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根本没怎么打过仗,萧何是怎么知道他有将帅之才的?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因为韩信在萧何接触的过程中,他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华已经远远超出了萧何的认知边界,萧何根本不知道韩信的水有多深、才有多高。

刘邦被封为汉王,是他人生中最至暗的时刻之一。外部,项羽对他虎视眈眈、严加提防,封了三个王牢牢堵住他出汉中的道路。内部,士兵不断逃亡、部队军心涣散,实力不断消减。再这样下去,不用项羽动手,刘邦就被活活“困”死了。

真正让刘邦“活”起来,从此走向人生转折点的,是韩信的出现!在萧何的推荐下,韩信被拜为大将军,成为刘邦麾下最高军事长官,也就从这一天,刘邦开始了雄心勃勃的争霸天下之旅。

刘邦将如此重要的职位授予韩信,并不是韩信有多大的名气,也不是因为他对韩信有多大的信心,更不是因为韩信展露了多少才华,而是基于对萧何的信任。

作为刘邦在沛县的老兄弟、帐下的头号谋臣,萧何与刘邦早已经休戚与共、利益一体,如果不是出于对韩信的极度欣赏和信任,萧何不可能极力推荐韩信并把他推到军中第一人的高位,否则这跟自寻死路有什么区别?韩信如果打几次大败仗,把家底败光了,他萧何又能落到什么好?

所以,萧何一定是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极端信任,那么,这种信任是从何而来的呢?

一、萧何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人才

在刘邦的团队中,萧何的定位是“内政”,无论是跟随刘邦征讨天下,还是立国后治理国家,的确展现了超人的理政和治理能力,成为刘邦手下的头号功臣,可以说,如果没有萧何的话,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要困难得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萧何是所有帝王梦寐以求的内政型人才。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许多人对萧何的误解,认为萧何只会管理内政,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确,与韩信、项羽等盖世名将相比,萧何的军事才能确实不咋样,但这并不代表萧何不会打仗、更不能说明萧何对军事一窍不通。

素有大志的萧何,也曾经熟读兵书,具备了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并不是这块料,所以就放弃了朝这方面努力,给人的印象就是他是个“大管家”型人才。

这种错觉,就好比大家认为李白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大诗人,却不知道他是个“砍人不眨眼、千里不留行”的剑客。

萧何这点军事才能不足以让他成为带兵的将军,却让他具备了初级的军事知识,这些知识足够他用来鉴别、分析、判断韩信的军事才华,至少他知道韩信说得是否靠谱。

另外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萧何追随刘邦的过程中,虽然没有亲自上战场,但也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作战,这种实战的历练,是极为宝贵的军事经验,萧何绝不是什么军事小白。

所以,萧何有足够的能力判断:韩信这家伙非常厉害,是难得的军事人才。

二、韩信如何体现自己的厉害

萧何知道韩信厉害,但以他肚子里的墨水,根本探不到韩信的底,就像它无法探到项羽的底一样,因为这些名将在军事上的造诣,已经远远超出了萧何这样的“普通人”的认知边界。

那么,它为什么这样信任和推荐韩信呢?因为韩信的口才。

刘邦面临被“封死汉中”的绝境,如何打破这个僵局?韩信在与萧何的交谈中,提出了自己的军事设想,有理有据、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说,韩信从军事角度,为刘邦出汉中、争天下指出了一条明路。

能够在纷乱的局势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方法,并且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普通人”能够听懂的方式说出来,深入浅出,足以证明韩信的厉害。

能够把复杂的问题说透、说清、说明白,难道还不足折服萧何吗?教员的《论持久战》,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这篇文章不仅预测到了日本的失败,就连他们怎么失败的、抗日军民怎么打、世界局势的走向,都说得一清二白。

这就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阳谋,你明明知道对方要这么打,偏偏找不到应对的办法,鬼子明明知道八路想干什么,却只能跟着八路军走。

再比如诸葛亮,靠着一张地图,提出了三分天下的雄伟战略目标,把刘备集团的崛起之路安排得明明白白,这难道不是盖世的谋略吗?

那些故弄玄虚、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根本就是能力不足好不好?

这就好比李白的诗,不炫技、不弄巧,用的都是朴实无华的汉字,听得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可凑在一起却如此美妙、尽显中华文明语言之美,就连小朋友和文盲都能够读懂,这才是高手啊!

当韩信抽丝剥茧地把天下大势分析给萧何听的时候,萧何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意识到自己捡到宝了!

