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被捕后,小29岁的妻子方知他真实身份,毅然陪坐牢5载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新文化运动的号召者,曾影响了整整一代热血青年,在中国点燃了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但1927年他因为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在一片批评声中辞职,1929年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晚年穷困潦倒,在上海隐姓瞒名,住在一处贫民窟里,卖字为生,身体多病,又无人照顾,此时,他遇到邻居的年轻女工潘兰珍,比他小29岁的潘兰珍出于关心和同情,嫁给了这个看起来很有学识、有思想却又落魄不堪的长者。

潘兰珍

新婚不到两年,陈独秀突然因为被秘书谢力公(谢少珊)出卖而被抓捕入狱,潘兰珍得知真相后,大吃一惊,却并未因此离开陈独秀,而是一心追随,生死不弃。

陈独秀后来被判刑入狱,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服刑,而潘兰珍就在南京租住了房子,不断出入监狱,为陈独秀奔走、送信、料理生活,直到1937年陈独秀出狱,她又陪陈独秀前往重庆江津隐居,与一大家子人过着贫困生活,日夜劳作,却始终无悔,更不曾怂恿陈独秀去接受国民党的高官厚禄,1942年,陈独秀病故后,潘兰珍回到上海,在一家小学校里做校工谋生,几年后因病去世。

她陪伴了陈独秀最后12年艰辛岁月,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却没有一丝一毫自利的打算,在陈独秀悲剧性的下半生中,潘兰珍是他最大的温暖。

1、苦难中长大的潘兰珍,邂逅邻居“李先生”,二人日久生情

潘兰珍是江苏省通州余西镇大悲殿村人,比陈独秀小29岁,父母都是贫苦农民。

4岁那年,她随父母逃荒来了上海,不久又有了弟弟、妹妹,一家人在上海无依无靠,只能做苦力谋生,她父亲潘志义在英美烟草公司里当装卸工,母亲则沿街拾垃圾,潘兰珍13岁就去了纱厂当童工,倍尝生活的艰辛,17岁那年,她还遭到流氓工头的强暴,生下一子,却不幸夭折了。

为了摆脱流氓工头的纠缠,她只得辞了工,去父亲所在的烟草公司做事,他们全家人住在熙华德路的一个亭子间里,这里是上海的一处贫民窟,生活的大多是苦力和劳工,1930年,她家前面的一处石库门房子里,搬来了一个姓李的老先生,看起来颇为与众不同,神情严肃却为人和善,戴一副眼镜,知书达理,还会写一笔漂亮的毛笔字,两家相邻不远,“李老先生”常与潘兰珍在路上邂逅,也引起了潘兰珍的注意。

陈独秀

她发现这位“李老先生”无亲无故,一个人居住,平时虽有一些年轻人上门找他,但他的生活却根本无人照顾,看起来总是衣衫肮脏破旧、身体也不太好。

一次,“李老先生”突然胃痛发作,倒在路口,被潘兰珍看到了,急忙把他送往医院,回家后,她出于同情,又特地上门照顾这位长者,这才发现,“李老先生”住的破房子里家徒四壁,却有不少大部头书籍,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桌上还堆放着稿纸,上面写满了字。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这位“李老先生”就是陈独秀,当时他被开除党籍,蒋介石又悬赏三万大洋通缉他,陈独秀只能隐姓瞒名、东躲西藏,可遇到身材娇小、圆脸大眼、温柔体贴的潘兰珍后,陈独秀渐渐生出了感情,她虽然贫穷却衣着整洁,虽未受教育却举止文雅拘谨,虽然善良本份却受尽命运折辱,天下为什么如此不平,而他为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政治主张为什么难以成为现实?这一切让他深思。

而他充满正义感的想法和语言,也让潘兰珍认为他心地善良、可以依靠,于是,二人慢慢有了感情,就在当年正式结婚。

2、被叛徒出卖入狱,潘兰珍不离不弃

陈独秀当时51岁,潘兰珍22岁,陈独秀便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呵护、指点着自己的年轻妻子,他教潘兰珍识字读书,教她背诵唐诗,还跟她交流自己的想法,让潘兰珍感受到,自己并不生来贫贱,而是被权贵者剥夺了受教育和成长的机会,才会有苦难的命运。

