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陆逊?毛主席的点评,堪称一针见血

一、夷陵之战为何爆发?

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夷陵之战,都进行了详细描写和记载。

公元219年,曹操和刘备的汉中之战,以刘备取胜而结束。但这次汉中之战,刘备也属于惨胜,为了支持他打下去,西川都出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局面。

同时这一战,也让曹操元气大损,大将夏侯渊战死,丢失了还没捂热乎的汉中,且更要命的是,这是曹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败给了刘备,可谓实力、地盘、心理的三重打击!

哪料曹操还没缓过神来,关羽的襄樊之战又开始了!曹操想亲征已不可能了。统帅级别的战将瞅来瞅去,就只有于禁!可于禁却被关羽一个水淹七军全军覆没。

曹操彻底没牌,准备迁都。这时司马懿提议联合孙权。理由是关羽嚣张了,孙权必不会高兴。因为一旦关羽胜了,平衡就会被打破。曹魏虽受损严重,还有北方可依托。孙权则沦落为“配角”,三国中实力最弱了。

且更要命的是,曹魏之所以一直拿东吴没办法,是因东吴的水军厉害,曹魏的水军太菜。关羽一直统领荆州水军多年,是水战行家,完全可硬刚东吴。可谓关羽不死,孙权难安。

就这样,曹操联合孙权。而孙权也看到了关羽一旦得手,局势变化对自己太不利,于是“背后捅刀”。就这样吕蒙、陆逊,一个装病,一个示弱,麻痹住了关羽,然后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内部反水,最终兵败被杀。

刘备得知消息后傻眼了,这不科学,之前的战报都是我“二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咋突然就败了,还被杀了?原来都是你孙权背信弃义导致——孙权,我跟你拼啦!

这便是夷陵之战的起因——关羽被杀、荆州丢失。由于汉中之战,西川被掏空了,刘备就算想立刻发起攻击,都不现实。蜀汉、东吴、曹魏,三方都进入到了休养生息状态,谁都打不起。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立马篡汉,刘备称帝。公元221年,西川经过两年的修养后,刘备不顾赵云等人的劝阻,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

二、夷陵之战的影响

夷陵之战,跟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并称为三国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的影响是,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成为霸主,大有一统三国的气概。

赤壁之战的影响是,奠定了天下三分格局,曹操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时机。

而夷陵之战的影响则是:三国未真正意义上开始之前(孙权未称帝),曹魏最后一次提前一统天下的时机。

本来曹魏就实力最强,如今刘备和孙权互殴,就等于给了曹丕一次千古难逢的时机,无论他选择打击谁,都能将三国鼎立,导入双雄争锋。而以曹魏的实力,统一天下则会成为大势所趋。

可惜雄主曹操已死,曹丕终究太年轻,出现了神操作,选择作壁上观了!全程看着刘备和孙权,打了个一地鸡毛,还秀智商般的指点战局——完全搞不明白,曹丕哪来得如此闲情雅致。

直至刘备惨败给陆逊,夷陵之战结束,曹丕才似乎意识到问题:坏了,难怪我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我竟然被孙权这小子,捏了一把脸蛋!气急之下曹丕启动伐吴之战,却来了个劳师动众,无功而返,算是“公费旅游”了一把。

由此“夷陵之战”,也被称为“三国时期”最诡异的一次大战,本来能提前一统三国,最终却成了没有胜利者。

刘备输的底裤都要掉了。东吴也严重受损,不得不随后跟蜀汉联合。曹魏错过了最后的绝佳时机,且还来了个“劳师动众”伐吴无功的尴尬结局,再想干翻蜀汉或东吴,几乎不可能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刘备为何输给陆逊?

了解完“夷陵之战”的全过程,想必人们都会奇怪,刘备为何会输给陆逊?且还输得那么惨?莫非真如《三国演义》中那般,只因连营七百里导致?若如此,刘备也太脑子缺氧了,好歹也经历过赤壁之战,不知道“火攻”的威力吗?

笔者认为,《三国演义》只强调连营七百里这个因素,是曹丕带节奏的结果。

在刘备和陆逊打得不可开交之时,曹丕曾一面悠闲地“抠着脚丫子”,一面“唾沫乱飞”的指点过战局,他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即,刘备不会打仗,哪有连营七百里的?大军如此驻扎在,地势过于复杂的大片地方这是兵家大忌,等着吧,孙权必胜!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丕可谓三国第一“键盘侠”。连他老爸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汉中之战还败给了刘备,曹丕打过啥仗?指挥过啥战役?读过几本兵书就指点天下了?既然这么牛,为何还被孙权捏了把脸蛋?须知孙权号称,三国最佳“人头快递小哥”。

