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神秘“披甲人”部队为何战无不胜?该族男年八旬仍是精锐之选

#古史传奇#

“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这是近年清宫剧里出现的非常高频的一句台词。一般获罪的大臣的结局都是这句台词,外加一句:“永世不得录用”。而大臣听到这句台词,基本上也是面露恐怖之色,似乎比死还艰难。其实正史上这句话确实是清朝对重刑犯人的处理方法,清宫剧一宣扬,让这句话更加神秘,令人胆寒,成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一个下场。

那么,宁古塔到底是什么塔?披甲人又到底是什么人呢?

根据明代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在《宁古塔山水记》中的记载:“宁古塔者,名其地也,其山则曰台,塔与台音相近也,或以山形如台,故名。”他是1661年被流放到此地,所以他的说法比较准确。宁古塔并非一座塔,而是一座台形山,最初,这里只是东北各族向满清进贡品的转收点。后来,成了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军事政治经济的指挥中心。而犯人们则在这里被进一步发配到更加偏远的各少数民族部落中,这些民族大多仍在过着游牧和渔猎的传统生活。由于这里是世界上最苦寒之地,生存非常艰难,所以发配宁古塔逐渐成了比满清十大酷刑还狠的大刑。

披甲人又是谁呢?其实这是满洲八旗的军人身份,八旗兵分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种。阿哈即奴隶,多是汉人、朝鲜人;披甲人主要是东北招降的部落兵,民族不一,大致相当于明朝划定的野人女真各部,地位高于阿哈;旗丁是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为主体走向清朝统治阶层的这一部分。

披甲人地位也不高,为何清朝皇帝特别喜欢发配犯人给他们做奴隶呢?只是为了惩罚犯人吗?其实还真不是,而是披甲人在清朝前中期演变成为了八旗的王牌精锐部队,每战必召,每召必胜,尤其是乾隆皇帝,对这些披甲人推崇备至,每次战争都押宝在这支仅千人左右的部队身上,使其地位极高。

这种演变主要是由于二个原因,一是满人入关后,战斗力急剧下降,贪图享受。二是留在黑龙江、吉林这些极端苦寒之地、连满人统治者自己都认为他们是“野人”的宁古塔披甲人却是最好的战争机器,这些披甲人身体素质好,能在世界上最残酷的环境里生存,善长骑射,慢慢被另一个称呼代替:“索伦兵”。而索伦的原意是“顶梁柱”。索伦兵应该是冷兵器时代最彪悍的部队之一了。他们不仅在中国内战中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而且先后打败了同样彪悍的缅甸兵、俄罗斯哥萨兵和至今在世界上最抢手的雇佣兵之王:尼泊尔的廓尔喀兵。

索伦兵主要是由生活在东西伯利亚以及外兴安岭一带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达斡尔人、赫哲人组成,这里冬长夏短,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8℃,最低温度-52.3℃,是全中国最冷的地方。明末清初是中国古代小冰河期,处于1500年来最寒冷的时代。极寒之地的环境使索伦兵养成耐饥饿、耐奔袭、耐战斗的民族素质。文明开化之地的士兵例如曾经强大的明朝士兵,一旦断粮或者缺装备,很多会发生叛变或者抢劫,而历史上记录索伦兵可以“挽弓十石,能自缚于树,射熊虎洞穿,负之而归”。即使断粮多日,他们也能象狼一样保持战斗力,饥饿中发现一头熊也会为了吃掉它而发起冲锋!可以想象他们战斗力有多强悍可怕。

整个大清朝从康熙到光绪年间,能查到历史记录的索伦兵被征发了70多次,平均不到3年就要出征一次。他们人数虽少,却在战场上打出了战神级别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乾隆五十六年,小国廓尔喀出兵进藏,由于地势高寒,加上廓尔喀人出了名的骁勇善战,乾隆皇帝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调遣索伦兵一千名入藏”,还多次强调必须等到索伦士兵到达才能战斗。这1000人果然厉害,完成了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壮举,挑战了中国自古用兵的极限,攻入廓尔喀境内,兵临尼泊尔加德满都城下,迫使其向清朝称臣朝贡。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为何乾隆如此喜爱索伦兵呢,在《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等文献上可以找到非常多史料。在平定三藩之乱、攻打金川、平定大小和卓、平定张格尔叛乱,索伦人立下赫赫战功。每征必遣、每战必先。《延禧攻略》里的那个大内侍卫海兰察其实就出自索伦兵,他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自鄂温克,所以也被称为索伦侍卫。年仅15岁时他便亲手擒获了准噶尔部重要首领巴雅尔,获得乾隆的喜爱点为侍卫,后又率领轻骑入缅甸作战,还随清军名将福康安一起征讨位于川西的大小金川。击败廓尔喀军的那支索伦兵也是他带领的。虽然最后是病死的,但整个清朝一代他是唯一一个病死还能入祀昭忠祠的将领,可以说正是他带领索伦兵成就了乾隆皇帝的十全战功,堪称战神。

