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受封吴王,两者封王的原因及手段有何不同?

一、刘备自称汉中王

刘备称王的时间比孙权早,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打败了曹操,到了秋天,刘备自称汉中王,根据蜀汉群臣的《汉中王劝进表》来看,刘备自称汉中王的原因如下:

1、曹操准备祸乱天下。

蜀汉众臣认为:曹操准备窃取汉室天下,毒杀了皇后与太子,祸害百姓,使皇帝陛下(汉献帝)困居在穷困的县城(许都),汉朝天下随时会被篡夺。

2、刘备爵位不高,不足以扫平曹操。

刘备是汉朝皇室后裔,国家重臣,志在兴复汉室、为国献身,但他的爵位不高,没有赐给九锡,不能以此镇守江山社稷。

蜀汉众臣还举了个例子,就是东汉统一之前,河西五郡脱离更始政权,共同推举窦融为大元帅,投靠了光武帝刘秀,然后刘秀联合河西五郡共同打败了隗嚣的例子。

蜀汉众臣认为现在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比当时割据陇西与蜀地的情况严重得多,所以我们(蜀汉众臣)根据汉初诸侯王的先例,封刘备为汉中王,并授予刘备大司马之官职,统帅六军,联合同盟,誓言消失叛贼。

可以这么说,刘备称汉中王的主要原因就是:曹操挟制了皇帝,企图篡权夺位。其他的原因都是为刘备称汉中王找借口的。

刘邦当年建立西汉王朝时,虽然订下了“非刘氏不能称王”的白马盟誓,但并非刘氏就一定能称王,刘氏能不能称王,那也得皇帝批准,但是皇帝却被曹操扣押在手中,肯定是不会封刘备为王的,于是刘备就来了个自封。

曹操已经在216年被封为魏王了,比刘备称汉中王早了3年,曹操成为刘邦白马盟誓之后的第一个异姓王,所以曹操的野心无法否认,刘备抓住这一点讨伐曹操,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但是,刘备自称汉中王的行为,与曹操无异,而且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在这一点,刘备不如刘邦和朱元璋,朱元璋都知道“广积粮、缓称王”,但刘备不知道。

刘备称王的行为,让孙权产生了震撼,孙权看到刘备的野心,又看到了襄樊之战中关羽威震华夏,更加让孙权下定决心偷袭荆州,这其中也有刘备称汉中王的原因在内。

从刘备自己来说,他称汉中王的行为是迫不得已,这一年刘备已经59岁了,古人能活到60岁已经算高寿了,刘备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如果不称王,就不能称帝,不能帝,就不能实现自己毕生的心愿,只能暴露自己的野心,也要称汉中王了。

刘备称汉中王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原因,就是想模仿当年刘邦称汉王而统一天下的政治行为,汉中王与汉王一字之差,刘备不想太明显,于是加了一个字。

二、孙权被封为吴王

襄樊之战后,孙权夺取刘备的荆州三郡,彻底将刘备势力赶出了荆州,为了防止来自刘备的报复行为,孙权投靠了曹操,没多久,曹操就去世了,曹丕继位为魏王,七个月后,曹丕称帝,建立了魏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丕称帝后,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都督荆州、扬州、交州三州军事,其实曹丕所谓的封赏不过是个程序而已,孙权已经实际占领了荆州、扬州、交州三州,曹丕封不封,都是事实存在的,或者说曹丕默认了孙权对三州的占领地位。

没过多久,刘备称帝,接着发动了夷陵之战,一年后,刘备战败,几乎全军覆没,刘备狼狈逃回到白帝城永安宫,一病不起,直到去世。

孙权被曹丕封吴王的时间比刘备自称汉中王晚了一年多,两人也有本质区别:刘备是自己封自己,孙权却是曹丕这个皇帝封的,刘备的汉中王是汉朝的诸侯王,孙权的吴王是魏朝的诸侯王

两人也有相同点,就是他们各自受封王爵的实力,都是自己打出来的,是先有实力,后有爵位的,两人都是实力派的诸侯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原因各不相同,孙权受封吴王有几个原因:

1、曹丕为了拉拢孙权。

曹丕称帝一个月后就封孙权为吴王,曹丕当时最大的理想就是真正地统一天下,也就是打败孙权与刘备,三家归一,如果能做到,这样的政绩就超过了他的父亲曹操。

曹丕急着封孙权为吴王,是为了拉拢孙权,曹丕毕竟是新君即位,是需要得到各方的承认,只要孙权依然归附自己,并在魏朝之下当个地方官,至少在名义就是统一的,这也算是曹丕的政绩。

要知道曹丕建立的是魏朝,而刘备所兴复的是汉朝,两者是政治死敌,曹丕很明白,对于刘备,只能靠战争,战争之外,刘备是不可能归附的,对于孙权,却可以靠政治手段,封孙权一些虚名的官职和爵位,只要孙权在政治上归属魏朝,对曹丕来说就是政治胜利。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2、孙权需要曹丕

孙权偷袭荆州后,面临来自刘备的报复,事实上,孙权早就想到了刘备会报复,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孙权向曹魏称臣的行为就是为了对付刘备,这倒不是孙权怕刘备,而是因为孙权不能两线作战,国家的战略必须以稳妥为见。

