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抗:他为国家续命,却被君王猜忌,国家没了他们的故事却还没完

公元264年春,蜀汉灭亡,三国鼎立局势不再,东吴不得不独立面对来自北方和长江三峡的双重压力。

同年,东吴末帝孙皓即位。

好在,司马氏忙着内部事务而无暇外顾,而刚上位的孙皓也似乎颇有作为。于是,晋吴对峙竟一时陷入胶着。

然而,中国历史的走向始终是一统,所以晋吴大战不可避免。

三国最后的将星陆抗力挽狂澜,竟在西陵之战大败晋军,并以一己之力保住了东吴长江防线,让东吴多活了17年,可谓东吴最后的国家柱石。

在战争年代,这样光辉的将星,按说应该得到君王无上的信任,但陆抗似乎并没有这个待遇。

虽然没有生命的威胁,但陆抗得到的是孙皓的“冷暴力”,陆抗晚年的很多建议如石沉大海,就是等不到孙皓的回应。

陆抗没有等到建邺的使者和指示,最终郁郁而终;而暴君孙皓,也很快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早期贤明的孙皓应该懂得这个道理,但国家危如累卵,他却对国之柱石置之不理,难道真的是国之将亡、气数已尽吗?

当然不是。命运论不过是自欺欺人,真实的历史是,东吴末年的江东隐藏着诸多暗流。

全文共5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01

孙皓对陆抗及其家族,本来有着天然的信任基础。

孙皓是孙和的儿子,而陆抗的父亲叫陆逊。孙和和陆逊之间的渊源,很早很深。

孙登去世后,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却又宠信鲁王孙霸。孙和与孙霸争夺储位长达10余年,这便是二宫之争。

在《陆逊与孙权真的信任无间吗》一文中,子彧曾详细分析过,二宫之争几乎就是江东士族和淮泗士族的大决战:

陆逊等江东士族全都选择了孙和,而淮泗士族几乎都选择了孙霸。

陆逊家族自然也不例外,陆逊的族子陆胤、外甥顾谭顾承等人都深涉其中。

而这并不是孙权想看到的结果。因此利用二宫之争,孙权废掉孙和,逼死陆逊,流放了朱据、顾承、顾谭至交州,把一直尾大不掉的江东士族几乎连根拔起。

换句话说,二宫之争让孙和欠了江东士族一个很大的人情。

当然了,此时的孙皓还没有还这个人情的资本,陆抗也不敢为父亲和家族喊冤,只能默默地猥琐发育。

陆逊等人死后,整治江东士族尾大不掉的目的已经达到,而本土根基深厚的江东士族又是东吴延伸统治触角不可缺少的中间人。

因此,江东士族并没有被赶尽杀绝,而是重新得到了孙权的安抚。

公元245年,20岁的陆抗出仕,被孙权任命为建武校尉;次年,又转立节中郎将;孙亮即位,拜为奋威将军。

孙权临终时,甚至深情地拉着陆抗的手说,当年是我听信谗言,冤枉了你的父亲,亏待了你,现在我给你们陆家平反,前途是光明的。

其实,这不过是孙权的临终布局:让淮泗集团挑大梁(诸葛恪、孙峻),并安抚江东士族(陆抗、陆凯),以求平稳过渡到幼帝孙亮长大。

当然了,陆抗和江东士族也别无选择,目前只能继续猥琐发育。

然而,孙权的精妙布局却被野心家孙峻破坏殆尽。孙峻利用诸葛恪刚愎自用志大才疏的特点,成功将诸葛恪斩下马来,并废了还没来得及长大的孙亮,扶立孙休上位。

从孙亮到孙休的13年,是掌权后的淮泗士族与孙氏旁支的无限倾轧,孙弘、诸葛恪、滕胤、孙綝等人先后被诛杀,东吴高层换了好几茬。

而陆抗为首的江东士族则始终抱团经营基层,默默的冷眼旁观,终于等到了机会的降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公元264年,年仅30岁的景帝孙休去世,太子年幼。在万彧的建议下,濮阳兴和张布决定迎立故太子孙和的长子,乌程侯孙皓。