所以曹丕这见解,只能是他一说,咱一听,连忙热烈鼓掌叫好,毕竟人家是皇上大哥,面子是要给的。

历来都是来自对手的评价才最犀利。那么陆逊有否真知灼见?别说,还真有!大致分为两点。

其一、避其锋芒,扼守要害。

陆逊给孙权的信中提出了“夷陵和猇亭”是吴国的咽喉,这两个地方绝不能丢,也就是说:最终决战会在这里,前期就是避开刘备锋芒,消耗刘备。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二、建立信心,发挥长处

陆逊虽贬低刘备,认为他打了一辈子仗,却胜少败多,不是会打仗的人(这其实就是告诉孙权:别怕,要有信心。刘备败多胜少,那是没法子的事,他实力太弱)。

然后孙权指出,刘备“舍船就步”,没有水陆并进,是最大失误,这样就等于把机动权,拱手让给东吴的水军了。

东吴完全掌控了水上力量,可以机动作战,用步兵消耗,死顶,而水军则乘船想在哪打你刘备,我就哪打你。打完了上船就走,让你刘备干瞪眼!水军,是我们长处,要发挥。故而,陆逊当时就说:老大你就“接着奏乐接着舞”吧,刘备必败!

陆逊虽给孙权说了很多,但显然在陆逊眼中,刘备的最大失误,就是“舍船就步”导致。这是他击败刘备的关键点。后来也证明了这点,东吴水军把刘备大军分割,不但差点杀掉刘备,还导致了蜀汉大将黄权无法回归蜀汉,不得不投降了曹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四、毛主席的点评,一针见血

曹丕和陆逊的观点,尤其是陆逊的观点,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刘备兵败夷陵的主因。几乎就没有人,能跳出这两种“思维框架”。但毛主席却提出了全新见解,堪称一针见血!

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宜出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按不暇,可以各个击破。【出自毛泽东评点《陆逊传》】

笔者勉强理解,似乎分了三步。

其一,抓住战争的根本,后勤粮草问题。显然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认为,夷陵之战是不可能速战速决的,粮草是双方的重中之重。

其二,刘备分兵湘水流域,寻你东吴最薄弱的地方,进行打击,你陆逊救援还是不救援?不救援,那就以点带面,我继续打,反正在你东吴地界,粮草就地解决。也就是说,给你陆逊打运动战。

其三,在运动中调动和分散陆逊的兵力,最终各个击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所以刘备败给陆逊,就败于刘备没有打“运动战”,他只跟陆逊正面“顶牛死扛”,打得很笨重。

当然,这也仅仅是笔者自己的理解,权当抛砖引玉。

不论怎样,夷陵之战是三国的“定型之战”,从此三国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由于刘备输得最惨。若非诸葛亮替他收拾烂摊子,蜀汉能否挺过来都是未知数,就更不要说,还能在诸葛亮的带领下,五伐中原(六出祁山),按住强大的曹魏摩擦了。

本文标题: 刘备为何在夷陵之战中,败给了陆逊?毛主席的点评,堪称一针见血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61548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6条)

