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不入八分公爵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

看清朝历史资料时细心地读者都会发现,清朝历史资料中经常出现奉恩辅国公或者不入八分辅国公,很多人都纳闷,为什么一个辅国公爵位能整出两种说法来?奉恩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特色的封爵不入八分公和入八分的区别。

不入八分公主要是清朝的宗室爵位,而清朝的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等,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加云骑尉和不加云骑尉的奉恩将军共十二等的宗室爵位。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并不止单有不入八分辅国公,还有不入八分镇国公,其实自不入八分辅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往下的爵位都统一叫作不入八分公。既然叫不入八分公,那也就应该还是有入八分得了,这就得从清朝的爵位制度说起。

清朝的爵位制度虽然承袭于明朝,但与明朝又不太相同,清朝为了防止皇室宗亲权力地位威胁到皇帝,因此清朝采用的是降爵承袭制度,即如果父辈受封的是亲王爵位,那子辈承袭爵位就得承袭的是郡王爵位。

除了降爵承袭,清朝还有十二家世袭罔替的王爵,世袭罔替也就是其子孙后代不用降级承袭爵位,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铁帽子王。

在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这两个爵位之上的都属于是入八分的爵位,也就是说从亲王到这两个奉恩国公爵位都是属于清朝宗室的高等爵位,而这两个国公爵位之下都是不入八分爵位。

如果祖辈受封的是亲王爵位还不是铁帽子王,那他的嫡长子一系子孙后代最低爵位只降到奉恩镇国公就不再降了,成为世袭爵位,郡王的嫡系子孙后代则是降爵到奉恩辅国公则不再降,以此类推,多罗贝勒和固山贝子的嫡系子孙后代就是降爵到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从这里就能看出,不入八分公爵位主要是为了迎合高级爵位承袭递降而设置的门槛。

那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与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又有什么区别呢?所谓八分指的是八种待遇。

清朝的八分分别是朱轮、紫缰、宝石顶、双眼花翎、牛角灯、茶搭子、马坐褥和门钉这八种待遇。在清朝十分注重身份地位,不同身份地位也就有着不同的待遇高下。

朱轮和紫缰就是红色的车轮和紫色的马缰绳,这就是和出行有关系。

都知道清朝有官服官帽,一品大官的帽子顶镶嵌的是珊瑚,也就是珊瑚顶,而皇室宗亲的国公爵位以上都是超品,因此他们帽子上镶嵌的是宝石,要比珊瑚更高级。

清朝时期官员帽子后面的羽毛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只不过一般官员都是佩戴都是羽毛而已,王公贵族却都是带有孔雀羽毛类似于眼孔似的花翎,因此称之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其中以三眼花翎最为尊贵。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一般的外姓大臣是很难得到花翎赏赐,一般的朝廷重臣也只得到单眼花翎赏赐。最能说明花翎象征身份地位尊贵的一件事就是康熙时期,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帮助康熙收复台湾,以军功被封为靖海侯,但是施琅居然上书康熙,表示想用靖海侯的爵位换取双眼花翎的赏赐,最终康熙感念施琅立下大功,特许施琅佩戴双眼花翎,并且靖海侯爵位还是封给了施琅。

从施琅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双眼花翎在当时人心目中就能抵得上一个侯爵,可见这种待遇有多么高。清朝历史上外姓大臣被赏赐戴三眼花翎不过七人,被赏赐戴双眼花翎的也不过二十多人,可见这个待遇在清朝有多么吸引人。所以八分中的顶戴花翎就是指的服冠仪容区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牛角灯就是夜晚使用的射灯,茶搭子是属于保存热水用的,当该相当于现代的暖壶,马坐褥就是骑的马鞍辔下垫的一层褥子,这些都是也都是和出行有关系。

门钉是府上大门的钉子,在清朝这也是有着森严等级规定的。皇帝家也就是紫禁城皇宫内的大门门钉都是九行九列也就是九九八十一颗门钉,亲王家的门钉数量仅次于皇宫的门钉数量,是九行七列七九六十三之数,郡王爵位到奉恩辅国公这一级别府上门钉数量是相同的,都是七行七列七七四十九颗门钉,不入八分公爵府上门钉都是五行九列五九四十五颗门钉。

