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信交出了兵权,并且做些贪腐的事以自污,刘邦还会杀他吗?

刘邦要杀韩信,并不是因为韩信手上有兵权。因为韩信被刘邦改封为楚王时,就已经丧失了兵权。此后多年,直到被杀,韩信一直都是光杆司令。

自污也没有用。萧何可以靠自污自保,是因为他当时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有必要通过作践自己,向刘邦证明,自己这个丞相对汉室没有威胁。也绝无二心。

而韩信被刘邦降为淮阴侯后,就丧失了人身自由。此后多年,韩信一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与外人有联络。

作为“笼中鸟”,韩信根本就不需要通过自污向谁表明自己对皇帝没有威胁。

大家都知道他的处境。如果他自污,反而是画蛇添足之举,让别人浮想联翩。

当然,这也不是说韩信就必死无疑。

如果韩信能放下身段,老老实实,安心于就只做一个侯爷,和大家打成一片,刘邦倒是真有可能考虑放他一条生路。

因为韩信不是丰沛系出身,也不是功勋系。

他入圈较晚。正式加入刘邦集团,并成为核心成员时,已经是在刘邦被封汉王之后了。

所以韩信从一开始,就不是刘邦嫡系。他的人设本就不是模范忠臣。

而且,韩信自己也没想过成为谁的嫡系,更没想过当谁的模范忠臣。

很多人常说,韩信忠于刘邦,可刘邦却辜负了韩信。刘邦是小人。白瞎了韩信的忠诚。

我觉得这种话有道理,但又不全对。

因为世人对韩信的评价是「国士无双」。

韩信也一直以春秋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他对刘邦的忠诚,夹杂了太多东西。

这其中,也许有愚忠,但占比肯定不大。

也有肯定知遇之恩,但占比肯定也不大。

真正让韩信能够在关键时刻不背叛,站台刘邦的原因。我觉得是韩信身为没落贵族,希望自己能从一而终,成全自己一世名节的心理在影响他的决断。

他早年在项羽军中待过一段时间,不受项羽重用。然后,他就跑路了,投奔了自认为会重用他的刘邦。

但在刘邦军中,他起初也不受重用。见自己还是混不出头,他又走了。是萧何苦头婆心才把他劝回来。

由此不难看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韩信的人生追求就是靠自己本事,辅佐赏识自己的老板打天下。自己按劳分配,当个小股东。然后关起门来玩自己的,定期向大老板上贡。

他当然不会背叛大老板。但是他也不想成为谁的附庸。

他打心眼里就觉得,天下应该分封。认为刘邦就应该把天下分封给有功之臣。而自己作为军功第一人,在汉军之中威信仅次于刘邦的第二人,理应当王!

他自认为这个要求,并不算过分。春秋战国时代,大家不是一直就这样的吗?

而韩信的理念,刘邦清楚吗?

刘邦当然知道了。他在汉中与韩信讨论天下形势时,韩信就已经清楚表达了自己想法。

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种理想,明显与刘邦是背道而驰的。

在刘邦心里,所有人都是给自己打工的。韩信业务能力很突出,战功很大。自己可以多赏点钱。但韩信要搞小圈子,这就让刘邦感到很过分了。

不过,虽然有理念冲突。可刘邦依然愿意用韩信,还设坛拜将,不拘一格的直接提拔韩信为大将军。

萧何曾对刘邦说过,“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你刘邦要想坐天下,非得用韩信。

刘邦记住了这句话。所以,尽管韩信的理念与自己不一样,他也愿意用韩信。并且还准许韩信分兵,独立出去,自成一派,不用受自己节制。

估计刘邦起初并没有想太多,也没有想到韩信那么快就跟自己摊牌。

公元前206年,汉军兵出陈仓,正式打响楚汉战争。短短三年后的公元前203年,当韩信打下齐地后,立即派人找刘邦请封,表示自己想当假齐王。

这让刘邦很意外,甚至可以说是猝不及防。

前面说了。在韩信自己看来,封王要求并不过分,所以他提了。而由于理念冲突,刘邦一听封王要求,当即就瞬间暴怒,差点要坏事。幸亏张良在一旁提醒,让刘邦愤怒的情绪被理智战胜,表示要当就当真齐王嘛,假齐王算什么回事。韩信这才得到想要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一场风波,总算被平抑。

