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战无不胜,为何东吴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孙权终于发现问题所在

公元221年,夷陵之战爆发。东吴大都督陆逊受命危难,沉着冷静,终将刘备挫败于夷陵。

作为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却已经很难看到三国第一代名将的身影,而陆逊作为第二代战神,已经悄然崛起。

作为四大都督的终章,东吴的陆逊时代,很辉煌。

从荆州之战、夷陵之战,再到石亭之战,东吴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胜仗,彻底扭转了孙权东路送人头的颓势。

然而,战神陆逊带领吴军,两战大胜横扫魏蜀,但却又两战都放走了敌军主帅和主力军队,导致东吴虽胜,却一无所得,既没有拓地,也没有改变战略态势。

于是,魏蜀边境,诸葛亮、司马懿吼得震天响;而魏吴边境却一直小打小闹,东吴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的疲态连魏国庙堂都心知肚明。

东吴的处境不仅没有因大胜而改变,反而有些窘迫。

本文约5000字,阅读需15分钟。

01 一代战神初长成

公元203年,陆逊等江东士族转变态度,大范围投靠孙权。(203年之前少年陆逊的故事,详见文末扩展阅读)

从此以后,孙权才算是真正坐稳了江东之主的宝座,而江东“一个脑袋,两条腿走路”的格局也正式形成。

孙权就是这个脑袋,而以周瑜为首的淮泗集团、以陆逊为首的江东集团则是这两条腿。

220年以前的江东政权中,以淮泗集团一直是居于统治地位,而江东集团则在继续努力发展他们的强项,发展中下层影响力,扩充自己的领兵和实力。

这也是孙权构想的理想状态。与孙家利益一致的淮泗集团帮他开疆拓土,而更在乎一亩三分地的江东集团帮他掌控江东。

然而,一个人的意外死亡,让孙权感到了隐隐的担忧。

公元210年,周瑜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劝学的故事,大约便发生在这前后。孙权为什么要急不可耐地要培养青年将领吕蒙、蒋钦呢?

周瑜已逝,鲁肃差强人意,程普黄盖垂垂老矣,张昭已失信任,孙权大约已经预感到不妙了。

好在,孙权眼光毒、运气也好,还真把吕蒙培养起来了。215年前后,吕蒙几乎全面接替了鲁肃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217年,鲁肃逝世;220年,吕蒙去世。

吕蒙生病,孙权慌得一匹,喜怒哀乐全因吕蒙病情变化。这不仅是因为吕蒙是孙权亲自栽培,更是因为,除了吕蒙,江东已无人挑得起大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江东真的无人了吗?并不是。

219年的荆州之战中,陆逊主动找到吕蒙出谋划策,并在此战中表现出了丝毫不亚于周瑜吕蒙的军事才能。

但即使吕蒙死后,孙权还是不愿主动重用这个“数访世务”的侄女婿。

并不是因为陆逊的才能不够突出,也不是因为陆逊太年轻无法服众。归根结底,江东中下层已经捏在江东士族手中,再由他们挑大梁,孙权始终有些不放心。

公元222年,刘备东征,大兵压境。孙权求和不成,才不得不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荆州诸军御敌。

但同时,孙权又马上以南郡太守诸葛瑾为左将军、假节,驻守公安。

有个问题曾一度风靡三国圈:为什么诸葛瑾屡战屡败,官却越做越大,一直做到了大将军呢?

其实答案就在这里,诸葛瑾虽然挑不起大梁,但已经是三大都督之后淮泗集团里最拔尖的了,孙权不得不用他来制约陆逊,防止江东集团尾大不掉。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即使如此,也已经无人可以阻挡,战神陆逊发出他耀眼的光芒了。

02 夷陵之战的遗憾

三大战役中的前两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整个过程奇谋百出,打得是惊心动魄。

然而,夷陵之战中,面对老而弥辣的枭雄刘备和蜀汉的倾国之军,相持一段时间后,39岁的陆逊却觉得此战已没什么悬念,表示要一战而荆州无忧(夷陵国之关限,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

在给孙权的上书中,陆逊极为自信地说,刘备“不守窟穴,而敢自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大都督陆逊并非“零陵上将军”刑道荣之流,他的自信是有根据的:

1)刘备打了一辈子仗,却没打赢过几场,可见他不过尔尔(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

2)在长江沿岸作战,刘备却舍舟就陆,失去了重要的江面控制权,又步步为营,一看就是黔驴技穷了(臣初嫌之,水陆并进,今反舍舟就步,处处结营寨,察其布置,必无它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刘备多经战阵,刚开始肯定能殚精竭虑,所以我军只能防守;而现在他的计谋多次不遂,已经意志沮丧,没啥计谋了,正是我军反守为攻的好时机(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专精,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果不其然,随后不久,陆逊就大破蜀军于夷陵,刘备仓皇逃往白帝城。

此战,陆逊赢得了无上的威望和地位,也赢得了孙权的赏识和信任。战后,他被孙权拜为荆州牧、辅国将军,江陵侯。

但战神的光辉之下,却始终觉得美中不足。

大胜之后,徐盛、潘璋、宋谦等人请求继续入蜀地追杀刘备,陆逊却表示,还有个曹丕虎视眈眈呢,还是回守荆州吧。

后来的发展似乎也应证了陆逊的远见。当年冬,曹丕下诏大举伐吴。

但事实上,夷陵之战最迟在当年7月就已锁定胜局,吴军前锋孙桓部最远已追击至白帝城附近,而曹丕攻吴却是在当年10月。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从参战将领来看,除了徐盛、朱然等少数将领两次大战都参与了,以陆逊在内的大多数参加夷陵之战的将领都未参加曹丕伐吴之战。

东吴是领兵制,也就是说,这些将领未参战,说明他们的军队多半也在休整。

而从陆逊对战局的精准把握、刘备性格特点的精准透析来看,决战发生前,陆逊已经成竹在胸

说得更清楚一点,无论是从时间方面、军队方面、陆逊的预见能力上,吴军完全有机会有条件趁势反攻。

至少,在蜀将赵云到来之前,增加孙桓部兵力,对白帝城发动试探性攻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也就是说,夷陵之战,陆逊并不是没有能力反攻,只不过他选择了更加保守且稳妥的方案而已。

03 石亭之战的秘密

如果说夷陵之战中,徐盛等建议太晚、曹丕黄雀在后,不追击还说得过去;那么,石亭之战,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公元228年,吴将周鲂诈降,曹休率大军10万进驻到皖城发现被骗,却自恃兵力强盛拒绝撤退(也有可能是想跑没跑掉)。

总之,双方在石亭交战,陆逊率朱桓、全琮等将共计约9万人大破曹休。曹休逃至夹石,被贾逵所救,魏军除被斩首万人,其余大部逃回寿春。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同样,此战看似大胜,却让人意犹未尽。

除了让孙权威望大涨,第二年顺势称帝以外,石亭之战似乎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成果,既没有拓地,也没有歼灭曹魏主力军团,从而改变淮南地区的战略态势。

然而,此战本可以打得更漂亮。

早在战前,朱桓就曾建议孙权,曹休撤退必走夹石或挂车,这两个地方地势险,只要以万人设伏,便可全歼曹休率领的淮南军团。

但这个建议,被陆逊否决了(权与陆逊议,逊以为不可)。

事实上,与子午谷奇谋的争议不同,朱桓的这个建议并没有什么风险,且可行性很高,原因有四:

1)曹休战败后,贾逵正是以少量兵力占据夹石,而迫使陆逊大军回撤,保住了曹休的大部队,可见夹石形胜的确像朱桓所说。

2)从地图上看,这一段长江沿岸地势平坦,并无太多险阻;孙权曾两攻淮南,曹魏不堪其扰兵撤合肥新城,其以南地区基本是无人区,所以吴军到达此处很容易。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3)皖城-石亭-合肥新城一线,是长江腹地,除了淮南军团,曹魏大军正面支援较远,而上游侧翼还有朱然的荆州军团,所以,东吴在此伏兵几乎没什么风险。

4)即使设伏失败,没截击到曹休大军,对战役整体的胜负并不影响,因此政治上也没啥坏处,孙权该称帝称帝,并不会受到影响。

况且,朱桓还说,此机会千载难逢,成功的话便可占据淮南,进而窥伺河洛地区(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

不要小看了“割有淮南,以窥许洛”这八个字,要知道孙权一生攻打淮南5次,动用数十万兵力,就想着这一亩三分地,却始终没有实现。

如果说夷陵之战是因为徐盛等人建议太晚、曹丕大军又箭以在弦,而丧失了追击的好时机,那么这次,朱桓的建议在先,东吴又无后顾之忧,陆逊完全可以从容布置。

时间来得及、风险很低、收益很高,孙权军事能力的确不咋样,他看不到还算正常,但战神陆逊却很清楚这个建议的分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贾逵到时,曾率军清除吴军设置的壁垒障碍,可见陆逊并不是完全拒绝了朱桓的建议,他只是没派军队等在那里而已。

所以,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战神陆逊为何不更进一步,干脆派军队提前占据险要截击曹休,实现朱桓说的“割有淮南,以窥许洛”呢?