潘兰珍聪明伶俐,一教就会、一点就通,而她也意识到,“李老先生”决不是一个普通的落魄文人,与他来往的人都不平常。为了保护行踪,“李老先生”经常搬家,他们婚后,先搬到周家咀路一条弄堂底裁缝铺的前楼,后来又搬到法租界岳州路永兴里11号楼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她从不打听陈独秀的身世和行踪,只管上班挣钱,其他时间就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独秀,陈独秀常年到处奔波,身体多病,胃病十分严重,常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有了潘兰珍的照顾,便慢慢恢复了正常。

两人一直没有子女,两年后,潘兰珍认为自己不会生育了,就征得陈独秀同意,抱养了一个女儿,陈独秀为女儿起名潘凤仙,这让潘兰珍越发相信,“李老先生”用的是假名字。

1932年10月15日,潘兰珍送女儿回南通时,陈独秀独自在家,突然被公共租界的巡捕们破门而入,巡捕们在他所住的房间,查抄到各种文件及中、英、俄、日文书籍几大箱。原来,由于陈独秀秘书及联络员谢力公(后为军统特务)的出卖,国民党才发现了他的下落。

潘兰珍回到上海,才从报纸和街头巷尾的传说中,知道自己被抓走的丈夫就是陈独秀,属于“共党要犯”,不禁感到震惊。

此时,陈独秀已被带往南京,报纸有不少极右分子鼓吹应对他处以死刑,陈独秀在去南京的火车上,黯然想到潘兰珍从此不会再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他连真实名字和身份都告诉她,又是重要的政治犯、通缉犯,两人也没有共同的孩子,只要潘兰珍稍微有一点趋利避祸的打算,都决不会再找他这个老头子。

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到老虎桥监狱,潘兰珍就赶来探监。陈独诚十分感动,但还是劝说她离开自己,他说:“你快回去,好歹上海还有工作。你想想,我在监狱里还能给你什么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晚年陈独秀

而潘兰珍执意留在南京,她在陈独秀的学生、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段锡朋家里暂住了几天,认为段家是“大官”,住着不方便,就在监狱旁租了间旧房子,做零工维持生计。当时老虎桥监狱对政治犯还算宽大,陈独秀不但在狱中有单间能看书,潘兰珍也能经常入狱探访,就近照顾陈独秀。

对于潘兰珍的决定,陈独秀深感意外,也十分感激她的豪侠与不离不弃。由于潘兰珍经常入狱探访,陈独秀不能办的事,全都交给她跑腿和联络,在狱中,陈独秀安下心来读书,还著书立说,写了不少文章和诗作。

1937年8月13日,日军飞机轰炸南京时,陈独秀住的单间牢房的房顶被炸塌,他躲在桌下,才逃过一劫。陈独秀认为自己已经大难临头,南京又将困于炮火,便催促潘兰珍快回南通老家避难,潘兰珍拒绝了,她说:“我是你身边唯一的亲人,我怎么能走,死就死在一块儿吧。”

直到一个月后,日军已经兵临南京城下,蒋介石要陈独秀写一个书面检查,就放他出狱,陈独秀坚决予以拒绝,随后,在胡适等人的呼吁下,陈独秀才被释放出狱。

3、隐居重庆江津多年,照料陈独秀一家三代人

1937年9月,南京城外炮火连天,陈独秀和潘兰珍乘船前往武汉。

路上经过陈独秀的老家安庆,可他却没有下船,而是自觉无颜面对故乡父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高晓岚

他的原配夫人高晓岚为他生了三子二女,长子陈延年、次子陈乔年均是一代人杰,却在白色恐怖中被蒋介石下令残杀,长女陈玉莹两度赴上海为兄长们收尸,悲痛过度、精神失常,在上海医院里病重身亡,消息传回安庆,高晓岚也抑郁病故,而高晓岚唯一的妹妹高君曼不顾非议,与显赫的家庭决裂,与陈独秀私奔到杭州,陪伴他15年,还曾与他一起入狱,却终因贫病之故,二人黯然分手,此时高君曼也已病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高君曼

他这一生,从没给家里人带来财富、地位和任何好处,一番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反而让家人担惊受怕、受尽煎熬。

想起这些往事,陈独秀深为愧疚,也因此格外珍惜身边的潘兰珍。

抵达武汉后,陈独秀的到来成了重要新闻,各色人等不断造访,蒋介石也派人对他进行利诱,陈独秀赶紧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在友人的帮助下,前往远离重庆90公里的江津县陈居,而潘兰珍也支持他的决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陈独秀