但索伦兵被宠爱是福其实也是祸。康熙至乾隆前后63年的时间里,清廷先后征调了索伦兵力共约16000人次,索伦兵倾尽了全力。而组成索伦兵的都是几个人口稀少的民族:鄂温克、达翰尔、鄂伦春、赫哲等各民族。这些部族加起来,人口也从未超过10万,长期只有4,5万人的规模,能出战的则更少。而且他们世代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宁古塔地区,不适宜于人口大规模繁衍,导致长期全民皆兵。史料中写过,在大小和卓之乱中竟然有一名76岁的索伦兵仍然被征召。一方面说明索伦兵太猛了,清朝用上瘾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的确牺牲太大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因此,每当有重刑犯,皇帝又不想弄死的,就“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主要是这里的确没什么劳动力了。

本文标题: 清朝神秘“披甲人”部队为何战无不胜?该族男年八旬仍是精锐之选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000557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明朝藩王的一生,看完你还想当吗?
首先声明一点,西蒙君整篇文章所说的藩王,是明成祖朱棣之后的藩王。在明朝做个藩王,对于喜欢享受、安于现状的人来说,是个非常好的职业,但是对于有远大志向、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却是万分痛苦。今天,西蒙君就给大家展示一下,一个明朝藩王的一生,
标签藩王,明朝,朱棣,西蒙君,明末
清朝的健锐营究竟有多厉害,这支强悍的军队,最终到哪里去了
清朝的健锐营是清廷的一支特种部队,它为清朝的开疆拓土、维护统一和巩固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围场点兵) 健锐营成立于清乾隆十四年,其历史背景与当时两次大、小金川战役有关。 大、小金川在今四川省境内大渡河的上游,这里聚居着大量的藏民,是进出
标签清朝,健锐营,乾隆,小金川,莎罗奔,清军
吴用直到自尽前才明白,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宋江,也不是卢俊义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目共睹。正因为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跌宕的故事情节,使得这部名著经久不衰,如同宝库一般的文化内涵,更是让喜爱这部书的人手不释卷。 作为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主场,梁山在全书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个本不
标签梁山,智多星,宋江,晁盖,王伦,林冲
胤祥被封和硕怡亲王,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清末他的后代如何?
清朝有12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其中又分为清初以战功分封的八大铁帽子王以及清中后期以恩封的四个铁帽子王,其中十三爷胤祥的铁帽子王就是后者。能成为铁帽子王,必然是对大清有大功的。 当然,成为铁帽子王之后也有特权:爵位世袭罔替,不降等;俸禄丰厚
标签胤祥,清朝,怡亲王,清朝末年,雍正,弘晓
和珅被抄家逃出一个小丫鬟 来到杨柳青开创津门首富
1799年,和珅倒了。 1月13日,嘉庆皇帝宣布了和珅的20条罪状,下旨抄家,抄得白银8亿两,其他古玩、珍宝不计其数。随后,嘉靖皇帝下令和珅在自己家中用一条白绫自尽。 一代权臣的传奇故事,终于烟消云散…… 和珅被抄家时,除了驸马宅院,其余
标签和珅,杨柳青镇,天津,石献廷,石万程,石元仕
钉死六千奴隶的罗马首富,因低估东方人,被烧化的黄金浇嘴烫死!
公元前55年,在安息帝国的军营中,一组士兵正在准备行刑。受刑的人犯,是个六十来岁、身穿罗马军官制服的老人。此人个子不算太高,身材却很厚实,一张国字脸,高鼻深目、两颊瘦削,眉宇间不时透露出几分非凡的贵气。但这位贵人看上去十分沮丧,灰头土脸、形
标签罗马共和国,奴隶,马库斯·李锡尼·克拉苏,斯巴达克斯,黄金,元老院,庞培,恺撒,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