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真实的孟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孟达的历史告诉我们:为什么许多人才华横溢,却在哪里都早早遇到天花板?

将相之才、卿相之器、乐毅之量孟达归顺魏国后,曹丕十分高兴,派出了许多善于识人者前去看看。

这些识人者回来后,纷纷表示:孟达这个人,文武兼资,有“将相之才”、“卿相之器”。

而曹丕亲自面见孟达时,孟达也“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瞩目”!

直到西晋时,傅玄还写到:“论者多称(孟达)有乐毅之量”。我们有机会去看看孟达的几封书信:给刘备的辞职信,给刘封的劝降信,给朝廷举荐人才的奏书,其文采确实不一般!

可是,就这样一位被人普遍看好的人才,为何却总是遇到天花板,连续跳槽,最终落下反复无常的骂名呢?

不顺利的第一份工,已暴露孟达问题孟达的父亲是曾被任命为凉州刺史的孟他(但似乎没有上任)。良好的教育,扶凤的尚武之风,孟达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这样的人物,本应是乱世中的瑰宝,闪闪发光。

可是,孟达的第一份工作却很不顺利。

孟达和好友法正一起到益州,投奔刘璋。对于这段经历,《法正传》说的是:“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这段经历,暴露了孟达的缺点: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个缺点,影响了他一生。

孟达和法正似乎都有这种问题。后来,法正得志后,睚眦必报,被人所诟病。

法正,作为谋主,他的缺点,尚能让别人帮忙擦屁股。但是,孟达,想要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这样的缺点就让人很不放心了!胸怀大志,身负才干,却无所作为,因此,法正与张松“常窃叹息”。作为法正的好友,孟达自然也是“不满派”的代表人物了。

投奔刘备,似得明主,迎来史诗级机遇人生总会出现机遇,借着迎刘备的机会,孟达和法正一起投奔了刘备。

刘备对孟达的印象很好。在平定益州后,让没有参加平益州作战的孟达做了宜都太守。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早先的张飞,后来的陆逊,都做过宜都太守。这个岗位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吧!在平定益州、争夺汉中的战斗中,镇守宜都的孟达都没有参战。可是,孟达没有等多久。公元219年,平定汉中的刘备下令孟达进攻房陵,攻略上庸。

上庸,连结汉中与荆州,不论对关羽北伐还是汉中防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武之机,终于来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孟达打仗有两把刷子了,二话不说,就把房陵打了下来。可是,就在此时,孟达犯下了一个大错:孟达的军士,杀掉了房陵太守蒯祺。

杀掉敌人太守,不算什么特别不好的事,问题是:蒯祺不是一般人。

首先,蒯祺,是诸葛亮的亲姐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由于兄长诸葛瑾很早就去东吴为官,诸葛亮和姐姐的关系很不一般。其次,蒯祺,来自荆州大族蒯家。

荆州大族中,蒯、庞、蔡、黄、习各家关系盘根错节。所以,杀掉蒯祺,无疑是对荆州派的大打击!

偏偏此时,刘备集团内部,荆州、益州、东州,各派的关系十分微妙。

因此,不管是孟达故意杀掉,还是孟达的士兵擅自杀害,孟达兵杀蒯祺,充分暴露出:孟达不具备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他连如此敏感的人际关系意识都没有。

因此,刘备“恐达不能独当”,让刘封率军会和孟达,孟达归刘封统属。

千古之谜,或许是千古奇冤随后的一段历史,成了孟达被人指摘的主要“黑历史”——-不救关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有说法是,当关羽攻襄樊时,派人来调刘封、孟达军。刘封原本想出战,但孟达说:“刘备本来犹豫要不要立你为世子,但关羽说你是养子,怎么可以做世子?”因此,刘封按兵不动。关羽战败身死,刘封、孟达之不救,也成了“千古罪人”。平心而论,这个事情,很可能是刘封给孟达扣的屎盆子。

当时,刘封为主将,调不调兵,刘封说了算。

而刘封与孟达,政治派别本来就不同,又很快“不睦”。孟达怎么可能敢和互不信任的刘封说这样的话呢?刘封又怎么可能因为孟达的话而决定不出兵呢?

遭受侵凌,潇洒跳槽后来,刘封被刘备责备时,罪责为两条:“侵凌孟达,不救关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欺凌孟达的罪责,排在不救关羽前面!而后来诸葛亮给孟达写信时也说:“当初都是刘封欺凌你,辱没了先帝用贤之名”。

据说,刘封夺去了孟达的鼓乐队。这鼓乐队可不是升旗唱歌用的,是作战的指挥系统。也就是,刘封彻底剥夺了孟达的独立指挥权!

