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六国国君下场不一,但都逃不过一个“惨”字

春秋战国几百年时间,总是战乱纷纷,也算得上是历史上的一个乱世了,不过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与其余的乱世有所不同,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国家是比较稳定的,不管是秦国还是楚国、齐国等国家,历史都十分悠久。

正是处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把其余国家灭掉,都是不太现实的,随着不断战争之后,最终仅仅剩下七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在七个国家中,秦国野心最大,一直都有统一天下的想法,不过也是经过几百年时间,几十代人的努力之后,这个愿望才最终实现的。

秦国到了秦王嬴政时期,一切都发展十分不错了,不管是军事、文化、政治,有了商鞅变法的基础铺垫之后,秦国根基最稳,改变最彻底,同时也是当时七个国家当中实力最强的,嬴政在搞定内部问题,实现君王集权之后,于公元前230年开始统一六国,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结束,总共花了10年时间。

六国相继被灭之后,嬴政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由于自己是第一个皇帝,所以后人将其称之为秦始皇,我们在看到秦国最终统一的光鲜之后,总会不由想起那些被灭的六国,他们国君结局如何呢?

弱小韩国最先被灭

魏国、韩国与赵国,在春秋时期是隶属于晋国的,当时的晋国可谓是春秋霸主,可是后来晋国内部发生了“六卿之乱”,后来逐渐内斗从六卿变成四卿,四卿又变成三卿,最终三卿不断威胁晋国国公,终于实现了三家分晋,将晋国从历史上抹去。

在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赵国、韩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其中魏国和韩国都变得强大起来,只有韩国是比较弱小并且距离秦国最近的国家,在秦国确定了灭六国的战略“笼络燕齐,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之后,韩国不管是从地理位置还是实力而言,都是要第一个消灭的。

不过当时韩国有一个韩非子,能言善辩,嬴政想要灭韩国的时候,韩非子一直强调韩国是秦国的附属国,希望秦国先去灭更加强大的赵国,对于韩国这种小角色,没有必要在乎。

在李斯的建议下,最终嬴政没有被韩非子的能言善辩所说服,而是选择将韩非子逮捕入狱,最终将其逼迫至死,这下没有人会成天叨叨烦人了,嬴政才正式开启灭韩之路。

公元前230年,嬴政命秦国大将史内腾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实力不足,无法抵抗秦国的虎狼之师,最终被秦国灭掉。韩国国君韩王安在此战中被俘,嬴政将其幽禁在陈县,眼看韩王安也比较老实本分,嬴政就没有继续为难他。

谁曾想在公元前226年,韩国一些旧部贵族,不满秦国对其的统治,开始发动叛乱,想要继续拥立韩王安为王,以图复国大业,嬴政迅速安排大将前去平叛,很快这起叛乱就结束了,嬴政觉得继续留着韩王安恐怕是一个祸患,就将其处死,韩国彻底拜拜。

韩国的灭亡可以说是灭在他们国君看不清形势还盲目自大,他总觉得赵国会来援助自己,所以就算韩国已经处于危险之中,韩王安还不知道自保,以韩国的实力,明显是无法与秦国抗衡的,但凡韩王安效仿当时的一个小国家卫国国君主动依附于秦国的做法,估计韩王安也能得到和卫国国君一样的结局,奈何韩王安没有这样的觉悟,才最终导致凄惨结局。

赵国强大只能智取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实力大增,再加上赵武灵王时期,将一直以来影响赵国发展的“国中国”中山国灭掉,赵国东西地区得以连通起来,后来发展迅速,而且军队响应速度很快,在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这明显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不过赵武灵王最终也因为早早选择退休,并且在继承人交接问题上出现了问题,最终被两个儿子内斗之后,将其活活饿死,要是赵武灵王依旧活着并且继续掌权的话,估计赵国将会改写整个战国历史。

随着赵武灵王的去世,赵国国君就一个比一个更加昏庸愚昧了,在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君就显现出了昏庸的一面,本来最开始秦国攻城是十分艰难的,加上赵国强大的军事基础,秦国一点不占优势。

