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书杨嗣昌,十面埋伏重病而亡,为何成为崇祯最信任的人

崇祯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绝对不是一个贪图享乐、昏庸的皇帝,不和那些灭国的皇帝比,就和明朝这些皇帝比,崇祯也是算是励精图治的皇帝了。唯一一点就是崇祯的疑心病很重,光是内阁大臣就换了几十个。

但是有一个人,疑心病这么重的崇祯都超级信任,这个人就是杨嗣昌。

倒霉的崇祯

虽然崇祯的疑心病很重,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但是只是这样是不至于让他成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从第一天登上皇位,明朝就是在走下坡路,而且在他执政期间更是内忧外患不断,天灾人祸也是不断。天让你亡,你不得不亡。

光是崇祯执政的十多年里就有五次非常严重的灾荒。第一次大的灾荒就持续了11年,从崇祯元年一直到崇祯十一年,陕北地区一直都面临着旱灾。

这个大灾还没缓解,崇祯10年到13年,山东和一些周边地区就出现了蝗灾。不要说那个时候,就算是放在现在,蝗灾也是很大一个侵害粮食的灾害。崇祯13年到14年时,大部分省份都有了灾荒,属北方最为严重。

这些就算完事了吗?并没有。崇祯元年到17年,有差不多8个年头,浙江地区都有水灾,往往是刚缓好又被淹。水宅就伴随着瘟疫,虽然发生区域不大,但是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一次灾害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崇祯在位的时候是全都赶上了,还几乎年年都有几样一起,就算是有很多个崇祯也得一起跟着焦头烂额。一直有灾害就意味着有些地方的收成不好,但是年年收成不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所以,灾区只能照样收税。没钱真是一个大问题,朝廷没钱,士兵们的钱发不出来,士兵兵变,朝廷没钱,不管百姓再怎么苦照样收税,百姓就跟着起义。

崇祯就算想大展宏图,也无处施展。

多疑的崇祯为什么会那么信任杨嗣昌

首先,杨嗣昌这个人非常有才华。无论在什么时候,人才都是受欢迎的。杨嗣昌面对内忧外患的明朝,一直认为攘外必定安内的想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杨嗣昌的政治主张完全是说到崇祯的心坎里了。的确,杨嗣昌的许多想法和政策都是当时明朝所需要的,很有针对性。

其次,杨嗣昌没有参与党争。在任何朝代,都会存在党派。到了崇祯年间更是明显。先是有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之后又有东林党,偌大的朝堂竟没有一个一心一意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为了崇祯的大臣。在这种情况下,杨嗣昌就显得难得可贵。

而且,好的大臣往往都会替皇上背锅。毕竟大家总不能说这是皇上的错,这折损了皇帝的威望。所以,需要一个能决定事务的大臣来替皇上背锅。杨嗣昌在背锅方面,也是崇祯的一个不错选择。

又能干、又不结党、只效忠自己和朝廷还能背锅,这样的人谁不喜欢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杨嗣昌的十面埋伏

杨嗣昌很感念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为了让明朝不要再走下坡路,而奋力工作着。不仅做着文臣的工作,同样做着武将的活。杨嗣昌所做的事情也的的确确对得起明朝,对得起崇祯的。

只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一样没有占到,饶是杨嗣昌再有能耐,也阻止不了明朝的灭亡,只能让其速度变得更加缓慢而已。

明末最大的战役机会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在历史上有两个人用过,一个是杨嗣昌,另一个就是韩信。不过与杨嗣昌相比,韩信似乎更用兵如神。在韩信的思想认知中也从未有过失败这两个字,他透过十面埋伏之中的一个小缺口,竟然活生生地把项羽逼到绝境。

杨嗣昌作为一个文臣,突然变成了一个武将,战场上的变化并没有他所预料的一样。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十面埋伏的结果就是李自成遭到伏击,虽然李自成势力惨败,但是还是有十多个人愿意跟着李自成逃进林子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十面埋伏很成功,因为李自成的势力确实消失了。

但是跟着李自成逃跑的这十多个人却不是吃素的,其中有一个就在多年之后再次发起了战争,并且还是要了杨嗣昌命的那场。

十方埋伏表面是成功的,但背后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所以说这是一个表面上看不够彻底,实际上很失败的一次围剿。因为这次围剿已经耗费了明朝大部分精力,但是并没有将李自成等顶尖人物统统赶走。

