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当年支援了新四军多少人?115师一半王牌部队,附带1大将

1941年1月14日,新四军军长叶挺以及政委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教导团、特务团和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的各两个人共9000余人的奉命北上。

在新四军行至茂林地区之时,被早已预先埋伏在这的国民党反动派共8万人团团围攻,新四军虽英勇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谈判的过程中被软禁,政委项英和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余下的战士除2000余人成功突围之外,大部分或被俘虏或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

1月17日,老蒋更是倒打一耙地将“内战”的罪名安到了新四军的头上,将新四军诬陷为“叛军”,并要将新四军军长叶挺移交军事法庭。面对老蒋的无耻行径,我党同老蒋作了坚决的斗争,既然老蒋不承认新四军,那我们就自己建立新四军军部重铸华中抗日力量。

在皖南事变之后不久,党中央就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由陈老总任军长,刘少奇任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军部是重建了,可是此时华中新四军的处境也很困难,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总计就5万人,如今又损失了7000多人,假设反动派继续想要制造摩擦的话,那么新四军就连自保都困难。

因此为了重建新四军军部,也为了支援华中的抗战力量,党中央决定抽调一部分八路军支援华中的新四军,并发展华中的军事力量,也正是有了华北八路军的支持,新四军在华中的军事力量迅速发展到了9万人。

在这之中,对于新四军支援最多的还当真是115师:抗日战争时期129师是八路军三个师之中公认打得最好的,可是从发展上来说远远不如115师;在抗战开始之时,林总就带领115师打了平型关大捷,可是不久之后由于林总被阎锡山的队伍误伤了因此直到1942年一直在苏联养病,由陈光代理师长职位。

不过强将手下无弱兵,115师虽然没有林总的指挥,可是在这之后依然发展的不错,其中副师长聂荣臻聂帅后来开辟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这就是华北野战军的前身;政委罗荣桓率领部队开辟了山东军区;而另外一支劲旅则开辟了晋鲁豫抗日根据地,在皖南事变之后这支部队则成为了新四军的主力部队,成为了新四军的“王牌劲旅”之一,而这支部队就是115师的344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

可以说为了支援新四军,115师把自己最精锐的王牌都给“搭”进去了一半,而罗荣桓政委还顺带着“送”了新四军一员开国大将:黄克诚。

八路军之中的新四军部队

1940年6月,刚刚从太行山到达晋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黄克诚还未洗下征程就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率领八路军第二纵队南下建立协助新四军扩大苏北军区。

八路军第二纵队当时是115师的主力部队,他的前身就是115师的344旅,旅长是大名鼎鼎的徐海东,政委则是黄克诚,不过鉴于徐海东身体一直不好,344旅的事务一直都是黄克诚在管理。

当时,为了革命战争的需要,115师几乎是“四面开花”开辟革命根据地,在南下支援新四军之前,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115师将第344旅一部、晋鲁豫支队、独立游击队、抗日决死第二纵队混编组成了第二纵队,由黄克诚领导刚刚从太行山赶到晋鲁豫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不过在1940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之上,党中央又发出了新的战略方针“巩固华北,发展华中”,而收到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之后,大批的华北八路军开始大规模南下,而刚刚开辟了晋鲁豫根据地的黄克诚还未喘上一口气就南下开启了新的征程。

在接到命令之后,黄克诚就立马调兵遣将,率领纵队机关和纵队教导营共1.2万余人率军南下,在1940年6月27日,黄克诚的这支部队同彭雪枫带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胜利会师并合并为八路军第四纵队。

就在1940年7月20日,根据中央的部署,黄克诚将自己一半的主力留给彭雪峰之后继续长途跋涉越过津浦线进入皖东北,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而原彭雪枫的第四纵队共1.7万人活跃在苏皖地区。

1940年8月16日,根据党中央的精神,黄克诚领导的这支部队又与活跃在涡阳以北、津浦路以东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以及“苏皖纵队”合并改称为“八路军第五纵队”,整个纵队共计2万人,黄克诚把他分成了三个支队9个团,黄克诚兼任司令员和政委。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新生的新四军

1940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此刻华中新四军的有生力量几乎遭到重创,部队不足5万连自保有困难。

在皖南事变发生之后,为了重建新四军军部以及新生的新四军,党中央决定将原先活跃在苏北和皖东北一带的八路军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充实新四军的力量,这其中就包括了彭雪枫的第四纵队,黄克诚的第五纵队,这大部分战士都是当年115师南下支援新四军的部队此刻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达到了3.7万人,同时八路军115师教导第5旅也被奉命编到了新四军队伍之中,军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兴初。

皖南事变之后,总计不到5万人的新四军而有了八路军队伍的充实之后一下子扩编到了9万人,缓解了新四军当时的窘境,在这之后中央将新四军改编为7个师和一个旅: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其中第一师就是新四军是原新四军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合编而成,全师1.3万人,师长为粟裕大将,政委是刘炎;

新四军第二师前身也是新四军的第二支队,师长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全师1.5万人。

而第三师就是由原来黄克诚带来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而来,原来的三个支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七、八、九旅,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的,黄克诚的排名在大将之中也仅仅次于粟裕和徐海东,著名的“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就是黄克诚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的战士,在绝境之中硬抗日军1000多人,全师约2万人

而黄克诚的另一支队伍八路军第四纵队就是彭雪枫领导的那支在后来改编成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第四、五、六旅分别改编新四军第十、十一、十二旅,全师1.5万人。