或许,这正是陆逊想要的结果。

04 总言文事的大将军

如果换做周瑜、吕蒙来指挥,两战胜负或许难料,但只要有胜利的希望,他们一定会同时策划反攻,而不会轻易收回打出去的拳头。

而从刚刚的分析来看,陆逊和周瑜吕蒙的这一区别,并不是陆逊的能力不及周瑜吕蒙所致,而是陆逊主观上似乎更加保守,他不愿意这么做。

事实上,陆逊和周瑜吕蒙的区别还不仅在于此。

孙权自从两征淮南失败后,也很清楚自己的军事能力,军事上很多都是听从下面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

而三大都督给孙权的战略规划,风格却完全不同。

周瑜给孙权规划的战略部署是,打荆州、取巴蜀,结盟西凉,与北方对峙;

吕蒙给孙权规划的战略部署是,北守濡须,西取荆州,全据长江而拒北方、控巴蜀。

但当孙权问陆逊的时候,陆逊却总是说,攻打山越,充实人口,轻徭薄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220年,荆州初平,陆逊上书,建议选拔荆州人才;

222年,夷陵战后,孙权将长江战线一分为二,他自己守建业,而陆逊佐太子孙登长期据守荆州。

222年-229年,在荆州的陆逊仍旧不断上书,建议孙权要忘过记功,宽刑减赋;

230年,孙权想要征讨夷洲(今台湾)、朱崖(海南),问陆逊的意见。陆逊说,不如宽其租赋,蓄力后动;

243年,陆逊又说,“数年之间,国用少丰,然后更图”。

作为很多人心目中的一代战神,前后30余年,除了敌人打上门来,陆逊的上书言事中却几乎找不到军事方面的建议,他的主要精力几乎都在这些文官事务之上。

这很有意思。

是不是说陆逊骨子里就想当个文官呢?并不是。

我们都知道,东吴是领兵制。而每战之后,陆逊最积极的事情,就是扩充自己的兵力。

203年,陆逊招募山越从军,得部曲2000余人;后又征费栈等山越,得精卒数万;220年,荆州战后,招募降兵,“凡数万计”;

嘉禾五年,陆逊、诸葛瑾配合孙权北征无果,诸葛瑾慌得一匹,但陆逊却在紧张地撤退途中攻打新市等县,获数千人,又得江夏赵濯、裴生、梅颐的支党归附;嘉禾六年,鄱阳等三郡郡民反,陆逊又亲往征伐,得精兵8000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表面上看,陆逊这些作为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然而,征费栈之后,会稽太守淳于式上书给孙权,说陆逊强征民人为兵;嘉禾五年之事,连裴松之也看不下去,注解说,陆逊不为孙权张拓形势,却专注于抓几千小民,既不能削弱魏国,还自损了名声。

可见,陆逊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兵,甚至不惜破坏地方法规,不顾国家声誉。

那么,陆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和他屡次战胜而不扩大战果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05 东吴的悖反定律

其实,陆逊的想法,已经很明显了。

一方面,他不择手段扩充自己的兵力,是因为在东吴有兵才有权。说白了,他是江东士族的代言人,而他这么做也是是为了扩大江东士族的发言权;

而另一方面,他一味劝说孙权以江东为根基,宽刑减租,蓄养人口,不盲目对外用兵。

他这么做,一来是为了让江东士族们能更好地扩张势力而不受到法律的惩罚,另一方面是把孙氏政权困在江东,掌握在江东士族的手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这一点,从陆逊的上书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在劝谏孙权不要亲征公孙渊的上书中,陆逊说,奈何独捐江东万安之本业?

