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时,刘文辉的一个正确决定,为14年后的自己留了条后路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每当看到这样的诗句,我们总会想起红军长征途中创造的各种奇迹,尤其是飞夺泸定桥,更是成为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让人激动不已,这场战争不仅体现出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同时也暴露出了国民党的很多问题。

当蒋介石得知红军要经过泸定桥的时候,激动不已,他认为泸定桥这种天险之地,红军必然无法通过,可后来的事实超乎了蒋介石的想象,红军实现了飞夺泸定桥,于是很多后人就比较好奇,当时为何蒋介石不安排人把泸定桥给炸毁,还要留给红军一线希望呢?

红军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9日,红军来到西康泸定桥,想要通过这个天险之地,后边有国民党的悍将薛岳率领大军追赶,可以说此时红军的处境十分危险,后有追兵,前有天险之地,并且还有刘文辉在镇守泸定桥,红军想要顺利通过泸定桥,难度比登天还难。

蒋介石得知红军要经过泸定桥之后,就十分兴奋,因为此时红军的处境,和当年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太像了,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石达开虽勇,可在泸定桥边还是插翅难飞,最终吃了败仗,被清军抓回去凌迟处决了。

蒋介石认为泸定桥这种天险之地,只需要安排刘文辉严加看守,红军绝对是不可能逃出生天的,只要将红军困在这里,后边的薛岳追上之后,就可以将这里的红军挫败,可以说蒋介石的想法从当时的实际情况而言,确实没有什么问题,红军想要通过泸定桥,完全不太可能。

在关键时刻,蒋介石甚至提出叫刘文辉把泸定桥炸掉,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不过刘文辉并没有听从蒋介石的安排,最终红军便实现了飞夺泸定桥的奇迹,而之所以后人称之为“飞夺泸定桥”,其实除了当时通过泸定桥时的情况危急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飞夺泸定桥之前红军赶路恰似飞奔一般。

原本红军计划一部分部队从安顺渡口渡河,另外一部分队伍从泸定桥通过,可是当时泸定桥在敌人手中,因此红军安排了红四团花三天时间从安顺渡口去泸定桥夺取泸定桥,然后通过。

红四团第一天时间行军80里路,从安顺渡口到泸定桥全长320里路,按照原计划三天行程来看,后边两天还需要每天前进120里方可,但是红四团突然接到命令,叫他们必须在两天内到达泸定桥,要知道此时他们已经用去一天,意思就是必须在剩下的一天时间里赶到泸定桥,他们需要前进240里路方可。

要是换在一般军队中,这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红四团却坚决服从命令,在一天时间里行进240里路,于1935年5月29日抵达泸定桥,这样的行军速度,用“飞”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也正是因为行军过程中速度足够快,因此打乱了国民党的计划,才能实现最终迅速夺取泸定桥,并且迅速通过的战争奇迹,鉴于以上种种,后人才称之为“飞夺泸定桥”。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当时刘文辉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把泸定桥炸掉呢?要是刘文辉真的把泸定桥炸掉的话,红军想要飞夺泸定桥,将不可能存在了,这一切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秘密呢?

刘文辉为何没有炸掉泸定桥

处于动乱年代,其实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利益考虑的想法,刘文辉作为一个在四川混迹多年的军阀,更加明白这一点,所以刘文辉当年没有炸掉泸定桥,也是充分考虑了自身利益之后,才做出的最佳决定,至于背后的诸多原因,我们分别分析如下:

刘文辉原本和侄子刘湘两人是四川地区最大的两个军阀,按理来说都是一家人,只要两人相互联合团结起来,掌控四川地区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偏偏叔侄两人对未来的愿景存在很大的偏差,刘文辉这个人比较有野心,他思考的不仅仅是在四川地区偏安一隅,还有更大的野心,但是刘湘则仅仅就是想要当一个四川地区的军阀而已。

两人因为不同的想法,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刘文辉坚决不愿意在形势还不完全明确的情况下选择站队,不管是红军,还是蒋介石,刘文辉都不想明确表示自己支持谁,可是刘湘则为了自己在四川偏安一隅的想法,跟随了蒋介石,并且靠着蒋介石的帮忙,把刘文辉逼到了西康地区,刘湘自己则真正意义上成为当时四川地区的老大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刘文辉后来只能在西康地区成为一个所谓的“西康省主席”,在这个时候,西康成为了刘文辉最后的根据地,他坚决不愿意让任何人染指,因为一旦自己再失去西康,则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因为蒋介石帮助刘湘驱赶自己一事,刘文辉对蒋介石可谓是恨之入骨,就算当时自己实力不足,无法对抗蒋介石,可刘文辉内心中,对蒋介石是十分不满的,根本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指挥。

正是因为刘文辉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指挥,所以在蒋介石命令刘文辉炸掉泸定桥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全力以赴。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刘文辉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为何还要派人去镇守泸定桥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比较现实且残酷了,刘文辉确实 不愿意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可是前边我也说了,此时蒋介石和红军双方正处于战争胶着状态,形势尚且不够明确,刘文辉自然不会明确站队,再说了,当时蒋介石还是占据上风的,刘文辉必须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所以他才会意思性安排一些人去镇守泸定桥,这样一来,既可以表现出自己听从蒋介石命令的一面,又可以达到试探一下红军实力的目的。

