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死,清朝为什么立马就亡了?

清朝的灭亡,是在慈禧死后的第三年,在辛亥革命中灭亡的。实际上清朝灭亡的最大因素在于清朝失去了汉族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当然要说明这个原因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复盘辛亥革命才能搞清楚其中的状况。

其实辛亥革命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清政府来说也只是一个城市的叛乱,对于拥有1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来说,一个城市的叛乱也不至于会让一个政权走向倒台,问题在于武昌起义后不久,就有十五个省宣布独立了。

什么概念?我们看看独立的是那些省份:陕西、山西、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山东,这十五个省一独立,整个清廷在汉族地区的统治基本就瓦解了。

那么这个时候你会说,清朝手上有兵呀,怎么不派去镇压这些独立的省份呢?关键在于,在这十五个省独立之后,清朝手上的军队也基本都跟着独立了。当时清政府的新军一共有20个镇(相当于师)和18个协(相当于旅),这些省份独立后,驻扎在这些省份的新军也跟着脱离了清廷。当时驻扎在这十五个省的新军共有11个镇和11个协,这样一来,名义上还归清廷控制的部队就只有9个镇和7个协了,一下子失去了大半新军。

在所有的新军当中,最为精锐的就是驻扎在直隶的北洋六镇了,此时清廷也急需这六镇兵马去平定各地的叛乱。但问题在于,这六镇兵马只听袁世凯的,没有袁世凯这六镇部队根本就不会出动。

当然,袁世凯要出山,代价也是不小的,袁世凯表示不把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让给他,他就不出山。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如果不请袁世凯出山,照着革命的形势发展下去清朝很快就会灭亡,万般无奈之下只得以内阁总理大臣的条件换得了袁世凯的出山。

袁世凯出山以后,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一时间权倾朝野。既然当了内阁总理大臣,样子还是要做的,于是他就出动了北洋六镇的部队去攻打武昌起义军,很快就攻下了汉口和汉阳,打的武昌起义军只剩下了武昌这一个据点,当然只要再加把力,武昌就拿下了,可这个时候袁世凯就停止进攻了。

▲对于袁世凯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保大清,而是保自己的权力

袁世凯这样做,是出于对自身的考虑。他心里明白,自己能出山是清廷遇到了严重的危机。如果真的帮清廷把叛乱平息了,那对于清廷来说他很快就“没用”了,自己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也会很快被清廷夺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局势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不完全扑灭革命,这样一来就好在革命党和清廷之间展开谈判,自己左右逢源,两边得利,如此一来才能保住自己得到了权势。

于是就有了南北议和的局面,袁世凯两边要价,就看谁给的价格高了。关键在于,革命党到后来开出了一个袁世凯不得不接受的价码,那就是如果能逼清帝退位,他可以当民国大总统。这是什么概念?袁世凯应该知道,如果他帮清廷效力,无论他做的有多好,最多就是曾国藩的情况,最后被封个侯爵,到头来还是会被清廷削掉权力,然后安度晚年,当然这是比较好的结局。如果遇到运气不好,真的消灭了革命党,清廷会很快启用满清贵族把持朝政,自己当权的时候也得罪了不少满清权贵,到时候会不会对自己秋后算账都不好说,搞不好也会被清廷弄死。

可革命党开的条件不同,当上了民国大总统,就拥有了最高权力,只要最高权力把持在自己手上,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怎么样,无论从收益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说,革命党给的价码实在是太高了,以至于当袁世凯听到孙中山做出“只要清帝退位,就可以当大总统”的承诺后,愣了半天才回过神。这样的价码袁世凯不得不接受。

▲对于当大总统的价码,袁世凯表示完全接受

于是袁世凯在得到了孙中山的承诺后,就开始了逼清帝退位的行动。他先是制造了南北议和的舆论氛围,然后天天在朝堂上散播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国王的悲惨下场,用于恐吓隆裕太后和小皇帝,要是他们死不退位,被人拉下了台恐怕性命都会保不住。

一开始袁世凯还不打算动武,就是不断地劝清帝退位。对于清廷来说,新军当中名义上归清廷管辖的只有9镇7协,而在这9镇7协中,袁世凯牢牢控制了北洋六镇中最为精锐的5镇兵马(北洋第一镇由满人组成,所以第一镇不会背叛清廷),除去袁世凯控制的5镇,最多只有4镇7协在手,而且这4镇7协中多数分布在东北和西北,路途遥远要真的遇到战事还不一定能赶到北京。即便将这4镇7协的兵马全部集中起来,也只相当于7个半镇(2协相当于1镇)的兵力,这些部队连袁世凯手上的5镇都干不过,就更不要说革命党了。说的更直接一点,当时清廷在军事上已经无法镇压他的反对力量了。