当年孙皓登基为帝。他终于有了还陆家人情的资本。

02

孙权和陆逊、顾雍斗了一辈子法都没什么成果,终于在晚年借二宫之争拿下了尾大不掉的江东士族,将政权重新交到了淮泗集团和孙氏宗室的手中。

然而,这是孙权一辈子才悟出的东吴政坛平衡法则,年仅23岁的孙皓几乎没什么政治经验,自然不可能意识得到。

于是,在孙皓登基当年,陆逊族子陆凯便从征北将军晋升为镇西大将军、荆州牧,陆抗也被提拔为镇军大将军、益州牧。

同年,孙皓以濮阳兴、张布对自己不满,将其诛杀;随即启用万彧和陆凯为左右丞相。

陆逊因为孙和而死,那陆氏肯定是忠于自己的父亲的,现在自己上位,应该还这个人情。孙皓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然而,这一任命几乎等于宣布江东士族的复起。

此时的东吴朝堂,万彧、陆凯分任左右丞相,丁奉、施绩为左右大司马,接下来是镇军大将军陆抗,这便是帝国的顶层架构。

万彧虽是孙皓上位的关键人物,但其本人没什么根基,很快就被陆凯弹劾走人了;而丁奉施绩已经垂垂老矣,直到去世也再没什么作为。

也就是说,二陆几乎垄断了东吴的军政,堪比当年顾雍为相、陆逊为将的局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于是,接下来的数年,东吴进入了短暂的君明臣贤的美好局面。与之相对应的是,孙皓早年对陆凯极其信任,一如当年孙权对陆逊的信任。

丁忠请求进攻西晋,陆凯却说不能打,孙皓便决定不出兵;孙皓不喜欢大臣抬头看自己,陆凯说这样不好,孙皓便允许陆凯抬头;孙皓迁都武昌,陆凯说要体恤民力不应迁都,孙皓便回都建业。

但是,陆凯晚年,孙皓与陆凯的矛盾几乎公开化了。

陆凯数次劝谏孙皓,孙皓置之不理,反而重用何定僭毁陆凯;陆凯死后,孙皓深恨其“数犯颜忤旨”,对他的遗言几乎没听。

而巧合的是,孙皓的形象也正在这几年转变成了“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的暴君了。

咋的,陆凯是孙皓的指路明灯呗,听他的就是贤君,不听他的就成暴君了?或许陆凯真是贤臣,但这种巧合一定有猫腻。

果然,在陆凯颇为丰富的上书中,子彧看到了这么一句话,“先帝外杖顾陆朱张,内近胡综、薛综,是以庶绩雍熙,邦内清肃”。

这段话出自《上疏谏吴主皓不遵先帝二十事》,具体意思就一句话:要想治理好内政,就得听我们顾陆朱张四大家族(江东士族的代表)的。

是不是颇有些当年陆逊劝孙权垂拱而治的意思?(详见《陆逊战无不胜,东吴处境为何越来越窘迫?》)

无独有偶,孙皓迁都武昌,也是爷爷孙权留下的老套路。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那么,这是不是说,孙皓已经意识到了爷爷当年的困境,并重复着当年爷爷的办法压制江东士族呢?

我们来看看名将陆抗的待遇和遭遇,或许可见一斑。

03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陆抗是东吴名将,却很少注意到,陆抗的升迁记录很有意思。

公元264年,孙皓登基时,升陆抗为镇军大将军,但防区没变,仍旧负责荆州西段的防务,驻西陵。

陆抗在这个位置上,一直待到族兄陆凯去世。

公元270-271年,左右大司马施绩、丁奉先后逝世,此时军中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几乎已经没人比陆抗更适合大司马、荆州牧这个位置了。

但是,孙皓却任命陆抗都督信陵、西陵、乐乡、夷道、公安诸军事,驻守乐乡。

这个任命很有意思。

吴国的长江防线上,密密麻麻地设置了10多个都督区,大致可以分为三段:从巴丘、信陵到公安的荆州防线,以武昌柴桑为核心的中段防线,以濡须和徐陵为核心的东段防线。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东段防线关系到建邺安全,一般由皇帝居中统御;中线战事相对较少,一般用来培养年轻将领或由西线大督统御;而西段荆州防线,也就是陆抗现在的防区,从东吴建国起就基本是由高级将领镇守。

孙权前期,上大将军陆逊为荆州牧,还有大将军诸葛瑾、骠骑将军步骘单独假节镇守公安、西陵,东吴军界地位最高的3人都在西线。

陆逊等人去世后,朱然接手荆州防线,封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死后数年,其子施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督荆州防线。然后就是陆抗了。

也就是说,荆州防线的大都督基本都是东吴军界的1号或2号,即便不是,接任时也会升任1号或2号。

而到了陆抗这里,虽然接手了荆州防线的任务,却没有拿到哪怕大将军的职位。换句话说,孙皓让他干活却不给他待遇。

即使3年后,陆抗在西陵之战中大胜,挽狂澜于既倒,孙皓也仅仅是加拜陆抗为都护。

直到公元273年,孙皓才加封陆抗为大司马、荆州牧,算是给了陆抗应有的待遇。但第二年,陆抗就去世了。

这一点都不孙皓。要知道当初对待陆凯,孙皓可是火箭提拔,两年之内就由征北将军提升为丞相。而现在,对陆抗怎么如此吝惜官爵了呢?

