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顽固的国军将领并非黄维:此人不停火、不投降、也不听老蒋指挥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021期。在解放战争当中,有众多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顽固不化,在战场上死撑到被俘甚至被击毙。像黄百韬、杨干才、戴之奇等人都是战败自尽的,另外还有12兵团司令黄维这样的顽固分子,被俘后改造二十多年仍不认错。但是若要提到最固执的国民党军将领,上面这些人还都排不上第一。真正最顽固的蒋军指挥官,要数黄埔军校一期生宋希濂。为什么这么说呢?

选择战死固然需要勇气,但那也不一定是真本事,在战场上丧命的国军高官其实并不少。宋希濂并不怕死,被俘前的最后时刻,他也朝自己举过枪。但是宋希濂的做法却比别人更加顽固:早在1949年中期,宋希濂手上还掌握两个国民党兵团、近20万重兵时,曾经和黄埔一期同学胡宗南商议,要把胡宗南集团以及他手里的部队共计50多万人撤到云南、甚至直接退到缅甸,幻想为国军将来的“反攻”保存实力。

宋希濂是会打仗的,有一定的战略思维:毕竟解放军再追,49年时也不太可能会追出国境。所以比起盲目战死的那些将领,宋希濂的想法才是真正顽固不化,且有可能给我军带来一定麻烦的。但是老蒋不愿面对在大陆溃败的现实,且碍于颜面,不允许把这50万中央军精锐提前后撤,宋希濂和胡宗南的设想泡汤了。

宋希濂坚持认为,既然败局无法避免,就要尽可能保存力量,等待国际风向变化,那么就必须把部队撤到相对安全的大后方,而不是去四川。在老蒋固执己见,宋希濂集团和胡宗南集团撤退未果的情况下,只能在四川与解放军二野主力进行决战,而由于人心涣散实力不济,宋希濂的两个兵团很快就在川东地区被打跨,在胡宗南集团到来之前就被基本歼灭了。宋希濂手上只剩1万多人,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令人非常吃惊的决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宋希濂召集所有团级以上干部开会,开门见山地告诉大家,自己决定从此断绝与老蒋的一切军事联系,关闭电台不受国防部遥控指挥,并且也不会像很多国民党军将领那样联系解放军进行起义投诚:他还是要顽固抵抗下去的,但是他接下来对下属公布的这条路子,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走过,怎么回事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原来宋希濂打算带着剩下的部队一路向西行进,穿过森林到西康打游击,找到一个解放军无法快速清剿的地方,作为根据地生存下来,等到合适的时机再里应外合发起进攻。在这期间他一不停火,二不投降,三不接受老蒋的领导,相当于“自立门户”了,关键自身实力还并不强。像这样想法奇葩却又顽固不化的将领,在国民党军历史上只有宋希濂一个,可以算是在巨大精神压力和矛盾下做出的离奇决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话说回来,宋希濂作为老蒋嫡系的黄埔一期生,怎么会在战争后期对老蒋的抵触情绪这么大呢?以至于宁可走上一条别人都想不到的绝路,也不愿意再听老蒋的指挥调遣。其实在军事生涯早期,宋希濂对于老蒋还是非常愚忠的,但经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多年征战后,他认为“校长”并不具备高超的战场指挥才能,却喜欢跨级别的调动下属,对于各级部队也爱瞎指挥,这跟他们的对手解放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终导致像杜聿明、廖耀湘等有才干的将领发挥不出实力,反而成了我军的俘虏,老蒋本人难辞其咎。宋希濂所部在川东自身难保时,蒋氏父子还在进行荒唐调动,让他们顶住刘邓大军巩固成都门户,这令宋希濂简直欲哭无泪。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解放战争末期,宋希濂是国民党军中唯一一位“三不将领”,这是其他国军指挥官所没有做到的,当我军最终在大渡河附近将宋希濂俘获时,他身边已经只剩十几个士兵,衣衫褴褛没有饭吃。但即便如此,此人仍然不肯投降,在我军抓获他之前还企图用手枪自尽,最终被拦了下来。后来宋希濂被送往北京功德林管理所,进行劳动改造。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宋希濂能够带着残部做出走向绝路的决定,说明他并不怕死,只是异常反感老蒋不切实际的军事指挥和自私作风。宋希濂跟我军众多高级将领、干部有过渊源,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曾害死自己的老师及好友瞿秋白,而他最欣赏的我军将领,则是开国大将陈赓。陈赓于1961年不幸早逝后,宋希濂已经被特赦,离开功德林两年。他得知陈赓的死讯后抱头痛哭,说:中国丧失了一位可贵的将领,是国家重大的损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宋希濂之所以和陈赓大将关系这么好,与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1924年第一期黄埔军校招生,陈赓和宋希濂成了同学,两人都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及军事潜力,因此在学校内成了要好的朋友,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军事问题。1933年陈赓被抓,当时被捕的我党我军人员很有可能被枪决,但宋希濂和其他几人在老蒋面前担保,最终保住了陈赓的性命,最终陈赓逃出险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解放战争后期,宋希濂战败被俘,轮到成功来看望他了。在五六十年代,陈赓和宋希濂曾多次见面。念及往日有情,陈赓大将对宋希濂仍然以旧时的同学和朋友相称,十分亲切,这令宋希濂非常感慨。1960年,也就是陈赓去世前一年,两人还一起吃过饭。饭后陈赓特意拉住宋希濂,在院子里面一起合了影,两人的友情从解放前一直延续到了60年代。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国军将领,既不怕死,也不愿投降,更不肯接受错误指挥的宋希濂,却在功德林改造期间神奇地改变了自己的固执风格:由于我党我军的宽大政策以及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加上建国后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使得宋希廉从心底里发生了改转变,他决心跟原先的旧生涯以及反动思想告别,表现非常积极。1959年宋希濂被特赦离开功德林,此后长期为两岸的和平统一而奔走。1993年,宋希濂将军去世。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

