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刘湘病情好转,蒋介石派人找他谈话,7天后吐血而亡

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蜀相》中有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几乎家喻户晓。描写的是三国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悲剧结局,悲情英雄总是让人无限感叹。

在近代历史上,川中也有一位与诸葛亮结局相似的悲剧人物。他自称刘备后裔,在清末以来漫长的军阀混战中,统一了四川军政,被人称为“四川王”。他就是四川军阀刘湘。

抗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集各地方势力召开高级国防会议,商讨抗战大计。刘湘感慨发言一个多小时,强烈主张抗战,有力地回击了亲日派言论。他豪言:

如实现抗日,四川可出兵30万,可提供后备兵员500万,本人决亲率师前仆后继。

刘湘没有食言,于9月初率川军出川抗战。当时全国上下一心,抗战热情非常高。只是刘湘的身体出现了隐患,出征时他胃病复发。据其属下回忆,他弯腰屈膝穿鞋已很困难。

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邓汉祥极力劝说刘湘,病情尚未痊愈,不必亲自随军出征。刘湘很平静地说:“过去打了若干年内战报不出账来,今天有了抗战的机会,不能不尽力报国,争取个人在历史上的篇幅。

刘湘

鲜为人知的是,11月中旬,日军分两军向南京进犯。刘湘曾主动向老蒋请缨,调川军两个集团军靠拢南京,他愿意亲自指挥川军保卫南京。他对手下说:“我以带病之身,如能与首都共存亡,也是心安理得,含笑九泉的。”可惜几天后就病倒了。

刘湘执意亲率川军出征,有其现实考虑。当时中央正在编遣川军,会议进行到一半便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此时摆在刘湘面前的路有两条:不出兵遭千夫所指,部队被编遣,迟早丢掉四川地盘。出兵可以保留编制,进可以抗日,退可以守川。后者无疑是上策。

只是川军抵达前线后,却被老蒋分散使用。零散使用,不仅无法打出川军声威,更有可能被老蒋挖墙脚,拉走部队。出川部队大多是刘湘的老本,他必须亲自到前线,把部队掌握在自己手上。毕竟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才会爱惜。

刘湘毕竟是军阀出身,尤其局限性,但这点私心毫不影响他果断出师抗日的英雄形象。军阀混战时期的尔虞我诈,以及对红军的围追堵截,无疑是他人生的污点。在民族兴亡之际,毅然挺身而出,才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只是豪言壮语,犹在耳畔,刘湘却病倒入院。11月23日,刘湘胃溃疡复发,不久就陷入昏迷。老蒋命令将其护送至汉口万国医院救治,刘湘在医院醒过来时已不知自己在何地。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到12月上旬,刘湘病情逐步好转,已经可以由人搀扶到花园中散步、晒太阳。同时,他还能浏览一些前后方发来的电报、文件等。心情好时,还能唱几句军歌。

不少各党派的代表到医院探视,有的担心影响刘湘休息,只叫人递上名片。但刘湘都主动一一接见并与他们畅谈抗日大计。在他看来,再过不久,便可以重回前线。

1938年1月7日,他写给夫人刘周书的信中提到自己的健康状况,认为病情已经好转:“余病景象,完全与上年同,所异者口中未吐血耳。幸德国医生着手即认为胃失血,故能逐渐起色,或者危险时期已过矣。”

川军誓师(剧照)

然而,次日从武昌行营传来一份《日日命令》,其中一条是撤销刘湘兼任的第二十三集团军司令,由其旧部唐式遵接替。此事事先未与刘湘商量,刘湘看后大为不悦,对手下说:“子晋要干,跟我说一声嘛,由我们报上去多好。”

13日上午,冯玉祥还亲自去看过刘湘,两人谈了两个多小时。冯玉祥在回忆录中说,当时刘湘精神很好,谈话声音洪亮,室外都能听到。到下午,何应钦奉老蒋命令又来跟刘湘谈了一个多小时。

何应钦离去后不久,刘湘便开始吐血,竟达半痰盂之多,随后就陷入昏迷,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然而,此时医生并未采取积极抢救措施。直到17日,德国医生说要输血,可此时血管已经收缩,血已经输不进去了。

20日下午,刘湘病故,终年48岁。恐怕刘湘自己都未曾料到,大敌当前,未能战死沙场,却折戟于汉口医院。死前他曾留下遗嘱:

尤望我川中袍泽,一本此志,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川军将士闻此消息无不悲恸,很长一段时间,川军军营每天早上升旗,并集体诵读刘湘遗嘱。

正值壮年的刘湘,为何会在病情好转之际突然恶化,以至无法抢救?何应钦与刘湘谈话一个多小时到底说了什么?

