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天下的孙权,却因为目光短浅,错过了唯一能够夺取天下的机会

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东吴没有什么好印象。尤其是它私自败盟,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擒杀了关羽,更是让我们不耻。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三国三国,少一国都不能称其为三国。如果没有吴国的参与,就不会有三国这个时代。东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它也是一个想要争夺天下的集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东吴夺取天下的方略做一番探讨。

一、东吴的野望。

在三国的历史里,我们对诸葛亮的《隆中对》都十分熟悉。估计很多人都还背过,朗朗上口。蜀汉日后就是按照《隆中对》里的方略,进行了一步步的战略行动。但是,东吴同样也有夺取天下的方略,那就是孙权和鲁肃的《榻上问对》,了解它的人就不如《隆中对》多了。

孙权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当年周瑜将鲁肃推荐给孙权,孙权和鲁肃相谈甚欢。于是孙权独自把鲁肃留下,商谈天下大事。这就是东吴有名的《榻上问对》。《三国志鲁肃传》中是这样记载的:

(孙权)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在这里,鲁肃提出了东吴夺取天下的战略方案,那就是夺取荆州,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帝号以图天下。这个方案得到了孙权的认可,在日后的东吴的战略行动上,处处体现了这个方案的影子。

鲁肃

二、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在孙权和鲁肃制订夺取天下的方案时,刘备还没有来到荆州。后来刘备到荆州后,得到诸葛亮的辅佐,采纳了《隆中对》的方案,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到曹操南下,夺取荆州的时候,孙权面临曹操的巨大的军事压力,内部投降的呼声很高。但是孙权内心不愿意投降,在得到周瑜、鲁肃的支持后,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了曹操。曹操看南方一时难以平定,被迫留下部分兵力守卫要点,主力撤回北方。

在赤壁之战后,东吴按照它的战略方针,把注意力放在长江沿岸的要点上。东吴的目标是南郡,周瑜率领东吴的主力和曹仁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战。《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瑜、仁相守岁馀,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最终,东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夺取了江陵,实现了全据长江的设想。

赤壁之战

而刘备集团则迅速南下,夺取了江南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并且依靠四郡的资源,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实力。这时的刘备集团不是当初的弱小势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样,孙刘两家之间就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东吴如何处理盘踞在自己的腹地的刘备集团。周瑜等人的建议是,收服刘备,为己所用。比如说扣押刘备主要将领,用声色去腐蚀他们。使刘备集团群龙无首,分化瓦解。但刘备集团的君臣都是以匡扶汉室江山为己任的,这些手段难以达到目的。再加上鲁肃等联盟派从中周旋,这些建议没有被孙权采纳。

最终,经过鲁肃的中间努力,双方采用了一个比较明智的解决方案--“借荆州”。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周瑜

三、借荆州的影响。

借荆州,是孙权心里的一个刺。借荆州,实质上只是借了南郡一个郡。但是由于这个南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导致了多年以后,孙权依然因为借荆州这件事对鲁肃耿耿于怀。《三国志吴书九》中,孙权评价鲁肃说,“(鲁肃)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可是,如果我们客观的来看待这件事情,就会发现,鲁肃借荆州不但不是他的短处,反而是他的长处。

当时,刘备按照《隆中对》的方案,需要一个出兵宛洛的战役出发地,于是向孙权提出借荆州的要求。鲁肃居间调停,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要求,将从曹魏手中浴血奋战夺来的南郡借给了刘备。

在当时的情况下,东吴虽然全据长江,但是刘备被包围在腹心之中。东吴站在第一线,抵抗着曹魏的全部压力。而刘备则躲在东吴的身后,一面发展自己的势力,一边等待时机。这对东吴是不利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隆中对

而刘备集团也不甘心被包围的境地,为了完成《隆中对》的构想,它也需要南郡这个要地,做取益州和北伐的基地。这样,在鲁肃的周旋下,双方达成了协议。刘备的兵力被送上第一线,减轻了东吴的压力,使得东吴可以专意淮南。因此,史书说,“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可见这件事给曹操心理冲击之大。

但是,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真实意图并不是帮助刘备实现《隆中对》。他的真实意图是给刘备一条出路,好把刘备的势力从荆州撵走。这是他和鲁肃战略意图的分歧所在,也正是这个战略意图的分歧,导致了日后败盟的发生。