安庆失守后,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带着祖母、妻儿流亡到四川,一家六口人住到了一起,当时陈独秀的嗣母谢氏(其叔父陈衍庶的续弦夫人)已经双目失明,而潘兰珍对她十分孝敬,每天都帮她梳洗、修剪指甲、捶背,陈独秀本来就两袖清风,也不事生产,整天关在家里著书立说,潘兰珍很能吃苦,她想尽办法维持一家人生活,一次,家中实在无米下锅,她把自己仅剩的一点首饰也送到当铺。

多年后,陈松年深情地回忆说:“她(指潘兰珍)待我父亲很好,父亲晚年全靠她。她平时少言语,做事勤快利落。我们对她很尊重,尊之为母,我的儿辈喊她奶奶。”

不久,县城里涌来了大量难民,他们的生活更难维持了,陈独秀的儿子、儿媳分别到学校去教书,而江津乡下鹤山坪一个姓杨的大户人家,慕名前来聘请陈独秀住到杨家,为其曾祖父杨鲁丞进士整理遗稿。

据说杨鲁丞的学问曾受到章太炎的奚落,杨家为了帮祖上挽回名声,才刻意来请名气更大的陈独秀帮忙润色文稿,还想获得几句他的誉美之词,结果没想到陈独秀的脾气比章太炎更耿直,整理了两天,就摇头说杨进士的手稿没什么学术价值,没多久,他交付了杨家的书稿,搬到西厢房,开始整理自己的文稿去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陈独秀江津旧居

杨家虽然不好让他搬走,但也就不再供给他伙食。而陈独秀看鹤山坪四处大山环绕,人迹罕至,正是埋头做学问的好地方,深感满意,也不再搬迁。

潘兰珍在村里开荒种地,维持二人生活。夫妻在院子外面开了几处菜畦,收获了南瓜、茄子、萝卜和洋芋等不少菜蔬。前来探望他的人,一方面为陈独秀的处境感到辛酸,一方面也看到陈独秀和妻子的感情很深。

陈独秀长期以洋芋果腹,营养不良,胃病又加重了,却仍拒绝前来拉拢他的各方势力,当时,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曾送他5千元,陈独秀拒收,朱家骅又转托张国焘送来,仍然被陈独秀拒绝了。

戴笠亲自登门拜访,转告他,蒋介石请他担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还许诺给他十万元及五个参政席位,陈独秀予以痛斥,他说:“叫我当部长是假,叫我点缀门面是真。他杀了我们多少同志,包括我的两个儿子,把我关了许多年……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陈独秀一直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是,他的出身并非平民,其嗣父是前清道台、富甲一方,还是张作霖的义父,其岳父是安庆副将、二品武官,仅在安庆就有四千亩田产,金钱根本就不能让他动心。

在陈独秀的最后岁月里,他生活得穷窘异常,却在精神世界里驰骋得很远,其留下的许多文稿,颇有超前的思想性。

1942年5月27日,无钱治病的陈独秀为了治胃病,饮用发酵的蚕豆花水导致食物中毒,缠绵病榻半个月得不到有效救治身亡,临终前,他拉着潘兰珍的手,反复摩挲,遗言道:“兰珍吾妻,我去后,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

潘兰珍遵照陈独秀的遗愿,没有顶着陈独秀夫人的名号去寻求好处,而是去了四川一家农场劳动,从不张扬。1946年,抗战胜利后,她重返上海,把养女潘凤仙接到身边,靠在一家小学校食堂里煮饭来养活母女二人,直到1949年因癌症去世。

她对陈独秀的感情是非常朴实的,与名利毫无关系,是一种出自本心的依恋与信任,而正靠了她这种带有豪侠色彩的淳朴感情,陈独秀才能与她相依为命,在他悲剧性命运谢幕之前,度过一段难得的安宁岁月。

本文标题: 陈独秀被捕后,小29岁的妻子方知他真实身份,毅然陪坐牢5载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013653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25条)

