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曹叡在诸葛亮死后变得颓废,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像个明君了?

相比于诸葛亮死之前的情况,魏明帝曹叡唯一的改变就是营造宫室,在治理国政的其他方面,变化并不大,如果认为此时的曹叡是颓废的,那么之前恐怕也称不上明君吧。

魏明帝青龙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的战争中病逝,蜀汉大军退回汉中,同年,孙权率军大军进攻合肥新城,曹叡御驾亲征东吴,结果还没走到地方,孙权就被合肥守军击败,退回江东。

青龙三年,曹叡下诏大修洛阳宫,新建昭阳殿和太极殿,修筑总章观,这样的大兴土木,耗费国力,又大量征发劳役,使百姓贻误农事,正直的大臣杨阜、高堂隆等人曾多次劝谏曹叡,曹叡并未理会,也没有为难劝谏的大臣。

在对待国家政务方面,曹叡并未松懈,依然像继位之初一样

魏明帝青龙三年以后,曹叡唯一的改变就是大兴土木、建造宫室,其实在这一方面,曹叡的挥霍也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因此就说是昏庸的表现。

唐宋之前,皇帝营造宫室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只要不是在国家危难之时,基本没有因为皇帝给自己建几套房子,把国家给整崩溃了,可能当时的人比较单纯,官吏也看不上这些小钱,不像明清时期,皇室修个宫观、园子,直接把国家整报废了。

在文治方面,曹叡在位时期,最重要的施政举措就是整改律法,设置律博士,改革汉律,制定新律,这一最重要的举措,就发生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后,四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同年年底,曹叡下令主管司法的官员开始修订法律条令,删减死刑。

曹叡在施政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赦免死刑犯,删减死刑条款,这一举措贯彻了曹叡在位的十多年间,青龙四年,曹叡诏令廷尉署和各郡国司法官吏,对所有处以死罪的刑罚,进行宽恕处理,除了谋反大罪和亲手杀人的凶犯,案件审理清楚后,都要尽快通知犯人的亲属,而且曹叡还亲自下到廷尉署,审理百姓认为有冤情的案件。

青龙三年之后,蜀汉和东吴都没有再对曹魏发起大规模的军事战争,曹魏面临的军事压力减弱,但是在武功上,曹叡也同样表现出了与之前一样的英明果断,景初年间,辽东公孙渊反叛曹魏,曹叡令司马懿率军四万征伐辽东。

司马懿率军出征之后,很多朝臣认为派出四万大军太多了,会加重后勤粮草的供给压力,再加上魏军抵达辽东后,遇上连绵大雨,粮草供应困难,又无法对辽东发起攻击,很多人都议论要撤军,曹叡不为所动,坚决支持司马懿作战。

没过多久,公孙渊的叛乱果真被司马懿平定了,此时曹叡表现出的果断和睿智,其实与继位之初没有太大变化,刚即位时,孙权大军攻打江夏,朝臣人物危急,但是曹叡却不为所动,认为文聘一定能守住,结果援军还没到,东吴就撤军了,所以说曹叡的判断依然非常到位。

一个人辛苦打拼了半辈子,攒下了万贯家财,给自己置办了一套别墅,买了辆好车,就说这个人不努力了吗,这种认识是有问题的,那些能够放下万贯家资,每天吃糠咽菜的人,我们应该佩服,但是适度的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有钱人,也能理解对不对。

曹叡后期为何会选择大兴土木呢?

首先,曹叡的政治抱负,其实并不像曹操、曹丕那样立志一统,这与曹叡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判断有关系,“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曹叡继位后,天下纷乱已久,百姓并没有恢复一统的迫切需求,天下三分,各方都没有完成一统的能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因此曹叡继位后,曹魏朝廷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恢复中原的稳定和繁荣,逐步积累国力,依靠曹魏占据中原繁华之地,逐渐拉开与蜀汉和东吴的差距,最终实现天下一统,这是需要几代人完成使命,所以在曹叡时期,曹魏的整体国策是战略防守。

曹叡在这样的政治目标之下,自然是不会有太迫切的追求,他的主要施政措施就是提升社会的整体劳动力,所以他在位时期,多次减免死刑,将更多的罪犯放回家庭,长期投入到生产劳动中,提升曹魏的赋税收入。

