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害了乾隆的富察皇后?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中国哪位诗人产量最高?

听说好像是陆游,活了85岁,写诗一万多首,平均每3天就要写一首,效率极高。

很久很久以后我们才知道,如果只考虑产量,和乾隆比,陆游得甘拜下风。

乾隆皇帝活了大约89岁,竟然写了40000多首。平均不到一天就要来一首,战斗力爆表!当然,他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很平庸;好的少,但不是没有,比如纪念发妻孝贤皇后的悼亡诗。

心内芳型眼内容,但相关处总无悰。

思量不及瞢腾睡,犹得时常梦里逢。

心里想的,眼里看的,全部都是孝贤皇后。与其“痴心妄想”,还不如躺在床上,在梦里与亡妻相逢。

深情赢得梦魂牵,依旧横陈玉枕边。

似矣疑迟非想象,来兮恍惚去迁延。

生前欢乐题将遍,别后凄愁话未全。

无奈彻人频唱晓,空余清泪醒犹涟。

夜半三更,迷迷糊糊,好像有人躺在枕边。这是皇后吗?

天哪!这真是皇后!

是夜,夫妻二人说了一宿情话,相聊甚欢。天亮了,亡妻的身影消逝不见,只剩乾隆一人独守空床,双泪涟涟。

强强联合

最近电视剧《延禧攻略》登上荧屏,观众的反应是“意外好看”,虽然于正剧的评价一般不高,但这部剧在豆瓣的评分达到了6.9。

随着剧情推进,不少观众渐渐了解到,原来,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不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不是撑船的容嬷嬷,也不是异域风情的香妃,而是他的原配妻子——富察皇后。

乾隆帝与富察皇后

雍正五年,皇四子弘历与富察氏成婚。他们虽然年纪轻轻,只有十五六岁,但背景在当时可称顶级。弘历自然不用说,富察氏也是出身豪门。

当年努尔哈赤起兵,富察氏的先祖就追随清太祖南征北战,立下功劳。富察氏的爷爷米思翰在康熙朝担任户部尚书,用现在的话说,正部级高官。大伯马斯喀,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大臣。

二伯马齐,曾任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等职,国级高官。

三伯马武,曾任镶白旗蒙古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和二伯马齐比,父亲李荣保稍微差点,但也混了个察哈尔总管。

嫁入皇家后,富察氏对上孝顺婆婆,对下处理好与其他妃嫔的关系,还有一个额外的优点:节俭。

《清史稿》记载,富察皇后平时穿着打扮,不喜欢用金银珠宝,一般用通草绒花什么的,给后宫做表率。她还效仿祖先在关外的旧制,用鹿尾绒毛做成荷包献给丈夫,表示不忘初心。

对此,乾隆皇帝非常满意,认为皇后管理后宫,使大家心悦诚服;自己之所以能专心国事,也有皇后的功劳。

死因之谜

可惜好景不长,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随乾隆东巡期间,一场风寒夺走了她年仅37岁的生命。

按理说,风寒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富察氏贵为皇后,身边的御医绝非等闲之辈,为何香消玉殒如此突然?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事情的原委大致是这样的:

乾隆十三年三月,华北地区乍暖还寒,阴雨连绵。东巡队伍结束了所有行程,打算回京。此时,富察氏忽然患上了寒症。为了让皇后安心调养,乾隆宣布停止前进。

过了几天,皇后感觉好些了,不想让皇帝、皇太后耽搁太久,便力劝乾隆回京,“朕亦以肤疴已痊, 途次亦可将息, 因命车驾还京, 今至德州水城, 忽遭变故”,本以为皇后的确没问题了,而且沿途也能休息嘛。乾隆宣布起驾,孰料病情加剧,终告不治。

其实,风寒只是压死皇后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她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富察皇后的居所——长春宫

是什么给富察氏的身体带来了创伤?

原因很多,其中子女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项。皇后一生给乾隆生育了四个后代。分别为:

皇长女:雍正六年十月初二日生

皇次子永琏: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生

固伦和敬公主: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日生

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一年四月初八日生

雍正年间,十六岁至二十岁的富察氏频繁生育,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里,诞下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过于密集的生育,可以体现出乾隆对她的恩宠,但也间接损害了富察氏的身体。

青春期的她,还没有发育完全,鬼门关却已经闯了三次。所以二女儿出生后,富察氏没有再生孩子,直到将近十五年后,她才怀上了皇七子。

如果说频繁生育是物理伤害,由孩子产生的精神伤害对她的打击就更大了。

长女是富察氏的第一个孩子,本来初为人母,妈妈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次年十二月,女孩夭折了,这是第一次打击。

