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长子刘肥,本人与世无争,为何生的儿子却个个野心勃勃?

公元前202年,刘邦经过9年的奋斗,大汉帝国正式挂牌成立,从此驰名华夏400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邦的成功,让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有了站在聚光灯下的机会。

然而,作为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却显得异常低调,见谁都低头,与世无争。

但刘肥真的这么老实吗?或许未必,因为他本人虽低调了一辈子,他的儿子们却几乎个个都不安分。

平诸吕之乱,出力最多的是刘肥的三个儿子;七国之乱中,刘肥的儿子们独占4国,超过半数。

刘肥本人一辈子安分守己,他的儿子们却个个野心勃勃,是刘邦的枭雄基因隔代遗传,还是另有原因?

全文共4000字,阅读需10分钟。

01 低调地刘肥

在今人看来,刘肥的低调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出身有点特殊。

刘肥出生在刘邦娶吕雉之前,他的母亲是曹氏,据传是沛县的一个寡妇。

刘邦早年颇为流氓,一来二去就跟曹氏勾搭上了,却没有去曹氏过门,两人保持着不清不楚但有事实上的某种关系,便有了刘肥。

刘邦发迹后,曹氏并未在任何场合出现过,因此这段记载也就理所当然被大家认可。

此后,刘邦却娶了吕雉为正妻,随着刘邦地位的水涨船高,吕雉也是无可争议的汉帝国皇后。

所以,吕雉之子刘盈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皇太子,顶着私生子身份的刘肥自然无法与之争夺储位。

然而,随后的一些细节,却有些耐人寻味。

公元前201年,刘邦把异姓王韩信撸下来之后,册封刘肥为齐王,民能齐言者皆属齐,共辖73城,为汉初第一大诸侯国。

并且,刘邦还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协助刘肥掌管齐国。

曹参是什么人呢?汉初功臣中,功劳最大的除了三杰就是他了,后来接任萧何做丞相的也是他;而且,刘肥的母亲也姓曹。

战国中后期,武灵王赵雍新宠王后吴娃,遂改立太子赵何。为补偿长子赵章,赵雍便将其封为代王,准备让他们兄弟俩分掌赵国。

而刘邦封齐之重,似乎也已经超越了一个庶长子应有的待遇,而颇有些补偿刘肥的味道。

如果说刘邦封齐还有些缘故的话,那么刘邦死后,吕后对刘肥的忌惮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

汉惠帝二年,刘肥入京朝见刘盈。家宴之上,刘盈不以皇帝为尊,却按惯例(坑如家人礼)让大哥刘肥坐上位。

却不想此举,大大地惹怒了吕后。吕雉随后赐毒酒意欲毒死刘肥,好在刘盈仁善,刘肥才逃过一劫。

然而,这事无论是开始还是结局,都十分地不合常理。

1)家人礼中,为何是刘肥坐上位?

2)这么点小事,为何吕后就要杀人?

可能有些读者不明白为何这不合常理,解释一下,秦汉时期的嫡庶之分是很重的。

三皇五帝那么长的世系,却都可追溯到黄帝正妻嫘祖的两个儿子玄嚣、昌意;

东汉刘秀改立阴丽华为后,长子刘强和四子刘庄嫡庶互换,此后刘强一直安于东海王之位,刘庄也从未对刘强有过忌惮之心,君臣之分从未有差。

而如果按史载,曹氏一直都是外室,连夫人的身份都没有,那么刘肥的地位就更加低微了,他对刘盈的威胁完全比不上刘盈的诸弟。

所以,即使是家宴,刘盈也完全没有理由让刘肥坐上位,吕后更是没必要忌惮到要杀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那么,吕后母子举动如此反常,究竟是为何呢?

02 庶长子还是嫡长子?

公元前180年,吕后逝世,刘泽对刘肥的长子刘襄说,您是刘邦的嫡长孙,本来就应该继承皇位(齐悼惠王高皇帝长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适长孙也,当立)。

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刘肥不仅是长子,更曾是嫡长子。至少刘肥的子孙们是这样认为的。

也就是说,在吕后嫁给刘邦之前,曹氏才是刘邦的妻子,刘肥是刘邦的嫡长子。

只不过,有权有势的吕雉把曹氏挤下去了,并最终把曹氏“变成”了刘邦的外室。

而如果这个事实成立,那么,刘邦封齐之隆重、刘盈对刘肥的尊重,吕后对刘肥的忌惮,以及后面的一系列事实,都将更加地合情合理。

毒酒事件发生之后,刘肥被吕后软禁于长安,禁止其返回封地。

为了脱困,刘肥接纳内史的建议,向吕后提议,尊吕后之女鲁元公主为齐国王太后,并以城阳郡为其汤沐邑。

吕后这才将刘肥放归。

吕后之所以原谅了刘肥,跟她忌惮刘肥是一个道理。

作为刘邦曾经的嫡长子,刘肥自降辈分,尊妹妹鲁元公主为太后,意在向吕后表明,我绝对无意于皇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此后的齐王刘肥更加地低调,战战兢兢地过完了后半生。