虽然袁世凯不断地劝说清帝退位,但清廷也并不想就此放弃权力,还在一直死撑着局面。到后来袁世凯也就失去了耐心,直接让前线总指挥段祺瑞联名各地提督、都统、统制等清廷将领共计47人,电请明降谕旨,速定共和政体,清帝退位,改建民国。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摆在清廷面前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就是大家都不承认你政权是合法的了,要么爽快地退位,要么我们这些前线的将士就反水了。段祺瑞是什么身份?当时的前敌总指挥,也就是清军前线的统帅,他表示不愿意帮清廷,也就意味着如果清廷不退位,他就要发动兵变了。甚至,段祺瑞还带着部分前线将领直接出现在了清廷的大殿之上,逼着清帝退位。到了这个地步清廷还能怎么办呢?只能退位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段祺瑞直接带着前线将领在朝堂上发动兵谏了

其实说的更直接一些,清廷在辛亥革命中最终退位,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基本失去了军队的控制权。为什么会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呢?是因为反对清廷最大的军事力量,一个是袁世凯,另一个是独立的十五个省,而这些力量为什么最终会走向反对清廷的道路上呢?还是因为政治,其实从反对清廷的这些力量中我们不难看出,代表的都是汉族士大夫阶层,无论是袁世凯也好还是独立的十五个省也好。

而这些力量的最终反水,其实和慈禧之后清廷的政治格局有关。

其实太平天国时期,清廷基本已经失去了统治中原的合法性了,之所以能够继续维持半个多世纪的统治,是因为有曾国藩为代表的汉族士大夫阶层的力挺。在太平天国之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士大夫阶层开始崛起,他们继续帮助清廷维持统治,清廷给与的好处就是政治中给与了汉族士大夫相当的地位,这就相当于把部分股份给了汉族士大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慈禧能掌控朝局,关键在于懂得玩政治平衡,能分一部分政治权力给汉族士大夫

慈禧非常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在慈禧掌权的半个世纪里,虽然她有时候会发疯,向十一国宣战,但是政治上的平衡她还是很会玩的,在慈禧时期,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还是袁世凯都得到了相当的重用,正是在汉族士大夫的维护下,清廷才在晚晴时期开展了洋务运动,一时间有了一些中兴的迹象。在庚子事变之后,也是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士大夫阶层维持了当时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使大清王朝又续命了十来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摄政王载沣完全不懂政治平衡

但慈禧之后掌权的摄政王载沣就完全不懂政治。他上台之后就逼迫袁世凯下野,将大权逐渐揽到了满清权贵的身上,汉族士大夫在他的政治当中并没有分到多少政治利益。

我们从载沣推出的清廷的第一任内阁就能看出,当时第一任内阁的名单如下:

由庆亲王奕劻担任内阁总理大臣负责组阁,其他成员包括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臣贝勒载洵、司法大臣绍昌、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邮传大臣盛宣怀、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在内阁13人名单中,满清权贵占了9人,汉族只占了4人,而且汉族占据的职位中多是没什么实权的“冷衙门”,除了协理大臣徐世昌稍微有点权力外,财政、人事、兵权基本都掌握在了满清权贵的手上,汉族士大夫基本没有从中分到多少,这就自然把汉族士大夫阶层游离在了清廷权力核心之外了。

当时,张之洞在世的时候就曾劝说过载沣,要他在政治上平衡一些,适当分一些权力给汉族士大夫,可载沣当时根本不听,表示"怕什么,有兵在。”

也就是在载沣的骚操作下,汉族士大夫阶层逐渐从拥护清廷统治的中坚力量,变成了反对清廷的中坚力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实辛亥革命的成功,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次偶然事件,但实际上是一次必然事件。其实在1911年,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已经发动了多次起义,虽然都归于失败,但其实每一次起义都可能成为引发清廷统治崩溃的导火索,只是武昌起义点燃了整个清廷统治的火药桶,造成大清的灭亡。

所以,搞清楚了其中的缘由,我们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慈禧在世的时候因为懂得政治平衡,懂得分一部分权力给汉族士大夫,得到了汉族士大夫阶层的拥护,才使得清廷的统治能够维持下去。而载沣不懂得搞政治平衡,所有的权力基本都分给了满清权贵,汉族士大夫阶层在其中分不到多少政治利益,自然就走向了清廷的反面,也正是因为汉族士大夫们的反对,清朝的统治才得以瓦解,辛亥革命才最终成功。

本文标题: 慈禧一死,清朝为什么立马就亡了?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73535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1条)

