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靠两条腿出行?别被误导了,我们祖先早有了出租车和公交车

在我们的印象中,“的士”这种便捷的出行方式,好像几十年前才从西方传入中国。并且西方也是在近百年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才有了出租计程车。而反观中国,几千年来,很早就有马车,可是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古代人出门不是抬轿子,坐黄包车,就是依靠双腿步行。

可如果真的这样想,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中国早在公元前,也就是汉朝时期,就出现了“计程车”!那么这是真的吗?

汉代计程车-----“记里鼓车”

其实在汉朝,中国已经出现了“计程车”,当时人命名这件穿越的东西为 “记里鼓车”,那么是谁发明了它?又是谁给它命名的呢?

由于资料的缺失,记里鼓车到底制作者是谁,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我们可以把它归纳在“鲁班”身上,因为古代“鲁班”所代表的,就是众多的民间匠人。

更具历史资料记载“记里鼓车”的出现和上古黄帝有关系,据说当年上古黄帝大战蚩尤,为了破解蚩尤的迷雾,创造性的发面了指南车,从而冲出了蚩尤的迷雾大阵,最终大获全胜。

指南车的技术一直流传下来,渐渐被改进成了“记里鼓车”,据说上古时期曾经丈量天下的土地,就是利用记里鼓车来完成的,其后记里鼓车因为技术要求高,制作难度大。

成了但是的稀罕物,也只有古代天子才可以拥有,在古代天子出巡,记里鼓车是仪仗车之一,而且还是重大礼仪活动,必然出现了点典礼车,

记里鼓车其动力来源,是前驱的四匹马,通常它的位置,排在黄帝制造的指南车后面。南北朝时期,记里鼓车经历了一个大发展,各种装饰的出现让记里鼓车豪华的不得了。

到了唐朝和宋朝时期。记里鼓车依然出现在随驾的仪仗队中,而且人分数也不断地则东家,从29多人增加到了三十多人。

当然,按现在的说法,这种车能载人,可是不能沿途上乘客,和现在的计程车的概念有所出入,但是如果按计程车的概念,它就是世界最早 的“计程车”,这样算是名副其实,

因为它车上 的“记里鼓”,就是最早的计程设备!

那么“记里鼓车”是怎么计程的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首先它的动力,来自于四匹马,严格一样上说,它就是一辆马车,但是它的车轮大小直径,和古代普通的马车不同,是经过了精心测算过的,而计程方法主要就是依靠轮子。

上古时代,其实在商朝就出现了马车,而且到了西周时期,马车已经发展成熟,从兵马俑出土的秦朝青铜马车,我们能看出古代在马车上的许多零部件已经非常的完备。

所以,记里鼓车的轮子,只要每转动100圈,马车就能正好行驶一里;其结构根据现在的复原,来自于车轮和车盘之间的一个特制齿轮,不过这个齿轮转动的速度,比车轮慢得多,工匠们经过多次测算,恰好的做到车轮每转100 圈,恰好马车就行驶1里路,齿轮刚好转完一整圈。

那么当时人们怎么知道它转动了100圈,走了1里路呢?作为乘客和车夫,肯定不会去数这个数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实这就古人聪明的地方,工匠们为了解决里程的难题,在古代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使用了鼓来作为报里程的工具,只要记录鼓敲响了多少下,就知道走了多少里,这在古代可以说是高科技了

想想即便是希腊文明,在数千年前,也没发现这种高科技的计程车,甚至连记载都没有,可见这件东西是当时在全球科技含量有多高。

那么这鼓不会是人手动力敲响的吧?其实敲响记里鼓的,是和车轮也联合的齿轮,当车轮转动100一圈后,齿轮就转动一下,带动车上两个拿着鼓槌的人偶,手里的鼓 槌,冬的一下,敲响了小鼓。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能现在觉得这很简单啊,但是在古代,科学技术不算发达的年代,制作和研究出“记里鼓车”,已经是突破性的高技术,