第五师是由武汉外围的游击队改编而来,虽然以前都是游击队不属于八路军正规部队序列,可是整编之后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游击战和运动战是第五师的拿手好戏,李先念兼任师长和政委,全师1.4万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第6师由长江以南的游击队组成,全师6000人,师长由谭震林担任。

第7师是长江沿岸的新四军和游击队合编而成,师长张鼎臣,全师0.3万人。

外加上罗荣桓元帅“送”给新四军的“王牌旅”梁兴初的教导旅之后被改编成新四军独立旅,全旅5000人。

新四军王牌赶赴东北,剩下的组建三野

皖南事变之后,八路军115师总计有将近4万多人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为新生的新四军提供了助力,并扩大了苏北和华中军区。

1945年,黄克诚大胆向中央建议要抓住有利时机立即抢占东北,东北一定则中国可定,9月19日,中央也做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将山东军区的部分主力和黄克诚的第3师调往了东北。

1945年10月30日,中央决定将新四军第五师和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等部整编为中原军区,调离新四军建制,归中央军委直接管辖。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至1947年1月下旬至2月3日,中央将新四军山东军区以及所属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总计12个纵队,至此新四军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他的番号最终也被取消。

本文标题: 八路军当年支援了新四军多少人?115师一半王牌部队,附带1大将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048851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8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298 2021-07-06 15:17
百战雄师。
料友:子君 2021-07-06 16:34
小编,你的第一段说的是人话吗?你解释一下老子看不懂!
料友:隐隅 2021-07-06 16:39
行文应严格遵守历史事实:一,八路军时期林彪是115师师长,不叫林总。二,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是陈毅,不叫陈老总。三,元帅在我军序列中出现,是一九五五年以后的事,抗战时期就称聂荣臻为元帅,实为不敬。
料友:阿白 2021-07-06 21:02
说得糊涂涂。
料友:阿白 2021-07-07 02:20
这些年一直没整明白的问题,小编的这篇文章里又出现了,看来小编的历史资料比较齐全。请问,叶挺奉谁的命北上?行军路线以及经过哪些区域?谁批准的?
料友:秦时明月 2021-07-08 13:35
皖南事变后344旅南下支援新四军,到了45年9月已经成为新四军三师的344旅又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北上东北加入东北民主联军。这是不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啊"
料友:秦时明月 2021-07-08 19:23
面对八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依然有两仟人成功突围!可见新四军有多勇敢!!!这是活下去的希望支撑着他们!活下去,保存生命才能最终战胜蒋介石的国军!事实不正是这样吗?!
料友:咫尺天涯 2021-07-09 23:44
新四军奉命北上的时间是1941年1月6日而不是文中的1月14日。此文连最严谨的时间都写错,可见现在审稿人的水平之低。
相关文章
琅琊榜:即使没有林殊,静妃也会向梁帝复仇,你看她戴了啥头饰?
导语:世界上唯有两种力量最可怕,一个是爱,一个是恨,支撑起《琅琊榜》的整个剧情结构的,便是这两种深邃到极致的感情,林殊的恨,以及静妃的爱,因为同一个人,这两个聪明绝顶之人强强联手,只为了向同一个人复仇,以最优雅的姿态,逼迫来梁帝向大将军林燮
标签静妃,琅琊榜,林殊,梁帝,林燮,她戴
李大钊牺牲后留下5个子女,他们命运如何?长子官至正部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先生的这句话,是他写给自己 的勉语,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短暂却绚烂的38年人生中,李大钊率先扛起了马克思主义旗帜,领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引领培养出无数革命青年,对中国民族解放事业,厥功至伟。 当然,李大
标签李大钊,李葆华,革命,陈独秀,赵纫兰
杜聿明晚年回忆:淮海战役的失败,蒋介石要负主要责任!
1948年11月6日开始的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但它却起着一锤定音的作用,淮海战役爆发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至淮河的广大地区之上,在这一场很多个“最”的战役中,国共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整
标签杜聿明,淮海战役,蒋介石,徐州地区,解放军
《大决战》杜聿明历史原型:与林交战多次,淮海战役被俘
《大决战》杜聿明历史原型:与林交战多次,淮海战役被俘 文/无计读史 热播剧《大决战》中,杜聿明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他与林彪交战多次,两人都视对方为可敬的对手。不过从北伐到抗日战争再到现在的解放战争,杜聿明常年征战身体上早就出现了不少病痛,
标签杜聿明,淮海战役,大决战,蒋介石,中国人民解放军,林彪
汉王朱高煦:9个儿子被朱瞻基处死,本人被烧死在铜缸中
1426年,汉王朱高煦被烧死在300斤重的铜缸中,王妃韦氏及其9个儿子全部被处死。藩王起兵“靖难”,朱高煦没有父亲朱棣那么幸运,他不但没能夺取皇位,还被侄子朱瞻基处死,且牵连子孙后代,着实可悲。 朱高煦,朱棣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徐达的长女徐皇
标签朱高煦,燕王朱棣,汉王,朱瞻基,靖难,朱高炽
慈禧吃西瓜有多奢侈?哪怕亚洲首富也学不来,难怪大清会亡
每到炎热的夏天,满大街又要开始卖西瓜,关于西瓜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神农尝百草说,神农无意中吃到西瓜,发现西瓜水多肉稀就叫这种瓜“稀瓜”,后来传着传着变成“西瓜。” 第二种是产自非洲干旱沙漠地带说,4000年前,古埃及人开始种植西瓜,4-
标签慈禧,清朝,亚洲_历史,翡翠西瓜,孙殿英,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