从种种迹象来看,刘湘死得太过离奇。而关于他的死因一直有各种说法,包括:吓死说和毒死说。

一、毒死说:

坚持“毒死说”的是刘湘的夫人刘周书。刘湘病故后,她立即飞到汉口,亲自检查刘湘的遗体。但不等灵柩起运,她就赶在众人前头,飞回成都。

第二天,她在家中设宴邀请了刘湘亲信及下属师、旅、团长等三四十人。待宾客都到齐之后,只见刘周书披麻戴孝走进客厅,一进门就跪在地上,痛哭说道:“今天我邀请来的客人,都是督办(刘湘)生前最要好的朋友、下属,督办是被蒋委员长毒死的,希望你们替他报仇。”

对于刘湘的健康状况,作为妻子当然是非常清楚的,她不相信刘湘会病死。而且前一天在汉口,她亲眼看到刘湘遗体上有紫青伤痕。当时众说纷纭,悲痛之下,更加深了她对刘湘死因的怀疑。她可能通过自己的渠道查出一些信息,已经有了具体的怀疑对象。

几天后,刘湘的驻汉口办事处长邱甲来灵前上香。刘周书当即命令守灵的连长将邱甲扣押,并要将其枪毙。灵堂乱作一团,众人纷纷劝阻。邱甲情急之下托人把邓汉祥找来,在邓的调解之下,邱甲才能脱身。

但怀疑毕竟是怀疑,刘湘死后,局势已不由刘家掌控。一介女流想要找到特务精心布置的暗杀证据又谈何容易?川中要人从全国团结抗战的大局出发,劝说刘周书谨慎处置,此事才渐渐得以平息。

刘周书在为刘湘写的祭文中仍愤愤不平:“吾夫婴宿疾,然年尚富,体尚健,无事务以扰之,必不至于死,即事务繁重,能自暇逸,不必事事躬亲,亦不至于死。

“毒死说”至少还有两个重要来源。一个是建国后投靠祖国的军统少将程一鸣,他在回忆录中的说法是:刘湘在汉口治病时,戴笠收买医院护士将胃药换成了毒药,将刘毒死。

另一个来源是原国民党改组派四川负责人之一的孙壶东:他曾被关押在贵州息烽集中营,与犯过错误的军统特务同监室。特务曾对他说:给刘湘看病的医生被收买,给他注射了毒药后病情迅速恶化。

虽然两人都不是亲历人,但从不同渠道得来大致相同的信息,说明并非空穴来风

查询已经公开的档案,戴笠确实就如何处置刘湘一事请示过老蒋。由老蒋侍从室秘书编写,记录其日常事务及言行的《事略稿本》中隐晦地记载道:“决定对刘湘之态度与解决四川问题之时期”至于是何“态度”,外人无从得知。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刘湘死后,老蒋的态度更值得玩味。《事略稿本》中写道:“甫澄逝世,私情可痛,然从此四川得以统一于中央,抗战基础稳定,未始非国家之福。”

二、吓死说

这个说法源自刘湘旧部范绍增。范绍增并非刘湘嫡系,中央编遣川军时,刘湘首先把他的部队拿出来,免去其师长职务升为副军长,实际上是夺了他兵权。这让范绍增耿耿于怀。

1938年1月的一天,范绍增的旧部从前线回来,去探望刘湘的参谋处长。正好看到他在写一个给川军将领王缵绪的命令,让王带两个师到宜昌、沙市一带与山东韩复榘去襄樊的队伍取得联络。