可是赵国国君在关键时刻,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将主张打防守战的赵国大将廉颇换走,廉颇离开之后,赵国军队不仅士气衰减,而且在纸上谈兵的赵括带领下,赵军乱了阵脚,放弃原本的防守战术,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去应对秦国军队。

秦国经过对赵国的一番操作之后,迅速安排战神白起上场对付赵括,在白起佯败后退、诱敌深入,然后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的战术指导下,赵军最终惨败,四十万大军被白起直接坑杀,对赵国国力影响颇大。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尽管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后,实力有所衰减,但是赵国当时的实力,依旧还比其余国家强大,秦国想要灭掉赵国,显然还是不可能,于是从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后,赵国又坚持了三十多年,最终于公元前229年,秦国在灭掉韩国之后,才命秦国大将王翦带兵去灭赵国。

这是一场十分艰难的战争,赵国派出“赵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迎战,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经过几次较量之后,王翦发现没有什么胜利的希望,于是秦国打算故技重施,继续对赵国采取离间计。

秦国花了重金买通赵国内奸,让其诬告李牧意图拥军谋反,赵王迁听到这个重磅消息之后,瞬间大怒,立即将李牧兵权收回,转而安排皇室宗亲赵葱接管军队,和王翦对战。

赵葱只听名字就知道其实是一棵葱一样的人物,他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还会被李牧取代,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就直接想办法把李牧给杀害了,李牧死后,曾经追随李牧并且效忠于李牧的士兵,瞬间失去继续战斗的信心,仅仅三个月时间,王翦就大败赵军,赵葱战死,秦军顺势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将赵王迁俘虏。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赵王迁被俘虏之后,嬴政将其安排在深山之中,并且不提供食物给他,赵王迁在饥寒交迫以及对过去昏庸做法的无限愧疚之中,最终死去,曾经不可一世的赵国国君,就这么惨淡收场,不可谓不凄凉啊。

赵国的灭亡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赵国国君过于昏庸,在长平之战就被秦国离间,几十年后的灭国之战,还能再次上当,不得不说赵国国君的智商确实有点问题,在这样的国君带领下,就算秦国不去灭赵国,估计赵国最终也会自己灭亡的。

大水淹没魏国

秦国灭魏国的战争,就轻松很多了,因为秦国在灭赵国的过程中,顺便就把魏国的城池霸占了,等到赵国被灭之后,魏国已经仅剩国都大梁一座孤城了,虽然这座孤城在各种防御方面设施齐全,可是依旧抵不住秦国大军的进攻。

公元前225年,嬴政安排秦国大将王翦之子王贲围兵大梁,眼看已经是穷途末路了,魏王假还坚决不投降,想要借助大梁城的防守优势躲过一劫,王贲看魏王假不听指挥,就直接挖开黄河,将黄河之水引入大梁城,很快魏王假就驾着小舟出来投降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魏王假被俘后,就下落不明了,至于结局如何,史学家一般认为他是被王贲杀害了,因为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再加上魏国已经是穷途末路,留着魏王假也没有任何用途,只有将其杀掉,才是最佳处置方式。

60万大军灭楚

楚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比较特殊的,两个国家之间一直存在联姻,比如秦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女强人芈月,就是楚国人,原本按照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不容易翻脸的,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儿女情长根本无济于事。

鉴于楚国比较强大,秦国大将王翦提出建议,必须要60万大军才能灭掉楚国,可是当时李信居然说只要20万大军足矣,嬴政考虑到王翦可能是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步伐,还是说过于保守了,于是就给了李信20万大军,让李信去攻打楚国。

王翦听说嬴政不愿意听从自己的建议,一生气直接辞职回家养老去了,等到李信20万大军攻打楚国之后,瞬间他就明白自己还是太年轻,楚国大军分分钟教会李信怎么做人,李信失败而归。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嬴政现在算是明白了王翦当初为何说要60万大军了,于是嬴政及时止损,连忙将在家养老的王翦请出来,王翦依旧坚持要60万大军才出山,要不然自己就是不出来,嬴政这次不计较了,立即给了王翦60万大军。