而车上的人,只要每听到鼓响,就知道马车行驶了一里路。 所以当时,把它定名为“记里鼓车”的意思,而“记里鼓”的作用,其精确不亚于现在的计程车,每公里车程都计算了下来,让乘客心里有数,更方便双方知道了走多少路途,确实是划时代的工具,

而它的作用,更成为了当时丈量天下土地和来往的路程,一些城郭大小的不可缺少的设备,为中国古代的管理是功勋卓著的。

可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记里鼓车的技术失传,流传下来的记里鼓车实物也越来越少,导致一度记里鼓车在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王振铎老先生,通过古代文献记载,自己动手制作和复原 西汉时期的“记里鼓车”。后来记里鼓车的模型,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当游客看到其他博物馆,看到“记里鼓车”时,都无不为古人这一发明之智慧巧妙拍手叫绝。可是 你以为中国古代到处都有记里鼓车,那么就错了,记里鼓车可不是各地都有,而是集中一些较繁华的城市中,但是记里鼓车鲜少搭载乘客,

为了解决交通出行问题,唐朝出现了一种划时代的公交工具, “油璧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唐朝的 “油璧车”,可以说就是,全世界最早记载的“公交车”!

那么为啥它有这么古怪的名字?它又是怎么出现和运作的呢?

油壁车的来源,和古代的贵妇人有关系,据说当时坐油壁车最多的,就是贵妇人,而当时这些车,都用青绿色油幕做遮掩,因此也叫“油碧车”。是一种用油漆涂饰过的马车,在《钱塘苏小小歌》中,就提到过油壁车,古诗中也有油壁车的记载,例如:。。。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等,还有“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可见当时油壁车是大家闺秀们的最爱,围绕这油壁车是发生了许多的传奇。

其实油璧车,也算是马车一种,毕竟古代在没有蒸汽机出现前,马是全球通行的交通动力,唐朝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从现在考古遗址中发现,长安城的规模比现在西安好几倍,

而且长安的街坊分布得很合理,都是井字形的划分,而且还区分了东西二市,这样一来因为城市太大,长安来往的人口也非常多,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

出现了油璧车,油壁车其动力,需要6至8匹马,车身和记里鼓车不同,车声很长而且还有车厢,为了通风透气,还在车壁上开了几个车窗,这样一来,坐在里面的乘客乘坐体验极好。其运输的范围在长安一带,

那么唐朝的长安人是怎么租车的?

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唐朝对外的开拓,马匹问题已经解决,所以长安和洛阳,有点身份的人,都会骑马或坐马车,不过唐朝城市是经过规划的,所以在唐朝租赁马匹或马车的场所,必须去“车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册府元龟》中记载:“张敬皇太后忌辰,百僚于兴唐寺行香。寺侍鱼朝恩置斋撰于寺外之商贩车坊,延宰相及台省官就食”,就记载了“商贩车坊”在兴唐寺附近,可见在当时繁华的地方,就会有出租马车的店家。当然,能够在繁华地带开车坊的人,想必是非一般的人。

那么油壁车能一次搭载多少人呢?

和现代意义的公交车不同,当时的油壁车也分大小,大的油壁车可一次搭载十多人到几十人,而小的一次搭载就6到7人,油壁车的好处很多,一来方便乘客出行,二来方便了游客游玩,而且当时价格也不菲,所以显得气派和讲究,也算是身份的象征。

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临安府(就是现在的杭州),油璧车又经历了一次极大发展,南宋时期,英文经济上相对富裕,为此油壁车也被装饰的很奢华,车窗挂上了精美的窗帘,车厢内增加了绸缎褥垫,乘客不但可以乘坐,也可以在里面躺卧!

