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明仁宗——朱高炽

大明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即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也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按理说,一位在位时间勉强算九个月的君主,他能做的事情应该不多,但在史家的眼里,这位皇帝却配得上一个“仁”字,且与后来的宣德朝一起被赞为“仁宣之治”。

朱高炽 像

朱高炽身上的标签有很多,首先他是一个大胖子,腿脚还不方便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着;其次他做太子时储君之位并不稳固,经常被自己老爹和兄弟们按在地上“摩擦”,性情上似乎还有些软弱;最后在他并不久长的临朝日子里,推出的为政举措与祖父、父亲的执政风格大相庭径。

而在我的眼里,朱高炽的一生,充满着无奈与妥协,是一位颇具悲剧性的帝王。

唏嘘的燕王世子

有些人天生就能搏得好人缘,天生就适合处理琐碎的政务,朱高炽就有这样的特性。在洪武年间,朱元璋把几个藩王的孩子们叫到京城,一则是想考察下朱家第三代们的品性才能,二则也想亲自调教下这些未来的王爷们。

朱元璋让几个孙子去检阅京师的部队,朱高炽每次都是最晚回来的。朱元璋好奇,为他为什么每次都弄这么久,朱高炽老老实实地回答,自己都是等将士们吃完早饭后再开始检阅工作;朱元璋批阅奏章,朱高炽会把各类上疏分门别类地归类好,爷爷需要的时候,他马上就能找到其中的一份。

朱元璋 像

还是朝臣的上疏,有些书写中有诸多的别字,朱元璋就问朱高炽为何没有发现这些别字。朱高炽回答说,发现了这些别字,但这只是小节,与上疏所议的大事并无大碍,故而不用刻意放大细节。

这样的事例在史料里还有很多,我们不难发现,朱高炽做事情想问题,都有一颗很强的同理心。正是他能如此站在他人的角度和宏观层面来思考问题,为他在朝臣中博取了非常好的口碑。

朱元璋就非常喜爱这个孙子,朱高炽这个燕王世子的身份就是朱元璋钦封的,且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上夸奖过朱高炽。朱元璋也许是朱高炽一生中唯一关爱他的长辈了。

朱标 像

但朱高炽终究只是一个藩王的世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殿里那把金光龙椅,这辈子注定是与朱高炽无缘的。而朱高炽到底对皇位有没有野心?史书里没说,我也相信朱高炽一开始是没往那方面想的,毕竟在老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前,在朱标未逝世之时,朱棣本人也是不敢有二心的,起码这份心是不敢表露出来的。

朱高炽性情沉稳,而且喜欢读书。这里说他喜欢读书,应该是真的喜欢,因为以朱棣的性格他是不会像朱元璋培养太子朱标,培养太孙朱允炆那样投入大量资源以儒家经典去培养朱高炽的。但自小主动好学的朱高炽,偏偏又学了一肚子的儒家精义,难免的,在南京的时间里,朱高炽与朱标、朱允炆就走得近了一些,这应该是出于儒家文人特有的同类相吸。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儒家文化

但被爷爷疼爱的日子毕竟尚短,何况爷爷已经指定了朱标和朱允炆作为日后帝国的继承人,即便对于朱高炽有更多的疼爱,朱元璋也不好再多显露,所以被父亲不正眼看的日子终究是生活的主流。

做父亲的,一般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多一点。朱棣就非常喜欢朱高煦,因为朱高煦英武擅仗,常年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数次救过朱棣的性命;朱棣也很疼爱朱高燧,小儿子嘛,最懂得怎么哄老人家的开心了。可偏偏是这个长子,朱棣始终充满着矛盾。因为他体胖,因为他残疾,因为他读书,因为他有好人缘。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朱棣 像

据传朱棣曾经严令朱高炽节食减肥,甚至直接从朱高炽的用度上加以控制。后来朱高炽实在饿得不行,府里的人看不下去偷偷弄了点吃的给朱高炽,被朱棣知道后这个下人竟然被处以极刑。

试问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朱高炽的性情怎么能不稳重?在长辈眼里什么叫稳重?说白了就是乖巧,听话,不出格,再说得时髦一点,朱高炽对于朱棣,就是讨好型人格。

委屈的监国经历

朱高炽47岁登基,也在47岁驾崩,但是之前却做了20年的太子,而在此期间一共有过6次的监国经历。我们来看看朱高炽这太子做得有多辛苦,多委屈。

永乐八年,因朱棣北伐,明初“第一才子”解缙入京面圣,与朱棣错面。解缙就去见了一面朱高炽。朱棣听说这件事情之后,直接把解缙下了锦衣卫的诏狱,一直关到永乐十八年,最后被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灌醉扔大雪地里冻死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解缙 剧照

