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和与战背后的宋辽战略逻辑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国之间的决定性妥协。这份合约的签订,虽然被后世的很多人所不齿,却在当时发挥了比较积极的作用。但产生合约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而宋辽双方在整个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战略逻辑差异,也值得后人去一探究竟。

1004年的秋季,辽国出动大军全力攻宋,并扬言要夺取河北全境。宋朝方面在得知契丹铁骑来犯后,举国哗然。不少人建议宋真宗逃往金陵或成都躲避辽军锋芒。只有寇准坚定地主战,并用宗庙社稷为由,逼迫宋真宗前往一线迎战。自宋太宗北伐后,两国间最大规模的战役打响。可历史却在这一刻开始向很多人看不懂的方向发展。

此战辽国的主要目的在于夺取“关南之地”,彻底掌控燕云十六州。萧太后和辽圣宗也为此集合了全国兵力,立志要毕其功于一役。

辽国为这次战争而进行了大规模的总动员,首先被集结起来的是辽圣宗的直属禁卫军——皮室。这些人从过去耶律家族的直属腹心演变而来,享有最好的装备和马匹。同时配备弓箭、战锤、骑枪和腰刀的他们,是混搭了东亚和内亚风格的具装骑兵,总兵力约为三万人。平时负责卫戍工作,开战时听从皇帝号召集结。宋朝对这支骑兵非常忌惮,将其称为辽国皇帝的爪牙,每次遭遇都要事先想好针对战术。

但仅靠皇室的直属部队,不可能占领整个河北。所以辽圣宗还动员了自己的各级封臣,让这些地方贵族也赶来参战。接到诏令的各部立刻征召部队,赶往皇帝指定的集结地点。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第一批赶到的部队是契丹人的部族军。他们都是地方上的大小贵族,前者负责本族领地的卫戍工作,后者则以传统游牧形式生活。平时这些部族由各自的头领管理,从事放牧、征战、狩猎活动。等到皇帝需要时,就以部族武装为单位,完成必要的动员工作。他们的武器全部由自己出资,所以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素质难免良莠不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契丹领主会将特别优秀的战士收编为自己的私甲部队。那些强悍的封建主可以拥有千人规模的私甲,普通小领主则可能只有几十人规模。这些封建领地内的精英,平日就充当领主的侍卫,战时则和领主一起冲锋陷阵。

最后到达的是从东北各地赶来的奚人、渤海人以及西部边区的党项等部族。按照辽国的五京制度,这些人都属于辽国皇帝治下的属国军。平时在各自领主下过着内部自治生活,战时也要按照命令去贡献封臣的义务。

以上全部人马,在相当于今天北京城的辽国南京集合。当地的契丹驻军和幽云汉人部队也已经等候多时。总兵力约有20万人,稍作休整便直奔宋朝辖地。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北宋朝廷吓得魂飞魄散,前线宋军也是胆战心惊。在宋太宗与辽国的两次大战结束后,双方又进行了大小80多次战役。宋军只赢得了屈指可数的几次战役。不足10%的胜率,让他们没有半点自信。

于是,宋军选择坚守不出。同时紧急征调附近的威虏、保州和河东等地驻军去进攻燕云,期望分散辽军的兵力。可辽国方面早就有了防备,执行围魏救赵计划的宋军,被燕云各地区的留守汉军给轻松击退。同时,以骑兵为主的辽军也快速推进到瀛洲城下,开始打造攻城器械。他们决心一鼓作气地推平这座困扰契丹多年的要塞。

但辽国当时掌握的手拉式抛石机技术,并不能快速撼动宋军把守的城池。由于是骑兵为主的军队,随军快速机动的机械装备往往不能做的很大。加上手拉式抛石机本身的技术限制,让辽军工兵的火力还是不够威猛。所以,对城市的攻坚还是需要士兵的肉身来完成。

奉命参战的奚人部队,接到了充当先锋的指示。前排的举盾步兵,扛着云梯前进。他们身后则是全身披挂甲的重装弓箭手,这些弓箭手依仗着一身质量不错的盔甲来抵挡守军射出的箭矢,同时也不断向城头倾泻自己的复合弓火力。最后面的辽军工兵,也不时发射石弹来打击城头的宋军。