公元前189年,惠帝六年,刘肥病逝,年仅33岁,长子刘襄继为齐王。

然而,刘肥一生极为低调,几乎从未向外人提起过曾为嫡长子的事实,却很有可能跟他的儿子们说了一些不平常的话。

刘肥一共有13个儿子,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许都以刘邦的嫡长后裔自居,并在随后的文景两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3 刘襄的梦想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削平诸吕是周勃等人的主动行为,但如果从刘襄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公元前180年,齐王刘襄接到弟弟刘章的密报,吕后已死,诸吕平庸,刘氏抬头的机会来了。

于是,刘襄果断杀掉不愿出兵的丞相赵平向西进发,并向天下广发檄文:细数吕氏擅杀诸王、劫持朝廷的事实,并说明宗庙危急,自己作为刘氏长裔,有责任诛灭那些不应该称王之人(宗庙所以危,今寡人率兵入诛不当为王者)。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此时的长安,还处在一片祥和之中。

掌握大权的吕产听闻齐王起兵,便派灌婴前去平叛。但灌婴率军到了荥阳却不动窝了,他一边把诸侯联军阻挡在荥阳,一边安抚刘襄说,诸吕的事情长安大佬们会搞定。

然后,才有了周勃、陈平等人在长安等一系列的动作,最后搞定了吕氏当家人吕产吕禄,吕氏被灭族。

这就是削平诸吕的大致经过,看似很合理,但事实上这些记载中最大的猫腻在于:齐王刘襄和功臣集团周勃等人的动机。

根据史料记载,刘章是发现诸吕“欲为乱”才通知刘襄起兵的,周勃等人也是在“诸吕欲为乱”的情况下才开始行动的,但事实上,这纯粹是扯淡。

子彧这么说不是为了诸吕洗白,而是当时的形势,吕氏再傻也不可能在这时为乱。

“为乱”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地位或更大的利益。

但吕雉期间,吕氏已经是既得利益者,大权在握。而当时幼帝在位、功臣诸侯虎视眈眈,他们要做的,是消化手中的大权,维护现在已经到手的利益,吕后临终也是这么交代吕产吕禄的。

因此,吕氏需要的是时间、是稳定,这样他们才能保住既得利益,并伺机削弱功臣和诸侯。

而相反,吕后执政期间,诸侯功臣是失去利益者。而现在吕后死了诸吕暗弱,这正是他们恢复利益最好的机会。

况且,混乱来得越早越好,因为时间越长吕氏的权力越稳固,他们成功的机会也就越低。

所以,这场动乱,其实是因为齐王刘襄的野心而发起的,因为只有他既有动机,也有条件。

刘襄的动机是,他一直坚信刘肥系是刘邦的第二嫡系,刘盈死了,其后人又是吕氏的傀儡,皇位就应该是他这个嫡长孙的。

刘襄的条件则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齐国强大的实力,另一个则是他的两个弟弟,在长安的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作为自己的内应。

而想通了这一点,就会发现,周勃等功臣集团的动机更加复杂。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1)吕后期间,为了明哲保身,他们对吕后十分顺从,如果刘襄打进长安,他们会不会被刘襄以附逆罪论处呢?

2)刘邦死后刘盈软弱,他们趁机扩大的权势,现在如果根基厚实的刘襄上位,就算不追究他们的附逆罪,也肯定再难重用。

3)刘襄已经起兵,削平诸吕是早晚的事;况且诸臣对吕氏本来也有意见。

所以,功臣集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吕氏必须扳倒,但这事不能由齐王刘襄来做。

这就是为什么,灌婴一方面不愿继续为诸吕效忠,一方面却不和刘襄一起反攻长安而是把刘襄阻挡在荥阳,给长安诸臣留足时间和空间。

这也是为什么周勃等人空手套白狼、直接发动了冒险的夺权行动 ,诸吕平定后仍然不肯让齐王刘襄入京,而是选择了更加弱势的代王刘恒。

公元前180年9月,汉文帝刘恒登基,一切已成定局。

所以,削平诸吕的本质,是刘肥系趁吕后去世而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却被功臣集团变成了一场政变,最后让代王刘恒捡了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齐王刘襄兄弟三人野心勃勃、苦心经营,却被功臣集团联合算计,功亏一篑,几乎什么都没得到。

然而,刘肥系对皇位的执念,却似乎没有从此画上句号。

04 七国之乱的秘密

汉文帝刘恒上位的原因是他根基浅薄,但也恰因如此,汉文帝上位之后,对野心勃勃又实力强大的刘肥系诸子,特别是刘襄三兄弟,颇为忌惮。

诸吕之乱,刘襄夺位未成,但却攻占了吕后执政时期被献出的齐地城阳郡、济南郡和琅琊国,汉文帝不得不承认三地再为齐国的属地,齐国再次恢复刘肥受封时的广大。

然而,第二年,年轻的刘襄就莫名其妙地病死了。

于是,汉文帝将诸吕之乱的功臣刘章封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又封齐王刘肥的七个儿子为列侯,一举将齐国分裂。

