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布下“十张大网”,几乎荡平内乱,为何关键时刻,被全面瓦解

撰文|赵固仁

崇祯十一年,大明帝国在崇祯的苦心孤诣的治理下不仅未见一丝好转,相反如同行驶在巨浪中的颠簸大船,险象环生。此后崇祯迅速提拔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负责整体战略的协同。面对大明的日益衰败与被动,崇祯认为归根到底是“倚任非人”,说白了就是始终没能选好将领,才最终导致“虏猖寇起”,而后金也无非三次打进来,而“寇则七年”,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清晰认识到所谓”流寇“问题的日益严重性。

一、攘外还是安内,崇祯抛出试题,杨昌嗣洋洋洒洒给出明确答案

为此他给群臣出了一道考题,回答面对如此危局,将如何兼顾安内与攘外,进而实现破局。其实在任用杨昌嗣出任兵部尚书时,崇祯依旧在“攘外还是安内”左右摇摆。因为一旦首先“安内”这就意味着要与清朝议和,才能腾出手对付内乱。但是,官僚集团是整个大明的风向标,而他们则想一扫边防威胁,集中所有优势兵力对清朝进行全面出击,堂堂大明国怎么能和偏居一隅的“蛮夷”议和呢?至少,地方起义最多算是“内部矛盾”,“一致对外”才是符合天道人心。

崇祯画像

崇祯抛出议题后,杨昌嗣洋洋洒洒在答卷中向崇祯交卷。虽然深知这一言论必将如同一股逆风被大明这官员们所反对,于是杨昌嗣不得不迂回从历代“天人感应”继续向“安内”上引题。从东汉谈起各种上天“上天示警”,但是并未出现什么后果谈起。并且第二年匈奴人主动在五原塞向汉求和,光武帝把这件事抛出来叫大家议论,结果公卿们认为不能轻易答应。而五官中郎将耿国则力排众议,参照汉宣帝迁徙匈奴于阴山故事主张答应议和请求。接下来杨昌嗣又列举唐宪宗接受议和以及宋朝连年灭北汉、征契丹,连战连败,宰相总结说:“圣人举动出于万全,必先本后末,安内方可攘外。”情况还是超乎崇祯和杨昌嗣的预料,群臣激烈反对杨昌嗣,片片飞雪般带着激烈的唾沫批判杨昌嗣,他们站在道德最高点猛烈抨击杨昌嗣的不负责任的“歪理邪说”。杨昌嗣对此回应说:“前年秋天清兵进入内地,那时焦劳者只有皇上,死事者只有张凤翼。边锋深入,生灵涂炭,大家都冷眼旁观。如果策划一事,局外人怀疑,局内人也怀疑,还有什么成功的希望?”

由于杨昌嗣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言论甚至一度出现群臣阻止崇祯拟提拔他进入内阁参预机务。尽管崇祯全力重用杨昌嗣,却面对如此反对声浪表现出缺乏定力,继而开始摇摆不定。

二、“恨用卿晚”和杨昌嗣的“十面张网”,从卓有成效为何滑向失败。

杨昌嗣的崛起得益于崇祯的亲自发掘,此前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于是崇祯起用在家守丧的前宣大总督。虽然以守丧为由,杨昌嗣终于还是被崇祯的三次下书征招所感动,颇有诸葛亮之于刘备的“受恩感激”。出山前,杨嗣昌涉猎广泛,对大明兴衰战略问题颇有研究。当崇祯召见他时,看到杨昌嗣谈吐从容,才思阔达,深度向崇祯汇报了大明的战略问题,这些对于崇祯来讲非常新奇,每次诏对都延长时间,对杨昌嗣所提言听计从,有时听到激动处为之拍案叫绝,感叹说:“只恨遇到爱卿太晚了。”

相关画面

对于崇祯的知遇之恩,杨昌嗣自然也是感激涕零,愿意为大明平定天下竭心尽力。他最终向崇祯提出目前大明存在的战略问题和如何针对解决内外交困的三大方针:

第一,必先安内然后才能攘外;第二,必先足食然后才能足兵;第三,必先保民然后才能荡寇。这三大战略正是这个大明面对的首要问题,面对内部出现的“流寇”,与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到底先主要对付谁一直成为帝国的最大摇摆。在崇祯起用杨昌嗣的原因“安边荡寇”的四个字后,杨昌嗣以此进行阐述。此时崇祯与大部分臣僚基本一样,认为安边第一要义,而“荡寇”是次要情况。他颇为形象生动地对此描述为什么要将“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帝国重心。他将大明比作人身,京师是头脑,宣大蓟辽边镇是肩膀,黄河以南大江以北中原大地是腹心。现在的形势是,边境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所以急者固然不能缓图,而深者更不容忽视。一旦腹心流毒,则元气尽失,徒有外表肌肤。所以安内方可攘外,并非缓言攘外,正因为攘外至急,才不得不先安内。

