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蔑视?

曹丕确实非常蔑视于禁,以致于将其羞辱而死。公元219年秋,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攻拔襄阳郡后,又围攻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援,于是曹操遣左将军于禁督领三万军马,去解樊城之围。于禁、庞德屯驻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遭遇连番秋雨、汉水暴涨,导致全军遭水淹而覆没。关羽乘船而来决战,庞德宁死不屈,而于禁却举军投降。于禁被关羽囚禁在荆州大牢。吕蒙袭取荆州后,关羽兵败身亡,于禁被释放出来,并被带到了东吴。于禁在东吴的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受到孙权的恩惠,但遭到人人唾弃,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十月,曹丕篡汉登基。公元221年,于禁被孙权遣返回魏国。

此时曹丕刚刚登基,踌躇满志,正欲大展抱负,对于于禁这种晚节不保的老臣,曹丕是极其鄙视的。而此时的于禁,经历了种种磨难,胡须和头发均已斑白,脸型消瘦,大有风烛残年之感,最让他难以承受的是,整个魏国对他的态度是:人人嘲笑、处处讥讽。曹丕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和善待旧臣,就主动宽慰于禁,说什么“襄樊战事的失利,都是水灾暴至的原因,不是人力能够控制的,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放在心上了”,然后又认命他为安远将军,还让他去拜谒曹操的陵墓。于禁感恩戴德,到了曹操陵墓,却看到满墙壁画,都是水淹七军的情节,尤其是关羽的战无不克、庞德的宁死不降、于禁的跪地请降,都栩栩如生。当然,这些都是曹丕故意找了画匠提前画好的,目的就是为了羞辱于禁。果然,于禁羞愧成疾,很快死去。不得不说,曹丕这一手够绝的!

题主所说,“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其实,整个三国期间,投降的武将非常之多,著名的就有近二十位。他们的投降,根本没有像于禁这样被后世所指责、诟病。

投降武将大盘点。关羽,曾投降曹操,演义中的“屯土山约三事”根本不存在。关羽后来又回归到刘备阵营,不但受到曹操的尊重,还受到曹魏阵营中很多人的赞赏,认为他不忘本。

赵云,先跟随公孙瓒,离开后,过了几年才投奔到刘备营中。

马超,穷途末路之际,向刘备写信主动请求归附。

黄忠,本是刘表帐下中郎将,后来归附了曹操,但仍以代理裨将军的身份驻守长沙。赤壁之战后,黄忠又跟随长沙太守韩玄向刘备投降。

魏延,荆州刘表麾下的将领,归顺刘备。

王平本是徐晃的部将,汉中之战时投奔了刘备。

姜维,天水郡将领,在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因受到猜忌,不得已而投降蜀汉。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夏侯霸在司马家族掌权后,无奈投奔了刘禅。

张郃,袁绍的得力大将,被郭图挤兑,无奈向曹操投降。

徐晃,最早跟随杨奉征战,在护送汉献帝东归洛阳期间,被曹操招降。

文聘,荆州刘表麾下的大将,打出的口号是“秉持忠义”,但最终被曹操招降。

太史慈,与孙策酣战后,最终被收降。

甘宁,在黄祖部下不得重用,反水,向孙权投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再看以下几位,他们投降的性质,都与于禁有的一比。

蔡瑁,将荆襄九郡和所有装备力量、物资等拱手相送于曹操,受到格外优待。演义中蔡瑁之死,纯属杜撰。

孟达背叛刘璋,勾结刘备;因怂恿刘封不救关羽,怕被加罪,又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曹丕死后,孟达心中不安,又被诸葛亮招降。

糜芳,刘备的小舅子,献出南郡,向吕蒙投降,断了关羽的后路。

张辽,最初跟丁原,再跟着大将军何进,后来被董卓收编,再后来跟着吕布,最后归顺曹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吕布,张飞骂他“三姓家奴”骂早了,他先后跟了丁原、董卓、袁术、袁绍、张杨、张邈、刘备,最后还想跟曹操,但被刘备一句话送上路了。

刘备,不说了,跟的主子不比吕布少。

上述所有人,有的是良辰择主而事(比如太史慈、甘宁、赵云、文聘),有的是顺势而为(比如黄忠、张辽、徐晃),有的是被逼无奈(比如姜维、夏侯霸、张郃),有的是为了保全家族(比如蔡瑁、孟达),他们的投降行为,大多可以被世人接受。

吕布,虽然专杀义父、又有“三姓家奴”这顶万世摘不掉的帽子,但人家勇猛、帅气啊,亮点实在太突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刘备,虽然到处寄人篱下,甚至还经常鸠占鹊巢,但人家是胸怀大志的一世枭雄啊,并且从平民当上了皇帝,是人生励志的楷模啊。

当然,类似糜芳这种,虽然遭受世人唾骂,但他也有一定苦衷,谁让关羽不善待他呢?