为什么?因为解缙是明面上的“太子党”,那句著名的“好圣孙”就是出自解缙的口中,坚定了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永乐二年的时候,解缙和朱棣的关系非常好,可到了永乐四年,双方关系急转直下,因为解缙太出圈了,在各种公开场合维护赞誉朱高炽。

永乐九年,朱棣北伐归来,询问几个辅政大臣朱高炽监国期间的表现。当时的大理寺丞耿通夸奖了朱高炽,之后被朱高煦诬告耿通被太子收买。朱棣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杀死了耿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明代官员

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北伐,朱高炽监国。之后朱棣还是问朱高炽的情况,一众辅政大臣都对朱高炽的表现给予肯定,但朱棣却不说话了。皇帝的心思很快被言官们窥得,一时间攻击几个辅政大臣的奏疏塞满了朱棣的案头。这几个辅政大臣里,有朱棣的亲信,也有东宫的部属,最后几乎都下了狱,有些是朱棣做做样子的,有几个是真关押啊,一直关到了朱高炽登基后才被放出来。

又比如永乐二十年,朱棣又去北方找蒙古人玩去了,还是朱高炽监国。其间礼部尚书的女婿因为犯了点小错被人告发,朱高炽念及礼部尚书的面子免了他女婿的罪。朱棣知道以后,把案子重新审查,让这哥们下了狱。不过最后似乎没查出什么大事情,又放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明代官员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每次朱棣去北京(建设新都)或者率军北伐,由太子朱高炽监国,朱棣回来以后都要处理几个人,且矛头都是对准朱高炽。

朱棣的矛盾心情由此可见一斑吧:他一方面需要朱高炽为他稳定后方,处理政务;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提防自己这个儿子,防止自己被架空,甚至被夺权。

所以即使他不在京师,也是通过安插亲信,快马回传,限制兵权等一系列手段来制约朱高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故宫 一景

比如那位被杀的大理寺丞,本身就是朝堂复核刑名的高官,这样司法系统的官员为朱高炽说好话,怎能不让朱棣多心?想想朱棣自己是怎么做皇帝的,这种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在朱棣看来,朱高炽作为太子监国做的好不好倒是其次的,关键是朱高炽懂不懂得自己的位置。朱棣每次出门,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回来后自然要重新归拢京师百官的人心,总要找点朱高炽的茬,处理几个朱高炽的人,让所有人知道正主归位,有什么非分之想的,全都赶紧收起来。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皇帝出行图

这点,朱高炽懂,百官也懂,所以后来帮助朱高炽辅政,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当然,朱高煦和朱高燧两兄弟也懂,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二人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对朱高炽进行各种攻击诽谤的原因。

深远的为政举措

客观地讲,朱高炽对于朝政民生的贡献不小,只是他父亲朱棣的光芒实在太盛,掩盖了他很多的光芒。而我们看朱高炽,不能仅仅只看他短暂的在位时间,更要联系他的监国经历。

我们来看看朱高炽的六次监国时长,分别是22个月,21个月,46个月,7个月,4个月,4个月,总时长达8.6年。朱棣晚年因为身体原因,很多事情都不过问,也基本由朱高炽来决断,所以朱高炽可以说是有丰富的监国经验。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故宫 一景

而朱棣对于这个儿子,还是给予了一定权力,除了外交,军事和高层的人事任免,其他的事情朱高炽都能自己定夺。所以朱高炽可以算明代治国经验最丰富的一个太子了。

朱高炽的功过是非,这里就不赘述了,这样的资料网络上一抓一大把,只是有两点在我眼中看来影响深远:对罪臣的平反和内阁阁权的提升。

朱高炽与朱允炆很像,上台后就开始着手缓和尖锐的君臣矛盾。这个没办法,朱元璋和朱棣一样,为了集权和自己皇位的正统性,下手整治朝臣是毫不手软的。而朱高炽因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天生就与文官集团有亲近感,所以趁着登基大赦,不但从牢里救出了自己当年做太子的一批死忠,也惠及了众多的建文旧臣,此举大大地笼络了人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明代官员

为罪臣平反,还有一个深层次的考量,那就是能够制衡整个文官集团。很多罪臣或者其子嗣被平反,自然也重新做官了。这些人身份不同,资历不同,能力不同,隶属不同,就像一条条鲶鱼被放入了平静的鱼池,池水瞬间就被搅动起来。而这些人却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朱高炽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于是皇帝成为了至高无上的“裁判”,大臣们做不到一条心,便势必找皇帝来裁决作居间,皇权以这种形式变得更加牢固。这套平反的做法,之后大明的好几位君主都用过。