公元前224年,王翦带着60万大军攻入楚国,楚国当时还沉浸在打败李信的胜利之中,军队士兵士气高昂,双方交战之后,王翦立刻明白,想要来硬的怕是不行,于是重新布置战术,采取“坚壁自守,伺机而战”的战略。

楚国大将项燕在士兵多次进攻依旧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打算撤兵回去休养生息,结果就在此时,王翦立即发动大军围攻撤离的项燕军队,楚国军队来不及反应,就遇到了一场大战,结果自然很明显,最终项燕战死,楚军大败。

公元前223年,王翦乘胜追击,攻破楚国国都寿春,楚王熊负邹被俘虏,随后被嬴政贬为庶人,之后下落不明。不过根据楚国的内部情况来看,楚国国君其实不是最重要的,要是楚国人知道国君已死,将会迅速拥立一个新国君代替他,随后继续作战。秦国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把楚王灭口之后,一直不愿意将消息透露出去,这才是合情合理的推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荆轲刺秦王,引发灭燕之战

燕国实力也不算强,于是太子丹产生一个十分天真的想法,那就是希望借助荆轲刺秦王,将嬴政杀掉之后,秦国就会停止灭燕之战,很明显这种想法与做法都是严重不妥的,以秦国当时的实力,就算嬴政去世了,一样可以换一个国君继续灭燕,燕国不管怎么样也无法改变自己被灭的局面。

由于荆轲刺秦王的失败,更是加剧了嬴政对燕国的不满情绪,于是嬴政在大怒之后,于公元前227年,开始派秦国大将王翦讨伐燕国,燕国被秦国大军攻破,很快就以失败告终,可是在战乱之中,燕王喜和太子丹得以逃跑,去到了辽东地区。

辽东地区距离较远,加上当时秦国还有其余战争需要进行,就姑且暂时没有追究燕王喜和太子丹,让他们得以在辽东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等到秦国一切稳定之后,王贲带领大军前往,燕王喜害怕被秦国所灭,将太子丹杀掉,用人头去求和。

当然最后这个举动是毫无用处的,秦国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将燕国所灭,唯利是图的燕王喜终究被秦国所俘虏,最终于绝望之中自缢身亡,事实上燕王喜,不仅做过杀自己儿子求和的事情,还在当初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实力衰弱之际,背信弃义打算趁人之危去谋取好处,结果被赵国狠狠教训了一番,燕国的灭亡,就在于燕王喜以及燕国内部很多人的鼠目寸光,但凡他们有点远见,燕国的结局也不至于那么凄惨。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事不关己的齐国

在秦国远交近攻的战略之下,齐国属于距离秦国最远的国家,因此在秦国灭其余国家的时候,都故意和齐国交好,以此麻痹齐国,防止齐国支援其余国家,齐国国君齐王建对秦国这种做法貌似很是满意,所以在赵国遇到危险,前往请求支援的时候,就算赵国说了“唇亡齿寒”的深刻道理,齐国也一样不以为然,见死不救。

当秦国灭掉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之后,齐国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由于齐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参与战争,国家军队武装以及战斗能力明显不足,当秦国的虎狼之师兵临城下之后,齐国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投降。

齐王建在投降前,秦国答应封他一个万户侯,可是等到真的投降之后,秦国压根没有兑现诺言,而是直接把齐王建送到偏远的共地,让其居住在松柏之间,不提供食物,任其自生自灭。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对于一个君王而言,当然是不具备荒野求生能力的,所以齐王建最终被活活饿死,不过比起他鼠目寸光的人生来看,落得这样的凄惨结局,其实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结语