此时明朝还面临着更大的危机,没错,就是满清开始进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全明明像一面墙,墙内有敌,墙外有敌,墙内、墙外轮流推倒大明王朝,明朝即使是铁打的身子也顶不住,在满清与明朝的一系列进攻中,也不能再有敌人。

后来满清退去,流民再次露面,不过这次出场的不是李自成,而是张献忠。与李自成相比,张献忠最大的优势是跑路。杨嗣昌为了弥补自己之前的过错,开始展开了对张献忠的围追堵截。

但在这场围剿中,杨嗣昌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最后功败垂成,也把自己累死在了沙场中。

事实上,杨嗣昌的才能处于那个年代的巅峰状态,杨嗣昌的去世对于整个明朝来说,损失极大。这也是崇祯为什么这么喜欢杨嗣昌的原因之一。其他大臣拿着钱进行党争,要么什么都不做,只想着自己,而杨嗣昌却是一直在实实在在的干活,他也有做事的能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结语

无论是杨嗣昌还是崇祯,如果换成其他的时间,说不定还可以创造繁荣。但是,这总归是一个假设,人造就时代,时代也造就人。也许换成另一个时间,崇祯就不是崇祯,杨嗣昌也不是这样的杨嗣昌了。

无论如何,杨嗣昌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为了自己的朝廷和百姓奉献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他也一直在坚守自己的气节,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本文标题: 兵部尚书杨嗣昌,十面埋伏重病而亡,为何成为崇祯最信任的人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813518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刘禅投降后写了三字,司马昭不敢杀他,群臣不解,司马昭:倒着读
作为亡国之君的下场,一般来说都是十分凄惨的,即便是遇到一些比较开明的皇帝,在对待前朝皇室的时候,也会做得比较绝情,甚至是将其连根拔除,彻底地免除后患。 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一些亡国之君,在朝代或者国家灭亡之后,受到了敌人的优待,这也很正常。
标签刘禅,司马昭,刘备,蜀汉,诸葛亮,曹魏,司马氏
夷陵之战时,刘备如果带上诸葛亮,能打赢陆逊吗?答案简单
夷陵之战时,刘备如果带上诸葛亮,能打赢陆逊吗?答案其实很简单 夷陵之战,发生在公元221年七月到222年八月之间,历经时长1年1个月。这场战争的主要挑起人便是蜀主刘备。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主要目的为荡平江东,次要目的则是为两个结义
标签刘备,诸葛亮,陆逊,夷陵,吴国,赵云,孙权
街亭之战后,诸葛亮追究战败的责任斩了马谡,刘备怎么知道马谡不可用?
街亭之战后,诸葛亮追究战败的责任斩了马谡。在斩了马谡之后,诸葛亮不禁放声大哭。身旁的人劝解诸葛亮,说马谡罪有应得,不值得惋惜。而诸葛亮的回答是,当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专门说起马谡不可大用。今天想起来,不禁后悔不及。那么,早在白帝城之时
标签诸葛亮,刘备,马谡,街亭,蜀汉
三国演义中,如果没有赵云救援,张任多少回合能击杀张飞?
事实上,单纯从武功上来说,张任确实并非张飞的对手,击杀不了张飞。但是在演义中,当时的张任已经采用诈败之计,将张飞引入了埋伏圈了,而张飞当时也已经进退不得,没啥办法了。所以说如果没有赵云及时出现救援,那张飞这次,很可能会凶多吉少!毕竟,人家张
标签张任,张飞,赵云,刘备,三国演义,魏延,黄忠,诸葛亮
“空城计”堪称经典,司马懿真的没有看穿?他回城告诉了儿子实情
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对决堪称经典,诸葛亮带领的蜀军虽然从军事力量对比上呈现弱势,但却牢牢占据了战争主动权,司马懿带领的魏军则作为防御方,他们的胜负得失也直接影响天下的走势。期间诸葛亮使用了声东击西,偷梁换柱,诱敌深入等等计策均被司马懿一
标签司马懿,诸葛亮,空城计,司马家,曹丕,曹睿
清朝皇族爵位是怎么划分的?宗室和觉罗有啥区别?
清代皇族人口众多,爵位也非常复杂,早在清兵入关之前,清政府就规定从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开始算起,觉昌安兄弟六人的后代全部算是皇族。 其中觉昌安的第四子塔克世是大宗,塔克世共计五个儿子,分别是: 努尔哈赤(清太祖) 穆尔哈齐 舒尔哈齐 雅尔哈
标签清朝,宗室,皇族,塔克世,觉昌安,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