况且,陆抗接手荆州防线后,多次上书请求加强西陵等处的防御力量,提出了很多军事和内政方面的建议。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都没有收到孙皓的任何回应,既不采纳也不拒绝,连一句知道了之类的话也不见于史册。

陆抗就这样被晾了很多年,终于在274年去世,年仅49岁。

作为东吴最后的军事支柱,后人对陆抗多有惋惜,然而,孙皓一点也不信任陆抗,甚至有些猜忌他和陆氏家族。

虽然君臣没有撕破脸,但除了前文孙皓对陆抗的建议置若罔闻,还有几个细节足以说明这一切:

公元273年,孙皓加封陆抗为大司马的同年,一口气封了鲁王、齐王等11个公子宗室为王,并给了他们每人3000士兵。

陆抗死后,孙皓马上将陆抗所领的士兵平均分给了他的5个儿子;又在一年后将陆凯的家族整个迁徙到了建安郡,远离根据地吴郡。

很多人将孙皓对陆抗的猜忌归咎于羊陆之交,但事实上,这个原因不能解释上面这些细节。

孙皓大封诸王、分陆抗之兵,究竟有什么玄机呢?

04

史载,孙皓十分讨厌陆凯犯颜直谏,却因为他是重臣,又有陆抗在外为大将,孙皓才不得不忍耐,没有依法治罪。(初,皓常衔凯数犯颜忤旨,加何定谮构非一,既以重臣,难绳以法,又陆抗时为大将在疆埸,故以计容忍。

这段记载很值得推敲。

首先,皇帝讨厌大臣,最常见的做法是罢黜,更不会允许文武相互勾结威胁自己的地位,为何孙皓不仅不敢将陆凯绳之以法,还对陆凯始终礼遇,还临死问策?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文武勾结,历来是大忌

其次,如果孙皓仅仅是忌惮二陆,那么陆凯死后,等待陆抗的将会是什么呢?多半是遭到清算,但事实却恰好相反:虽然有些坎坷,但陆抗还是做到了大司马、荆州牧,手握荆州防线。

这说明,一方面孙皓所忌惮的绝不仅仅是陆凯和陆抗这两个人,另一方面却又似乎并不怀疑陆抗的忠诚。

孙皓这种既忌惮又怀柔的做法,似乎十分矛盾,那么这其中藏着什么玄机呢?

公元270年,陆凯已逝,陆抗为西陵督,吴郡太守贺邵发现,顾陆等家族役使国家军队为自己的庄园干活,便向孙皓检举。

吴郡是江东士族的大本营,很多豪族因此获罪下狱,然而,陆抗却上书请求宽宥,于是这些豪族便全都得到了赦免。

公元272年,薛莹因罪当死,陆抗上书求情,言辞恳切,孙皓最终赦免了薛莹的性命,只流放广州。

薛莹究竟犯了何罪并无明载,但敢让国家军队干私活,历来都是难以开脱的死罪。但陆抗的这两封上书,一点都不像国家干城,反而像江东士族的保护伞。

结合上文孙皓对陆凯陆抗的种种猜忌,以及这两封上书,一切谜团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孙皓忌惮的不是他们个人,是以顾陆朱张为代表的江东士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这个曾经让他爷爷孙权忌惮了一辈子的庞然大物,本来好不容易被孙权打压下去了,却又被孙皓给解封了。

在陆凯做丞相的这些年里,在君明臣贤的故事背后,陆凯、陆抗也带领着整个江东士族,不断舔舐着孙权时代的伤口,重新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此时的东吴内忧外患更甚,所以在面对这个庞然大物之时,比起孙权,孙皓少了几分强硬,多了几分害怕,这才有了以上种种矛盾的举措。

甚至可以说,孙皓的暴虐之中,有几分正是为江东士族所迫而不得不为之。

公元275年,二陆先后逝世,孙皓这才敢对江东士族下手,迁徙陆家至建安。

然而,经过这几番折腾和内耗,家底本就不厚的东吴更加摇摇欲坠,而孙皓对江东士族的猜忌更加重了东吴的上下离心,仅仅过了5年,东吴就灭亡了。

子彧说

江东士族掌控着社会的中下层,孙氏帝国要在江东立足,就不得不重用他们;然而,江东士族一心只想要架空孙氏,为自己和家族争取最大利益,却使得东吴政权不得不对他们有所防范和忌惮。

