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老照片:晒棉被的老宫女睡眼惺忪,烟花女子在街巷翘首以待

清宫剧曾经霸占荧屏,有人追剧甚至追到半夜三更。用清末留下来的黑白照片还原历史,就会发现历史的原貌究竟咋样,原来那轻飘飘的旧时光却是如此的沉重。别把那些影视剧当正史,即便隔着一百多年,还是让人无法释怀,感慨万千!

挑着剃头家什的剃头匠,工具是一应俱全。烧水的火炉,铜盆,还有一长条方凳。大清进关后,就实行“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简直就是一部血迹斑斑的剃头史。男子背后的“鼠尾辫”到清末演化成了“牛尾辫”,剃头匠从开始也就应运而生。

他们走街串巷,尽管剃头很便宜,可还是有人理不起发,在清末老照片中常常见到蓬头垢面的穷苦百姓!

一群孩子在听留声机,看他们的表情就知道心灵的冲击有多大,甚至有孩童站在那里呆若木鸡,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天籁之音。清朝自国门打开后,西方的洋玩意陆续进入中国,照相机,西洋钟,留声机,自行车等等都让人震撼。

简陋烟舍里的烟鬼,还沉浸在吸食的快感中,一副飘飘然的样子。来的时候神情恍惚,走的时候精神焕发,可这一切都是表面上的。

大烟的危害世人皆知,可在清末如此泛滥,这与清廷的默许种植罂粟有关。原本价格昂贵的大烟到了清末,贫苦百姓都抽得起了,洋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一位老宫女在晒棉被,只见她睡眼惺忪,应该又是熬了一个通宵。宫女在后宫中是一个悲情的存在,她们十三四岁选秀进宫,能够服侍主子的并不多,更多人干着没日没夜的活。执勤的时候,稍有不慎或者睡意就会被责罚。直到二十五岁才出宫自谋生计,能继续留在宫里的都是八面玲珑,颇有心机的人!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一处草棚前,一位清朝女子坐在那里,脸肿胀吓人,眼睛都没法睁开了。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过敏还是被疾病折磨,看着让人揪心。一旁站着的孩子应该是她的儿子,肋骨都看得清清楚楚,饿得够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达官显贵家一场婚礼,亲朋好友已经到场,花轿放在那里还没有出发。权贵之家都是要明媒正娶的,讲究媒妁之言,门当户对,而且一妻多妾。至于穷苦人家,就没有这般奢华了,很多人就娶不起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一群演艺人摆出造型,让摄影师留下一张珍贵的老照片。看着很有精神,细看却个个不自信。花拳绣腿,不成章法,也就是唬唬人罢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新婚夫妻照,面对镜头,显得严肃又呆板,二人眼睛睁得不小,却透着畏惧感。应该是第一次照相,也许是他们仅有的一张照片。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京城菜市场的震撼一幕,足足有上千人围观行刑。处决犯人本是很血腥的一件事,可在当时竟然有这么多人围观,难道百姓真的喜欢扎堆。实际上是为了震慑周围的人:这就是下场!

犯人处决前,会张贴告示,要游街示众,然后才在菜市场处决。时间久了,看客也就麻木不仁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正在门口等客的烟花女子,对着过往人群翘首以待。青楼女子的命运可以说是从进入妓院就注定了,即便才色俱佳,每天也都要出去应酬。莫大委屈还要强展颜欢,吃的都是青春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京城前门火车站,一辆火车停在那里,城墙上是弹痕累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后,城门楼子也被扒开,铺上了铁轨。火车是当时西方工业化的标志,古老的城墙是守旧的代表,这照片意蕴深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一场葬礼上,女子抱着琵琶低眉吟唱,周围的人面露笑容。丧事喜办,一般对于年过八旬的老人去世后,这样的丧事民间称为“喜丧”。喝酒吃肉,少了悲伤多了热闹,感觉总有不妥,这是对逝者的不敬,这种陋习如今早已经摒弃!