四、不可逾越的障碍合肥与张辽。

孙权在和刘备虚与委蛇的同时,也在淮南对曹军进行了多次交锋,各有胜负。但是,南郡一直是孙权的一块心病。南郡不回到自己的手中,孙权睡不安席。

当孙权得知刘备取益州的消息后,一怒一喜。怒的是,刘备阻止孙权取益州的行动,反而自己去获取益州。喜的是,刘备既然有了益州的地盘,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要回荆州,把刘备的势力驱逐出去。

可按照《隆中对》的计划,南郡是北伐宛洛的出发地,刘备是绝不可能还给东吴的。因此,刘备推脱说得了凉州再还。孙权一怒之下,出兵湘水,双方差点火拼。当时曹操入侵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与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江南四郡,双方暂时和解。

刘备自以为事情到此为止,可他不知道,在孙权心里,江南四郡全部给东吴也比不上南郡,将来不管怎么样,也要拿回南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合肥

孙权在荆州问题告一段落后,就把目光回到淮南来。这次他的目光盯上了曹魏在淮南的重要据点合肥。合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合肥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因此,孙权对合肥也是志在必得。

可是这一次,孙权遇上了他人生的克星张辽。十万大军竟然打不下七千曹军守卫的合肥城。刚一遭遇,张辽就直杀入孙权麾下。这时,孙权露出了他外强中干的真面目,竟然吓得逃上高冢躲避。连当年不愿意进院墙内躲避的袁绍都不如,使得全军丧胆。接下来攻城不克,撤军时被张辽在逍遥津突袭,险些丢了性命。

这一仗,张辽威震东吴,孙权彻底丧失了进攻淮南的勇气。多年以后,孙权还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坐镇淮南的张辽成了孙权无法逾越的障碍。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张辽威震逍遥津

五、天下之大机。关羽的襄樊之战。

孙权不得不再次把目光回到了荆州的方向。淮南打不下来,但有长江和自己的水军,暂时可以保证安全。可是,南郡一直在刘备手中,终究是心腹之患。这时,鲁肃已死,接替鲁肃的吕蒙迎合孙权,说出了夺回荆州的设想。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

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孙权吕蒙君臣的这段对将来的战略方案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东吴的联盟派的主导者鲁肃已死,剩下的这些以吕蒙为代表的人已经对刘备方面不满已久,这时都爆发了出来。这些人认为,刘备集团的崛起是依靠东吴的赤壁之战起家,而现在发展以后,以刘备关羽为首的刘备集团对自己不但没有感恩之心,反而怀有恶意。

如果是这样,还不如除掉关羽,夺回荆州。有自己的水军为后援,根本没有必要害怕曹操和关羽。孙权也认可了这个设想。这实际上,孙权集团又回到了“全据长江”的老路上来。这个时候,孙权集团已经决定武力夺回荆州,把刘备的势力赶回西川。

可怜刘备集团对孙权集团的战略变化毫无察觉。关羽已经成了孙权的目标,荆州成了东吴砧板上的肉,刘备集团还在做着结好孙权的美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关羽被擒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襄樊,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斩杀庞德。紧接着,东吴和曹操勾结。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走投无路,大军溃散,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

两年之后,又发生了夷陵之战。陆逊在夷陵火攻刘备七百里连营,大败蜀军。自此,三国的疆界格局基本确定了下来。

六、东吴取得天下的关键。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东吴终于达到了“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但是,就最后的东吴的形势来看,战略态势没有得到多少改善,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

在西段,西有蜀汉的威胁,北有襄樊的威胁,被迫投入大量兵力防守。在东段,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守江必守淮”。淮南曹操占有合肥要地,东吴根本无法把势力扩张到淮河一线。因此,曹魏随时可以把兵力前出到长江一线。东吴本身兵力有限,又增加了更多的防区,根本失去了北伐的能力。孙权和鲁肃的问对里面的争夺天下的预想成了一句空话。终三国时期,东吴也未能改变自己的被动防御态势,直到灭亡。

那东吴难道就没有夺取天下的机会了吗?如果我们对整个过程进行缜密的分析,我们还是认为是有的。这个机会,就在关羽的襄樊之战的时候。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襄樊之战

首先,孙权有着其他两个集团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外交优势。曹刘两家视为死敌,号称汉贼不两立。而双方又都和孙权有姻亲的关系。这就使得孙权集团拥有得天独厚的外交优势。有了这个优势,孙权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也可以在最关键的时候撕破盟约,收取最大利益。孙权不必担心刘备集团对自己背盟,而自己随时可以选择对关羽袭击的时机,这个优势可以给孙权带来巨大的利益。