料友:海东錆 2021-06-13 15:10
生为英豪 死为鬼杰
料友:海东錆 2021-06-13 18:00
结局虽惨,但一生精彩
料友:破相 2021-06-13 20:22
英雄豪杰,往往一生煎熬
料友:腾讯网友 2021-06-13 22:00
感动
料友:一束阳光 2021-06-14 09:45
-_-
料友:沼光之手 2021-06-14 11:36
温暖在心
料友:老资料网友497 2021-06-14 11:39
一颗心就像春日里的花朵
料友:MOS的风景:(WY) 2021-06-14 11:49
陈独秀虽非科甲,但是才华横溢,也是有骨气和底线的。
料友:萌面大叔 2021-06-14 13:42
中国第一思想家
料友:腾讯网友 2021-06-14 17:57
两个人好着的时候
料友:流星雨 2021-06-14 17:59
都显出那么几分无精打采
料友:腾讯网友 2021-06-14 20:09
伟大
料友:海东錆 2021-06-15 06:22
一己之力,改变历史,提升文化,可敬可叹!别人尚抵其十一乎?
料友:腾讯网友 2021-06-16 17:01
真的很苦
料友:天画是田华 2021-06-16 17:01
值得我们致敬
料友:天画是田华 2021-06-18 11:03
经过时间的沉淀,让大家了解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料友:詹姆斯女郎 2021-06-19 03:41
我党的创始人哎,后辈不是站在他的巨人的肩膀上,怎能找到正确的路呢,下半生也太坎坷了,
料友:萌面大叔 2021-06-19 07:00
晚年太凄凉了,但是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好妻子,叹一口气,
料友:萌面大叔 2021-06-19 15:05
看到中国新青年思想启蒙人如此遭遇,心酸至极!虽坎坷一生,但精彩无比![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
料友:多爷 2021-06-19 18:43
太感人了,他遇到这样完美的女人何尝不是上天对他的恩赐呢?
相关文章
践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匈奴人,在咱老祖宗们的套路里泪流满面
挨了一顿饱揍后,匈奴人十余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对李牧个人来说,这当然是足够吹一辈子的丰功伟绩,但对我们脚下这片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土地而言,顶多只能算开了个好头而已。 别说是诸侯混战的战国时代,即使在我们引以为傲的,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匈奴也曾是
标签匈奴,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游牧民族,秦国,冒顿
鲁迅先生有多矮?10张生活照,还原先生的真实身高
我曾经因好奇心驱使,搜集过很多鲁迅先生的旧照片。 照片一 鲁迅先生的单照倒是显得单瘦而修长的,每每神采奕奕,透露出执著和坚强,儒雅和精干。 倘若看先生与他人的合影,你会惊讶的发现,先生的个子确实是比较矮小的,特别是与高个子在一起的时候,常
标签鲁迅,蔡元培,萧伯纳,文献
张国良晚年为什么将财产捐给美国?临终前的1句话,道出他的本心
说到中国近代史,张学良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名字。除了东北易帜、不抵抗政策放弃东北、“西安事变”这些已经改变了历史、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大家知道最多的,可能便是他的无尽情史。 有发妻于凤至的一生孤苦无依,有赵四小姐的终身陪伴,还有和川岛芳子的坊
标签张学良,蒋介石,东北,西安事变,台湾,哥伦比亚大学
清朝的“知府”,是什么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知府是中国古代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又称“太守”、“府尹”。 据《百官志》记载,唐代之前并无“知府”一职,唐代时也只有相近的权变做法,直至宋代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即“知府事”。早期并无正式的“知府”职位,直到明朝时才正式以“知府”任命管理一
标签知府,清朝
乾隆为什么能长寿活到89岁?有4个理由,第3点最难做到!
古代人的寿命普遍偏短,尤其是皇上更是如此,虽然衣食住行都是最好的,但是因为工作太忙太累了,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还要时刻担心有没有人谋反,暗杀,所以很多皇上都是短命的。这跟很多人的想象可能不太一样。 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大大小小也有几百位皇帝了
标签长寿,乾隆,雍正,康乾盛世
周朝和商朝的恩怨,竟是中国几千年两大民族斗争、融合的缩影
3000年前,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朝的大军,建立了周王朝,史称“西周”。这件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千年来,人们都对它津津乐道,并且演化为了神魔小说。在学术领域,人们没有件事情简单地看作是改朝换代,而是称之为“周武革命”。 一
标签商朝,周朝,中原,鲜卑族,契丹族,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