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死后穿龙袍下葬,妻子为何被朱元璋杀了煮汤

纵观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出过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而其中能被尊称为“猛将”的,确实不多,而“常十万”常遇春,便在其中之列,他也被认为是大明第一猛将。

虽出生于贫苦农家,但常遇春从小就不甘心于老死田间,便利用一切闲暇时间,随人习练武术,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且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而常遇春所处的时代,恰恰是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豪杰”,常遇春便抓住这个机会,投奔了朱元璋。

说实话,起初朱元璋并不想收他,因为常遇春此前一直与打家劫舍的绿林大盗刘聚混在一起,不过看在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的份上,朱元璋暂且留下了他,而常遇春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在此后的日子里,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忠心无二,屡屡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对其赞赏有加。

只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死在了行军途中,年仅40岁,得知常遇春去世的消息,朱元璋顿时悲痛欲绝,含泪赋诗一首:

朕有千行生铁汁,平生不为儿女泣。

忽闻昨日常公薨,泪洒乾坤草木湿。

接着亲自安排常遇春的后事,将其葬于钟山之下,并为常遇春盖上龙袍后下葬,而常遇春的儿子常茂,也被朱元璋封为郑国公,次子常升为开国公,以示对常氏一族的恩宠。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恩宠常氏一族的朱元璋,为何会做出将常遇春的爱妻大卸八块,并拿来煮汤的恶事?别急,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诚如上文中所言,这常遇春的战斗力可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故而军中称“常十万”,不过鲜有人知的是,这位每战必先,战则必胜,所向披靡的猛将,在家里却是“老老实实、唯唯诺诺”的人——没错,常遇春是个妻管严。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话说常遇春的发妻蓝氏貌美如花,还为他生下了3个大胖小子,唯一“可惜”的是,蓝氏的脾气相当暴躁,对丈夫常遇春管教极其严格,所以在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常遇春只娶了她一个老婆,根本不敢对其他女子有什么非分之想。

朱元璋了解情况后,便寻思着许给这位大功臣几个漂亮的小妾,便赏赐了2个年轻貌美的宫女给常遇春,常遇春心里自然是美滋滋,虽然他知道妻子看到这2个宫女后,定会大发雷霆,但好歹是皇帝赏赐的,她应该也不会如何,便带着宫女回家了,果然,蓝氏大发雷霆,当时就吓得常遇春不敢吱声,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也没有留宿2个宫女的房中,日子便这样一天天过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直到某日,常遇春不小心碰到了其中一个宫女的手,蓝氏知道后,便“漫不经心”地问常遇春,觉得这2个姑娘怎么样,常遇春没有多想,顺口答了一句:“她们的手可真白啊。”

次日,蓝氏派人给常遇春送来一份“大礼”,打开盒子,里面竟然是一双血淋淋的手,当时常遇春就吓得个半死,从此再也不敢说纳妾之事。随后,此时传到了朱元璋耳里,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怒,好你个蓝氏,竟然敢杀了皇帝赏赐的人,当即便命人将蓝氏大卸八块,并煮了汤。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事后,朱元璋邀请常遇春入宫喝酒,席间,端上一锅汤送给常遇春品尝,朱元璋称,此乃“妒妇汤”,不知真相的常遇春自然喝下此汤,回家之后,他才知道这是自己妻子的肉,得知真相后的常遇春因此患上了癫痫病,从此一病不起,不久之后便一命呜呼了。

故事到这里算是结束了,但笔者查阅资料后却发现,这则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蓝氏之死”,并未出现在任何正史中,只存在于明王文禄编著的史料笔记《龙兴慈记》里,此书经口传,其于史已愈远,传说色彩愈重,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且史书中的蓝氏,乃明朝开国大臣蓝玉的姐姐,而蓝氏和常遇春的女儿,还嫁给了朱元璋心爱的长子朱标为妻,蓝氏的地位相当之高,就算她是个妒妇,碍于众人的面子,朱元璋也不可能轻易杀了她,甚至还用她煮汤,所以“蓝氏之死”的故事应该是王文禄杜撰的,各位读者朋友们觉得呢?

本文标题: 大明第一猛将常遇春,死后穿龙袍下葬,妻子为何被朱元璋杀了煮汤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921443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3条)

料友:🎊百思不得姐 2021-05-17 07:51
传说往往是真的,朱元璋确实做得出来。
料友:🎊百思不得姐 2021-05-17 19:03
蓝氏该死,恶婆娘早该杀
料友:老资料网友610 2021-05-18 16:30
这种女人,太坏了 楼下保持队形
相关文章
袁世凯虽然争议很多,却有一个孙子闻名世界,为新中国奋斗了一生
提起清末民初的大人物, 袁世凯 无疑是最有争议的一个。一方面,在大势所趋之下,他“反水”清政府,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另一方面,他夺得胜利果实后,又私自称帝,被世人称为 “窃国大盗” 。但是袁世凯虽然争议很多,却有一个孙子闻名世界,为 新中
标签袁世凯,袁家骝,清朝,朝鲜_历史,吴长庆,袁保庆
清朝官员的真实形象:百官上朝交头接耳,和珅的长相堪比四大美男
第一张照片:文武百官上朝场景 和电视剧中展现出的上朝场景颇有不同,真实的清朝官员们上朝的时候既可以交头接耳,也不用注意队伍是否整齐,看上去相当放松。 第二张照片:官员出巡场景 总体来说,这位官老爷的排场还是挺大的,最前方是负责 “鸣锣开
标签和珅,叶赫那拉·瑞麟,县太爷,索绰络·宝鋆
谁杀害了乾隆的富察皇后?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国哪位诗人产量最高? 听说好像是陆游,活了85岁,写诗一万多首,平均每3天就要写一首,效率极高。 很久很久以后我们才知道,如果只考虑产量,和乾隆比,陆游得甘拜下风。 乾隆皇帝活了大约89岁,竟然写了40000多首。平均不
标签富察皇后,乾隆,皇后,富察氏,雍正,永琮,永琏
公使驻京:宗藩制度彻底瓦解的标志,也是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早在 17 世纪,英国就与中国就有着民间的商业贸易往来。随着贸易额的逐步增长, 英国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中国广大的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 ,不断派人来华交涉,要求遣使驻京。 1792 年,英国政府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交涉
标签宗藩,清朝,马戛尔尼,乾隆,朝贡,鸦片战争
解放战争重大遗憾:为什么我军没能救出渣滓洞的志士?
对渣滓洞、白公馆革命者的营救行动失败,是解放战争史上一个重大遗憾。 这300多位熬过长期残酷狱中生活的光辉勇者,却倒在新中国成立后、重庆解放的前夜,在11.27屠杀之夜殉难倒下——这距我军11.29进军重庆只隔两天。 历史上,对被捕同志
标签渣滓洞,解放战争,白公馆,革命者,重庆,大屠杀
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一生斩掉300多颗头颅,晚年迎来“惩罚”
古时候,刽子手这个职业无疑是一个冷门,不是挣得不多,而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人愿意与死人打交道,虽然说刽子手杀的都是些罪犯,但时间一长,难免会感到厌恶,而且这个职业还不能说不干就不干,毕竟从业人员太少,若是都跑了,又有谁来
标签刽子手,邓海山,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