范绍增立即把该消息告知了孔祥熙,随后孔又告知老蒋,戴笠利用范绍增提供的消息,破译出不少刘湘与韩复榘往来的密电。

宜昌、沙市是进入四川的大门,刘湘此举无疑是联合韩复榘拒蒋入川。军阀毕竟是军阀,地盘观念很强。如果老蒋的中央军入川,那就没有他刘湘什么事了。

其时,韩复榘不顾李宗仁严令,不战而放弃济南、泰安等地,更狂言:“南京不守何守济南?”暗指老蒋逃离南京。老蒋听后怒火中烧,而此时两支地方势力又暗中联络,无疑将矛头指向自己。

因此老蒋果断决定以不战而退的罪名除掉韩复榘。老蒋将韩复榘召至开封开会,随后将其扣押。接着,何应钦到汉口探视病情已经好转的刘湘,告诉他韩复榘已经被扣押。刘湘不解地问:“为什么?”何应钦直接挑明说:“他的部队要开到襄樊去。”

刘湘这才知道与韩复榘秘密联络的事情已经败露,当时韩复榘身体完全健康且重兵在握,老蒋仍敢对他下手,更何况卧病中的刘湘?刘湘对此非常惊恐,等何应钦走后便大口吐血,陷入昏迷。

以上几种观点,虚虚实实,都没有确切的证据,固然不足为信。笔者认为刘湘的死因兼而有之:原本就长期患病,在前线征战条件变差,事务变多,压力更大,身体自然不支。病倒以后又发生种种事情,最终急火攻心,一命呜呼。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但有意思的是,无论何种说法,无一例外都将矛头指向老蒋。按照常理,刘湘作为川军统帅,主动出师抗战,分担中央压力,老蒋没有除掉他的动机。两人到底有何深仇大恨,让外界将矛头指向老蒋?

自古以来,就有得蜀地者得天下的说法,四川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清末军阀混战,各路军阀都想染指四川。在外力干预下,四川内部逐渐发展出20多个大小武装,连年混战,百姓叫苦连天。

很长一段时间,刘湘的武装并不是川军中最强的。但他长袖善舞,以弱制强,几度主政四川。但终归还是实力不济,几次被赶下台。刘湘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稳固统治,必须在外部找一个强势的大哥。

老蒋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对峙。此时,刘湘押宝老蒋,通电支持。而刘湘的叔叔刘文辉,支持的是汪精卫。

此后刘湘得到了老蒋支持,实力大增。中原大战时,老蒋被阎锡山和冯玉祥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此时刘湘也犹豫不决。但他认定胜负的关键在于张学良,于是派亲信赴东北探询张学良意见。

在得知张学良准备支持老蒋时,再次押宝老蒋。不明就里的刘文辉仍然通电反蒋。

老蒋在中原大战获胜的第二年,就让刘湘出任四川善后督办,命令四川各军由刘湘编遣。此后,刘湘经过两次下川东战争,进一步壮大。四川逐渐形成了刘文辉、刘湘的天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不久之后刘湘、李文辉叔侄二人矛盾爆发,最终刘湘击败刘文辉,统一四川。此后老蒋任命刘湘为省主席,此时刘湘已经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王”。

1934年,为了围堵中央红军,老蒋提出派10个师入川,遭到刘湘拒绝。只能退而求其次,派部分参谋团和别动队入川。事先说好,这些人只剿共,不参与地方政治。然而他们一到四川,就秘密策划反刘行动。

这一切自然逃不过刘湘的眼睛,“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时,刘湘先后两次秘密调集军队准备解决在四川的参谋团和中央军校。只是两次事变反转太快,最终刘湘未来得及实施。但大部队调动的事情也瞒不过老蒋,这是两人产生矛盾的开始。

等到编遣川军时,两人矛盾达到顶点。卢沟桥事变爆发,编遣工作被迫停止,蒋刘矛盾才暂时缓解。

刘湘出川之前曾与云南龙云、广西白崇禧商量,三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要求部队集结在一起抗日。老蒋自然不会同意,这三大地方派系集结在一起,自己下台是早晚的事。他不仅不让他们联合,而且还把各部队分散使用,以达到分化目的。