还有提升内阁阁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明代官员

内阁的“票拟”制度,其实就是在朱高炽时期开始逐渐定下来的。这些大学士从一开始只是作为皇帝政务的顾问,到朱高炽时期提升了内阁阁臣的品级,有的直接担任了六部尚书之职,大大提高了内阁的阁权,同时皇帝开始要求内阁对于政务要拿出整套可行的方案让皇帝直接选择。

所以明朝的内阁制度,在朱高炽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今后大明王朝中央行政流程的正轨化,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结言

朱高炽的死,是很突然的,当然传言也多,被人暗害的,中风猝死的,吃丹药急性中毒的,总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暴毙。

朱高炽一年不到的在位时间,暴毙而亡也就表示诸多施政举措的戛然而止。比如他对北方蒙古实施战略性收缩,缩减不必要的财政支出,继朱允炆之后重新提升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甚至朱高炽打算重新把都城迁回南京。以上种种,在其子朱瞻基继位之后,有些得到了继承发展,有些便再无下文。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朱瞻基 像

为什么说朱高炽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性?做世子的时候,父亲不待见;做太子的时候,父皇不信任;好不容易熬到当家做主了,打算大展拳脚了,却突然暴毙离世。而一位刚刚登基的皇帝,在前期基本上都是各种以大局为重,很少会显露自己的真性情,朱高炽压抑了几十年,始终没有做真正的自己。

这样的悲剧,在明代中后期还将继续上演。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朝史暮想,独家原创。

本文标题: 闲话明仁宗——朱高炽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0003149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726 2021-06-12 22:23
体胖贪杯好色要了他的命。
料友:老资料网友953 2021-06-14 17:18
压抑太久,一下子释放就崩坏了
料友:菠萝 2021-06-15 09:26
他和他儿子都是短命鬼
相关文章
二战时期德军的时尚军装,其实是比枪炮更可怕的武器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接近百年,但是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其在如今依然有着不小的话题度。 关于那段历史的影视作品更是层出不穷,让我们对于那场战争有了更好的了解。 在大多数影视作品中,为了增强观众的观感,影视作品在制作中也会尽
标签二战,德军,希特勒,纳粹党,德国人,一战
为什么古代公主大多不能生育?专家验尸后,一切真相大白
为什么古代公主大多不能生育?专家验尸后,一切真相大白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百姓的生活是非常的疾苦的,生在太平盛世还好,要是生在乱世,那就是吃不饱穿不暖还居无定所,日子非常的艰难。所以如果你能生在帝王之家,生下来就是天之骄子,日子也是过得非常
标签公主,驸马,皇帝,公主府
她是李宗仁原配,守活寡70年,百岁宴上儿子痛哭为其鸣不平
引言 爱一个人有很多表现,其中最让人动容的莫过于无限的等待。但等者有心但来者无意,早期的中国妇女地位低下,而这种等待在很多人眼里也被看做为是理所应当。今天讲述的这个人,她用自己的整个后半生等待了一个根本就没想过要回来的人。 正文 1990
标签李宗仁,李秀文,郭德洁
富阳侯李茂芳:外公是太宗朱棣,舅舅是仁宗朱高炽,爵位咋就丢了
前言:拜电视剧《雍正王朝》所赐,广大吃瓜群众对于康熙末年“九龙夺嫡”这段故事,基本称得上家喻户晓。还有“砖家”煞有介事地指出:你看人家不用中原王朝嫡长子立储原则,皇位良性竞争,贤者上位,就是有活力。 其实能说出这种话的,大概率不是蠢,而是坏
标签燕王朱棣,李茂芳,朱高炽,李让,仁宗,永乐,朱允炆
清朝的一个省,牛到让皇帝忌惮而一分为二,现如今一穷一富
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悠悠的岁月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调整。先秦时期,分封制占据绝对地位,结果诸侯做大周天子日渐衰微。秦朝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决定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结果二世而亡。汉朝建立后吸取教训,让二者相辅相成,但又出现了“七国
标签清朝,行省,江南省,承宣布政使司,元朝,明朝
她青年时帮丈夫打天下,中年被抛弃,晚年孤独离世,享年104岁
上个世纪20年代上海滩长春街上的一家妓馆里,一位实力雄厚、年轻貌美老板娘与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巡捕一见钟情,两人私定终身后,就确立了婚约,完成了终身大事。 本以为这是一件“穷书生爱上俏佳人”的风流故事,却没想到当时动荡不安的上海滩因为这两人的结
标签黄金荣,上海滩,林桂生,长春街,露春兰,青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