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废了锦衣卫?雍正搞的锦衣卫加强版,拍成电影知名度极高!

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多次出现的锦衣卫,一个个鲜衣怒马、精神抖擞,飞鱼服好看到爆,赚足了眼球,堪称大明皇帝的门面担当。

但锦衣卫的工作,可不像他们的衣服那么光鲜亮丽,有着极为黑暗的一面。

大明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掌管着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后发展成军政特务机构,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涉及到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等。

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既是皇帝的耳目,也是皇帝的武器。

朱棣登基后,为锦衣卫特意设立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即专门负责处理皇帝钦定的案件,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权力大得可怕的锦衣卫,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集公检法于一身。

权力如果失去限制,就会造成很糟糕的后果,锦衣卫也不例外。

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朝中为官者就没有不怕锦衣卫的,哪怕是朝中重臣,一旦锦衣卫缇骑上门,那都如临末日。

这么有效的统治机构,为何到了清朝时,就没踪迹了呢?

清朝承明制,很多制度都是建立在明制的基础上,其中当然也包括锦衣卫。

顺治帝刚入北京时,也设立了锦衣卫拱卫京师,其首领也叫指挥使。但第二年就改名为“銮仪卫”,主要负责掌管皇帝皇后车驾仪仗,以及皇帝的保卫工作,不再承担特务、情报的职责。

为何如此,难道清朝皇帝不需要锦衣卫的强效职能吗?

当然不是。所有封建君主,都需要类似的机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清朝不设锦衣卫,是因为锦衣卫的名声太臭了,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臣民对其深恶痛绝。刚刚主入中原的满清,必须在道义上展现比明朝的进步之处,因而裁撤锦衣卫安定人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这不代表清朝没有特务部门,顺治设立的十三衙门、雍正设立的粘杆处,就具有明朝厂卫的性质。

十三衙门是在宦官吴良辅等人的建议下设立的,是个宦官衙门,管事儿的也是宦官,仿照明朝二十四衙门,下设司礼监、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司设监、尚方监、惜薪司、钟鼓司、兵杖局、织染局等。

表面上,十三衙门的职能是为皇家日常衣食住行等服务,实际上私底下帮着皇帝打探消息、监视官员,渐渐坐大。

为了避免出现明朝宦官干政乱政的局面,康熙即位后杀吴良辅,裁撤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建制。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内务府也承担着特务的责任,比如隶属于内务府的江宁制造、苏州制造、杭州织造等,名义上管着江南的丝织品,其实是皇帝在江南安插的探子,从江南天气状况到官员的操守品德,都是他们向皇帝汇报的内容。

古典巨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族,就是这样的角色。

尤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康熙一起长大,深得康熙的信任,权力也最重,江南一带的官员没人敢得罪他,而他也起到了帮助康熙了解江南动向的作用。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再来说说雍正设立的粘杆处。

雍正当皇子时,府邸内院长有一些高大的树木,每逢盛夏初秋,繁茂枝叶中有鸣蝉聒噪,打扰了雍正看书,他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这就是粘杆处的雏形。

后来“九子夺嫡”进入白热化,雍正明面上做出不争的姿态,暗地里却制定纲领,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为了刺探情报、铲除异己,他招募了许多江湖高手,并训练家丁,培养出一支特务队伍。为掩人耳目,这些人归属于粘杆处。

粘杆处这个名字,太具有迷惑性,别人一听就以为真是抬着竹竿粘蝉的,不会多加防备。

荣登大宝之后,雍正不但没有裁撤粘杆处,还提高其地位,将这个部门正式归于内务府。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粘杆处的首领名叫粘杆侍卫,由有功勋的大特务担任。他们大多是雍正藩邸旧人,官居高位,权势很大。

奇怪的是,“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潜邸雍亲王府。因而有人认为,那里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

为何现在不见了呢?传说是被乾隆填平的,他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不良遗迹,彻底翻修,将之平毁无痕。

民间传得神乎其神的“血滴子”,就是粘杆处独有的一种武器。

说是外形像鸟笼,以革为囊,内藏快刀数把,以精巧的机关来控制,用时抛出去,立刻取人头颅,相当恐怖。

血滴子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粘杆处真实存在,为雍正顺利夺嫡立下大功,并继续帮着他巩固政权。这个部门也像明朝锦衣卫一样,监视着官员的举动,令他们极为恐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不过,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并未给予粘杆处司法权,他们可以刺探情报或暗杀政敌,却无法像锦衣卫那样审讯判决。

乾隆死后,嘉庆帝迫不及待地诛杀和珅,牵连清洗了粘杆处,这个部门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但可以想像,嘉庆及其后的君主,必然也有相应的替代品。

本文标题: 满清废了锦衣卫?雍正搞的锦衣卫加强版,拍成电影知名度极高!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912790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雍正反腐:通过巧妙运用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实现雍正朝无清官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是清朝两个比较有争议的制度,前者是贪污腐败之源,后者却是为了防范贪污腐败,雍正通过把这两者进行巧妙的结合,最终不仅最大限度地杜绝了贪污腐败的根源,也让官僚们的工资得以大幅度提升,开创了“雍正朝无清官”的局面。所谓的“无清官”
标签雍正,养廉银,火耗归公,火耗,清朝
李鸿章把貌美女儿嫁给44岁大臣,不料却培养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政治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属的集团的政治利益而结婚,男女双方通常没有感情基础,这样的婚姻往往以悲剧收场。比如王昭君和亲匈奴,最后郁郁而终;宜芳公主(唐玄宗外孙女)远嫁塞北,结婚当天就被丈夫砍头祭旗,对唐宣战。 直到清朝末年
标签李鸿章,张佩纶,李菊藕,张志沂
专家发现一封秘密奏折,揭开康熙的真面目,学者:真是罕见的暴君
在大家眼中,三藩之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位藩王联合发动的大叛乱,是一种分裂国家,极端邪恶的行为。与之相对的,以康熙为首的清军,自然是克定祸乱、拯救万民于水火的赫赫王师。然而随着对清史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浩若烟海的清宫密档不断被解读,我
标签康熙,奏折,吴三桂,李之芳,满洲,三藩之乱
顺治将多尔衮治罪,康熙雍正都不敢说,为何乾隆却亲自为他翻案?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时,称大汗,当时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等人都被封为贝勒,这一年多尔衮还仅仅只有4岁。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继承了皇位,也是这一年,14岁的多尔衮被封为了贝勒,而他17岁开始就跟着皇太极出征,因为
标签多尔衮,福临,皇太极,乾隆,康熙,雍正
孙殿英挖了慈禧的坟墓,很多人乐开了花,最后的下场却是这样
自古盗墓者可分两类,一类为“私盗”,三二人结伙,于月黑风高之夜,偷偷摸到荒山野岭,扒开森森古墓,偷盗墓中陪葬物品,以此致富发财;我小时候,我们乡下就经常听说村里的某某就是干这个营生,人们虽讳莫如深,但背着这几个人就交头接耳,议论之余,当然还
标签孙殿英,慈禧,蒋介石,古墓,清东陵,乾隆
百家讲坛教授曾经不小心遭袭,他讲的历史有什么问题吗?
因在百家讲坛讲历史而一炮走红的阎教授,为什么不小心会被打呢?我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在对待个别历史问题上没讲真话。 这让我想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俄罗斯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说过的话:“一句真话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索尔仁尼琴以批判的方式
标签百家讲坛,雍正,索尔仁尼琴,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