其次,青龙二年,诸葛亮和孙权先后发动大规模北伐之后,不管是蜀汉还是东吴,都已经无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威胁曹魏的战争了,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北伐的决心已经不再坚定,即使偶尔进攻雍州,投入的力量也非常有限,曹魏在西线的压力基本解除。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东吴方面,其统治区内,有大量的蛮夷和山越各族,东吴对其约束力非常有限,山越各族的叛乱令东吴焦头烂额,只能对荆州和淮南发动小规模的进攻,这些压力各地守将足以应付。

所以此时曹魏朝廷的危机感骤然解除,对于出身于曹魏皇族,从小就一身贵公子习气的曹叡来说,难免有点沾沾自喜,想给自己的生活添点色彩,就像现在的富二代喜欢玩超跑、游艇一样,古代项目比较少,只能搞房地产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最后,曹魏从曹操死后,就开始对士族妥协,曹丕逐渐提升了士族在曹魏朝廷的话语权,曹叡更是曹氏与士族结合的产物,其母族甄氏是冀州邺城的大族,而且从小曹丕也是请士族大儒教导曹叡,他身上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士族的一些习气。

魏晋时期,士族大家的生活风气就是奢侈无度和空谈飘逸,大都没啥真本事,但是非常喜欢夸夸其谈,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曹叡不可避免染上了奢侈的生活作风。

综合以上因素,其实曹叡大兴土木,建造几座宫殿,就非常好理解了,他属于没啥太大追求的三世祖,而且又有点喜好奢侈生活的士家公子习气,此时曹魏内外安定,国力蒸蒸日上,自然是要修点宫殿,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这不就是改善型住房嘛!

本文标题: 为什么曹叡在诸葛亮死后变得颓废,且不再像以前那样像个明君了?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52206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为何三国时期魏国最强却鲜有主动进攻,相反最弱的蜀国却攻伐不停
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控制了大汉三分之二领土的曹魏,采取了战略防御阵地; 而实力较弱的蜀汉总是不停地北伐。 首先,曹魏地盘固然强大,但也意味着更大的国防压力。 当时,曹魏东南有东吴虎,北有辽东公孙政权,西部和西北有羌湖、鲜卑,他们
标签曹魏,蜀汉,诸葛亮,北伐,刘备,汉朝
关羽卖枣,张飞杀猪,没有拜师学艺记载的他们为何武功那么高?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郭嘉 说到三国人物,很多人都会想到刘关张,而当我们去仔细了解这三个人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均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典范。 其中张飞在追随刘备之前主要以杀猪为谋生手段,而关于则是卖枣补贴家用,
标签关羽,张飞,刘备,吕布,并州,幽州,曹操
正史上宋江的结局,和你了解的并不一样,千万不要被电视剧骗了
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乱世相比于太平盛世更容易出现英雄人物,因为天下动荡,总有人会应运而生,成为乱世之中的一方豪杰。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每当王朝更迭之时,就是英雄辈出之时。秦末时期的楚汉之争,东汉末年的三国争霸,混乱的南北朝时代
标签宋江,正史,梁山好汉,北宋,水浒传,起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他输得有多惨?看看死的11名大将都是谁
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是都在为蜀国的发展而谋算着,但终其一生,前半生“初出茅庐”便为刘备巧献良计,对蜀国建立而言也是功勋卓著,但后半生却迎来了逆转,五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甚至最后将自己性命也搭了进去。 未能成就最终大业,造成这一不理想结局的影响因
标签诸葛亮,北伐,蜀汉,刘备,曹魏
蜀汉灭亡时,到底有多惨烈?看完刘禅儿女的结局你就会明白
“可惜三分鼎,空怜六尺孤。大权归宦竖,强敌问神巫。 斫石军心愤,回天将胆粗。山头曾学射,一矢报仇无。”——潘时彤 曾几何时,刘禅一直被当成懦弱无能的代表,很多人都为他“乐不思蜀”的态度而叹惋不已。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刘禅又变成了一些人
标签刘禅,蜀汉,诸葛亮,刘备,姜维,司马昭
为什么窝阔台把汗位传给蒙哥、忽必烈,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主要是因为忽必烈当时得到部落里很多人的支持,而且平时忽必烈带兵打仗什么的都要比自己的儿子牛,功劳高深得人心,当时蒙古人对英雄是很尊敬的当作神一样的看待,就算把汗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儿子能管得住忽必烈也未必能管住那些不服他的人,这样势必
标签窝阔台,忽必烈,成吉思汗,宗王,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