张献忠

随即杨昌嗣提出应该增兵增饷银,集中优势资源,对“流寇”进行速战速决,以此争取时间再对大清用兵。按照杨的设计,包括陕西、河南、湖广、凤阳是四个主战场,并派巡抚担任围剿任务,同时加上防守,以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为六隅,加起来正是他的“十面之网”。崇祯听后赞赏地对杨嗣昌说:“非卿末能办之也。”此后杨昌嗣推荐熊文灿配合主持招抚大局,在人事安排上得到了崇祯的全面支持。安排妥当后,杨昌嗣向崇祯提议,限定剿灭日期,严格执行十面张网计划,计划“三月平贼”。按照杨昌嗣估计“流寇”的优势在于流动作战,而夏秋两季是他们最大优势时期,东春两季天寒地冻不便行军,所以他选择今冬明春作为围剿之期。并且把战场控制在河南、陕西两地,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绝不能再让盘踞陕西的李自成部与其他地方“流寇”汇合。他向崇祯保证:“下三个月苦死功夫,了十年不结之局,是在我皇上赫然一震怒间!”于是崇祯下令总督及各巡抚遵照执行。尽管这一计划未能在三个月内迅速奏效,但是在十个月后逐渐显示出巨大威力,大明王朝露出了多年不见的曙光,仿佛一张巨大的天网成了捞起帝国大船的最大可能。

三、“十张大网”为何被最终撕破,背后隐藏深刻原因。

张献忠虽然反复,但是不久与刘国能全部投降大明,并掀起一阵投降潮。尽管以张献忠为代表的投降者多是权宜之计,却说明熊文灿早期的招降效果明显。而洪承畴与孙传庭在陕西境内对李自成围剿虽然几度挫折,终有重大进展,使得李部“大半患病死亡,逃散甚多。”最后到了与十八人骑马逃入老林的窘境,如果洪承畴可以进一部追击而不被崇祯迅速调回,那么历史将被彻底改写。然而就在“十年不结之局”即将完成之际,崇祯为什么突然八十度大转弯对战略进行转移呢?原来就在这一年的九月,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贝勒岳托联络蒙古,分兵两路,中协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颇有大举南下之势。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皇太极画像

其实这种对大明的持续骚扰俨然成了皇太极的战略,皇太极的战略智慧很大程度来源于战场的磨砺,与其他兄弟不同的是,他不光只会打打杀杀,更多的是他能统筹全局,甚至将目光投射到另一个方向。甚至皇太极的军事行动完全与努尔哈赤不同。“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为此他不得不做出解释说:“山海关,锦州防守甚坚,徒劳我师,攻之何益!惟当深入内地,攻其无备城邑可也。”《清太宗实录》这种避实就虚的策略从根本上来讲是区别努尔哈赤的层层推进的硬大硬拼。皇太极利用他们骑兵优势可以展开千里奔袭,从而对大明进行迂回包抄的奇袭战略。对此他怕大家不懂,进一部生动比喻说:“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削,则大树自扑”。按照皇太极的构想,大明这课老树盘根错节,虽然外表沧桑萎靡,但是整个基础非常牢固,只有像伐树伐根一样,最终才能胜利。此后,他为了避开重兵把守的山海关、宁远一带,多次派军绕道袭扰内地,但他并不以重兵攻打明朝都城,而是不断抢夺大批人畜财物,积蓄实力,这一次依旧是故技重施,干扰大明的稳定。崇祯的弱点再次暴露出来,他缺乏基本的统帅应具有的定力,一看到清兵压境,立马改变此前的战略,要求各地即将完成“荡寇”的洪承畴、孙传庭等人率军入卫京师,也正因此,给了李自成绝处逢生的机会。甚至接连掀起弹劾杨昌嗣的狂潮,认为正是他的“攘外必先安内”,导致了这次清军奔袭。虽然崇祯没对杨昌嗣进行处理,接下来的态势却逐渐将此前布下的大网逐渐被撕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洪承畴

李自成率领十多人去见此时已投降大明的张献忠,二人饮酒调侃,随后就接济李自成一批武器马匹。许多人对此事亲眼目睹,却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熊文灿管不住已经投降的张献忠,正是他对投降者的放纵,导致了事态进一步恶化,不久张献忠再度反叛,如同猛烈的死灰复燃,不久崇祯彻底震怒将熊文灿抓捕问斩。杨昌嗣使用熊文灿推进十张大网战略,却因为熊文灿一味姑息导致满盘彻底失败。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崇祯影视形象