三、韩信所处的时代背景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阮籍《晋书·阮籍传》记载:“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句话揭露了楚汉争霸时期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人才的极端匮乏。

中华民族第一个人才井喷的时候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式微,分封的诸侯野心勃勃,相互征伐。这既是一个纷乱的时候,又造成了无数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是中华民族文明最为灿烂的时期之一。

然而,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却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盛况,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导致人才消耗殆尽。秦朝并没有产生人才的土壤,因为它既没有科举制度,更没有全国性的人才培养机构。或者,从维护统治稳定性的角度出发,秦朝的统治者并不需要“过多的人才”。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从春秋战国至秦,包括军事知识在内的教育是垄断的,这些知识在旧六国贵族、高门大户中父子相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老百姓基本上就是文盲。垄断教育、垄断知识、垄断文化,是贵族保证自己统治地位的不二法门。

什么将门虎子、名臣之后,根本就是文化知识的垄断。他们对于自己吃饭的家伙,看得比什么都重,根本不会传给外人。能够精通军事、并且有所见地的人才,简直是万中无一,这让韩信显得格外耀眼。

楚汉争霸时期,打来打去就那么几个人,真正的名将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刘邦的班底就是一群沛县小吏而已,所以才会有“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感叹!

人才的极度稀缺让韩信显得格外厉害,所以萧何能够在一群人中发现韩信这个人才,当然会觉得他比较厉害了,而且一交谈,咦,这哥们谈吐不凡、见识也不错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结语:正因为萧何见识到了韩信的不凡,这才极力向刘邦举荐,被拜为上将军,楚汉争霸就这样缓缓拉开了帷幕。

韩信也并没有辜负萧何的推荐和刘邦的信任,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改写了天下大势,立下不世功勋,获得了兵仙的美称。

其实如果我们大胆设想一下,萧何在穷途末路之际举荐韩信,未尝没有“赌一把”的心思在里面。还好最终赌赢了。

本文标题: 韩信根本没怎么打过仗,萧何是怎么知道他有将帅之才的?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46310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2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941 2021-09-05 22:32
韩信的师傅是秦国太傅,汉书中有写啊。
料友:老资料网友783 2021-09-08 20:23
首先韩信的数学天赋就极高,统筹计算速度极快,编排运作能力极高,这在掌管粮草旳时候多有体现,所以引起萧何的高度重视,接触时间长了,萧何就断定韩信非一般将才,而是能统领千军万马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大将军。
相关文章
溥仪非皇帝儿子,他怎么当上皇帝的,他跟皇太极、乾隆是什么关系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清朝才算正式建立,这一年还是明朝崇祯九年,8年后,清军才算正式入关,所以皇太极算起来是清朝的开国之君,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 皇太极去世后,他的第九个儿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这就是顺治皇帝,顺治
标签爱新觉罗·弘历,溥仪,皇太极,爱新觉罗·奕譞,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奕詝,爱新觉罗·载湉,慈禧,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旻宁
隋朝10大名将都是谁?从其名单,我们能体会到一个时代的尚武强悍
唐朝以武功强盛闻名,但被它取代的隋朝也不遑多让。杨氏的王朝享国短短30余年,却创造了古代闻名的“开皇之治”,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成就,对李唐帝国而言等同于“巨人的肩膀”。 由于这种延续关系,隋朝的军事人才具备两大特点: 第一,具备关陇集
标签隋朝,高颎,杨坚,贺若弼,隋炀帝,杨素,韩擒虎
武则天的亲外甥,唐朝第一妖孽贺兰敏之,到底犯了什么罪而被杀?
贺兰敏之,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亲外甥,大唐第一妖孽,盛世骄子,虽有着绝世容颜却劣迹斑斑。他做的那些事儿让人羞于启齿,更让武则天无法忍受。 贺兰敏之的父亲是鲜卑族人贺兰越石,母亲为武则天的姐姐武顺。贺兰敏之自从过继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yuē)
标签武则天,唐朝,武敏之,贺兰氏,李治,武士彟
朝鲜战争中人民军投敌叛变的最高军官,回国后自杀身亡,原因不明
朝鲜战争期间,被美韩军俘虏的十多万人民军战俘为了争取回到北方,组织了颇具规模的战俘营地下抵抗组织,并与志愿军战俘一道与美韩军及战俘中的变节者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而有意思的是,作为人民军战俘抵抗运动总指挥李学九大校,居然是一位投敌叛变,美军却不
标签朝鲜人民军,战俘营,韩军,志愿军,李学九,美军
诸葛亮政敌,趁刘备托孤时,举兵谋反,却惨遭部下背叛
刘备夷陵战败,退至永安一病不起,此时蜀汉一片哗然,其中便有不少动摇派心思活络了起来,眼看着刘备即将去世欲趁机干一番大事业。 距离刘备占领益州尚不足十年,刘备先是称王,然后称帝,并且发动夷陵之战还是惨败,本就对刘备政权颇有微词之人再也按捺不住
标签诸葛亮,刘备,蜀汉,黄元,益州,成都
他是千年来唯一没有污点的皇帝,史书对他大有称赞,至今香火不断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实现一统各国和匡扶汉室,诸葛亮费尽一生都在辅佐刘备及其后人,对后世的影响很深。 时隔几百年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一位不怎么知名的皇帝也为国家鞠躬尽瘁,终其一生都在为一统各国做准备。 在他的领导下,对内国
标签柴荣,史书,郭威,赵匡胤,南唐,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