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郡战略意义重大,为何诸葛亮宁可舍弃它,也要置孟达于死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取汉中,而后又令刘封、孟达出兵,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收入囊中。据《华阳国志·汉中志》记载:“右三郡,汉中所分也,在汉中以东,故蜀汉谓之东三郡。”

纳入东三郡,是蜀汉政权的“高光时刻”。可惜好景不长,刘封与孟达之间发生了激烈摩擦,刘封强夺孟达鼓吹(仪仗队),致使后者愤然叛逃。而到手的东三郡,也随即落入曹魏之手,重新归于孟达掌控。

注1:孟达叛逃后,引魏将徐晃、夏侯尚攻下东三郡,曹丕大喜,改东三郡为新城,仍以孟达为新城太守。

数年之后,孟达早有悔意,欲携东三郡重新归顺蜀汉。可谁也没有料到:诸葛亮后来不惜舍弃东三郡,也要置孟达于死地。这不禁令人疑惑,诸葛亮为何要这么做?他是刻意针对孟达,还是另有打算?

上图_ 谓东三郡,是指在汉中以东的三个郡,即房陵、上庸和西城

一、东三郡的战略意义

东三郡,位于魏蜀吴三国的交界之处。此地东临襄阳、西连汉中、北据长安、南接秭归,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更为重要的是,东三郡之得失,甚至关系到诸葛亮“隆中对”计划的实施。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 …”

不难看出,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三分天下”构想,其首要条件之一,便是“跨有荆益”。将荆州与益州连成一片,进可拒守曹魏之攻势,退亦可按兵不动,待天下大变,伺机而动。

然而,想要将荆州与益州连成一片,却并非是一件易事。二州之间,多山地丘陵以及水泽之地。若绕开横亘二州之间的巴山、武当山等险要之处,便必须考虑到水路。

上图_ 东汉十三州地图

长江一带,距离襄樊前线较近的江陵等地,为东吴掌控。因而对蜀汉来说,以汉江为引,在东三郡建立起一个“军事基地”,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蜀汉打下东三郡,不仅能同时调度荆益二州的兵马,也能缩短后方基地与襄樊前线的距离,从而极大减少本国在运输、时间以及人力上的损耗。

由此可见,对于蜀汉而言,东三郡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孟达欲携东三郡归降蜀汉之时,诸葛亮的表现却一反常态。他非但放弃了东三郡,还设计让孟达陷入了死地。

上图_ 关羽败走麦城

二、孟达败亡的幕后推手

孟达之死,源于其仓促起兵,事泄后被司马懿诛杀。可在起兵之前,他却与诸葛亮有过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三国志》《晋书》《太平御览》等史料,都明确记载了此事。

但有意思的是,在二人往来的书信中,诸葛亮不仅将“对关羽见死不救”的主要负责人定性为刘封;还用“依依东望”这样的话,表达自己对于孟达回归的“热烈欢迎”。

对此,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评价道:“书词动人,诸葛亮亦谲矣。”

对孟达有“切齿之恨”的明公,为何忽然向其“频频示好”?诚如卢弼所言,诸葛亮“欺诈”孟达兴兵归蜀,自然有猫腻在其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据《太平御览》引司马彪《战略》记载:“亮使郭模诈降过魏兴。太守申仪与达有隙,模语仪亮言:玉玦者,已决;织成者,言谋已成;苏合香者,言事已合。”

诸葛亮与孟达相约起兵,以“玉玦”作为信物。而在孟达予诸葛亮的书信中,同样提到了“今送纶帽、玉玦各一”的说法。

注2:诸葛亮与孟达合谋起兵,不见《三国志》记载。按照田余庆先生的说法:陈寿为蜀国旧臣出身,不排除他有“为贤者讳”的可能。

由此可见,孟达起兵的确受到了诸葛亮的“怂恿”。而且,从“郭模诈降”一事中还能看出:孟达起兵之事泄密,也与诸葛亮有很大关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

结合孟达此前的处境,便能大概勾勒出诸葛亮在“孟达之死”中发挥出的关键作用:

曹丕去世后,孟达在朝中孤立无援(其好友桓阶、夏侯尚此时也已去世),这导致他“自以羁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诸葛亮察觉到这一点后,便想办法联系上了孟达,试图策反他回归蜀国。

不难看出,诸葛亮此时有接纳孟达的打算。可没过多久,诸葛亮又态度大变,不仅派人“坑”了孟达,还未曾按照约定及时出兵策应他。

那么,孟达到底做了什么,才让诸葛亮宁愿放弃东三郡,也要置其于死地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孟达(-228),字子度

三、诸葛亮的底线

有人曾认为:诸葛亮之所以痛恨孟达,是因为后者在进攻房陵郡时,曾攻杀了他的姐夫——房陵太守蒯祺。这种说法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未免有些片面。

就诸葛亮本人而言,他应当不会把自己的私人情感凌驾在蜀国利益之上。而从孟达起兵前后的一些“小动作”来看,他一以贯之的“反复无常”,才是引起诸葛亮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据《太平御览》记载:“达於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谋泄,将举兵,司马宣王秉政,恐达速发,以书安之。达得书,犹豫不决。”