门钉数量礼制属于住这一方面,所以清朝这八分囊括了衣食住行中的衣、住、行,这三样也是最直观能从外在区分出爵位品级身份地位高低。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不过除了这八分区别待遇之外,在平时重大的国家典礼上,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是可以直接列队站在皇帝身边的,也就是说距离皇帝更近一些,而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在这种时刻是只能跟随本旗旗主站队的,是没有资格在皇帝眼前出现的人。

还有就是不入八分公基本很少在朝廷兼着差事,权力上与闲散宗室没太大区别,只是经济收入上比闲散宗室高了不少,而且入八分的这些人也就是亲王到奉恩辅国公是必须留在京城不得擅自离京的,而不入八分的这些人是可以随意留居外地。

但是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与对应的奉恩镇国公和奉恩辅国公在经济收入待遇上是一样的,只是差了身份地位上的区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清朝的宗室爵位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即功封、袭封、恩封、袭封。

功封就是像清朝最初八大铁帽子王似的,清朝初期这八大铁帽子王基本都是靠为清朝开国立下的军功而获封世袭罔替资格,这就叫做功封。闲散皇室宗亲可以通过立功来获取爵位册封,而这时候同样是立了功也得看你和皇帝的血缘关系远近,如果是血缘关系比较远的皇室宗亲,那基本上就是被封为不入八分公了。

袭封就很简单理解了,就是老爹没了找儿子来承袭爵位,但是清朝的爵位除了那十二家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之外,其余爵位都是需要世袭递降的,也因有了这个制度,所以袭封几代人之后,按照世袭递降的规则也就降到不入八分公了,当然这个规则的话得是初始爵位在郡王以下的爵位,最终世袭递降到不入八分公。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恩封就是有皇帝直接册封的爵位,当然,这里面通常都是皇帝的近亲,比如皇帝的兄弟或者叔伯这些人,而且恩封一般封的爵位都很高,不入八分公这种低级爵位是根本不值得皇帝恩封的。

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中怡亲王、庆亲王、恭亲王、醇亲王这四家都是靠皇帝恩封的,就比如雍正的十三弟初始怡亲王胤祥,他在康熙时期没有封爵,是雍正继位后,他深得雍正喜爱,所以被恩封为怡亲王,并获得了世袭罔替资格,这就叫恩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考封则是清朝皇室内部举行的爵位考试制度,也可以算作是皇族内部的科举制度。考封制度非常严格,分别考查皇室宗亲的翻译也就是满汉文水平、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这三类。

清朝实行的世袭递降的规则承袭爵位,但也只有一个儿子可以承袭,可是清朝的这些王公贵族都生了很多儿子,那么其他儿子怎么办?想获得爵位就得走考封这条路。

考封也并不是随便封的,它是有一定的基准值,比如亲王嫡福晋所生的幼子,按照规矩他应该受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但是他想封这个爵位,必须三项考试全考优才能顺利获封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如果两优一平,就降一等承袭爵位;如果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就降二等承袭爵位;如果是一优一平一劣,这就降三等承袭爵位;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者,那就不用想着要封爵了,直接停封了,变成闲散宗室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如果是最末等的奉恩将军爵位,那他除了承袭爵位的儿子之外,其他儿子参加考封参考基准值就是云骑尉了,而且不管考得如何,只要不是最差,就基本能获封小爵位云骑尉。这个爵位属于清朝抚恤因公殉职烈士子女的爵位,相当于正五品官的俸禄。

而清朝的爵位国公以上爵位都属于超品,收入非常丰富,从镇国将军到奉恩将军就是一品至四品官的待遇,清初时期闲散宗室是没有收入,乾隆之后,特意加恩赐闲散宗室享受从四品官职俸禄。

看到这个是不是会觉得如果闲散宗室只能考封到云骑尉岂不是亏了,那可就是五品官的俸禄,还没有闲散宗室俸禄高,其实不是这么理解,闲散宗室如果考封得到云骑尉就等于拿了两份收入,云骑尉并非皇室宗亲爵位,这算是他的额外收入,在皇室宗亲中还等于是闲散宗室,继续拿那笔钱。

在考封制度之下,清朝很多皇室成员都考到四五十岁没考上还在继续努力获得考封,所以考封是一种激励皇室成员的制度。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实考封和爵位世袭递降是清朝严格限制皇室宗亲发展的制度,它有效的遏制了皇室成员成为国家财政负担累赘。在这两种制度之下,清朝皇室成员中有爵位的人比例被压缩到了6.3%,而不入八分公爵位的人占比达到了75%,清朝皇室成员有93.7%的人都是闲散宗室,没有封爵。

