子张之儒".把他们称之为"贱儒",况:"弟佗其冠,神谭其辞,禹行而舜趋,是子张氏之贱儒电。"

到了西汉的时候事情更为复杂。

这里主要是由于两件事:秦始皇焚书、项羽火烧咸阳。

这两件事导致了先秦古文大受伤害,很多书册因此失传,例如儒家《六经》中的《乐》就因此彻底失传了。当然,其他的《五经》也没能幸免于难的。

因而衍生出了,“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派”。西汉初年,刘邦平定天下后,由当时的老学究、秦朝遗老通过背诵、默写等形式拼凑出《诗》《书》《礼》《春秋》等经典,这些汉初整理的经典就是“今文经书”;而到了汉景帝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发现了大量的古文,包括孔子故宅的墙缝中、山东鲁国叫淹中的地方、四方之人献给景帝之子刘德等,这些就是“古文经书”。由于时间久远,不管是“今文经书”还是“古文经书”,都难说是否和原版完全一致。

所以到汉武帝之时,虽然以儒治国,实际国内的儒学派系很多。其主要流行的是“今文经学派”,这个学派内也有各种流派,例如《春秋》三传中有《公羊传》《谷梁传》属于今文经学派,公羊学派和谷梁学派在观点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此时,“古文经学派”虽然还没彻底开创,但是“古文经书”——《毛诗》《春秋左氏传》都已经开始盛行,研习的学者逐渐形成自己的政见。

汉武帝登位初期,励精图治,开启了建元新政,请来了谷梁巨头鲁申公,重用了赵绾、王臧等鲁申公的弟子。可惜谷梁学派的人太过于着急抢班夺权,被窦太后一纸懿旨,建元新政尽数废黜,所有主持大臣全部下狱死。谷梁学派元气大伤。

到了元光元年,汉武帝亲政之后,和公羊学派董仲舒进行了著名的“天人三策”诏对,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元光决策奠定思想基础。自此以后,公羊学派成为汉武帝时期的执政学派。

公羊学派的理论一方面迎合着帝王、国家的需要,一方面也反映着儒生的理想。前者是大一统、大复仇、夷夏之辨、天人感应等理论,这些理论分别对应着国家削藩、汉朝对匈奴反击、汉帝国法统的需要;后者是天子一爵、三统说、张三世、经权说、君臣以义合等理论,这些理论的核心是把皇权关进笼子,甚至认为王业不永恒,如果皇帝失德可以换一个,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也有这种思想的因素。而到了东汉,由于光武帝刘秀是因为讖纬之说上位的,讖纬之说大兴,公羊学派也因此钻进了死胡同,把什么天灾人祸都往政治上靠,而轻视本身学说经义,导致被“古文经学派”的《左氏传》后来居上,魏晋以后就一蹶不振了。

公羊学派的大复仇理论迎合了帝王国家对外开拓的心愿,公羊学派宣扬不但当代的仇可以报,即使百世过后依然可以报仇。即所谓“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而汉帝国的对手——匈奴,曾于汉高祖七年在白登山围困刘邦,几乎把刘邦逼入死地;匈奴单于还曾在刘邦去世后,写信说要娶吕后;曾于汉文帝十四年入寇,几乎一把火把汉帝国的门面未央宫给烧了;更不用说其他文景之年的多次入寇了,多位官员战死,匈奴人几乎把西汉北部边境变成了予取予求的粮仓。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朝一直奉行妥协的“和亲”政策,把宗室女嫁给匈奴。

古代皇帝是所有臣民的君父,是父亲。而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又深受当时子民的爱戴,汉文帝甚至被认为是圣人,到了新莽灭亡后,赤眉军起义攻入长安都没敢动文帝的霸陵。而这些皇帝却在与匈奴的外交中被羞辱,君父被羞辱,汉帝国的子民感同身受。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帝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他们所需要的就是对匈奴复仇,洗刷先皇君父的屈辱,而公羊的大复仇理论迎合了这一点。

大复仇理论实际上赋予了汉帝国对匈奴战争以正义性,华夷之辩强化了汉帝国的民族意识,使得整个国家对匈奴同仇敌忾,可以调动全国的财力物力对匈奴决战。

而汉以后的儒家,对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多数以“好战必亡、穷兵黩武”定名,导致内外无法配合,总有人拖后腿。

而隋唐以后,再叠加官僚集团取代门阀贵族、华夷之辩逐渐淡化、军队流氓化等因素,导致国家的军队总是在开国强盛一时,然后迅速衰退,总的看起来显得血性不足。

本文标题: 西汉时独尊儒术,儒家主张以德报怨,可为何军队却非常血性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292668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孝庄皇太后:皇孙大业的庇护者
皇孙大业的庇护者,康熙朝的清帝国,虽然仍旧风云变幻,然而孝庄总算过上了一个相对比较安稳的晚年,也许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重新体验到母子、子孙之情,开始反思自己与儿子的不和谐关系,反思自己儿子的早逝,顺治朝的恭维悲剧,终于没有延续到康熙的宫闱
标签孙大业,鳌拜,孝庄太后,康熙,苏克萨哈,索尼_历史人物,遏必隆,多尔衮
清朝兵服上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待遇却有天壤之别
自从秦朝建立之后,中国便进入了封建统治时期,在很多人眼中,封建制度迂腐、糟粕众多,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封建制度要比奴隶制度先进得多,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不再适合中国发展。再者说当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之中,没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流入,
标签清朝,八旗,后金,绿营
日本战国时期的黑田父子:父亲想三分天下,儿子成为关原合战功臣
从唯物角度的出发,我们是不应该相信“命运”这种毫无科学根据的玄学之说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有些事的出现,却又让我们不得不去相信“命运”这东西。有的人生来命运坎坷,饱受人间疾苦而终;而有的人生来运气就一直很好,一生顺风顺水,让人羡慕不已;
标签黑田长政,丰臣秀吉,黑田如水,关原合,德川家康,织田信长,黑田,荒木村重,石田三成
莫斯科保卫战前,德军已歼灭数百万苏军,为何苏军还能反击
苏德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多、最残酷的一场国与国对抗。战争中,苏军先后投入了三千多万兵力,德军也投入了一千多万兵力。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整体战争,是包含苏德战争在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排名第二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然而,如果把苏
标签莫斯科保卫战,德军,苏联_历史,苏德战争,二战
为何年世兰享有着和雍正合葬的待遇?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过?
看过《甄嬛传》的人会觉得很意外,很不可思议,在剧中年世兰嚣张跋扈,仗着哥哥年羹尧的势力作威作福,雍正对她恨的牙根痒痒,这样的反派人物去世后居然享有着和雍正合葬的待遇。 其实电视剧只不过是为了戏剧效果制造的戏剧冲突而已,历史上,年妃温柔贤淑
标签雍正,敦肃皇贵妃,年羹尧,年氏,康熙,皇贵妃
什么是昭陵14国蕃君雕像?为何这些蕃酋像都被人削去了脑袋?
昭陵是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圣君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非凡,使唐朝从战火中逐步走向强大。来到现代,昭陵已经成了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历史文化景点。 其中除了昭陵六骏之外,最知名的当属14国蕃君雕像了。然而奇怪的是,这些蕃
标签昭陵,雕像,李世民,蕃酋像,盗墓者,唐朝,陵墓,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