宋朝守军立刻将投石机调整好角度,对着辽军的炮兵阵地射去。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势,辽军无法很好地校准宋军的火力点,宋军则能很好地瞄准辽军的阵地。在几轮隔空交锋后,辽军的工兵被迫后撤。失去火力掩护的奚人步兵,也就立刻被城头床弩的火力压制。他们自下而上发射的箭矢,也对占据高处的守军效果不佳。拥有城垛作为掩体的宋军,在对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依靠这种守城的天然便利,防御者打退了辽军的第一波进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当天夜里,辽军摸索出城墙的射击死角,顺势在城下砌起土丘。辽圣宗亲自擂鼓助威,使得辽军士气重振。辽军也将部队中的预备队投入战场,用充足的人力确保掩护火力的连续性。守军不得不躲在悬挂的木板和城墙背后躲避恐怖的箭雨。奚人的步兵又乘机发动进攻,他们把镶铁盾牌顶在身前和头顶,疯狂地冲上土丘,利用宋军被抛射压制的机会,将云梯架上城头。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宋军只能以石块和滚木往下狠砸,并将提前煮沸的热油也全部倾倒下去。奚人的部队因为密集部署在各处土堆附近,被滚木直接扫倒一片。很多人被沸油淋遍全身,接着受到守军火攻。不得不仓皇结束了第二轮攻击。

辽军此后围攻瀛洲十多天,都因为没有技术优势而停滞不前。考虑到自己封臣的感受,辽国皇帝也不可能让他们在超出服役期限后继续冒此巨大风险。所以,辽圣宗只能选择绕过瀛洲,继续朝南方进军。

11月25日,辽国部队赶到了德清的驻军附近。宋军没有想到对手会放弃瀛洲,冒着补给被卡死的危险绕道。结果,匆匆列阵的宋军只能在野战中直面强敌。他们将长矛手顶在第一排,在后方部署大量的弓弩部队。对面的辽军则派出全部骑兵组成攻击力量出战,数万骑兵从三个方向夹击宋军。先是正面的轻骑兵骚扰,用打了就跑的骑射战术对付长矛手。他们不断射出的密集箭雨,将很多没有头盔和护肩的宋军士兵射杀。宋军的回击却无法伤害到这些全身披挂护甲的“轻骑兵”。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战斗打到中午,宋军的士气逐渐被消磨殆尽,阵型不可避免出现松动。左右两翼的辽军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战机,皮室军和领主的私甲兵全力催动身下战马冲锋。两翼的攻击纵队如铁锤砸朽木般,迅速嵌入了缺乏肉搏部队的宋军阵线。一些骑兵的长枪折断后,又拔出腰间的长刀砍杀。很快宋军的步兵就被截成两半,只有少量部队突围成功,其余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不久,辽军又歼灭了驻扎在澶渊附近的通利军,彻底扫除了来自侧翼的危险。通往澶渊的道路就这样被打通了。

连战连捷的辽国人士气高涨,很多契丹贵族开始琢磨逼宋朝割让整个黄河以北的领地,作为他们参加此次远征的报酬。但一个突发的意外,还是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当他们开始攻到澶渊时,作为主帅的萧挞凛前往一线阵地观察军情,不料,自己被宋军发现,随后非常意外地死在了床弩射出的重型箭矢之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恰巧,宋真宗在当天赶到了前线。此消彼长之下,宋军的士气开始触底反弹。由于双方都没准备和对手来个鱼死网破,博弈就从战场转移到谈判桌上。

既然要谈判解决问题,双方就要斟酌彼此间的筹码与底线。谁先摸清楚对方的底牌和思维逻辑,谁就是谈判桌上的优胜者。否则,空有嘴炮轰炸也无法靠口水获得利益。

宋军虽然因皇帝莅临而士气高涨,但指挥官和皇帝本人都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毕竟,区区10%的胜率摆那儿,没人觉得可以展现多少自信。痛定思痛的宋真宗,还给特使下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只要辽国同意不要宋朝割让土地,多少钱都不是问题!

辽圣宗本人也对此和谈充满了的忧愁。作为一个需要为臣下谋取利益的君主,如果能获取黄河以北的所有土地,那么自己就是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那样的王朝英雄。但这也意味着他不得不分封一批功臣。比如战死主帅萧挞凛,就可以为长子谋得一块新的私人领地。可是没有一个君王愿意看到贵族的封地膨胀。实力过大的封建领主,在日后很容易成为威胁皇权至上的危险分子。

所以,辽圣宗其实非常不愿意让宋朝割让黄河以北的土地。他还特别留意到,不少契丹领主因统治了过多的编户齐民,而汉化为自己领地内的小皇帝。尤其是那些在燕云有封地的领主,都不约而同出现了腐化迹象,武德已远不如耶律德光的时代。当年和契丹人大打出手的沙陀贵族,就因为类似的进程而最终失去一切。辽圣宗显然不希望自己的帝国也因此被腐蚀蛀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于是,双方在互相试探中发现,原来大家对土地问题的追求是完全一致的。剩下的部分就是宋朝每年该给辽国以多少金额的贡赋。起初,宋朝想拿出价值不高的铜钱作为岁币。可长期与内亚经商的契丹贵族,对货币价值的认知,早就升级到了银本位阶段。对于东亚官营垄断经济下,可以大量超发的铜币,毫无兴趣可言。所以,辽国使臣就直接要求宋朝进贡真金白银或有价值的实物。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宋朝方面又只能无奈提出每年20万两的份额。可辽国却觉得收获太少,要求加价。使者只能将辽国的回复报告给宋真宗,后者再次给出批示,表示一百万两以下皆可。

