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说商鞅是千古罪人?他所著的天下第一禁书说明了一切

还有一类禁书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对统治者的统治或对时政进行批评,会动摇人心,危害到统治者的统治。像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皇帝封查不少文学作品都属于此类原因。

战国时,商鞅著有一本《商君书》被后世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列为禁书。商君书以寥寥三万字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封建统治者如何“弱民强君”来强化封建统治。

书中语言直白通俗、直切主旨,可以说谁读过这本书谁就掌握了帝王的“驭下之术”,就能当皇帝统治整个国家了。对皇帝来说,这本书一旦公之于众,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这本书被列为禁书。

太史公言:“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

司马迁在自己的史记中给予商鞅的评价可以说是不留情面地批判,那么究竟为何呢?

提到商鞅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个因为推行商鞅变法而使秦国富强的政治家,也因为商鞅变法而留在了后人的记忆中,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的历史课,只要提到战国,提到战国的变法,就绕不开商鞅这个人物。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墨家、法家……各家子弟都游历各国,企图用自己的理论使国家安定富强。在战国大变革的那一时期,秉承法家历练的商鞅来到了秦国,求见秦孝公。

《商君书》不是凭空而来,是商鞅为了帮助秦国迅速强大以取得秦孝公的赏识信任而诞生的思想产物。从商鞅四见秦孝公的历史中,我们就可以对商鞅这个人物的政治谋略和政治野心窥得一二。

商鞅经过秦王宫门卫人的引荐,前前后后共拜见秦孝公四次。

第一次商鞅告诉秦孝公应该做一个宽厚爱民的明君,就像上古黄帝那样;

第二次告诉他先要关注自身,提高自身修养,其次是百姓,无为而治最好,百姓对此会乐见其成;

第三次见就说要把仁义、权谋与法制建设结合,要适当爱民,但是更要注重统治者的权谋之术和法治的建设;

第四次见孝公,关于仁义已经不谈只言片语,只讲商君书中如何快速使人民听话,如何快速使国家富强的内容。

由此可见《商君书》对秦孝公有多么大的吸引力,而商鞅投其所好的行为又是多么成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取得秦孝公重用的这一过程,商鞅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谋算地仔细谨慎。先空谈仁义道德,让人觉得言之无物,听之无味,再逐渐过渡到自己的《商君书》中的愚民、驭民之术,一整套下来吊足了秦孝公的胃口,也让他立刻有了实行变法的冲动。

《商君书》论述了“强国弱民”。

例如:《商君书》中有“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可以看出,商鞅的思想就是要重君轻民,像驯养动物一样驯化人民,让人们乖乖听话,没有胆子和力量反抗统治者的统治。让恶人挥着鞭子恐吓人民,就像驯夫挥着鞭子恐吓惩罚驯化的动物一样。不仅以恶制恶,还要以恶惩善。

从后来几千年统治中国的儒家思想角度来看,商君书这一套思想内容完全与儒家的仁义礼信背道而驰。儒家要求君主爱民惜民,商鞅要君王暴政、苛政、压榨人民。儒家的视角放在社会更长远的安定发展,而商鞅只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

从今天角度看,这套《商君之法》同样和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秦朝将这套商鞅之法执行了几百年,无外乎会出现后来的“伐无道、诛暴秦”。依照商鞅这一套弱民强君、重农轻商、严刑苛法的办法在短时间内确实很见成效,这的确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强大称霸。

可是人民毕竟不是动物,能任由统治者鞭打也不反抗,人民的内心深处,最重要的始终是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从古到今来开,如果哪个朝代的统治者能给百姓安稳幸福的生活,哪一个朝代的君主就会被奉为圣君,这个朝代的统治就会长久。

反之如果这个朝代统治者一味压榨民脂民膏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个朝代也就会很快灭亡。

历史从来不会出错,后来,也正是这一套“商君之法”一手断送了秦朝的统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秦孝公去世后,公子虔因为被商鞅变法夺去利益因而控告商鞅谋反。

商鞅出逃,在秦地边境的一家旅社想要投宿,可旅店老板却因商鞅拿不出身份证明,不敢收留他,商鞅无处可躲,终于被秦国士兵抓回去五马分尸而死。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如果老板收留了这个深夜投宿但是身份不明的人,那他就会被连坐,也因此有了“作法自毙”这一成语。商鞅作法自毙,死在了自己制定的刑法之下,而秦朝也因商君的过于严苛之刑法迅速走向衰亡。