因此,与江东士族的相爱相杀,几乎贯穿了东吴的始终。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公元200年,孙权继掌江东,开始任用江东士族,以陆逊顾雍为代表的顾陆朱张开始与东吴合作,开始崛起为与淮泗并称的政治集团;

公元220年,淮泗集团精英先后逝世,孙权不得不启用陆逊挑大梁,后又以顾雍为丞相,江东士族全面压制淮泗集团,尾大不掉开始对孙氏政权形成威胁;

从229年开始,孙权用尽了一切手段打压江东士族,均以失败告终,终于在二宫之争中成功逼杀陆逊、流放顾承顾谭,江东士族全面衰落,淮泗集团重掌政权;

公元251年,孙权死后,淮泗集团先后发生多次严重的内讧,诸葛恪、孙綝等人先后被杀,元气大伤;

公元264年,孙皓上位,以二陆为代表的江东士族受到全面重用,江东士族很快卷土重来,并再次引起了孙皓的忌惮。

随着二陆之死,孙氏政权的东吴也随之灭亡。然而,国家虽然灭亡了,但江东士族,却似乎并没有灭亡,陆家的故事还将继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文/子彧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嗣主传·陆逊传·陆凯传》

本文标题: 陆抗:他为国家续命,却被君王猜忌,国家没了他们的故事却还没完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57829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2条)

料友:段公子 2021-09-07 19:25
文章分析的很不错,而且正是江南士族文人把孙皓抹黑成暴君。
料友:老资料网友750 2021-09-12 14:53
淮泗集团是不是扶不起来呢?
相关文章
蒋介石发达后,曾经跟他一起夜游永丰舰的王世和,后来怎样了
民国时期的蒋介石,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权力滔天,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才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登上金字塔顶尖,成为民国时期最有权势的人物,也成为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当然,在蒋介石走向金字塔顶尖过程中,在这一路上也遇到了许多贵人,遇到了帮助他的人,
标签蒋介石,王世和,民国,黄埔军校,陈炯明
他是台儿庄战役的敢死队队长,却因做错一件事,建国后被判刑10年
在民国时期,蒋介石向来只看重以黄埔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的中央军,其他各部在他心里只不过是“杂牌”。 但是在抗日战争中,很多“杂牌”将领所表现出来的胆色与爱国精神,让很多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都比不上!就比如说仵德厚。 仵德厚1910年出生于陕西泾
标签仵德厚,台儿庄战役,蒋介石,日寇,抗日战争,戴炳南
旧日东宫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弘皙逆案”始末
乾隆四年(1739年)九月,登基刚刚四年的乾隆帝一改往日里“宽和、仁厚”的面目,突然发动了对部分皇室宗亲的打击和惩处。乾隆帝以“诸处夤缘,肆行无耻”的含糊罪名,首先拿下了担任正黄旗满洲都统兼火器营统领的弘昇,这是乾隆帝即位以来,第一次查办宗
标签乾隆,弘昇,弘皙,允禄
传奇名将被秘密处死,妻子寻找了一年没结果,后在荒坟地发现遗骨
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黑暗的记忆,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让人们对未来有了期待。政权的交替,必定会衍生出各种斗争,最终受苦的还是军民。但只要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大家内心也是满足的。 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的英勇人物,他们为了
标签金佛庄,革命,金佛光,严瑞珍,清朝,孙传芳
绝版老照片:即将登陆中国领土的侵华日军、模仿希特勒演讲的盟军
1939年,尼泊尔总统收到了纳粹首领希特勒送的一台奔驰车,令人无奈的是尼泊尔根本没有公路,所以士兵们只能将奔驰车扛回去。 图为1987年庆祝美国金门大桥50周年的人们,他们齐聚在大桥之上。为什么我比较担心这座桥能不能承受得住呢。 图为
标签老照片,侵华日军,盟军,希特勒,尼泊尔_历史
二战,德国为什么非要和强大的苏联死磕?看苏联都干了些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我们都知道在战争初期,欧洲战场上的德国军队所向披靡,没有敌手。可是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横扫西欧的德国没有选择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反而偏要和强大的苏联死磕呢?如果说日本在二战后期突袭珍珠港,发动太平
标签苏联_历史,二战,欧洲_历史,波兰_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