但使节带着更新后的指示出发前,又被主战派的大臣寇准拦住。他告诉使者,就算有皇帝的诏书也不能让岁币超过30万两。否则就下令将其斩首!好在契丹人对每年20万两白银+10万匹绢布的价格满意,使节才算是逃过一劫。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圣宗很快将让契丹贵族撤出汉地,并重新制定了“藩汉分制”的一国两治政策。契丹领主在辽国南京地区的封地,开始大幅度减少。直到最后,整个汉地完全由出身自汉人的流官进行管理。当地也恢复了原本的郡县制传统,俨然成为了辽国境内最大的特区。契丹人虽然失去了南京的封地,却也如辽圣宗所愿那样延缓了武德的衰退。哪怕后来打不过崛起的女真,也不会有轻易投降的怯懦之举。

至于宋朝方面,对澶渊之盟的最终结果也有一番耐人寻味的反应。当使者带着合约返回,心虚地只用三个手指告知皇帝结果。宋真宗误以为每年要缴300万岁币,觉得有些太多了。然后却又表示,能把这件事情办成就行了。当使者告诉皇帝只要30万岁币时,宋真宗竟然大喜过望,并对使者大肆奖赏!后世很多人将澶渊之盟视为宋朝重大的耻辱,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澶渊之盟已经是非常不得了的外交胜利了!

本文标题: 澶渊之盟:和与战背后的宋辽战略逻辑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24065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李鸿章的签名,中文十级都看不懂
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李鸿章同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一同出席《辛丑条约》签订仪式。 在条约文本上,李鸿章用颤抖的双手拿着毛笔,颤颤巍巍的在条约文本上画出了一个形似“肃”字的签名。 《辛丑条约》带来的屈辱不需细说,这种屈辱一旦弥漫在我们脑海,条约
标签李鸿章,辛丑条约,庆王,赵佶
《治安策》被称为“西汉第一雄文”,汉文帝为何弃而不用?
每一个年代都有可以看清时局弊症所在,也能对策下药写出具体的建议,只是并不是所有建议都会采纳。就比如说西汉文学家贾谊写出的《治安策》,这篇政论文被称为西汉第一雄书,却没有被汉文帝采纳。 贾谊在《治国策》中写了当时明面上和潜在的社会危机,包括地
标签汉文帝,治安策,贾谊,匈奴,刘揖,汉朝
秦琼病了12年,李世民派人为其治病,御医刚走,秦琼:把药倒掉
秦琼,字叔宝,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唐朝头号猛将,有过美良川生擒尉迟敬德的傲人战绩,可是令人疑惑的是,他在史书中的评价却反而比李靖、尉迟敬德等人要低,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自从李世民当上皇帝后,秦琼就托病不朝了,
标签李世民,秦琼,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李唐,李渊,薛万彻
揭秘:小站练兵律兵有多严?
1894年,朝鲜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东学党起义”。随着起义热潮的愈演愈烈,朝鲜政府不得不向清政府求援。 6月4日,淮军名将叶志超率军赴朝支援,日本此时也趁机插手朝鲜半岛事务,意图挑起战争。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曾被国人寄予
标签袁世凯集团,中日甲午战争,朝鲜半岛,新军,李鸿章
曾是世界第三强国:灭国前3次求中国救援,结果我国多了百万疆土
萨珊王朝也称之为波斯第二帝国,既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也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响力的历史时期之一。国祚自公元224年始,取代了被视为西亚及欧洲两大势力之一的安息帝国,651年被阿拉伯帝国入侵灭亡。共存超过四百年,要说它当年也
标签萨珊王朝,伊嗣埃三世,波斯,欧洲_历史,唐朝,卑路斯
泰王拉玛六世:幼时恋母不近女色,为生皇子娶妻打开了爱的魔盒
1925年,年仅45岁的泰国拉玛六世国王瓦栖拉兀病倒了。此前他刚刚参加完一场登基15周年庆典宴会。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不幸的是,病卧在床还不到一个月,就驾鹤西去了。45岁的年纪,正是壮年,拉玛六世的英年早逝让举国哀痛。他去世
标签拉玛六世,泰王,瓦栖拉兀,泰国_历史,朱拉隆功,婉腊帕特维公主,苏瓦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