此后张献忠成了最大祸患,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已患重病,闻此消息后惊惧交加,成了压倒杨昌嗣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久给崇祯写下“臣忧劳病瘁,奄奄垂毙”后不久悲愤之中去世,享年54岁。纵然杨嗣昌的十张大网天下无敌却没有一个好的整体协调机动,甚至是用人不当。在探讨局势恶化时,几乎所有人都归结为“气数所致”,这种没有代价不负责任的的套路词汇连崇祯也不予认可“:此说不得气数,就是气数,亦须人事补救。这几年来,何曾补救得几个?”当崇祯说出这个话的几年后,大明彻底被彻底击垮。从根本上来讲,大明不是亡于什么天灾、洪水,甚至不是“流寇”,而是官僚体系的整体道德滑坡和数百年的颓废与冷漠。今天给大家推荐这本《崇祯传》,可以全面了解一下最为被后世同情的皇帝。

本文标题: 崇祯布下“十张大网”,几乎荡平内乱,为何关键时刻,被全面瓦解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56864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8条)

料友:宁愿由我负苍天 2021-09-05 07:21
杨昌嗣 杨嗣昌
料友:じ♡RaY 2021-09-05 07:37
崇祯太难了,地狱难度,自身能力又不够。
料友:じ♡RaY 2021-09-05 08:12
明末没有可用人才,人才是国之重器~?
料友:じ♡RaY 2021-09-06 08:22
明朝末年已经腐败到了根
料友:江南春秋 2021-09-10 17:18
老杨不死,也得被活刮。一把手,没主意的时候,下属给你的建议,要么采纳,要么骂他娘。但是如果采纳,就得拼命执行下去,同时要担当起责任。言官一放炮,就赶紧闪,结果大臣被滔天舆论所淹没。那些舆论都是在放屁啊!
料友:庞承辉 2021-09-11 15:42
都怪东林党
料友:じ♡RaY 2021-09-11 15:47
没钱!
料友:宁愿由我负苍天 2021-09-11 16:36
官僚体系
相关文章
古代官职“一字并肩王”,是多大的官?答案让人惊讶,长见识了
在古代,人人都想做皇帝,因为皇帝的地位高高在上,有着至高的地位,统领天下的黎民百姓。帝王的位置往往只有一个,而皇子和王爷的位置却可以有很多。其实,王爷的官职在古代来看,有着很高的地位。在电视剧中,薛仁贵曾赋予了“一字并肩王”的官职,那么,这
标签一字并肩王,皇帝,王爵,薛仁贵,韩信
晚清“女星”杨翠喜,到底有多美?富豪权贵、皇家子孙都垂涎不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花想容”,但旧社会这样的女子一般没有太好的落幕,在新时代前夕,也就是民国时期亦是如此。 在民国时就有这样一位女子杨翠喜,当时尚未有美容包装一说,全凭天生丽质,而她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标签杨翠喜,晚清,袁世凯,段芝贵,李叔同,花想容,载振
日军王牌女间谍被活捉,让戴笠用特殊手段整死,数万日军替她报仇
日军王牌女间谍被活捉,让戴笠用特殊手段整死,数万日军替她报仇 日本侵华期间,曾多次违背《凡尔赛条约》,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对抗战将士造成很大伤害。然而一位抗日名将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对化学武器束手无策的局面。他就是中国化学兵创始、陆军特种作
标签日军,李忍涛,戴笠,南造云子,廖雅权
民国为何会亡?看完这些老照片,有点良知的国粉会不会面红耳赤呢
1、这是民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妖艳的美女、进口的沙发、高档的西服、豪华宽敞的房子,还有无数家大大小小的公司。 他们这些人几乎垄断了民国所有的资源,却口口声声说说民国的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不够上进、不够勤奋、不够…… 2、拿着
标签民国,老照片,鹅城
清朝人留的“辫子”有多脏?英国传教士:头发解开时,当场呕吐
清非中国,辫子不可取,辫子取,中国不亡而大清亡。 ——慈禧 古人历来把身体发肤看得无比重要,而对于清朝统治者来说,用发型来统一民众思想更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政治举措。如慈禧所言,辫子似乎已然成为决定清朝江山是否稳固的标志。 在孝道大过天的时代,
标签清朝,辫子,头发,英国_历史,慈禧
9张晚清罕见照:图7是太监睡觉的样子,图9背着正妻抽大烟的小妾
100年前的老照片:图7是太监睡觉的样子,图9背着正妻抽大烟的小妾 图1:光绪皇帝的珍妃。光绪皇帝一生共一后两妃,分别是隆裕皇后、珍妃、瑾妃。这张照片是珍妃的上色照,照片中珍妃虽然不算绝色倾城,但是与光绪其他两位相比还算是比较好看了,当然
标签晚清,爱新觉罗·载振,珍妃,小妾,杨翠喜,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