孟达被迫写了一封潇洒的辞职信给刘备。在信中,孟达把自己比做伍子胥、乐毅等被谗言迫害的贤臣。

随后,孟达顾不上留在西川的妻子家人,投奔了曹丕。

应该说,孟达的这次“被迫跳槽”,刘备、刘封都有责任,但主要原因,还是孟达缺乏独自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刘封,既是刘备的假子,也是战将,身份特殊。如何与这样的人物相处,需要一定的人际艺术。可是,孟达却与刘封“数争不岔”,激怒刘封,这是不明智的。

短暂的太平后,又陷入孤立如前所说,孟达投奔曹丕时,受到了曹丕几乎肉麻的欢迎。

孟达也用他的表现,顺利渡过了“试用期”。

他以一封佳作试图诱降刘封,又配合夏侯尚、徐晃一起攻取了上庸。

随后,也与夏侯尚、桓阶等大人物也建立了很好的私交,似乎如鱼得水。

可是,好景不长,曹丕、夏侯尚、桓阶等人都很快去世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孟达相对太平的岁月,可能要感谢曹魏阵营中的好朋友——桓阶。事实上,早在孟达投魏之初,刘瞱等人就曾经表示孟达靠不住了。而司马懿,也认为孟达“语多倾巧”,不喜欢孟达。

但是,孟达的好朋友桓阶是曹魏集团中的稳定器。早在曹操时期,他就经常各方周旋、劝解,排解各派之间的相互攻讦。

可是,桓阶死后,孟达就没有人为他擦屁股了。渐渐地,孟达再次陷入孤立中。

欲再投蜀,自恃才智,兵败身死。诸葛亮,敏锐把握到了孟达的危机,于是,写信诱降孟达。

孟达允诺,双方书信往来,商议机宜。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是,情况被魏国掌握。有的记载说,是诸葛亮故意透露给了魏国,害死孟达。这个史料来源,主要是曹睿给孟达的信“这么重要的信息,诸葛亮怎么可能会让我们劫持呢?一定是反间计”。

事实上,敌国之间的书信往来,被查获的可能本来就很大。三国时期,类似的信息截获非常常见,何况,孟达和诸葛亮、李严是频繁书信往来呢?

曹睿给孟达的信,无非是稳住孟达而已,怎么能顺着本意来理解呢?

可是,得知泄露的孟达却“自恃才智”,麻木大意。面对诸葛亮的提醒,他算了道数学题:司马懿想打我,先要派人禀报天子吧。天子回信,又要时间吧,司马懿再来,怎么也要一个月。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城池早就稳固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是,司马懿只用了八天,就到了上庸城下!孟达仓促应战,部下开门,孟达兵败身死。

上庸城三面阻水,易守难攻。如果孟达能不拖大,安抚好军心,做好防务,坚持守到诸葛亮汉中援军到达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孟达败后不久,吴蜀两国的军队都接近了上庸,见孟达已败,退军。)

汉末魏晋之际,名士看人很准,既然众一致认为孟达“卿相之才”,孟达自然是有能力的。

可是,这样的才智卓绝之人,却在刘璋、刘备、曹魏三处都早早遇到自己的瓶颈,从未真正接近成为“卿相”,甚至被迫跳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真正的“卿相”,不但要自己才智卓绝,还要能够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你可以不“同流合污”,但你要有处理好关系的能力(或强势压制,或怀柔处理,或问钱不问心,总之要有一套自己的相处之道)。否则,如何在大规模行动中获取必要的信任、配合呢?

可是,许多人,不屑于考虑复杂的人际关系,把合作伙伴的情感、利益,看成“世故”,结果,往往得不到支持,早早遇到天花板,无法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让人遗憾!

愿君得道多助,不断进取。

本文标题: 三国时期真实的孟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206884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教导员上任,营长见他后愣住了:你不是常来我家收租的地主少爷吗
旧中国社会有一段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地主,农民阶级被地主阶级压榨得非常厉害。 每到一定时期,地主们就会挨家挨户去敲佣工的门收租,大伙儿辛苦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大部分被地主搜刮而走,而且他们不论天灾人祸,不论农民的生与死,他们只要眼前的利益。 而
标签地主,刘一希,王子衡
误诊致死,帝王葬礼,宋美龄和蒋经国使老蒋成了一个笑话
蒋介石我们都不陌生,有关他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但也有人觉得他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有一个推动作用。这样一位颇有争议的人,他的离世也让人讨论了很久。 在1975年的时候蒋介石病逝,有关他的病因大家各有说法,大多数人觉得蒋介石是心脏衰竭而死,但事实
标签宋美龄,蒋介石,蒋经国
赵匡胤写了两句诗,几百年内无人敢续,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皇帝除了处理政事外,偶尔也会做几首诗来抒发情感。其中清朝的乾隆皇帝堪称历代皇帝之冠,一生作诗40000多首。可惜乾隆皇帝水平不行,40000多首诗歌,仅有一首被选入了小学课本。而汉高祖刘邦,没啥文化,所作诗歌也屈指可数,
标签宋太祖,朱元璋,李煜,南唐,徐铉
三国中关羽镇守的荆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荆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800多年前,它再度击中了曹操、刘备和孙权的目光,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四张地图带你看个究竟。 荆州又来荆州,可算是历史悠久,禹贡的九州中有它一席之地,到了西汉的十三州仍然在列。 当时,荆州北邻司隶校尉部,东临扬州
标签荆州,关羽,三国,刘备,孙权,曹操
唐朝推出和亲制度的真实目的,促进国家发展,相互融合文化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特别重视国家的安定。而国家也在这种情况之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中国存在了上百个朝代,但每一个朝代都有着他们的天敌,那便是割据在北方的游牧民族。 在汉朝之时,便采用和亲加武力共同压制的方法,与匈奴
标签和亲,唐朝,汉朝,李世民,匈奴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姑姑太平公主?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其一》)这首诗是诗仙李白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所作的诗作,世人都曾以追慕李杨二人的爱情而恻隐连连、牵动情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爱情憧憬曾被他们
标签李隆基,太平公主,李显,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