料友:♂黑夜◆明珠 James Che 2021-09-21 02:07
农民革命→士大夫革命→贵族革命,革命三阶段!
料友:化雨 2021-09-21 10:12
大清早就该亡,慈禧早死就好了。全华夏少受多少罪。
料友:群哥美食 2021-09-21 11:02
还是泰国国王看得开啊,要不泰王能这么安逸。
料友:上帝视角 2021-09-21 12:00
慈禧要是支持维新变法,也许清朝也不会那么快被干掉
料友:布拉布拉 2021-09-21 12:06
死老妖婆
料友:老资料网友503 2021-09-21 12:50
打得武昌起义军只剩下了武昌这一个据点 不是 打的武昌起义军只剩下了武昌这一个据点
料友:名风注塑4-505 2021-09-21 12:52
无论他做得有多好 不是 无论他做的有多好
料友:用户dcuw4xk 2021-09-21 12:54
说得更直接一点 不是 说的更直接一点
料友:逆风 2021-09-21 12:57
清廷才在晚清时期 不是 清廷才在晚晴时期
料友:梦在彼岸 2021-09-21 13:09
因为慈溪就一败家娘们儿,没有她,中国少受多少罪。
料友:布拉布拉 2021-09-21 13:29
大势不可挡,一败再败大家都失去耐心了。
料友:平淡一生 2021-09-21 15:11
不到断气的那一刻决不放弃手中的权力
料友:用户dcuw4xk 2021-09-21 15:17
大清朝早就腐败没落了不管是百日维新还是洋务运动都改变不了清朝走向灭亡命运慈禧太后她她就是一个腐败没落的朝廷的代言人她死与不死大清朝是会被推翻的这是历史的必然。
料友:老资料网友503 2021-09-21 15:33
不懂的那一句“虽然她有时会发疯,向十一国宣战”,是什么意思,有时真的不懂现在的精英,用语那么的隐晦。
料友:名风注塑4-505 2021-09-21 15:38
大清不灭,天理难容。
料友:布拉布拉 2021-09-21 16:01
亡了,老百姓才有活着的希望
料友:用户9f3p_89 2021-09-21 16:23
没有慈禧清朝的寿命会更长
料友:腾讯网友 2021-09-21 16:41
有现实意义……
料友:名风注塑4-505 2021-09-21 17:30
举国欢庆,独裁主力注定不长久
料友:上帝视角 2021-09-21 18:44
哪个王朝也不能永远存在!
相关文章
国共分裂后,当年最先北伐的8个军,都是如何选择立场的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以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为主的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残酷压迫百姓,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造成了很大阻碍。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摆脱帝国主义,以及达成国家统一,制止分裂,国共双方达成合作,开启了北伐战争。 北伐军组建之初共有1
标签北伐战争,北伐,蒋介石,唐生智,武汉,南京
楚国被吴国打败后,秦国出兵相助,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吴国为何失败?
楚国被吴国打败后,秦国出兵帮助楚国复国,其实并不是伍子胥和孙武失败了,虽然在秦国和楚国的反击下,吴国遭遇了不少军事上的失利,但吴军主力并没有被击败,真打起来的话,谁胜谁负还不好说。之所以吴军最后撤退了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吴国的老巢出事了,为了
标签楚国,吴国,秦国,孙武,伍子胥,吴军,吴楚,阖闾,囊瓦
古地名演变:云南昭通古代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标签昭通,古地名,云南,朱提郡
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后,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去哪儿了?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17年,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的帝国,虽然他在继位之初也想励精图治,也想重振大明江山,但无奈他本身能力有限,瞎折腾了17年,最后把大明王朝送进了坟墓。 崇祯一共有7个儿子3个女儿,其中4个儿子和1个女儿早
标签崇祯,长平公主,煤山,明朝,李自成,袁贵妃,昭仁公主,朱慈炤
如蜀汉统一天下,中国的历史将会如何改变,是否永远在汉朝循环?
汉朝历经西汉和东汉数百年的历史,到了三国时期依然还有蜀汉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有的历史学家将刘备建立的蜀汉称为“季汉”,当作汉朝的延续。诸葛亮为了实现重整汉室江山的理想,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在钦佩诸葛亮精神的同时,不禁有个疑问,那就是如
标签汉朝,蜀汉,刘备,东汉,西汉,刘邦,刘秀,诸葛亮
新版《大决战》中,2位主要人物与历史不符,容易带偏观众
新版《大决战》是一部大型历史剧,播出已经几个月了,可谓好评如潮。一般来说,像拍摄解放战争这样的历史剧,力求真实,客观,才能让观众看得舒服,引起共鸣,了解革命时期我军战士的不易。 与旧版经典《大决战》三部曲相比,新版的《大决战》虽然画面更加
标签大决战,卫立煌,范汉杰,蒋介石,东北,锦州,侯镜如,廖耀湘兵团,抗日战争,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