然而从这时候开始。刘邦和韩信,原本就存在的理念冲突,开始摆上了台面。两人在这个问题上,矛盾已经到了无法避免的地步。

后来刘邦在固陵被项羽击败,派人约韩信和彭越助战,两人都不来。刘邦很生气。但受形势所迫,刘邦也意识到,不封王,是不行了。不封王,手底下的悍将都不卖命。

于是在固陵被项羽一顿爆锤后。刘邦狠下心来也封彭越为王。还帮英布恢复了地盘。有了这个基础,垓下之战,汉朝才终于定鼎。

天下平定之后,刘邦立即翻脸不认人。他做了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剥夺韩信兵权,然后改封为楚王。

他此举的意图很明显,异姓王就不该存在。

其实这本来就是刘邦一直的理念。

只是当时的异姓王,都没有意识到刘邦消灭异姓王的决心有多强烈。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韩信看来,楚地远比齐地要穷。而且齐地经营已久,刘邦把他改封到楚国,他肯定很不高兴。不过,他并没有意识到刘邦的决心。当楚王,他心理也能接受,毕竟自己还是王。他也就忍了。

然而没过多久,韩信又被降为淮阴侯,此时的刘邦很满意,目的达到了。韩信则终于无法接受了。

韩信死前,曾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不甘心。感叹“早知道这样,不如当时就造了拉倒”。

在韩信哀叹期间,彭越造反被刘邦拿下。

一些汉廷官员上书,请求刘邦处死彭越。

刘邦想了想,还是赦免了彭越,只将其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觉得,这时候的刘邦应该是真心希望韩信和彭越能接受现实。不要想着当王了,就像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一样,安安稳稳当个侯爷,偶尔入宫,回忆峥嵘岁月,把酒言欢,一起感慨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也挺好的。

只是韩信和彭越无法接受。

彭越在流放的路上,正好碰到吕后,彭越对着吕后哭泣,希望吕后能帮自己说好话。吕后表明面答应下来,回去就骂刘邦犯傻,彭越那种豪壮而勇敢的人,也不杀,你老糊涂了吗?留着这种祸患?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结果,彭越最终被吕后设计,又以谋反罪名抓了起来。廷尉王恬在吕后授意下,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批准了,于是彭越全家被杀。

彭越死后一年,韩信的埋怨被人检举揭发给吕后。然后,他就死在了吕后手上。

刘邦听说韩信死后,史料记载“且喜且怜”。

吕后杀韩信,没有刘邦首肯,是不可能的。

但听说韩信死了,刘邦心里也很不好受。

他不杀彭越,架空韩信,就是希望他们能接受现实。只是无奈,大家理念不合,被拿下的韩信、彭越不愿接受现实。刘邦再想到自己垂垂老矣,太子年幼暗弱,而韩信才三十多岁,身强体壮,还能活很久。种种现实与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

那位兵仙,无双国士,大将军。

那位游击战术创始人,梁王爷。

都不能留!杀了吧,都杀了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回到问题本身来说。

以韩信晚年的处境而言。主动交出兵权,且故意贪腐,没有任何意义。刘邦会默许吕后杀韩信,是因为韩信的存在就是威胁。

大将军不是丞相。后者如果清誉不好,是不会有人心的。而大将军不需要清誉,能打胜仗即可。将士们还在乎大将军的清誉?