虽然乾隆之后规定闲散宗室也可以享受到从四品官的待遇,对国家财政上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但是清朝这样也比明朝亲王的一子袭爵,余子降一级袭爵要好得多,明朝的爵位制度造成了大量皇室成员享有很高级的郡王爵位,最终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很大负担,而清朝在这方面比明朝做得要好多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所以综上所述,清朝设置不入八分公主要就是为让爵位世袭递降能有多降袭几代人,每多降一级,国家财政就能少一笔负担,这也是清朝为了国家财政减负所设置,虽然表面上看似缺少了身份地位和排面,实际上是为了减少国家的负担。

再有一个设置不入八分公爵也能削弱皇室宗亲的权力,要知道不入八分公爵在身份地位上与入八分的差了不少,这样威信力也就大不如前者,而且还不需要在朝廷兼办公务差事,也就是不让插手政治,可以随意出京,说白了设置不入八分公爵初衷就是让这些皇室成员做一个富贵闲人,没事拿钱去游山玩水吧,别总在皇帝眼前晃悠,毕竟皇室成员对皇位就有一定威胁。

因此清朝的这些制度规矩使得皇室成员没有对皇权产生威胁,清朝其实在这方面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参考资料:《大清会典》、《清史稿》、《啸亭杂录》、《清实录》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本文标题: 清朝的不入八分公爵的爵位是怎么来的?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爵位?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082997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叔叔是军委一把手,他踩了警察局长小老婆的脚,局长打他三耳光
叔叔是军委一把手,他踩了警察局长小老婆的脚,局长打他三耳光 蒋介石是一位传奇人物,集权力、地位于一身,他担任过许多要职,比如:国民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民国总统等。他长期担任军委一把手。 蒋介石出生于奉化溪口镇玉泰盐铺,
标签军委,陆连奎,蒋国柄,蒋介石,蒋介卿,蒋肇聪
古代皇帝为何都自称“朕”,老教授:你把“朕”拆开读,就明白了
公元前2070年,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开始出现,夏朝的皇帝自称为“后”,第一位君主为夏后氏,《竹书纪年》记载的君主都会冠以“后”,比如“后启”、“后羿”、“后少康”、“后发”等等。 商朝建立后,出现了“帝”的称呼,在古人的思想当中,“帝
标签皇帝,自称,刘邦,纣王,夏朝
切格瓦拉牺牲时的现场老照片:牺牲后还被羞辱,胸前弹孔清晰可见
切·格瓦拉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之一,他1928年出生在阿根廷的一个大家族,生活富裕。1953年,他完成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医学学习,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做一名医生,而是毅然放弃所有,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在与卡斯特罗兄弟带领古巴
标签切·格瓦拉,老照片,革命,玻利维亚_历史,古巴_历史,卡斯特罗
德国人对秦始皇陵核磁扫描后,发现了陵墓内的一个大秘密!
秦始皇的陵墓一直被看作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精巧奇特的陵墓之一。 出于保护性发掘的需要,考古工作者有意放慢了速度。 这也让陵墓直到今天依然能带给我们惊喜。毕竟,秦始皇墓葬的每一个新的发现都足够震动天下。 之前,中德考古专家通过对秦始皇
标签秦始皇陵,陵墓,德国人,石甲胄,嬴政
比秦皇陵宝贝还多的帝陵,里面可能藏着小半个中国,皇帝并不出名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一共诞生了四百多位皇帝,这些皇帝在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修建一座豪华的陵墓。比如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他13岁登基成为秦王后,就下旨给自己修建陵墓。可是这个陵墓动用了几十万人,一直到秦始皇驾崩,修建了39年都
标签陵墓,武则天,李隆基,李唐,秦始皇陵,李显
25岁追杀曹操,29岁追杀刘备,46岁追杀孙权,这位猛将是啥来头?
东汉末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汉室衰微,群雄蜂起。在几十年的厮杀之中,终于在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在此期间涌现了许多的智谋之士和大将之才,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武将则有五虎上将等,吴国则有太史慈,甘宁,
标签曹操,刘备,孙权,张辽,吕布,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