同样也是出于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目的,刘文辉自然也不愿意炸掉泸定桥,把事情彻底做绝。毕竟当时红军刚刚从云南经过,云南地区的龙云可是全程护送红军离开,连龙云都明确支持红军了,刘文辉自然也需要考虑一下自己未来的出路,一旦把泸定桥炸掉,事情彻底做绝了,未来红军占据优势之后,自己想要投靠红军,恐怕就不太可能了。

事实证明,当时刘文辉的决定的正确的,就是因为他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所以在14年后,他才能起义加入到我军之中,要不然的话,刘文辉的结局可能就没有那么好了。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刘文辉当时没有炸掉泸定桥,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自己的未来和名誉着想。泸定桥可是清朝时期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其建筑难度颇大,现在属于历史遗迹,要是刘文辉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把泸定桥炸掉的话,这个破坏文物的黑锅以后恐怕就是刘文辉自己背了,成为历史罪人的事情,刘文辉坚决不干。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再说了,泸定桥可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刘文辉想要和外界进行贸易往来,这是西康最重要的一条路线,一旦把泸定桥炸掉之后,自己也没有办法重建,以后西康怎么发展起来呢?炸掉泸定桥,无异于是自掘坟墓,刘文辉不傻,这一点还是看得比较通透的。

不得不说,从当时的整个历史背景来看,刘文辉选择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要是他炸了泸定桥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本来红军只是暂时借过一下,要是被刘文辉炸掉,则红军无法通过,只能留在西康和刘文辉作战,这样一来,刘文辉损失将会十分惨重,就算刘文辉胜利了,后边薛岳前来,以蒋介石的一贯做法,必然会趁机收拾刘文辉,最终刘文辉就一无所有了。

就算是刘文辉在和红军的战斗中失败了,也只能投靠红军,万一薛岳来了之后,和红军作战,红军失败,刘文辉就成为蒋介石的叛徒,红军胜利,西康也保不住了。对于刘文辉而言,红军和蒋介石怎么争斗,他不愿意掺和,可自己的切身利益,他还是相当关心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结语

从整个历史背景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刘文辉确实是一个把事情看得比较通透的人,要不是他当初看清事情的本质以及利害关系,没有炸掉泸定桥,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那么刘文辉后来的结局,就截然不同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本文标题: 飞夺泸定桥时,刘文辉的一个正确决定,为14年后的自己留了条后路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58040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901 2021-09-11 08:45
细节决定成败
料友:大海 2021-09-11 21:04
小编写掉一点:当年国共可是有过合作的,蒋介石格局太小,夺得胜利后翻脸不认人,立即对共产党下毒手。作为一方诸侯,刘文辉看得出来,如果他帮助蒋介石,蒋介石会在成功后对他下手。
料友:用户lqha0_m 2021-09-15 00:29
总之:任何反动派都没有想到我英勇无畏的红军能冲过这没桥板的铁索桥!这才是事实,红军万岁!
相关文章
日本皇室要“绝嗣”?近亲结婚诞下的天皇,是美国插在日本最猛的毒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国向锡安 ,作者向锡安 雅子无论如何也没想到, 自己花26年终于爬上皇后之位, 却因“绝嗣”,只能眼看着江山旁落。 加冕典礼上激动落泪 她,30岁当太子妃,56岁才当上皇后。 却因为膝下没有男丁, 宝座还没坐热,就要被迫完
标签日本天皇,日本_历史,近亲结婚,纪子,悠仁,雅子
为何说穆彰阿厉害?因为他间接给清朝延命五十年
穆彰阿,满洲镶黄旗人,汉语的意思是“当然、诚然”之意。这个出身官二代的满洲官员,在嘉庆十年(1805)二十四岁的穆彰阿考取进士,并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启了仕途快车道。满洲子弟向来注重骑射,多以做内廷人员开始逐渐走向从政,而穆彰阿却是满洲贵族
标签穆彰阿,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帝,曾国藩
乾隆传位给嘉庆后,自己当了3年太上皇,最后3年他都干了什么?
话说人无百日好,花元百日红,即使是君权神授的帝王,也逃不过自然规律的回收。乾隆在85岁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不会永远做个皇帝,于是他准备退位了。 但是在退位前,他自己就开始做了一系列的筹备工作,他自称十全皇帝,他不能在退位时栽了,他得给自己
标签嘉庆,太上皇,乾隆,康熙,千叟宴
坚持23年斗争的琼崖纵队,55年授衔时为何只有一个中将?两个原因
1955年,原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总队长庄田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也是琼崖纵队走出来的军衔最高的开国将军。同年又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图 庄田将军 而同时作为原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总队长,后任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冯
标签琼崖纵队,海南,冯白驹,开国,红军,海南岛
袁世凯生命最后的180天:一天吃10顿饭,走路像只鸭子般摇摇晃晃
不敢想!袁世凯不会是饿死鬼投胎吧?在生命的最后180里,他每天吃十顿饭? 许多人肯定认为这是吹牛的,又是编出来骗人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件事情不仅千真万确,而是还被记录在一本名叫《我在北京总统府12年的见闻》中。 此书的作者名叫陶树德,
标签袁世凯,陶树德,我在北京总统府12年的见闻,段祺瑞
杜英东:晋华纺织公司发电厂始末记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山西第一条铁路——正太铁路通车,设车站于榆次北门外,榆次成为了交通枢纽,也成为榆次近代城市发展的开端,北门外迅速成为一片热土,商业重心向北转移,货栈业、粮店业迅速发展,由此诞生了栈房街和粮店街两条大街。民国八
标签晋华,榆次市,晋华纺织厂,民国,源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