第二,关羽北伐,能够削弱曹魏的实力,对东吴有很大的好处。在关羽获胜的情况下,会大幅度的削弱曹魏的势力,减轻东吴下一步进取中原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孙权集团应该把主要的兵力投入淮南战场,尽快解决合肥这个钉子。如果能够夺取合肥,控制淮河一线,不但会改善长江的防御态势,还可以为下一步逐鹿中原做好准备。

第三,背盟的时机。要达到孙权的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必须拿回南郡。但是由于有《隆中对》的战略部署,刘备集团是不可能归还南郡的。要拿回南郡就必须败盟,袭取荆州。那么,败盟的时机十分重要。不能早,也不能迟。

如果早的话,等于东吴为曹魏解围,并可能和关羽拼得两败俱伤。如果迟的话,关羽立足已定,就失去机会。所以,时机的拿捏是关键中的关键。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当关羽和曹魏陷入对峙状态的时候,东吴要采取援助的姿态,并给予关羽粮草甚至兵力的援助,让关羽和曹魏拼得两败俱伤。如果关羽能够拿下襄阳樊城,给曹军严重打击,而自己也损失惨重的时候,这个时候背盟袭击是最好的时机。如果关羽拿不下襄樊,但是和曹军拼得两败俱伤,被迫撤军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袭取荆州的时机。

如果能够把握好时机,造成曹军和关羽两败俱伤,东吴取得西控荆襄,东控淮河的态势,那么,东吴还是很有可能夺取天下的。而孙权掌握着选择时机的主动权,是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但是,由于东吴君臣的目光短浅,行事拙劣,夺取荆襄失之过早,使得曹魏没有受到应有的打击。又没能够控制淮河荆襄一线,战略态势没有能够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还因此产生了夷陵之战的连锁反应,虽然获胜,可自己也损失惨重,造成了吴蜀两国两败俱伤的结果。这使得曹魏坐收渔利。最终,曹魏一家独强,吴蜀两国苟延残喘,必然灭亡的格局固定了下来。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本文标题: 志在天下的孙权,却因为目光短浅,错过了唯一能够夺取天下的机会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35180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倔酱 2021-08-30 00:05
孙权确实败笔,不攻击最强的,老二老三先打起来了,当然最后被老大给收拾了。
相关文章
孙殿英先做土匪后挖清陵,他的后代怎样?儿子是万人敬仰的大人物
1928年6月,第2次北伐取得圆满胜利,就在全国人民欢庆胜利之时,一个军阀悄悄的来到了清东陵。借着演习为由,这个军阀炸开了东郊皇陵,并且展开了可怕的盗墓行动。 这个胆大妄为的军阀就是孙殿英,而被盗的对象就是慈禧太后以及乾隆陵墓。由于保密工作
标签孙殿英,土匪,慈禧,陵墓,军阀,清东陵
鸦片馆的真实场景:男子骨瘦如柴,女子长相靓丽,却任人摆布
鸦片馆的真实场景:男子骨瘦如柴,女子长相靓丽,却任人摆布 众所周知,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了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而导火索,正是钦差大臣林则徐所主张的禁烟运动,两次鸦片战争当中,清政府都成为了战败的一方,这多少让人感到疑惑,在此之后,鸦
标签鸦片,林则徐,青楼,清朝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张嘴给他看了一物后,狄仁杰哑口无言
前言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武则天,他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皇帝,从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到盛极一时的汉武帝、唐太宗等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一代女皇武则天,无疑也是一个十分著名的皇帝,
标签狄仁杰,武才人,李世民,李治
吕后在杀功臣的时候 刘邦为什么会选择视而不见
还不了解:吕后杀功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后在大肆滥杀功臣的时候,刘邦是怎么想的?刘邦为什么会选择视而不见?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母后临朝的创始人,虽然她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她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标签吕雉,刘邦,项羽,韩信,彭越
南宋南迁偏安,却一洗“靖康之耻”,将近700万金人死于屠刀之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由于人口数量的庞大,在封建历史时期,大部分的政权都是汉人主导,只有少部分时期属于少数民族政权,比如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比如满族建立的清朝。除了一边倒的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分足鼎立的时期,宋朝就最有代表性。 宋朝在历史中
标签南宋,北宋,大金国,宋朝,金朝,都城
中国历史上的六大遗憾
1 和氏璧、传国玉玺的失落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珍贵的一块宝玉石。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块玉石能珍贵到与它相提并论。 历史上对和氏璧的材质有各种猜测:有认为是和田羊脂白玉的,有认为是夜明珠的,也有认为是陕西蓝田玉的。 史书上
标签和氏璧,传国玉玺,阿房宫,九鼎,青囊书,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