皇次子永琏是嫡长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从小就被夫妻二人寄予厚望。乾隆爱屋及乌,非常喜欢永琏,希望以后把皇位传给他。在此之前,顺治、康熙、雍正都不是嫡子,他们母亲的皇后位分是追封的。乾隆因此很希望传位给皇后的儿子,连传位诏书都写好了。

可惜命运又捉弄了富察氏。

乾隆三年十月,永琏病逝,享年九岁。无奈之下,乾隆只好把事先写好的诏书取出来,公之于众。你看,朕已经写了诏书,所以永琏的葬礼应该按照皇太子的标准执行。于是辍朝五日,追封为“端慧皇太子”。

伤痛远没有结束。乾隆十一年,富察皇后生下次子永琮,虽然在所有皇子中排行老七,但因为是皇后所生,太后非常疼爱这个孙子。“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

然而,祸不单行,这一回,富察皇后再遭沉重打击。乾隆十二年十二月,永琮出痘而死,连两岁都不到。

皇帝非常懊恼,怎么朕的嫡子就是活不长呢?“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可能是朕太贪心了,想要获得先人没有的福分!

乾清宫内景,立储诏书就放在“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四个孩子,夭折了三个,男孩全军覆没。富察氏三十六岁了,也很难再生育新的孩子来抚慰自己的创伤了。

而对于富察家族来说,如果永琏或者永琮将来即位,他们的辉煌可以延续,甚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现在他们都死了,梦想破灭,家族的未来产生了不确定性。

在永琮死后的次月,乾隆带着皇太后、皇后一行人前往山东,除了视察地方,也有给皇后散心、缓解丧子之痛的意思。

出发点是好的,结果适得其反。朝廷安排的行程太多、太密集了。

短短十几天,祭了孔庙,登了泰山,还游览趵突泉,泛舟大明湖,检阅当地驻军。舟车劳顿不说,皇后还要照顾皇帝、皇太后,弄得疲惫不堪。又是初春时节,阴雨天多,气候寒冷,容易罹患寒症。

种种原因,使心力交瘁的富察皇后身体抱恙,最终病死山东。

丧事风波

心爱的发妻突然撒手人寰,乾隆皇帝当然不好受了。许多官员猜出今上的意思,纷纷写奏折,说自己听闻噩耗,“呼天抢地”、“手足无措”、“肝胆俱裂”,希望皇帝允许自己到京城,给棺椁叩头。

乾隆看到这些奏折,知道是官样文章,一般就写个“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写。对于汉人,他要求不高;而对八旗子弟,那就严格多了。如果满族地方官不上奏折,不表达奔丧的意思,乾隆是要追究责任的。

比如湖广总督、江西巡抚、河南巡抚等满族大员,因为对皇后的丧事过于冷漠,没有请求进京,都降两级留任。全国因此受到牵连的高官多达五十余人。

不久,吏部上奏:工部官员在办理大行皇后册宝时,马虎大意,效率低下,有很多粗陋之处。建议皇帝严肃处理,把工部尚书赵宏恩,侍郎兼内阁学士索柱,侍郎涂逢震、三和、何国宗等人革职。

乾隆办不办他们呢?当然要办,但不能全革职了,否则谁干活呀。

最后下旨:哈达哈、三和,日常工作繁忙,册宝工作也曾留意,姑且从宽,革职留任。赵宏恩,之前已经被乾隆教训过了,现在又管着都统事务。况且汉族侍郎中,目前没有可以胜任尚书之人,故勉强容忍。刑部尚书阿可敦,由于在皇后册文中出现了翻译错误,也被乾隆皇帝革职。

除了官员,皇子也跟着倒霉,受到冲击的主要是大阿哥、三阿哥。

乾隆认为,在皇后治丧期间,皇长子脸上没有哀伤的表情,平时照常上班,跟个没事人似的,枉为人子。乾隆揣测,他肯定是心中暗喜,以为有当太子的希望了。三阿哥十四岁了,学习不行,一点长进都没有,此次皇后丧礼,他表现也不好。

“伊等俱系朕所生之子。似此不识大体。朕但深引愧而已。尚有何说。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乾隆不仅责备,还公开告诉他们:死了太子这条心吧,立谁都不立你!

