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后,诸葛亮悄悄和刘备说了11个字,赵云听后,想回常山

在三国早期,若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我想关羽定然排名第一。不管是从实战经验,还是统帅能力,关二爷都是数一数二。二爷一生镇守荆州6年多,成为刘备心腹大将,多年守卫边疆防守曹魏与东吴,可以说在刘备心中,关羽的地位是无人可以代替的。

众所周知,关羽日常喜爱看一本书,叫《春秋》,因为多年跟随刘备出征,关羽早就是练成大将之才。只不过,有句叫“艺高人胆大!”随着能力的提升,关羽的傲气也逐渐培养起来了。

正如张飞一般,关羽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傲,若非能力与他无几,他绝对是看不上任何人的!就跟当时,马超一样。马超在与曹操交手失利之后,不久便投奔到了刘备的帐下,碍于马超独有的身份加上他与曹操不可化解的矛盾,再者马超也是难得的将才,因而被刘备封为五虎将。

当然了,此时的关羽乃五虎上将之首。这从某方面来说,刘备算是给足了关羽面子。但是关羽却不服气,假如不是有荆州要守,他估计要上益州与马超打起来。还好,诸葛亮写信夸赞了关羽,这才让二爷打消了去益州的念头。

此时的关羽早就是快满60岁的老将了,然而马超才46岁,倘若真要打估计关羽也占不了上风!但是关二爷的地位与名气在当时已经是无人能及,他要怎么做才能将所有的眼光与热点都投向他呢?

其实很简单,北伐曹魏。北伐,一直是刘备与诸葛亮所共谋的,也为此准备数十年。如果关羽,率先走出这一步,便可轰动天下!前面说过,关羽的锐气此时已经是无敌满血状态。

二爷做事一向都是凌利无比,在做好相关布置之后,他便率领了多年以来在荆州积累的精锐一举攻伐曹仁,最终攻破襄阳,一举打开曹魏在中原的防守。如此一来,如果刘备在出兵汉中,那么曹操就要头痛了。

那么事情真会像关羽料想的那样简单,那样顺利吗?

关羽,首先要面对的对手也是曹魏多年的悍将曹仁。其实可以分析出来,曹仁不是关羽对手。才围了7天不到,曹仁就已经扛不住。后来,曹操派来于禁,庞德助阵。关羽更是利用自然天气,给曹魏援军来了一个大水淹,不但搞定了曹魏援军,并且连指挥官于禁都被关羽给活捉!---- 关羽威华夏。

关羽虽然首战胜利,但是他却忘记了曹魏还有顶尖谋士。比如说当时在曹操身边的冢虎与蒋济,他们都是有着非同寻常的眼光的。在战败之后,此二人便向曹操建议,此时应该联合孙权,让孙权从关羽背后偷袭,如此一来便可打败关羽。(其实可以看出,冢虎与蒋济,都是非常冷静的,因为他们看到了关羽的双向弱点,一来关羽看不起孙权,二来轻视了曹军,认为自己已经无敌!)

在冢虎与蒋济的计谋实施之后,关羽受到了致命的夹击。曹魏上次,采用击东击西之法,一举击退了关羽,二爷败走麦城,最终死在突围的路上。(死亡地名:临沮。)

当时关羽想到的救兵是谁?

关羽,作为刘备的老搭档,他的死对蜀汉集团的影响最大。从根本原因上分析,关羽因为战败而死,怨不得其他人,是关羽自己考虑不周所致!但是作为一流统帅的关羽,他不会不给自己留个退路。那么关羽会向谁求救呢?

上述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距离关羽最近的蜀军将领也就只有两个人,一个乃五虎上将马超,另外一人也非常出色,当年跟随刘备进取益州立下汗马功劳,他就是川中小魏延,刘封。

关羽死后,诸葛亮悄悄和刘备说了一句话。一共11个字,但是却让赵云,回忆人生!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为什么刘封会是关羽想到的第一个救援部队?其实很简单,当时只有刘封驻地离关羽最近,其次便是督临沮的马超。因为此前,关羽与马超未未谋面,又因为诸葛亮书信之事,恐怕马超并不想前来相救。如此一看,关羽当时也就只能求救于刘封这个后辈了。

关羽作为刘备的结拜兄弟,而刘封只是刘备的义子,从辈分论关羽乃是刘封的二叔,从理论上来说,二叔有求于他,理应及时相救,但是刘封当时的做法却让关羽无语。刘封当时听信孟达之言,尽管关羽再三派遣使者前来求救,但是刘封始终未能答应。(三国志·刘封传有这样的记载:“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

救兵,迟迟不到,关羽的下场可想而知,一人独自面对魏吴之兵。本事,再强也只能望洋兴叹!很快,关羽的死讯便传到蜀中,此时作为一国丞相的诸葛亮,不得不给刘备一个解释,并且对未来军事做一个规划。

其实对于关羽的结局,或许诸葛亮早已有所预料。因为,关羽性情孤傲,要是面对吕布,曹操之流还好,倘若面对孙权,曹仁之辈,那关羽的性格还能自守吗?当年,孔明所言:“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也正是这个道理,其实孔明的话道理很明显,要得罪就得罪曹操!然而关羽却未能遵照当时诸葛亮所言,在与曹操交战之前,率先得罪孙权。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关羽一个错误的举动,导致自己身死不说,还让大哥刘备损失荆州,让以后水陆并进直取曹魏的战略落空!关羽的死对刘备来说,影响巨大。在二爷死后,刘备开始追责。在这个紧要时刻,诸葛亮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关羽的死,对于诸葛亮来说,他并没有责怪关羽的意思,反而把利刀放到了刘封身上。

当时诸葛亮是怎么说的呢?在蜀书十中里面有明确的记载,仅仅11个字:“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这11个字,有多重意思,因为这是诸葛亮悄悄对刘备讲的。其实在诸葛亮心里,关羽,刘封,魏延,在某种性质上来看,都有共性。因此,他才会对刘备说,如果刘备不在了,软弱的刘禅,根本hold不住刘封,到时候可能连刘禅的帝位都要被刘封所抢了!