本文标题: 最顽固的国军将领并非黄维:此人不停火、不投降、也不听老蒋指挥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1159323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2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737 2021-08-14 20:00
自传鹰犬将军
料友:万人往 2021-08-14 20:28
他有几个脑袋能担保陈赓?
料友:For ya 2021-08-14 21:15
宋希濂、段君毅、胡绳
料友:我心永恒 2021-08-14 23:48
相貌堂堂
料友:陈文利 2021-08-14 23:58
武汉会战时曾在我家乡指挥过战斗,还有张自忠
料友:For ya 2021-08-15 02:12
退到云南入缅甸,就没有李弥什么事了,20多万人,加上云南广西还没有丢,确实是不好对付
料友:韶华 2021-08-16 01:56
我靠,好险,要玩从乡镇包围市区,十分危险
料友:我心永恒 2021-08-16 02:43
心想事成。。。
料友:我心永恒 2021-08-16 08:41
黄埔名将
料友:🐰 脆脆的罗布👫 2021-08-16 17:50
一代英豪黄伯韬气贯长虹正气浩然以身殉国,不愧是优秀炎黄子孙,万古流芳永垂不朽
料友:韶华 2021-08-18 21:58
他可不顽固,心眼儿多的很,第一批特赦的。
料友:🐰 脆脆的罗布👫 2021-08-30 12:13
曾经陈赓被俘抓,宋希濂放他走,后宋希濂被陈赓抓俘送入功德林,真是轮迴太有趣味了,值得令人深思啊。
相关文章
清朝都亡了一百多年,为何清东陵还有守陵人?谁支付他们的工资?
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从努尔哈赤称帝到最后的溥仪称帝,一共经历十二帝,统治时间一共276年。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被迫宣布清朝亡了是在一九一二年二月,清朝成为历史。 而溥仪皇帝虽然作为皇帝,但却从未拥有过当皇帝的实权,一直受别人的控制。之
标签守陵人,清朝,清东陵,陵墓,溥仪
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只有李世民的评价,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大约十几年前,网文兴起。很多人为哗众取宠,开启了贬低诸葛亮的浪潮。一开始的初衷其实是好的,这是因为人们长期被《三国演义》误导。《三国演义》把诸葛亮过度神话了,成了一个极端。所以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说:“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但是随后就
标签诸葛亮,司马懿,曹魏,魏军,刘备,北伐
谁的陵墓这么牛?康熙参拜了6次,洪秀全、孙中山都要三拜九叩
千秋帝业成春梦,万古江山作画。----《游南京明孝陵感怀(七绝二首)》 田牧 中国历史上,有一座陵墓地位与别的陵墓有所不同,这座陵墓的地位不一般,首先它的位置与其他同代陵墓不一样,其次它的历史虽不久远,但却比别的陵墓经历的多。这就是明太祖朱
标签陵墓,康熙,洪秀全,孙中山,明孝陵,朱元璋
嘉庆皇帝原名叫永琰,继位后为什么要改名为颙琰?
乾隆皇帝一共生育了17个皇子。乾隆皇帝在为他们取名时,都以“永”为辈分,后面跟一个以“王”字为偏旁的字,比如皇长子永璜、皇二子永琏、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等。 乾隆皇帝的皇十五子叫永琰。1773年冬天,乾隆皇帝将永琰秘密立为皇储
标签嘉庆,皇帝,颙琰,乾隆,雍正,清朝
1986年黄河断流,在河底发现了什么宝贝,恐怕你没听说过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论长度也排名世界第五。 据1919年以来的水文观测资料显示,黄河在1972年以前,从未发生自然因素引起的断流。 此前人为的断流倒是有过,比如1938年蒋介石为阻止日军深入,下令扒开郑州一带的黄河花园口大堤,不仅造成严重水
标签黄河,黄河鸽子鱼,龙羊峡
55年他是上将,女婿是少将,2位部下和4位搭档都成开国元帅
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其意义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其损失非常惨重。参加起义共有两万余人,在经历汤坑战斗失利后,起义军已所剩无几,还留有战斗力的应该只剩下朱老总和陈老总领导的那一千来人,但他们成为星星之火,在发动湘南起义后来到井冈山,与秋收
标签周士第,上将,开国,南昌起义,成元帅,聂帅,香港,起义,黄埔军校,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