公元前177年,刘兴居叛乱被杀,年轻的刘章也病死了。

参与诸吕之乱的齐王三子刘襄、刘章、刘兴居,在汉文帝上位之后三年,竟全部莫名其妙地死去,令人匪夷所思。

公元前164年,继任齐王的刘襄之子刘泽也病死了。

汉文帝趁机将之前封侯的刘肥诸子提升为王,将齐王封地分为六个王国,分别是齐王刘将闾、济南王刘辟光、济北王刘志、胶西王刘卬、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这几乎就是后来最成功的历史阳谋-推恩令的初级版。而刘恒也借此终于彻底解除了汉初最强大的诸侯-刘肥系的困扰。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刘肥系诸王的野心,却似乎并未完全消退。

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爆发,而参与叛乱的七国竟然超过半数都是刘肥的儿子,分别是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

理智地说,七国之乱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况且即使成功,做皇帝的也只能是刘濞,他们仍旧只是王,最多就是封地大一点而已。

那么,既然如此,刘肥的儿子们为何还要叛乱呢?因为他们对皇位的执念并未完全消失,而文景二帝对刘肥系诸王的猜忌也未完全消除。

然而,七国之乱失败后,庞大的刘肥系诸王死伤殆尽,只剩下刘肥之子淄川王刘志和刘肥之孙、刘章之子城阳王刘喜苟延残喘,再难激起什么波澜。

子彧说

刘肥虽然摄于吕后的权势而低调无争,但这似乎并不代表着他没有想法。

刘肥的儿子们个个以嫡长后裔自居,野心勃勃,不甘皇位旁落刘盈诸子和刘恒一脉,所以才会在文景两朝屡屡叛乱。

然而,除了刘襄起兵诛诸吕时略有一点希望,其余刘肥诸子对皇位的执着,却只能是飞蛾扑火,注定难以成功。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刘肥系诸王的屡次反叛,也是汉初诸王与中央抗争的一个缩影。随着刘肥系诸王全面凋零,汉帝国才终于迎来了中央集权的曙光。

本文标题: 刘邦的长子刘肥,本人与世无争,为何生的儿子却个个野心勃勃?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2305313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条)

料友:乔宇 2021-10-16 14:04
一个庶子能跟嫡子争啥。
料友:用户xof7lho 2021-10-17 19:41
自知之明,刘肥非一般的聪明,多生点儿子好生培养总有个艺高胆大的
料友:乔宇 2021-10-17 20:18
作者历史眼光独到,看尽了人心。
相关文章
他是刘备爱将,死于诸葛亮的计谋,临死前大呼4字,至今让人胆寒
我们都知道,适逢乱世身怀大才的智谋之士都选择明主以安身立命,而一旦主仆之间确立了关系之后,这些谋士和将军都会以主公马首是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将领都能够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些将领可能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猜忌,总之最后会以“非我族类
标签诸葛亮,刘备,魏延,蜀汉,曹操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伟大的母亲,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康熙皇帝和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婚姻无疑是政治婚姻的典型代表,这本来就是清朝统治者维护皇权统治的惯用手法,也是清朝皇帝最无奈和悲哀的地方。好在,当时年仅12岁的康熙皇帝很是喜欢这个比自己小一岁的皇后,或者对于这两个懵懂的孩子而言,婚姻、政治、
标签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玄烨,清朝,舒克萨哈,顺治
十三爷胤祥出身高贵,为什么无缘于皇位?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说法,说什么“十三爷”胤祥的外祖父是喀尔喀蒙古大汗。所谓喀尔喀蒙古,是清代对漠北蒙古各部的一个统称,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外蒙古、现在的蒙古国,而不是具体指外藩蒙古的某一部,如察哈尔部、科尔沁部等等。换言之,顺治、
标签胤祥,章佳氏,康熙,雍正,敬敏皇贵妃
荀攸:曹操五谋臣之一,比郭嘉更受曹操倚重的“谋主”,为何不出名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其中以荀攸最为曹操倚重,为其“谋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为何没有郭嘉他们那么出名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一,出身
标签曹操,荀攸,袁绍,董卓,刘表,郭嘉,张绣,荀衢,荀彧,吕布
历史上杨家将的佘太君究竟是怎么死的,真实原因说法是什么?
这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女英雄,能文能武,培育了杨家满门忠烈,在抗击辽金的战斗中,居功至伟,被世人所称颂。对于佘太君的死因,有着几个不同的版本,充满着传奇色彩。 佘太君又名佘赛花,她原来并不姓“佘”,而是姓“折”。后唐清泰年间(934年)出生在
标签佘太君,杨家将,杨业,潘美
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攻打王离时,章邯为何按兵不动?
所谓“距离产生美”,对于历史上的很多名人,由于与我们相距太远,从而产生了朦胧美,他们的优点被放大,缺点却被忽视,章邯就是这样的例子。 关于章邯,秦汉后的文人对其评价很高,基本上到了“章邯在,秦朝存;章邯去,秦朝亡”的地步,认为章邯是秦朝最后
标签王离,项羽,章邯,巨鹿之战,秦朝,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