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僚预言清朝50年内灭亡,曾国藩不信,见过慈禧后却悲叹:我信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对一个朝代来说,千秋万代不变,也是不可能的。

在公元1864年,曾国荃带领湘军,终于灭掉了太平天国,保住了清朝。得知此事的曾国藩,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觉得清朝转危为安了,只要给点时间,清朝就能休养生息,重新变得繁荣富强起来。

可惜,他的乐观心态,在三年后,因一次谈话而破碎了。

在1867年的某一天,曾国藩与赵烈文聊着天。两位大臣聊天,话题自然是围着天下大事来展开。

曾国藩说道:"听从京城里来的人说,京城的治安不太好了,光天化日之下,都有贼人胆大包天,公然抢劫。而且,京城里多了很多乞丐,老弱妇人,也都缺衣少穿。如今百姓过得如此贫苦,该怎么办呀?"

赵烈文回道:"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的朝廷,"抽心一烂",大势已去,不出50年,清朝就要灭了。"

曾国藩内心很不想承认对方说的这番话,但他也知道,不承认,不过是自欺欺人。天下局势摆在这了,否认,改变不了现状。

沉默了些许,曾国藩又开口说道:"要是南迁呢?能不能解如今的困局?"

赵烈文摇摇头,直言道:"这样做,恐怕会引起更糟糕的后果,清朝也许将直接灭亡。"

曾国藩还想做些垂死挣扎,他又开口辩解道:"当今的天子,英明神武,君德神威,在他的领导下,应该不会有这种糟糕的结局吧。"

赵烈文回他:"君德正,然而国势隆盛之时,士大夫食君之禄报君之恩已经很多。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曾国藩听后,内心忍不住生出了一种悲哀之情,悲叹道:"我现在每天都忧思不已,恨不得早早的去了,就不用看到宗庙陨落的悲惨场景。你今天这番话,不是胡乱说的吧?"

赵烈文回他一句:"当着您的面,我岂敢胡口碎说。"

看得出来,赵烈文对清朝是真的很没有信心,认为清朝已到穷途末路,再垂死挣扎,也无济于事。他认为,清朝走向如今的陌路,归根结底,是因为"抽心一烂"。他觉得清朝的顶梁柱已毁,根本已坏,已经救不回来了。满清历代君王们,通过兢兢业业的付出,夙兴夜寐的工作,为天下作出了贡献,才有幸能有如此长的国运。

但是,历代君王们的付出,掩盖不了清朝开国之时做的孽、犯的罪。所以,清朝就算灭亡了,天下百姓也不会有多伤心,不会觉得不舍、怀念。而满清想要借由南迁,改变现状,重创辉煌,这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通透的曾国藩,怎么可能看不透这些。只是,他不想承认,更不希望清朝灭亡,所以他自欺欺人,想要否认当下的局势。他自我安慰着,劝说自己:恭亲王奕訢,能力出众,堪当大任,能顶一片天。慈禧太后虽然是一介妇人,但性子强势,而且有主见,遇事果断。朝中有着两位强者坐镇,"抽心一烂"的困境,应该不会出现才对。

这边,曾国藩正怀着侥幸心理,自我安慰着。

但同年,他任职直隶总督,与慈禧等人见了面,一番交谈后,他改变了心中的看法,再也无法自欺欺人。

一到北京,曾国藩就去见了慈禧,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很快话题就围绕湘军裁军而展开。

汉人手上握有着这么多兵力,慈禧难免会忧心,所以当时的她,最关心的,便是裁军的问题。而对于改革、复兴中华等问题,慈禧觉得可以缓缓,不急于一时。

曾国藩看穿了慈禧要权的急迫心理,也看出了慈禧眼光短浅,只顾当下,不知道为清朝未来的发展做谋划。这样的发现,让曾国藩觉得心寒,觉得失望。这一刻,他的内心中忍不住发出了悲叹:赵烈文的话确实有道理,不得不信。

很快,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慈禧和小皇帝宫中设宴,招待文武百官。此次宴会,规模宏大,宴会上的菜品,种类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闻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参加如此盛大的宴会,本应是件高兴的事,但曾国藩却觉得笑不出来。他在自己的笔记里这样写道:"如此铺张,家无不败。"