其实两位阿哥不怎么伤心是正常的,死的又不是他们的生母,有什么好哭的,皇后这个妈,只是名义上的。但乾隆不这么看,名义上的母亲也是母亲。

年年肠断

斯人已去,乾隆怀念不已。他频频到棺椁前奠酒。

(乾隆十三年五月部分记录)

丙戌。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戊子。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庚寅。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壬辰。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甲午。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丙申。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壬寅。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甲辰。上至观德殿大行皇后梓宫前奠酒。

……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富察皇后被安葬在清东陵中的裕陵

济南是皇后患病的地方,从此成为乾隆的伤心地,后来多次南巡,他都绕济南而不入。富察氏原本居住的长春宫,陈设都保持原状,皇帝经常会来这里悼念。朝廷发生什么大事,乾隆也会默默告之九泉之下的发妻。

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富察皇后下葬。乾隆经常到遵化给亡妻上坟,后来年纪大了,就让皇十五子永琰去。以下是部分记载:

乾隆二十年二月 至孝贤皇后陵奠酒

乾隆三十一年二月 至孝贤皇后陵奠酒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 至孝贤皇后陵寝奠酒

乾隆四十一年七月 上命皇十五子颙琰祭孝贤皇后陵

乾隆五十二年二月 至孝贤皇后陵奠酒

乾隆六十年闰二月 至孝贤皇后陵酹酒

嘉庆元年三月 乙卯。太上皇帝同皇帝至孝贤皇后孝仪皇后陵酹酒

阳春三月,松柏苍苍,东陵神道上,一位耄耋老人缓缓走到亡妻陵前。他默默将酒撒在地上,寄托心里的哀思。

四十八年过去,乾隆已经八十六岁,当了太上皇,跟在他身后的,是令妃的儿子嘉庆皇帝,富察氏去世时,颙琰还没有出生。

又过了两年,乾隆驾崩,入葬裕陵。

所谓“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就是这么回事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标题: 谁杀害了乾隆的富察皇后?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9213646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公使驻京:宗藩制度彻底瓦解的标志,也是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早在 17 世纪,英国就与中国就有着民间的商业贸易往来。随着贸易额的逐步增长, 英国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中国广大的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 ,不断派人来华交涉,要求遣使驻京。 1792 年,英国政府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交涉
标签宗藩,清朝,马戛尔尼,乾隆,朝贡,鸦片战争
解放战争重大遗憾:为什么我军没能救出渣滓洞的志士?
对渣滓洞、白公馆革命者的营救行动失败,是解放战争史上一个重大遗憾。 这300多位熬过长期残酷狱中生活的光辉勇者,却倒在新中国成立后、重庆解放的前夜,在11.27屠杀之夜殉难倒下——这距我军11.29进军重庆只隔两天。 历史上,对被捕同志
标签渣滓洞,解放战争,白公馆,革命者,重庆,大屠杀
清朝最后一位刽子手:一生斩掉300多颗头颅,晚年迎来“惩罚”
古时候,刽子手这个职业无疑是一个冷门,不是挣得不多,而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人愿意与死人打交道,虽然说刽子手杀的都是些罪犯,但时间一长,难免会感到厌恶,而且这个职业还不能说不干就不干,毕竟从业人员太少,若是都跑了,又有谁来
标签刽子手,邓海山,清朝
小时候喜欢东林党,为何越大就越讨厌他们了呢?细数他们的十宗罪
在我上初中时曾经读过一篇作文,在这篇作文里这样写道:一群心理和生理上有着双重残疾的太监躲在灰暗的角落里面部狰狞地笑着,他们喝着用东林学士喉骨骨灰泡成的酒,他们以为他们这样就能堵上忠良之人的嘴了,岂不知,东林学士是永远也杀不尽的…… 当年读这
标签东林党,明朝,皇帝,太监,清朝,倭寇
“东陵大盗”孙殿英后代今何在?儿子很优秀,是家喻户晓大人物
提到军阀,一般人想到的是一帮人带兵打仗,可是有一个军阀不走寻常路,他因盗了乾隆墓和慈禧墓轰动全国,被大家称为“东陵大盗”,他就是孙殿英。 孙殿英自称是抗清名臣孙承宗的后代,如果是真的,他们一家和清朝结下了不小的恩怨,1638年,清兵攻破高阳
标签孙殿英,孙天义,军阀,孙承宗,乾隆,清东陵
乾隆为什么要替多尔衮平反?
乾隆可能是影视剧里出镜率最高的皇帝了,从最早的郑少秋的《戏说乾隆》,到小燕子《还珠格格》里皇阿玛的表情包,再到《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那个风趣幽默的乾隆。 可以说不仅是秦朝历史,整个中国历史中,乾隆皇帝都是非常出名和有影响力的皇帝,他的实际影
标签多尔衮,乾隆,皇太极,顺治,康熙,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