孙权向曹魏称臣,并且向曹魏得到了不会进攻自己的保证,这是孙权想要的。如果孙权不向曹魏称臣的话,一旦刘备攻打孙权,曹魏在北方再大举南下攻打孙权,孙权就会面临严重的战略危机,就算孙权能挡住刘备,也无法挡得住曹魏。

孙权在政治上确实非常成熟,战略上一气呵成,从暗中与曹操勾结、偷袭荆州、向曹魏称臣、夷陵之战打败刘备等一系列事件来看,孙权度过了来自刘备的危机,然后孙权就开始对曹丕不再尊敬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丕让孙权把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孙权起初一直拖,等到打败刘备后,孙权直接拒绝了,曹丕这才明白自己被孙权给耍了,但为时已晚,孙权已经打败刘备了,没有外顾之忧了,即使曹丕三次南征孙权,依然被孙权挡住无法成功。

孙权根本就不在乎曹丕所封的吴王,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他欣然接受,就算曹丕不封他为吴王,孙权也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政权的生死存亡和战略利益,吴王这种虚名只个手段而已。

三、刘备的汉中王与孙权的吴王

刘备的汉中王是自己主动封的,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来封王,孙权的吴王是被动封的,有没有这个吴王,孙权都不在乎,孙权的真正目的和刘备一样,都是称帝,这个吴王也只是个过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丕与刘备都称帝后,孙权面临尴尬,他是大魏政权之下的吴王,孙权接下来在政治上应该如何做?中国历史到了这里变成了一个难题,自秦始皇称帝以来,还从来没有见过两个皇帝并死于天下的情况,当然短暂的乱世不算。

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孙权面临选择,如何才能称帝的选择,想称帝就要先称王,曹丕已经封了孙权吴王了,这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孙权来说,优点是自己称王后就能称帝了,缺点是吴王可是魏朝的王,孙权如果要独立称帝,就得找借口。

一直等到公元229年,孙权才称帝,一方面在军事上解除了曹魏与蜀汉的威胁,另一方面孙权在政治上也做好了准备,孙权最后的做法是:绝口不提汉朝,然后又把魏朝给骂了一顿,曹操与曹丕一块被骂,然后孙权认为只有汉与吴才能承担治理天下的重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也就是说,孙权承认了蜀汉政权,不承认曹魏政权,然后孙权又建立了东吴政权,并换取了蜀汉的承认。由此可见,三国之中,孙权称帝是最没有法理的,只能含糊其辞了,至于封王,也就是称帝前的一个流程罢了。

本文标题: 刘备自称汉中王,孙权受封吴王,两者封王的原因及手段有何不同?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742543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刺杀皇帝计划
历史上有这么一份工作,可以轻轻松松月入百万,但非正常死亡率高达44%,996更是家常便饭,而且一旦上任便不能随便辞职,你知道这是什么工作嘛? 没错,它就是看上去光鲜亮丽,实际上有的人苦不堪言的职业——皇帝! 据研究统计,中国皇帝被杀的概率高
标签朱厚熜,荆轲,胡亥,郑贵妃,朱常洛,石虎,嬴政
别被《甄嬛传》骗了,真实的年妃是雍正的唯一真爱,合葬于清西陵
“年世兰”这个名字,是《甄嬛传》里给取的,同样的身份,在《雍正王朝》里,她叫“年秋月”。 堂堂年贵妃,起名字怎么这么随意,到底哪个是真的? 其实两个都是假的。 要知道,无论是《甄嬛传》还是《雍正王朝》,他们都是一部小说,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标签年世兰,雍正,甄嬛传,年羹尧,康熙,皇贵妃,胤禛
曹丕称帝时,官职最高的文臣、武将分别是谁?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从邺城至洛阳继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
标签曹丕,曹操,王朗,曹魏,贾诩,夏侯惇
三国最失败的一次托孤:皇帝被废,五位托孤大臣无一善终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其中刘备占据了“人和”,身边不仅有诸葛亮这样的能臣,还有张飞和关羽心甘情愿地辅佐于他,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手下能人,异士无数占据了“天时”。 孙权背后有整个江东的势力的支持,而且孙家兄弟在位时对百姓更是仁爱宽厚,
标签皇帝,孙权,三国,诸葛亮,刘备,诏书,白帝城,江东,孙峻,孙策
咸丰时期,慈禧为什么斗不过慈安?慈禧:样样不如人家,怎么斗
慈禧太后,咸丰皇帝驾崩以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代行皇帝职权,乃系晚清时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其实,不管是亲儿子——载淳当皇帝的同治朝,还是亲外甥——载湉当皇帝的光绪朝,慈禧太后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一把手,内廷不算,外朝更不算。光绪七年之前,慈
标签咸丰皇帝,慈安太后,慈禧
中俄一起瓜分的国家:中国继承民族主体,俄国继承分支大部分土地
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自然是蒙古人,仅靠20万军队便征服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灭亡无数个帝国和王朝,达到人类历史上的空前高度。 然而,蒙古人除了会打仗外,似乎其他一无所长。无论是在东亚,还是西亚,蒙古统治者都被当地民族所同化,成
标签外蒙古,俄罗斯_历史,蒙古人,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