而且,韩信还总是心有不甘,不愿意面对已经是事实的现实。周勃、灌婴与他同列,他闷闷不乐,觉得自己被羞辱了。他去拜访樊哙,后者行跪拜礼,恭迎恭送,他却自嘲这辈子居然同樊哙为伍。

他不愿意自降身份,不愿意与他瞧不起的莽夫们打成一片。这就很尴尬了。这等于是向世人表态,他仍然心有不甘,心里有委屈。

刘邦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但他也不是屠夫。

后人常把刘邦和朱元璋划为一类人。这明显就冤枉了刘邦。

韩信死后,刘邦派人抓来蒯通,质问他当年为什么唆使韩信反叛?蒯通说确有此事,但那时候自己只认识韩信,不认识陛下,故而才有此一事。

刘邦知道后,就放了蒯通。

这说明刘邦还是个讲道理的人。

韩信的凭恃,是他的军事才能,这是藏在他脑子深处的玩意。毁不掉。除非把他杀了。

刘邦本不想杀韩信,他希望韩信能按照自己给他的剧本活着。可韩信又不愿意,他不愿意自己就这样活着。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没办法了,刘邦只好默认吕后毁掉韩信。

本文标题: 如果韩信交出了兵权,并且做些贪腐的事以自污,刘邦还会杀他吗?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75547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916 2021-09-22 13:44
妥妥洗白文,古代帝王都是家天下。其次是唯我独尊。亲儿子老爹阻了自己情愿都能毫不犹豫去除,一个曾经征战的手下算得了什么!
相关文章
什么才是精兵?唐朝大将被射成刺猬,却生龙活虎地赢下战争
许多朋友为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津津乐道,也将那些冲锋陷阵的武将和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说得神乎其神。其实,战争从来就不是光靠人多就能取胜的游戏,它有严密的规则,除了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因素外,兵员素质上的优劣远大于人数上的多寡。 比如说在战国初
标签李唐,李世民,窦建德,李道玄,夏军
他辗转了大半个南中国,最终还是落入了刘备之手,刘备如获至宝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在荆州士民如云般的去依附刘备刘琦时,他却选择去投靠曹操;在荆南三郡被刘备攻下后,他没有完成任务也无法原路返回时,他并没有接受刘备和诸葛亮抛来的橄榄枝,而是选择辗转至交阯郡、牂牁郡、益州郡等地,想要绕道回到曹操那里去,
标签刘备,刘巴,曹操,刘表,刘璋,诸葛亮
汨罗发现侵华日军骑兵装备
见证日寇侵略湘北—— 汨罗发现侵华日军骑兵装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欧阳林 杨志 仲秋时节,记者在汨罗市收藏家彭彪家,见到他在汨罗江畔沿线收集的侵华日军骑兵联队工具箱及其他制式装备。这些文物,见证了当时日本侵略者对
标签骑兵,汨罗市,侵华日军,日寇,彭彪,湘北
“诛九族”刑罚到底多可怕,你完全想不到,细细算来让人有些后怕
众所周知,刑罚是作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变化,实质上也是整个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浓缩。刑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代不同的当权者也有不同的举措。说起古代最残忍的刑罚,很多人都会说是五马
标签方孝孺,燕王朱棣,朱允炆,诛十族,朱元璋,诏书
日本侵略大半个中国,只有8个省逃过一劫,有个省名字你都没听过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封国为郡县,从此中国开始了郡县制。到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也是如今我国省份的原型。众所周知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只有8个省份却从来没有陷入日军的战略。这其中有一个省小编保证,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1
标签日本_历史,日军,西康,四川,山东,亚洲_历史
看了这真实的日军老照片,你就会感觉以前看到的是假日军
先不说七八十年代拍摄的抗日电影,就拿最近的抗日神剧,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勇敢的万能的八路军和红军,而演的日军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嘴巴上的小方块胡子,整个人都丑陋无知,走路行动笨拙无能。历史上的日军到底是什么样呢? 这名士兵上战场前留影,可以看出
标签日军,老照片,抗日,日本_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