看得出来,当时的曾国藩,对清朝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那时,天下百姓还过着苦日子,皇帝太后却不知道体恤民情,只顾自己享乐。这样的领导者,怎能让百姓信任?怎能带领国家走向辉煌?灭亡,真的是不远了。

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曾国藩越发的看清了朝堂之人的真面目。

他在笔记里评价两位太后:"才德平常,见面无一要语。"评价恭亲王:"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

也就是说,和这些人接触越深以后,曾国藩越发的发现自己当初太天真了,把太后、把恭亲王,想得太美好。

说实话,曾国藩看人的眼光是确实不错。他对慈禧的评价,对恭亲王的评价,都比较的客观。慈禧这人,之所以能震慑天下,靠的是手上握的权力。但她终究是一介妇人,生于内宅,长于内宅,眼界不行,治理国家,更是不行。而恭亲王,虽然够聪明,够有远见,但他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始终无法成长成独当一面的大人物。

看清了朝堂之人,曾国藩内心的悲哀,强烈的无法言说。他想起了赵烈文"'抽心一烂',清朝50年内,将要灭亡"的话语。此刻,他承认了这一番话,也很希望这个预言不会实现,可他知道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1911年,赵烈文说出预言的第44年,清朝灭亡了,曾国藩的担忧最终还是实现了。对曾国藩来说,较为欣慰的一点是,他没有亲眼看到这悲哀的一幕,而是在清朝灭亡前去世了,这也算是成全了他当初的那番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标题: 同僚预言清朝50年内灭亡,曾国藩不信,见过慈禧后却悲叹:我信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217630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西安事变:历史在这里拐了弯
文/王卫平 1936年对蒋介石来说,留给他解决中共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了。一方面,他长期寄希望于依靠外交途径解决中日问题的幻想即将以自己的步步退让、日本人的步步紧逼而宣告破灭。此前,他曾告诫党人“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
标签西安事变,蒋介石,张学良,东北军,红军,杨虎城
古代死囚行刑前,狱卒为何在断头饭里放块生肉?其实背后大有深意
在一些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古代死囚在被砍头的前一天晚上,狱卒都会给其端上一碗非常丰盛的断头饭,甚至还会配上一壶好酒。一来是让死囚上路后做个饱死鬼,二来是国人讲究死者为大,让将死之人感受一下人间最后的温暖。 不过,断头饭并不是国人的
标签断头饭
对这个皇帝的冷漠无耻,大家应该早就见识过了
司隶校尉阳球弄死王甫、段颎后,谁都知道他下一个就要整中常侍曹节了。曹公公们生怕阳球故伎重施,放假了也不敢出宫休假。直到有一天,顺帝刘保的虞贵人去世了下葬,按礼制所有当官的都得去参加葬礼,当然也包括阳球和曹节,所以曹公公们好不容易出了趟门。他
标签曹公公,曹节,王甫,段颎,灵帝
【襄阅】湖南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襄阳不隐!
主播:元萁,国家一级播音员、襄阳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 襄阳不稳 王跃文 襄阳好山水,最宜隐逸。登武当山可振衣千仞冈,临汉水则可濯足万里流。然襄阳自古却少有真隐者。若论享清福,谁都愿做隐士,世上充耳皆闻欲隐不得的喟叹,无论假意或真心。若说襄
标签羊祜,庞德公,卞和献玉,卞和,王跃文,鲁迅文学奖,诸葛亮,刘表,吴国,高士
写成《九阴真经》的黄裳,历史上还真有其人,而且此人还不止一个
说起黄裳,大多数人想起的都是金庸大侠《射雕英雄传》中撰写九阴真经的那个人。本是大内文官,却从道藏经书中无师自通,内外兼修,自学成一 位绝世高手,后把毕生绝学著成武学秘籍《九阴真经》。其人正邪莫辨,极少的事迹只流传于传说中。 都知道,小说源于
标签黄裳,九阴真经,武则天,宋朝
2005年,南京一91岁老人讲述:我是伪军中将师长,向粟裕传递情报
2005年8月,在南京市某疗养院一91岁的老人向记者讲述自己传奇的经历:他早年参加过红军,后来被叛徒出卖进了监狱,死里逃生后,回乡拉起队伍;在组织的批准下打入日伪军内部,被汪精卫提拔为中将师长,最让老人引以自豪的是,他以中将师长的身份为粟裕
标签粟裕,南京,伪军,施亚夫,情报,新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