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商鞅早80年变法,夺秦国1/2土地,因后期重用儒家而衰败的大国

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权更迭比较快的一个时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纷纷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方的诸侯势力都在企图在动乱的时代大背景下扩张领土,因为那个时候诸侯国的命运不是侵吞就是被侵吞。所以各个国家都在努力的发展经济,且不是能够扩充版图,至少要保住现有的领土不被侵吞。

各个国家之间的纷争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个时候科学技术远没有这么发达,国家发展依靠的基本上就是农业,农业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而且农民基本上是看天吃饭。

后来商鞅变法使得秦国的国力大增,为后续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其实商鞅并不是战国时期改革的第一人,比商鞅早80年就有李悝变法,魏国因此也雄霸一方,夺去了秦国1/2的土地,因为后期重用儒家而衰败,魏国也失去了强国的地位。

入朝拜相

李悝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魏国推行变法改革,促使魏国从众多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魏国在没有实行变法之前,一直都是诸侯国中实力比较弱的那一个,魏文侯虽然有想努力发展民生,让国家实力更加强大的心,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治国良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成想魏国的一场大火改变了一时积贫积弱的魏国现状。

魏国有一个宝库,里面存放是历代魏国君王留存的宝物,是魏国压箱底的家当,可一场大火让几代人的资产化为了灰烬。就在魏文侯伤心不已的时候,有人则说这未必是坏事,此言一出就引起了魏文侯的注意。

说这话的人是公子成父,他引经据典的给魏文侯讲述了藏富于民的道理,好在此时的魏文侯也确实有治国安邦的想法,所以他欣然采纳了公子成父的意见,打算好好的把魏国治理成诸侯国之间的强国。不过公子成父并没有把自己抬高,而是向魏文侯推荐了李悝。

李悝从此进入了魏国的朝堂,最高官至宰相,他也开始用谋略帮助魏国走向强国。魏国的国力不行,那就增强国力,只有国家的资本雄厚了,才有谈其他当面的资本。

“尽地力”、“平籴法”是李悝在发展农业上的重大贡献。简单的六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是历朝历代君王都不可超越的真理。

推行改革

“尽地力”就是鼓励农民深耕细作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实力对比除了军队数量,就是粮食的储备量,毕竟充足的粮食是定国安绑最大的底气。

民以食为天,鼓励农民能力提高粮食的产量只是第一步,保证农民衣食无忧。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多了,卖不出去怎么办?粮食丰收势必会造成粮价低,这样就会打击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李悝相应的推行了“平籴法”,也就粮食丰收的时候,国家以平价收购粮食,以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国家再以平价将粮食卖给农民,如此一来,国家和人民的生活都有了保障。

不得不说李悝的这一思想太有价值和意义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此举就稳定了民心,民心稳了,国家自然也就稳定了,这一点就跟我国现行的粮食收购最低价格一样。

“尽地力”、“平籴法”这六个字在当时社会而言是十分新颖的,李悝把重农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我国历都是农业大国,谁能解决农民的问题,都是当之无愧的功臣。李悝做到了,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农民种地的热情,而且稳定了一个国家最大的群体,使得国家的发展有了坚实的根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悝也注意到了这一社会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权贵实行的都是世袭制,也就是说有人生来注定是王侯将相,有人出生就注定了身处社会底层。所以有的权贵安享高官厚禄,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有抱负的人则是报国无门。

李悝通过在农业方面的变革使得民心稳定,国家富足,如果再能充分的调动人们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热情,那么这个国家必将走向强盛。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这是李悝提出的用人之道,如此一来虽然没有彻底改变世袭制,但是至少给有才者提供了跻身朝堂的机会。

这个改革可以说触动了当时很多权贵的利益,所以推行起来是困难重重,不过有魏文侯的鼎力支持,这样的改革举措在艰难困苦中还是落地了,因此也激发了国家的人才活力,致使魏国上下人人争相建功立业,收益良多的自然是国家。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成绩斐然

除此之外,李悝在军队上和法治上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在各个方面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李悝变法成功了,最明显的结果就是魏国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成为了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按照李悝的最初构想,实现国家富强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开疆拓土。公元前419年,魏国在李悝的建议下,开始了扩充领土的计划,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侵吞秦国。

以魏国当时的国家实力,想要侵吞哪一个国家的领土都不是难事,经过多年的征战,魏国夺取了秦国1/2的土地,而且将秦国压制了长达80年之久。除了秦国,魏国还侵占了周边一些国家的领土,这个时候的魏国可以说是傲视群雄。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李悝变法所取得的成绩十分的显著,魏国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强国。也许是魏文侯一直都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伟大抱负,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现状;也许是多年的改革、战争等高强度的国事让魏文侯心生厌倦,就在魏国的领土不断扩张时,魏文侯却一改往日的治国方略,开始重用儒家。