刘湘被迫亲自率师出征,掌控部队。不料却中了老蒋的调虎离山计,作为军人有作战任务在身,自然无法随意挪动,老蒋却趁机把手伸向了四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刘湘安顿好川军后就在想回川的办法。他建议老蒋成立一个“后方防务委员会”,以蒋为委员长,自己为副。实际上人员都可以安排自己亲信,架空老蒋,打着老蒋的旗子,继续统治四川。

另外他还与韩复榘、宋哲元等地方势力联系,企图结成同盟抗蒋,并调部队封闭入川通道。军事上,他准备反攻芜湖,取胜之后在成都、重庆两地举行军民祝捷大会,借民众之口要刘湘回川养病。同时派炮舰到汉口迎接,以防不测。

只是这些小动作都被戴笠侦知,于是有了前文戴笠向老蒋请示如何处置刘湘一节。然而诡异的是,刘湘这些计划都尚未来得及实施,便一命呜呼,不得不给人留下某种联想。

专注中国近代史,更多精彩故事,欢迎关注, 感谢支持!

本文标题: “四川王”刘湘病情好转,蒋介石派人找他谈话,7天后吐血而亡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8692765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日本靖国神社供奉了三位中国人,一位是蒋介石,另外两人您想不到
我们知道靖国神社,也是因为日本高官经常“拜鬼”。在大家的观念里,靖国神社里供奉的都是日本军人和他们的家属,包括我们熟知的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近些年来,日本政客频繁参拜靖国神社,已成为部分人的政治作秀,这些行为受到了我国的大力抗议,也
标签日本靖国神社,参拜靖国神社,蒋介石,日本_历史,元朝,秦朝,徐福,林净因
别被抗日神剧忽悠了,这才是真实的日本鬼子:图7鬼子在寒山寺里读枫桥夜泊
别被抗日神剧忽悠了,这才是真实的日本鬼子:图7鬼子在寒山寺里读枫桥夜泊 图1【日军翻墙进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1931年9月18日晚10时,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线柳条湖段,并把三具身穿中国士兵服装的尸体放到现场,反诬是东北军所为。
标签日本_娱乐,枫桥夜泊,关东军,沈阳城
楚云飞88岁在台湾去世,临终前无限感慨,交代儿子3件事
《亮剑》是很经典的一部抗战题材的小说,出自著名的作家都梁之手,据后来对都梁的采访,都梁说他在创造这些人物时,都是取自真实的人物,其中有很多情节也都是来自真实的历史,只不过将其换了个人物或者时间。 电视剧《亮剑》讲述的,是在那个国家危亡的年代
标签楚云飞,李云龙,亮剑,都梁,赵刚
杜十娘为何将百宝箱沉江?不是因为李甲负心,而是发现一个大阴谋
在明朝中后期,科举失败的读书人转而去写小说,明代的吴承恩在科举中屡屡受挫,人到中年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后却写出了名扬四海的《西游记》;冯梦龙虽然出身士大夫家庭,但在科举中也是多次失意,长期没有考中举人,一直到崇祯三年才成贡生。 冯梦龙所著的
标签杜十娘,李甲,明朝,孙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淞沪会战为何80万打不过30万?看看当时老照片,信息量很大
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投入80万兵力,日寇投入30万兵力,经过3个月的苦战,最终国军未能守住上海,被迫撤离。战役打的非常惨烈,可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当时,国军宣布战死30万人,日寇宣称死亡4万余人,伤亡比例非常悬殊。除开武器装备、指挥决
标签淞沪会战,日寇,老照片,国军
慈禧太后5件私密用品:件件精致奢华,设计巧妙,用起来十分舒服
提起清朝,就不得不说慈禧太后,她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掌控了清朝近半个世纪的女人,最终也将清朝拉去给她赔了葬。人们提起慈禧太后,无不是恨得牙痒痒。同样是影响清朝命脉的女人,孝庄太后就能培养出两名大帝,奠定大清百年和平稳定的基业,而慈禧却花
标签慈禧,清朝,李莲英,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