商君之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其无限放大了“人性本恶”这一思想,强调治理国家要以恶压善、以恶制恶,用严酷到无以复加的刑法禁锢住百姓的行为和思想。

从古至今,渴望和平安定是所有百姓共同的心愿,尤其在战国乱世,人民备受战乱之苦,最渴望的就是安定和平,严酷的刑法只会激起民怨民愤。或许短时间内,人民不敢反抗,可一旦怨气愤怒积攒过多,真到了“怨气冲天”的那一刻,大厦倾颓也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事情。

究其根本,《商君书》不过是一套钻营取巧的速成之法,它诞生的目的是商鞅为了达成自己短期内的利益,而非真正的治国平天下之术。简单比喻,考前一周的临时突击与平时一直稳扎稳打,长远来看哪一个同学的成绩和发展更好呢?答案毫无疑问。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虽然秦国灭亡,但这套驭民治国的邪术却没有就此消失。即便是在后来以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我们也能看到统治者采用“驭下之术”来强化君权巩固统治。

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时代从《商君书》就结束了。从此以后百家争鸣不可能再发生,思想的自由和百姓的权利日益萎缩,随着历史的向前愈演愈烈。

到了后来,甚至出现了文字狱大兴的悲哀。也因为这样,从此中国文人的嘴巴被堵上了,笔杆被夺走了,他们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了。一个国家的思想也就由此走向僵化,一个王朝的统治也就由此走向衰败。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成也商君败也商君,没有商鞅就没有大一统的秦朝——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没有商君之术,也许就没有两千多年后的王朝末路。

本文标题: 司马迁为什么说商鞅是千古罪人?他所著的天下第一禁书说明了一切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940659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老蒋的一日三餐都是吃的啥?请客吃饭的最高规格竟是她下厨
俗话说得好,要想抓住一个人,就先要抓住他的胃。同样的道理,想要了解一个人,可以先从一个人的饮食开始。那么蒋介石的一日的三餐都是吃些什么呢? 早餐:要求比较简单,但是却不失精致。蒋介石的生活比较规律,即使是在杂乱的抗日战争时期,也从来不改变
标签蒋介石,宋美龄,胡适,点心
古代官职,“宰相”和“丞相”究竟有何不同?原来两者并非一回事
无论是古装剧还是历史资料中,我们都经常能够看到“宰相”与“丞相”的称谓,这两者都是古代官职的名称,而且看上去好像也差不多,都是说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官职级别最高的人,所以很多人也容易将其当成一回事,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时候,丞
标签宰相,丞相,韩非子·显学,秦武王,西汉
我国为何要取消元帅和大将的军衔?原因很简单
众所周知,新中国有10大开国元帅,这十人都是能征善战,功勋卓著的存在,1965年军衔制度被取消,1986年军衔制度恢复,新的军衔制度和最开始的军衔制度之间又很多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元帅和大将,最高的军衔是一级上将,往下是上将、中将
标签上将,一级上将,美国_历史
宋氏六姐弟:三姐妹关系破裂,三兄弟却很和睦,妻子个个如花似玉
世人都知道宋家有三姐妹,她们因为丈夫名流青史,却也因为丈夫而关系破裂,她们的故事流传了几十年,正所谓江山美人,可能大家的目光都被姐姐们吸引住了,其实宋家还有三兄弟优秀程度不比姐姐们差。 宋嘉树,别名宋耀如,是宋氏家族的掌门人,原本他不姓宋,
标签宋嘉树,宋庆龄,宋美龄,孙中山,宋子文
中国唯一用道士名字命名的地级市,千年来风调雨顺,如今发展飞速
从古至今,中国的国土范围一直都非常辽阔,秦始皇嬴政统一华夏后,为更好地管理国家,开始实行郡县制,地方上开始有两级政权。郡县制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历代统治者基本上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发展。既然需要管理区分,人们自然是要对地区
标签潘茂名,茂名县,道士,郡县制,丹鼎,粤西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抵现在多少人民币?
鲁迅在日记里提到,民国初年,他和三个好友在东来顺吃了一顿涮羊肉火锅,花了一块大洋。1912年,一块大洋可以买到40-60斤大米。 所谓“大洋”,是民国时期发行的一种银元,采用银本位制,每个大洋含银比例约八九成,含纯银约23克。民国初年的大洋
标签民国,鲁迅,人民币,胡适,北平,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