刘备听到这样的话,还得了,后来便让刘封喝药自尽!其实这话,让很多关羽的同事都会产生震动,特别是对于赵云,黄忠来说,子龙,老黄那可都是跟随刘备打过无数硬仗的人,特别是赵子龙。诸葛丞相,对刘备私下所讲之话,其实透露了无情,估计赵云,黄忠听了都想辞职回家了,就算跟随刘备30年之久的赵云,估计也想直接回常山做一个普通人了。

现在想来,当时在关羽即将兵败时,只有两个人可以救他,不是马超,更不是刘封!而这两个人,一个是糜芳,一个是傅士仁。说来说是搞笑,糜芳乃刘备舅子,理论上来说他不可能背叛刘备,但是为何会反呢?很简单,之前多次受到关羽的轻视与轻慢。而傅士仁虽为关羽重用,但是他同样多次受到关羽轻慢,对于一员将领来说,多次受到轻视,换作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倘若,当时糜芳与傅士仁并肩作战,即便是吕蒙偷渡过了江,但是一时半会儿也根本拿不下荆州。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基于上述话题,明代历史学家,李贽认为,刘封当时不出救,乃情有可原之举!朋友们怎么认为呢?

本文标题: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悄悄和刘备说了11个字,赵云听后,想回常山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8325124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6条)

料友:流浪汉 2021-04-11 19:43
看三国只能看到一半,越往后越没意思!这就好像人的一生,0-20岁少年不知愁滋味,20-30岁这十年应该是人最开心的时候,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十年。至于30以后就是由高峰走向低峰,大多数人到了中老年都只是混日子了!
料友:老资料网友147 2021-04-11 19:53
骄傲自大有什么好下场,最后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让蜀国衰败了
料友:以琛 2021-04-12 02:08
说了那么多,只有罗贯中才是三国里面的最大BOOS
料友:天佑笨笨 2021-04-12 03:01
刘封也可说横竖是个死字,他救了也是死,不救也是死。救是因为地理位置根本救不了而且更是冒着上庸丢失的风险,他也是个苦命人,只怪他跟了刘备
料友:神秘男子 2021-04-12 03:22
小编辛苦了,早点睡吧
料友:天佑笨笨 2021-04-16 11:35
那11个字是“后世小编都吹牛不打草稿”
相关文章
康乾盛世算不算一个盛世?这个时代不仅拥有1300万平方公里土地
在中国古代,存在着许多盛世,如西周有成康之治,西汉有文景之治和昭宣中兴,东汉有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隋朝有开皇之治,唐朝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有永宣盛世,清朝则有康乾盛世。然而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却遭到许多人的质疑。有
标签康乾盛世,清朝,明朝,西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清朝旗人待遇有多好?皇室远支后裔算了笔账,大清想不亡国都难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央缺钱,而这又与要供养数量多达几十万的皇室宗亲有关。清朝时虽然王公贵族数量明显减少,但却又出现了另一个特权阶级,那就是旗人。入关之后,清廷对八旗子弟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旗人地位高于汉人,而且只能在皇家
标签清朝,旗人,八旗,远支,孙爱新觉罗·阿塔,八旗子弟
诸葛孔明为什么偏偏要选刘备,而不是曹操或孙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无数名臣武将出世,但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只有那么几个,其中谋士我们熟知的可能就是诸葛亮了。后人都将诸葛亮成为诸葛神算,以称赞葛亮的神机妙算。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甚至被称为“智算若神也”。 但是这么会算计的人为什么会选择最
标签诸葛亮,刘备,曹操,孙权,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八国联军侵华时,东南互保是坑了清朝,还是拯救了清朝
1900年5月28日,以英、法、美、俄、德、意、奥、日为首的八个国家开始武装入侵清朝,这件事被称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这些国家的入侵下,清朝的抵抗是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和这些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朝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标签八国联军侵华,东南互保,清朝,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义和团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者兼得为何仍失败?他忘记了后半句
当我们打开《三国演义》读完一遍其中故事后,最大的感觉莫过于对蜀汉的遗憾。在这东汉末年的乱世里,刘备从最底层慢慢爬起,一路有了诸多名将良臣相伴,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但是,他却是三国时期第一个失败的阵营,英雄也好,智者也罢,最
标签诸葛亮,刘备,庞统,司马徽,蜀汉,法正,孝直
冯玉祥实为民族罪人,害忠良、妒英才,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冯玉祥,一生倒戈九次,人称“倒戈将军”。据说,他最擅长的便是见风使舵,倒打一耙。国民军系将领徐永昌评价道:“冯玉祥乃论变不论常。”毛泽东等多位政坛人物均对之印象欠佳,他在众人眼里便是个“伪君子”式的狠角色。 妒英才 冯玉祥曾因不堪打压,暗
标签冯玉祥,郭坚,吴佩孚,曹锟,张作霖,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