秦国之所以能够灭掉六国,看似那是实力使然,其实真实情况下还是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面对各种危机的时候,嬴政总能悉心听从大臣建议,就算是攻打楚国,最开始没有听从王翦建议使用60万大军,导致损失惨重,后来嬴政也能迷途知返,及时改正,也算是很不错了。

反观其余国家的国君,赵国虽然兵强马壮,最有实力与秦国抗衡,可是赵王的屡次昏庸举措,促使赵国越来越弱,最终无力抵抗秦国,只能接受灭亡的悲惨结局,燕国愚昧无知、背信弃义,在危难之中还想对赵国趁火打劫,秦国大军来临,还想着靠刺杀秦王结束战争,天真而可笑,齐国更是鼠目寸光,眼睁睁看着秦国把周围国家灭掉,最后悲惨命运终将降临于自己身上。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纵观秦国灭六国的这段历史,不觉间让人若有所思,人生其实恰似战场,总需要有几个好友相助,在危难之际方能有支援,总需要未雨绸缪,遇到危险之际方能有应对方案,总需要高瞻远瞩,那样才会有未来,倘若背信弃义、安于现状还鼠目寸光,想必美好未来只会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本文标题: 秦灭六国,六国国君下场不一,但都逃不过一个“惨”字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825890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一吕二赵三典韦不准确,这才是真正的三国十大猛将排行榜!
第十名:文鸯 文鸯十八岁时,半夜单枪匹马闯入曹军大营,勇不可当,如入无人之境。魏军反应过来后,百余魏军将领、校尉追杀文鸯,皆被文鸯杀退。有文赞曰:赵云、文鸯,出入万众,单枪匹马,所向无前。 文鸯逆天一战,就是在司马师来征讨文钦文鸯父子的时候
标签典韦,三国,赵云,三国演义,关羽,刘备,蜀汉,西凉,马超,曹操
清朝的大臣上朝时究竟有多辛苦?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封建社会中,作为身处仕途的大臣们,是多数人羡慕的对象,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在外人看起来是前程似锦,风光无限。但其实作为一个大臣也并不容易,在皇帝身边“伴君如伴虎”暂且不说,就是日常最普通的上朝都需要极大的精力与体力,尤其是在清朝时期的大臣
标签清朝,皇帝,太监,东华门
刘备临终前,千叮咛万嘱:“万不可重用赵云”,这其中有何深意?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当年汉朝逐渐走向衰退的时候,各方势力开始扩建自己的地盘,割据势力。此时战火纷飞,百姓民不聊生,在这样的乱世里,赵云跟随公孙瓒,在这期间认识了刘备。 当时他一心效命于公孙瓒,并没有
标签刘备,赵云,曹操,诸葛亮,安稳,曹军,汉中,蜀国,西蜀,赤壁
江苏唯一不能修关帝庙的地方,周边15里不许祭拜关羽,只因一个人
自古以来,人们常用"文武双全"来形容一个人的优秀,在中国历史上"文"的顶峰是孔子,"武"的代表即关公。关羽此人原是蜀汉名将,但在历史的渲染和着色下,他已然被神化为了一种信仰,到了清代甚至被尊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成为了民间护佑
标签关羽,关帝庙,江苏,吕蒙,吕城,三国
日本侵略中国14年,但有8个省毫发无损,有一个省你或许都没听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以强大的军事火力镇压了中国,并迅速占领了中国一半以上的领土。甚至东北的三个主要省份也被迫沦陷。日本入侵中国已有14年,但八个省却毫发无损。您可能没有听说过一个省。 自1937年7月7日事件爆发以来,日本已完全入侵中国
标签日本_历史,东北,九一八事变,西藏,陕西
如果此人不死,日本可能提前投降,学者:日本人根本不敢开第一枪
战争,永远是历史中难以抚平的一道伤痕。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在野心与狂妄推动下对我国发动了入侵,长达14年的抗战就此打响。从沈阳到东三省,日本侵略者从东北开始向我国各地发动攻击,这段抗战可谓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14年。 日本的侵略
标签日本_历史,日本人,张作霖,东北,东三省,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