于禁的投降行为,为何如此被后世鄙视呢?笔者愚见,应该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于禁是曹操帐下元老级的旧臣,但晚节不保。

曹操对于于禁的屈膝行为,哀叹良久说,于禁跟随我三十年,怎么到了骨节眼上,反而还不如刚归顺的庞德呢?

“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三国志》

其二,与庞德形成了鲜明对比。

于禁之所以投降,据一些史料研究表明(严谨性未经深入考证),只是为了保全三万兵卒;关羽囚禁于禁后,确实善待了这三万降卒,不但没有坑杀,还要养着他们。如果按照这个理论,于禁的投降行为,还是值得理解的。像孟达、糜芳等人的投降,愚认为,性质更加恶劣。

但是,偏偏庞德的行为与于禁截然相反,鲜明对比之下,于禁只能蒙羞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三,于禁身为五子良将之首,最终却不能善始善终,让人鄙视。

于禁在演义中被严重黑化、弱化了。其实,在五子中,于禁竟然有假节钺的职权!这是曹营诸将中的唯一一个,相当于蜀汉的关羽。

当年曹操起兵的时候,于禁勇武过人、屡立战功,被授予假节钺,但是最终却向敌营中另一个假节钺的人屈膝投降,这简直是整个曹魏武将们的耻辱啊!

于禁,牛了一辈子,最后干了一件错事,于是被全盘否定,全面鄙视!

本文标题: 为什么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蔑视?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207156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不论成败,织田信长与曹操谁更具谋略?
您好。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个比较无论怎么回答,都会有反对意见的。更何况,双方所处的历史环境、地理环境、政治基础都不同,强行比较,无论怎么比,都会有失偏颇。 不过,各抒己见,也是很好的。我觉得,曹操的所展现的谋略更全面一些,也高一些。
标签织田信长,曹操,袁绍,武田信玄
为什么历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
定都南京的王朝都不长久?这或许是一个错觉。 只能说,定都南京的王朝,因条件所限,上限有限。 定都南京王朝不长久说自东吴建都于建业以来,直到民国,南京常作为首都。 立都与南京的王朝、政权,似乎都不长久。 上图截取的是以南京(或者曾以南京)为
标签南京,定都,王朝
许褚的儿子被钟会下令斩首,为何没人出来求情?
许褚儿子被杀,为何无人求情?很简单,他不是曹魏的许褚,而是司马昭时代的许仪。 曹魏专政时代的许褚提起许褚,无人不知,他力大如牛,事实上比牛还大。早年,许褚尚未追随曹操之前,和前来打劫的贼人火拼,奈何弹尽粮绝,只得与贼人协商,用牛换粮。贼人同
标签许褚,钟会,许仪,曹魏,曹操,司马昭,司马氏,司马懿
三国演义里卸甲而坐的赵云在凤鸣山能逃过一劫,背后的功臣是谁?
凤鸣山,赵云高开低走,以致于最后在突围战中力乏,卸甲而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赵云“卸甲而坐”,是本问题的重点,必须详细阐述。 凤鸣山一战,是诸葛亮北伐的第一站。赵云作为先锋,与副将邓芝前路开拔。曹魏驸马夏侯楙(夏侯惇次子),调集了关中各路军
标签赵云,凤鸣山,夏侯楙,诸葛亮,魏延,张苞,魏将
诚心认错:万贵妃我向你道歉,之前冤枉你了,今天为你正名
有位历史学家曾经说过,千万别得罪文人,不然容易遗臭万年。曾几何时,我写文章称赞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的美好爱情故事,顺便骂了一下害得他童年很惨并且毒死他的母亲的万贵妃(万贞儿)。后来查了一些资料,大跌眼镜,才发现冤枉万贵妃
标签万贞儿,朱见深,朱佑樘,明史,纪淑妃,胜朝彤史拾遗记
战国七雄战了几百年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总缺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平民百姓尚且如此,那些需要上阵杀敌的将士们就更不用多说了,军粮一断全部玩完。 读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件事情,也就是说诸葛亮一共发动了六次北伐,但是都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大部分北伐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粮草不足
标签诸葛亮,战国七雄,北伐,蜀汉,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