由于宋代的经济比唐代更为发达,经济好也让人们到处出行,相应的就出现了更齐备的车坊和船坊的租赁服务,而且比唐朝的规模更大,也更加发达。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能看到当时宋朝开封的盛况,而且在画面中还出现了是经营车坊租赁的店铺。

不过油壁车到了后来,明清时期民间依然还在运作,但是能做十多人到几十人的非常少见了,清末西方才传入了黄包车,开启了另外一个时代。

不过,你会很好奇,古人在但是无论是做计程车,还是做油壁车时,怎么计算里程和价格呢?其实这可不是非常随意地丢下几两银子那么简单,而是经过严谨计算的,在当时无论是单程和往返,都有规定好的计价方式,

所以古人在上油壁车或者叫计程车时,也必须和现代人一样,先和车夫讲清楚去哪里,双方计算好大约的里程和车费。 相互谈妥好价钱,才能启程。但是即便是如此,古人和现代人一样,也会偶然遇上一些车夫,存在贪心导致多收车费的道德问题。

看完古代人的出行的方式,你是不是又涨知识了呢?

现在看来,古人的出行方式很落后,可是要懂得任何一种运输方式,都是经过历史不断积累和缓慢发展改进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事实上,古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没有我们想的落后。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生活的特点和乐趣,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方式,去随便判断古代的人生活,同时也不要用现代的科技,去评说古人的智慧。而是挖掘古代文化有用的地方,继承和发展,使得中华文明能够悠久地传承下去。

本文标题: 古人靠两条腿出行?别被误导了,我们祖先早有了出租车和公交车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220394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刘邦第七子刘长:力能扛鼎,屡次叫板哥哥汉文帝,最终绝食而死
公元前199年,汉高祖刘邦行军途中路过赵国,赵国的国王也是刘邦的女婿张敖,为了溜须岳父,派自己的一个妃子赵姬去刘邦房间侍寝。 刘邦本是流氓地痞出身,不讲什么伦理道德,坦然接受,一夜过后,刘邦扬长而去,这个过程对他而言如同吃饭上厕所一样平常。
标签刘长,汉文帝,刘邦,张敖,吕后,赵姬,审食其
明代奇案:稚童向老鼠喊母亲,知县慧眼,揪出一桩违背伦常的凶案
在明弘治十年间,有一位进士叫杜尚,他通过走后门,得到了张皇后家乡兴济县一个知县的官儿。 可这新上任的杜知县可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让兴济县的百姓安居乐业上面,一门心思的琢磨怎么讨好给他开后门的张侯爷。这位张侯爷是当时的建昌伯张延龄。 杜尚手下有
标签张侯爷,杨延,吴有财,杜尚,吴胜,贞节牌坊
著名帝王装X往事
汉高祖刘邦,对自己的猪朋狗友感觉越来越烦。 尽管历经四年楚汉相争,刘邦终于在55岁这一年(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正式称帝,但是他感觉,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很没威严。 从48岁在沛县起兵,到55岁夺得天下,作为原来一清二白的穷小子,刘邦身边的
标签刘邦,司马睿,西晋,琅琊王,王导_历史,东吴
刘备坚持发动夷陵之战,身为丞相的诸葛亮,为何不多加劝阻呢?
千万不要低估劝阻刘备东征的难度,也不要低估诸葛亮当时的微妙处境。 丞相之位,决定了他要么快速完成劝阻,要么全力配合刘备与赵云、秦宓不同,诸葛亮是丞相! 丞相不仅仅是发表意见的人,而且是要领导群臣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人!因此,诸葛亮要么迅速劝
标签刘备,诸葛亮,夷陵之战,丞相,孙权,诸葛瑾
一代枭雄杨行密为何最终给南唐做了嫁衣,他儿子真的很差劲吗?
天祐二年(905年)十月六日,朱温统领大军自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出发,向淮南汹涌而来。 朱温估计跟龙王爷有仇,打李克用就是因为暴雨才功亏一篑,这一次朱温大军还未到达战场,就又遇到了一场瓢泼大雨,被淋了个当头,狼狈不堪,士气可想而知。但是这
标签杨行密,杨渥,朱温,南唐,淮南
汉军靠什么无敌于天下?——光汉朝铠甲兵器就能让外敌胆寒
汉朝,中国军事最为强盛的时代之一,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以寡敌众的李凌,在一个个传奇英雄的奋战之下,大汉因此而威名远扬。“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威震天下,让所有心怀叵测的不轨之徒在侵犯大汉之前,不得不三思而后行。但在这
标签汉朝,汉军,铠甲,环首刀,马铠,汉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