结合《华阳国志》中“吴王孙权亦招之,达遂背魏,通吴、蜀”的记载来看,孟达在起兵之前,不仅同时与司马懿和诸葛亮保持着书信往来,还“勾搭”上了远在东吴的孙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孙权题跋像

孟达此举,让诸葛亮意识到:他有“待价而沽”的嫌疑。一旦蜀汉满足不了孟达的需求,他反而会有重新倒向吴魏两国的可能。

更令诸葛亮感到担忧的是,孟达就算归降,也不一定对蜀国有益。因为孟达选择投效的对象,不一定是诸葛亮,反而更有可能是他曾经的好友——代表了东州士族利益的李严。

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

李严在与孟达通信时,指出自己“托孤重臣”的身份,便是在暗示自己的地位能与隐隐与诸葛亮分庭抗礼。其用意不言而喻,在招降孟达这件事上,虽说李严和诸葛亮目的一致,但孟达归蜀之后为谁所用,便要各凭手段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上图_ 司马懿擒孟达之战

有意思的是,李严的部将王冲在降魏之后,还在孟达面前提到了“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的旧事。尽管孟达口口声声说自己相信诸葛亮,但以他反复无常的品行,诸葛亮又怎么会相信他呢?

是以,在孟达大概率选择李严的情形下,他的归降非但不会给蜀汉带来想象中的收益,反而更有可能引发东州士族与荆州士族之间的矛盾与分裂。

蜀汉政权内部的稳定,恰恰是诸葛亮的底线。而这,才是他无法容忍孟达的根源所在。所以,诸葛亮不惜舍弃战略意义绝佳的东三郡,也要先将这个心腹大患给除掉。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晋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三国志集解》《秦汉魏晋史微探》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标题: 东三郡战略意义重大,为何诸葛亮宁可舍弃它,也要置孟达于死地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268404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条)

料友:段公子 2021-10-30 08:08
蒯祺之怨——确实是推测,诸葛亮不记恨私仇,也是推测。 孟达涉及鼠国诸葛亮与李严的内讧,还是推测。
料友:老资料网友808 2021-10-30 10:08
诸葛亮不是神,也会犯错
料友:老资料网友820 2021-11-04 10:28
诸葛亮只是想祸水东移,减轻关中战场的压力,没想到孟达如此不堪一击!
相关文章
台湾老人带骨灰回大陆,中央派专人接,葬入八宝山!墓碑刻三个字
1982年9月11日,首都机场和往常一样热闹,有人因离别痛哭流涕,也有人因团聚手舞足蹈。但是,在接机区,却站着十几个一言不发的“黑衣人”,这些人全都来自中央调查部,而此刻的他们,正在执行一项重要而又绝密的任务。 首都机场 在这群黑衣人里,
标签台湾,萧明华,朱芳春,情报,国民党,蒋介石
大概率显示古代皇后会生双胞胎,可历史上为何没记录,道理很简单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听到有双胞胎,或者三胞胎,甚至是多胞胎,然而历史上的皇族却很少有双胞胎,而且历朝历代的皇后竟连一个双胞胎都没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背后又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
标签皇后,同卵双胞胎,皇帝,法国_历史,巴士底狱,皇族
他被妻子举报,从开国中将降为大校,留有遗言,不许妻子参加葬礼
在我国诸多开国将领中,有一位性格极为鲜明的将领王近山,他脾气火爆,嫉恶如仇,在战场上打起仗来命都不要,被军中同志们称为“王疯子”。 他与妻子是相伴多年的革命伴侣,相互依靠着走过了最为艰难的抗战岁月。然而建国之后,夫妻两人竟然有了不可调节的矛
标签王近山,开国,韩岫岩,韩秀兰,朱铁民
反“武”秀:徐敬业的表演
这群低级官僚的名字:徐敬猷、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御史魏思温。 这群人的共同特点:八竿子打不着的闲人,外加郁郁不得志,对当朝者怀着歇斯底里的恨意。 拿唐之奇来说,官当得好好的,因为和废太子李显关系亲密,被朝廷视为同党
标签李敬业,魏思温,扬州,骆宾王,唐之奇,武则天,薛仲璋,李显
德械师-昙花一现的强军梦
二战爆发以后,德国在欧洲战场上闪击波兰、西欧、苏联等国,德国武器装备虽然谈不上世界最精良的,但是也公认世界一流的。那么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初期战场上,有不少军队号称德械师。但这些德械师在抗日战场上有没有达到大家期待中所向披靡的模样?为什么在抗日
标签德械师,抗日战争,二战
跑到故宫捐冰箱,专家:这是乾隆御用冰箱,捐赠者:在家没地儿放
在故宫博物院有一对乾隆御用的景泰蓝冰箱,这对冰箱以红木为本体和底座,外表采用掐丝珐琅(景泰蓝)工艺制作而成。这对冰箱制作工艺精湛,纹饰华丽,给人一种无比奢华的感觉,要知道,在100多年前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冰箱为何物,也只有王侯将相才能享用到这
标签故宫,北京市文物局,景泰蓝,乾隆,梁金生,冰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