儒家思想治国跟法家完全不同,但一时半刻两种思想治国的差异不会很快的显现出来,毕竟李悝变革给国家到来的红利还在持续。等到魏国明白儒家思想治世的弊端之后,为时已晚。

不是说儒家思想不好,而是不适合当时的社会,那个时候每个诸侯国都有虎狼之心,哪个国家都别想偏安一隅。

魏国后期重用儒家而导致衰败,与之相反的是80年后秦国开始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很大程度就是承袭了李悝变法的思想,不过他在李悝变法的基础上,结合秦国的实际情况又加以变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众所周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地提升了国家实力,秦国在强大也走上了开疆拓土的老路,不过秦国的计划比魏国大,秦始皇的目标是统一六国。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秦始皇统一了六国,曾经风光无限的魏国不复存在。有时候历史的发展看得不可违逆,有时候历史的发展也往往就是统治者的一念之间。

如果当年魏国沿着李悝变法的路持续的走下去,也许统一六国的就不是秦国,亦或者说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将会滞后很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小结: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李悝遇到魏文侯也不能说完全不对,在最初魏文侯还是十分支持李悝变法的,李悝也没有辜负魏文侯的重托,将魏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变成了一个称霸一方的诸侯强国,鼎盛时期侵吞了秦国1/2的土地,后期因为重用儒家而衰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历史不可更改,但是后世人却能从历史事件上吸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本文标题: 比商鞅早80年变法,夺秦国1/2土地,因后期重用儒家而衰败的大国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078552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古代有一“菩萨皇帝”,40年不近女色,死因沦为千年笑柄
古代有一“菩萨皇帝”,40年不近女色,死因沦为千年笑柄 说起古代的皇帝,想必很多人都表示羡慕,因为皇帝掌握着一个国家最高的权力,并且可以吃得好穿得好,生活的那叫一个滋润,不过古代帝王也不都是你想象中的那样,有昏庸的, 也有英明的;有当过木匠
标签菩萨皇帝,皇帝,萧衍,侯景,萧正德
李俊成泰国国王后,为何没将幸存的梁山兄弟接去享福?原因很简单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梁山头领分别为白衣秀士王伦、托塔天王晁盖和及时雨宋江,而具备头领本领和风范的还有豹子头林冲、玉麒麟卢俊义。除此之外,还有一位牛人,他其实最适合成为梁山头领——混江龙李俊。 李俊原本
标签梁山好汉,宋江,李俊成,李俊,泰国国王
三国最不能杀的3个人,孙权杀一人,曹操杀一人,关羽杀一人
战乱年代,人的生命很廉价,不仅战场上,会随意被对手杀掉,平时稍不注意,就会被别人杀掉,而曹操、孙权等枭雄,具有生杀大权,只要不合他们心意的人,他们可以随意杀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他们都可以杀掉,这3个人,是不能杀的,但孙权、曹操、关羽各杀
标签关羽,孙权,曹操,三国,刘备,蜀汉,庞德,华佗
唐朝有多开放?现代人可能不敢想象
提起唐朝,总是免不了想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气磅礴,也会想到唐朝女性前卫性感的穿衣风格,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皇临朝,海纳百川的中外融合等。 但是唐朝人究竟有多开放? 唐朝的社会风气 首先可以从衣着说起,唐朝女性的衣服,大多特征
标签唐朝,武则天,李隆基,唐高宗,李世民,杨玉环,白居易
项羽刚死,刘邦为何就杀了这位恩人?史学家:换来汉朝400年天下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能挺直身板,睨视天下了,因为他的死对头项羽死了! 对项羽,其实刘邦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多年来项羽如大山一样,压得他根本抬不起头来——丢父抛妻、走彭城、逃荥阳、划鸿沟、战垓下!如今项羽终于自刎乌江了,但刘邦却依然感觉不踏
标签项羽,刘邦,丁固,汉朝,季布
秦始皇去世仅3年大秦便亡了,如果这3年他没死,能力挽狂澜吗?
秦始皇去世后的第二年,陈胜吴广就发动了著名的大泽乡起义,并且经过三年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大秦帝国不复存在。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秦始皇晚死三年,那么,秦所面临的农民军还能否推翻秦朝呢? 图片:秦始皇嬴政人物漫画 一、秦始皇的能力 其实,探讨这
标签嬴政,秦朝,陈胜,刘邦,赵高,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