料友:用户j1hsyqd 2021-09-14 08:32
大致意思:派一半的兵去打游击战就赢了
料友:丛林 2021-09-14 08:39
运动战是有条件的,关羽、张飞已死,谁挂帅分兵湘西?
料友:txxw2020 2021-09-14 11:42
错,吴不能灭蜀,蜀亦不能吞吴,魏虎视之,火中取栗,实无可能,备二败于吴书,这一次,孙权曰,杀叛将,还荆州,使刘豫州犹豫了,本意即在于此,只是孙权看破,点破,却不说破,使其进退维谷!!!!刘备应对失败,!!!孙权小聪明得手,最终权妹跳江,吴蜀皆亡!!!!
料友:txxw2020 2021-09-14 13:10
古代的城市人口不比现代,而农村的人口则更少,并且更穷!刘备就算是在孙权的地盘掠夺,但你毕竟是上万的大军,每天需要上万的粮食,而能掠夺的地方有限,抢下来的口粮最多能顶两三天已经算是了不起了,剩下的还得靠军粮。打游击战是在我军人少的时候作用才大,而当时刘备军上万的士兵坐在前线天天等吃的,每天的粮食消耗本来就巨大,由得着你慢条斯理的打游击么?而东吴统帅是陆逊而不是袁绍,那个时候已经派兵扼守关键要道,严加防范,避而不战,所以打游击战只有死路一条。而水路是进攻容易撤退难,并且东吴的水军数量和质量都更加优秀。此战东吴统帅在地理布局上占了极大的优势,刘备除非能寻到敌人主力逼对方展开决战,否则这一仗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料友:想爷 2021-09-14 16:51
把游击战与运动战万能化是无知。在敌人的土地上游击,乡民皆是敌人,且地形不熟,不是送死,运动战更愚,在敌人的土地上运动,是孤军深入,唯城中才有积粮,积粮之城必有坚兵,乡下人丁分散,积谷无多,不战也要饿死你,若分兵觅食,定各个击破。
料友:OZO 2021-09-14 20:06
陆逊转也算毛爷爷说的?古代战争你以为是现代战争呢?他是要靠两条腿的,夷陵山脉运输就是问题补给线过长,陆逊的战术就是迟缓进攻即便不放火,蜀军连战数月人困马乏,到了荆州城下还有力气攻城吗?其实你可以试试腿着从白帝起兵一路走到荆州是啥感觉就知道了,那个年代是无人区。
料友:行云 2021-09-14 20:20
刘备输的主要原因就是智力原因。 但是怎么做才能赢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料友:OZO 2021-09-14 21:19
二弟怎么要打引号,你想说什么,想说我“二弟”天下无敌吗?
料友:一脸傲娇 2021-09-14 22:36
亮实属不易,为什么就不跟备这样的坑主处战呢?
料友:丛林 2021-09-14 23:45
诸葛亮也不会打运动战。 刘备的失败在于急于求成和轻视了东吴!一旦轻视必有疏漏! 陆逊是诱敌深入,刘备轻视而马虎,以疲惫之师又防范疏漏,却急于求成,焉有不败?
料友:行云 2021-09-15 01:21
陆逊家族在晋朝被灭族了……
料友: 2021-09-15 01:58
根本原因就是刘备为了报关羽的被杀之仇已经亟不可待,而且完全没有了平常时期的那种冷静和把握战局的头脑了,刘备其实真正打仗绝对不是那样。就像一个人被打趴下他失去理智站起来冲过去不考虑对方的实力和后果硬和对方赤手空拳对着干,结果被削的更惨。我举的这个例子就是刘备夷陵之战那种失去理智的心理,已经完全不是正常心态的刘备了。
料友:百态人生千万历史 2021-09-15 12:39
个人认为,刘备打败主要原因是君臣不是一条心、意见不合、太急了。
料友:老资料网友577 2021-09-15 17:23
一部杜撰小说,炒冷饭炒了半个多世纪!
料友:想爷 2021-09-15 22:02
夷陵之战是奠定了孙刘两家在也对曹魏没了威胁。
料友:OZO 2021-09-19 14:26
不管怎么说,刘备素称仁义,也做到了义字当先,无论诸葛亮赵云如何分析现实利弊,还是决定为义弟复仇,做到同生共死
相关文章
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司马睿,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
标签晋元帝,东晋,琅邪王,司马懿,王导_历史,司马炎
这才是清朝“带刀侍卫”的真实样子,别被电视剧给骗了
清朝是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虽然已经灭亡了一百余年的时间,可是在现代人的眼中仍然充满着神秘色彩。比如现在十分流行清宫剧,就十分受人们的欢迎,人们爱看清宫剧,除了因为剧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之外,还因为这些清宫剧无一例外都拍摄的非常精美。
标签清朝,慈禧,八旗贵族
详解三国官制之蜀汉篇:唯一的丞相,四大将军,四大都督
东汉末年分三国,因此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基本相同,基本上沿袭了东汉官制。但魏、蜀、吴三国官制不但和东汉有些不同,而且各自也有不同之处。为了让大家在读史书、小说或者玩游戏时,对各个三国时期的各个官职有所了解,试着为大家解析一下魏蜀吴三国的官制特
标签蜀汉,丞相,东汉,三国官制,诸葛亮,三国
万名湘西土匪戴罪立功,奔赴朝鲜战场,几乎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匪”在人们的概念中,一直都是不好的代表,凡是与匪字有关的事便是坏事,与匪有关的人便是坏人,比如土匪便是以抢劫、勒索为生,缺乏政治远见的乌合之众。他们破坏法律和秩序,行为放荡不羁,为所欲为,残害平民百姓,还不愿受任何约束,睚眦必报。 有这么
标签土匪,湘西,朝鲜半岛,抗美援朝战争,老秃山,军阀
泰姬陵“女主人”,18年连生14胎,油尽灯枯死在产床上
“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是用来形容古建筑泰姬陵的一句话, 泰姬陵在印度的地位正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中国的地位,兵马俑里埋葬着中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而泰姬陵里埋葬着印度美艳无双的王后——阿姬曼·芭奴。 阿姬曼·芭奴王后在18年内生了14
标签泰姬陵,阿姬曼·芭奴,沙贾汗,印度_历史,陵墓
邓海山:中国最后一名刽子手,一生斩首300颗,晚年下场凄惨
在姜文名作《鬼子来了》中,有这么一个经典桥段:主人公马大三和村里人商量,想要处死两个人,一个鬼子一个汉奸,但是没一个人敢下手,因为他们都是平头老百姓,害怕见血。 之后他们请来一位“神人”,他是晚清令人闻风丧胆的刽子手,无数人头在他刀下被砍落
标签邓海山,北京政府,姜文,鬼子来了,佟绍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