在劝谏孙权不要征伐夷洲朱崖时,陆逊说,江东见众,自足图事,远规夷洲,未见其利。

而陆逊的那句“劳万乘泛轻越海,不虑其危而涉不测”,不禁让子彧想起宋江对晁盖说的那句著名台词,“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不如让小弟代劳”,是不是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陆逊等人虽然不敢也没办法完全架空孙权,但实际上,江东士族之心,已经很明显了:陛下垂拱而治就好了,啥也不要管,下面的事我们去做就好了。

东吴虽屡屡战胜,战略态势却日渐窘迫,正是陆逊和江东士族这种态度的结果。

而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陆逊代表的是江东士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孙权的根本利益。

这两者,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共同的地方在于,外敌入侵时,为东吴抵抗侵略?没问题,我陆逊一定倾尽全力

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外敌时,帮助孙权开疆拓土?没门,凭什么用江东士族的鲜血和财富,成就你的帝业。

这便是东吴立国就存在的二律悖反。

这也是当初孙权不愿意让江东士族挑大梁,而费尽心机培养吕蒙、蒋钦等人的原因。

然而,吕蒙死后,淮泗集团后继无人,刘备大敌压境,终究给了江东士族以巨大的机会。

而夷陵之战的大胜,让孙权对陆逊刮目相看,终于放下了戒心,全心信任陆逊。

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以偏将军病逝,鲁肃以横江将军病逝,吕蒙以虎威将军、孱陵侯病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唯有陆逊一路青云直上,一直做到了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死后还得以谥昭侯。

这是时势使然,也是孙权对陆逊信任的表现。

然而,孙权也不是傻子,对于陆逊的这种态度,他渐渐地也发现了端倪。

只不过此时淮泗集团人才凋敝,而江东集团陆逊等人又已经树大根深,没有江东士族的支持,孙权根本不能在江东建立稳固统治。

所以,孙权也不敢贸然拆除陆逊这根大梁。

那么,孙权将如何应对陆逊及江东士族给东吴带来的消极态度呢?他远征夷洲、亲征辽东,真的是老年昏聩还是别有隐情呢?

其中缘由,我们下期再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文/子彧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主传·陆逊传·周鲁吕传·朱桓传》

扩展阅读:

1、少年陆逊的悲哀:孙策杀了他的“父亲”,他却不得不选择辅佐孙权

本文标题: 陆逊战无不胜,为何东吴处境却越来越窘迫?孙权终于发现问题所在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097193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20条)

