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何没有极力劝阻?原因并不简单!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众所周知,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陆逊击败,导致蜀军损失惨重。正是因为夷陵之战带来的重创,成为蜀汉衰弱的重要原因。

所以,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自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对此,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就站出来极力劝阻,认为蜀汉不应当伐吴,而应当继续匡扶汉室,攻打曹魏。不过,在赵云劝谏的时候,诸葛亮却选择沉默,这是为什么呢?

《云别传》中记载: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刘备准备发动夷陵之战,赵云表达了极力劝阻的态度。当然,这也符合赵云耿直的性格。并且,在蜀汉五虎上将逐渐凋零的背景下,赵云也有义务来劝谏刘备。不过,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选择沉默,也即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并没有诸葛亮极力劝阻刘备的记载,只是等到夷陵之战后,诸葛亮才感叹:如果法正的话,一定可以劝阻刘备的。那么,问题来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何没有极力劝阻?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不夺回荆州地盘,隆中对无法实现。在《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了“跨有荆、益”的主张。而自从《隆中对》提出之后,就基本上成为刘备势力的战略规划,也即蜀汉的建立,正是以《隆中对》作为理论基础。现在,蜀汉没了荆州,“跨有荆、益”的说法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刘备要去讨伐东吴,夺回荆州,诸葛亮自然无法极力劝阻了。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隆中对》是你诸葛亮提出了,我刘备对此言听计从,现在发动夷陵之战,也是为了实现《隆中对》的目标,因此,诸葛亮不仅不应该反对,反而应该支持刘备讨伐东吴。进一步来说,从长远来看,失去荆州的蜀汉,无疑是自断一臂,因为益州这一州之地,看似易守难攻,实际上也限制了蜀汉,比如增加了北伐的难度,如果可以益州、荆州同时北伐,显然胜算可以更大一点。

另一方面,在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后,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遭到刘备的拒绝。紧接着,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哪知道诸葛瑾的这封信,更加激怒了刘备。在此背景下,诸葛亮因为和诸葛瑾是兄弟关系,出于避嫌的考虑,就更不应该劝阻刘备了。

也即你的兄长诸葛瑾劝我不要伐吴,你诸葛亮也跟着表达类似的观点,即便刘备再信任诸葛亮,也会心里不舒服的。因为两人的特殊关系,诸葛亮之前和诸葛瑾见面的时候,都是只谈公事。所以,在诸葛瑾的这份书信之后,诸葛亮就更不好劝阻刘备了。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诸葛亮才在夷陵之战后感叹法正若在就好了,因为法正没有避嫌的需要,可以极力劝阻刘备。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夷陵之战发起时,蜀汉的胜算并不小。夷陵之战前,虽然东吴斩杀关羽,获得荆州,不过,因为是刚刚占领,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抛开荆州,蜀汉和东吴的实力,还是相差不大的。更为关键的是,东吴大都督吕蒙,正好在公元220年病逝的,除了吕蒙,甘宁这位大将,也在公元220年前后去世。虽然陆逊已经崭露头角,但是,和吕蒙比起来,陆逊还缺乏证明自己能力的一场大战,并且其在东吴将士中的威望,也无法和吕蒙相提并论。而这,自然是一个进攻东吴的良好时机。

因此,在笔者看来,或许是看到这一情况,诸葛亮也认为蜀汉存在不小的不算,这才没有反对刘备伐吴。结合第一点来看,如果夷陵之战是以刘备获胜而告终的话,那么荆州很可能重回蜀汉,这样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自然有了实现的基础,也即可以继续“跨有荆、益”了。综上,所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赵云极力劝阻,诸葛亮却选择沉默。

本文标题: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何没有极力劝阻?原因并不简单!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70763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独孤求欢 2021-09-19 13:36
刘备不可能夺回荆州。
相关文章
王羲之儿子有多无奈?为拒绝公主自废双腿,公主:你瘸了我也要嫁
都说中国人的骨子里是浪漫的,是感性的。且看泱泱华夏有多少男子和女子用自己的经历歌颂浪漫,有多少人长相厮守又有多少人爱而不得。 所以才会有纳兰容若感叹地写道“人生若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今有为金钱、地位
标签公主,王羲之,王献之,郗道茂,新安公主
西伯利亚发现唐朝宫殿:俄罗斯极力否认,印度却跳出来认领
2009年,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收到一封来自西伯利亚的求助信,信封上写着“独孤城堡”,内容是西伯利亚发现了一座千年历史的城堡,俄罗斯专家进行了数十年研究却始终不得要领,希望考古杂志能协调经验丰富的专家协助考古。 考古杂志联系了
标签唐朝,西伯利亚,图瓦共和国,印度_历史
军史秘闻:俄罗斯解放军领导人为何全部被处死?原因只有一个
"俄罗斯解放军",请注意,这支解放军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苏联红军,而是被德军俘虏的苏军战俘,因为贪生怕死而向纳粹德国效忠的苏联伪军。1946年3月10日,经过苏联最高军事法庭判决,俄罗斯解放军重要人物全部处死,俄罗斯解放军全军覆没。
标签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弗拉索夫,苏联红军,苏联_历史,德军
乾隆39年,乾隆赐给儿子一个奴才,八年后奴才生出大清天子
文/四季文史 清朝时期,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子,娶的女子都有出身要求,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跟皇子皇孙门当户对,自然是没有的,但至少也是皇亲国戚、帝胄门庭。 据清朝历史文献记载,大清皇帝上位后,每3年会进行一次选秀,凡是八旗之内适龄的女子
标签乾隆,嘉庆,清朝,奴才,喜塔腊氏,道光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朝代,连续出7代明君,打得四方外族无还手之力
提到连出七代明君,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应该都是秦国。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国的这几位君主表现都不差,用贾谊《过秦论》中一句话来说就是奋六世之余烈。人们常常嘲笑的秦武王,虽然确实在位时间短,也有点过度好战。可他在位三年没出过大错,反而有比较
标签刘邦,汉朝,汉文帝,秦国,刘彻,霍光,刘询,刘盈,孝景帝
蜀汉唯一的“大司马”,休养生息,延长蜀国的生存时间!
大司马,古代官名。先秦时期,有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常则仍设立大司马以备不虞。比如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西汉元狩四年(前119年)设立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标签大司马,蜀汉,蒋琬,诸葛亮,刘备,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