本文标题: 清末老照片:晒棉被的老宫女睡眼惺忪,烟花女子在街巷翘首以待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041113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8条)

料友:騎劍營 2021-07-04 00:41
不要再拍 又丑又难看的 辫子戏 啦 丢中国人的脸 大男人留辫子简直是….
料友:劉 2021-07-04 14:46
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我们扬眉吐气[求推]
料友:我在那个角落患过伤风 2021-07-04 15:34
为啥感觉清朝照片的女人都长的不咋样
料友:我在那个角落患过伤风 2021-07-04 23:06
清朝的人审美观有问题
料友:我在那个角落患过伤风 2021-07-05 18:47
比现在拍的清朝僵尸更吓人。
料友:老资料网友937 2021-07-08 14:23
最后一句话,显出了小编的无知!
料友:劉 2021-07-09 07:35
火车哪么大,怎么弄过来的?
料友:我有哈弗 2021-07-09 14:48
总觉得清朝满族人是打压汉人,愚民汉人,历史倒退的几百年,现在不觉得清朝有什么值得歌颂称道的了。
相关文章
距今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为什么四千年前的夏朝,却始终找不到
东周列国志有一首诗: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虽然这是一句开场白,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的历史,就是三皇五帝夏后商周然后如此演化。这已经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常识。 然而,历史不仅仅讲究常识,如今更加注重考古和证据。因此,有很多外国学者质疑中
标签夏朝,考古,夏后,方国,三皇五帝
4大绥靖公署,全军覆没,一个绥靖公署,到底有多少兵力?
最近,电视剧《大决战》正在热播,反映了解放军部队取得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整个过程。在影视剧中,出现了行辕、兵团、绥靖公署、集团军、整编师等一系列模式的称呼。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兵团、行辕的编制,今天,我们聊聊绥靖公署。在解放战争中
标签太原绥靖公署,南京,第八路军,张垣绥靖公署,兵团
一个不被西方认可的中国王朝,已延续471年,国号是中国人代名词
?在中国考古界对中国早期的国家进行探源时,夏朝在这其中扮演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存在。我们中国人也喜欢自称为“华夏”。而在殷墟遗迹被发掘出来之后,证实了殷商时期是确实存在的王朝。这时候的重要工作便是向前发掘比之更早的夏朝了。 在20世纪的50年
标签王朝,夏朝,考古,大禹治水,中原,黄河
忽必烈也把皇位传给了孙子,为何他的9个儿子,没有学朱棣起兵呢
绝对是忽必烈把朱元璋给坑了,因为这两个人的情况太相似了。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本来也打算把皇位传给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结果真金这哥们不给力,没熬到忽必烈去世,自己先走了。 为此忽必烈索性把皇位传给了真金的儿子孛儿只斤铁穆耳。可是忽必烈有10个儿
标签忽必烈,铁穆耳,伯颜,朱棣,朱元璋,元朝
一文说清楚军统、中统、中央俱乐部的来龙去脉
这段时间那个电视剧《叛逆者》火了,但是不少小伙伴被里边错综复杂的各种国府情报部门给成功搞晕了。也有不少人在科普这事,不过大部分科普作者其实对这事理解也不太深,导致文章看着跟百度百科似的,小伙伴们看着很吃力,所以我也写一篇,简单明了跟大家解释
标签中统,军统,蒋介石,陈其美,孙中山,戴笠
李云龙重伤惊动华野123号首长,为何赵刚没这待遇?完全符合历史
这并不是一个无厘头的问题,而且《亮剑》在这一桥段的处理上,也确实遵循了军事常识,需要认真解释一下。李云龙在淮海战场身负重伤以后,通过野战医院的护士们之口,叙述了华野前三号首长都曾前来探望的事情,当然这个“123号”的说法并不准确(陈毅当时不
标签李云龙,赵刚,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