料友:雪山龍 2021-08-02 01:31
四大都督死時位號,以陸遜最大,其實也因他是唯一在孫權稱帝後才死的,前三位都督死時,孫權只是吳侯,難道封他們為侯?
料友:流星恒星雨 2021-08-02 04:30
吴蜀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料友:Isaac 2021-08-02 05:26
总觉陆逊善守不善攻,夷陵之战因为刘备大意才让他有机可趁,刘备败后退守白帝城就曾与左右说过,“朕之不察,成竖子之名”,由此可见刘一直都轻视对手才铸成大败;石亭之战如同一辙,曹休不可一世同样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最后结局与刘备当年一样,大败而归,这便是骄兵必败的的结局。所以,陆逊为帅,守国有余,扩展无力,称为战神太过,良帅更为合理些。
料友:最佳男主角 2021-08-02 07:08
谁都不是傻子,兔死狗烹的道理谁都懂
料友:半块板砖 2021-08-02 07:26
江东集团是被征服的,孙策孙权两兄弟是对陆逊有所提防的,抵抗侵略保疆土的功劳足以震惊孙权了,如若再开疆拓土,那岂不是功高盖主?孙权还能睡得着觉?后来,陆逊一不小心,踏入孙权的立嗣之争而招工来杀身之祸,就说明了问题。
料友:最佳男主角 2021-08-02 07:47
任何统治者都要平衡氏族集团
料友:雪山龍 2021-08-02 08:12
你杀了关羽杀了也就杀了,你具然拿头去曹操那里邀功然后全世界都知道你虚弱了
料友:我们在路上 2021-08-02 08:19
诸葛瑾是淮泗集团的?——你还能不能再扯一点? 东吴怎么窘迫了?孙权动辄狂饮,过得很滋润啊。
料友:宗稳 2021-08-02 08:57
小编,你看的是三国演义不是三国志,别出来丢人了。
料友:段公子 2021-08-02 10:07
很简单,陆逊是江东四大家族的人,发展重心在吴越,一旦经略两淮,那么江东士族不但要出人出力,还要损失利益,江东士族没有进取心。想守成,并不想争天下
料友:独钓寒江雪 2021-08-02 10:15
别把西域划进去行不行?你有直接管辖吗?你收的到税征的到兵吗?你这么喜欢画,西伯利亚也划进去
料友:Isaac 2021-08-02 10:56
陆逊不想着报祖父的仇,孙十万就谢天谢地了,还指望陆逊真的给他鞠躬尽瘁
料友:菠萝dee 2021-08-02 11:04
后继无人了
料友:期待秋天 2021-08-02 11:15
深度好文
料友:流星恒星雨 2021-08-02 12:08
一个武官提太多文治的方案,就显得格局大了,只有孙权才能统筹文治和武功。作为大都督,就要化身利剑,能打的时候保证胜利,不能打的时候创造条件也要打一打再回来守住。你是剑和盾,其他的少管为妙。
料友:大哥 2021-08-02 12:30
好文!
料友:雪山龍 2021-08-03 11:25
陆逊是孙策的女婿,孙权一直是对他有防备的,毕竟跟司马师无后不一样,孙策是有儿子的,搞不好陆逊会支持自己的小舅子夺了孙权的位,而且还是师出有名
料友:段公子 2021-08-04 08:03
陆逊是东吴四大门阀贵族之一的陆氏,不受孙权打压对不起皇权的
料友:腾讯网友 2021-08-05 13:41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有内容。江东这个地方历来都是自守之贼,看家护院还行,要想打出去,当地人是发自内心的不愿意的
料友:Isaac 2021-08-06 13:00
111
相关文章
民国最会娶老婆的人:一生4位夫人,个个带来好运,如今家喻户晓
俗话说:“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意思是插秧的时候,苗如果非常优良,那么谷子的产量就会特别好;结婚的时候,娶了贤惠的妻子,那么你后半生就有福气了。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简直就是“幸运爆棚”,他的一生共有4位夫人,每一位都给他带来了好运,财运
标签顾维钧,民国,黄蕙兰,顾晴川,唐宝玥,张润娥,张衡山,严幼韵
柬埔寨王室的情史才是活色生香,拉玛十世望尘莫及
泰国国王拉玛十世至今结了五次婚,有七个孩子,因此被人诟病病,说拉玛十世是花花公子。其实拉玛十世这种事儿和柬埔寨王室比起来,真是弱爆了! 柬埔寨王室的情史才是活色生香,很多王子公主都不止结一次婚,而且爱情婚姻多姿多彩,错综复杂,能让拉玛十世望
标签西哈努克,拉玛十世,帕花黛薇公主,蓬珊莫尼公主,诺丽亚公主,莫尼克,甘霍,阿伦拉斯美公主,拉那烈亲王,西哈莫尼
明兰晚年幸福吗?你看原著中顾廷烨被蜀候塞妾,他干了啥缺德事?
导语:知否之中,墨兰最后不幸福,我们是有目共睹的,生下四朵金花,朵朵低嫁,而梁晗家最后也是没落了。实际上,从个人性格上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到一些东西,就拿墨兰嫁的梁晗来说,烂泥扶不上墙,就是个绣花枕头,这种人怎么可能成的了大气?所以在最后,梁晗
标签顾廷烨,明兰,蜀侯,梁晗,墨兰
宋氏六姐弟:三姐妹关系破裂,三兄弟却很和睦,妻子个个如花似玉
世人都知道宋家有三姐妹,她们因为丈夫名流青史,却也因为丈夫而关系破裂,她们的故事流传了几十年,正所谓江山美人,可能大家的目光都被姐姐们吸引住了,其实宋家还有三兄弟优秀程度不比姐姐们差。 宋嘉树,别名宋耀如,是宋氏家族的掌门人,原本他不姓宋,
标签宋嘉树,宋庆龄,宋美龄,孙中山,宋子文
她曾是中学校花,18岁嫁叶挺,生9子女,39岁与夫共遇难!
在"说历史的女人"第1576期,笔者曾介绍了叶挺将军的结发妻黄春的故事,本文接着介绍叶挺的第二位夫人李秀文。单从爱情的角度讲,相对于不幸的黄春,李秀文是幸运的,她曾是中学校花,18岁嫁叶挺,生育了9个子女,39岁与丈夫共遇难! (一)当英俊
标签叶挺,李秀文,黄春,孙中山,李章达
好友去世,北大校长果断抛发妻娶遗孀,婚礼上一句话让人贻笑至今
1898年,创办北京大学,起初命名为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史中的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从1919年,受蔡元培校长的委托,蒋梦麟多次担任代理校长。 虽然是代理校长,在蒋梦麟值校期间也是“战功赫赫”。 师生运动、移校南京等,并且还成为了至今
标签北京大学,蒋梦麟,发妻,徐贤乐,大学,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