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知识,打死你都不信,但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读历史,越是读得多,就越常有“难以置信”之感。许多乍一看去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打死都不信”的历史知识,却实实在在,曾发生在过往的岁月里。

而比起那些常被津津乐道的政治军事大事来,下面这些同样让人有“打死都不信”之感的经济文化知识,却同样缩影了历代王朝的兴衰,值得深深思考。

一:大晋王朝不铸钱

历代王朝开基建国,货币发行都是头等大事。还有王朝连这事儿都不办的?两晋王朝就认为:这真不是个事儿。

自从“三国归一”起,晋王朝从皇帝到百官,就是一个赛一个放飞,除了内部往死里掐,就是饮宴写诗歌舞炼丹斗富,变着花样秀“魏晋风度”。哪怕“作”出永嘉之乱,“大晋”变成了东晋,依然还是死性不改,沉浸在“玄学”“清谈”里拔不出来。发行货币这等事,两晋一百六十四年历史,竟然从没搞。

那用什么钱?西晋的时候,主要用曹魏的五铢钱,被人打到江南变成“东晋”了,又把当年东吴时期的各色货币翻腾出来继续用。东晋市面上的货币,怎一个乱七八糟了得。外加大量的贵金属,都被权贵们侵吞了做奢侈品,市面上流通的钱越来越少,结果就是“钱既不多”,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钱荒”现象。

可笑的是,对这严重现象,东晋的第一反应,不是稳定货币,而是一拍脑袋,想着干脆废除货币。东晋安帝时,就有人提出“物物交换”的“好主意”。虽然在很多大臣的反对下搁浅,但东晋王朝也没什么作为,依然放任货币市场上的混乱状态。货币都这么乱,这个王朝当然也就越来越没救。偏安的东晋,最终在“不铸钱”的荒唐里,被刘宋王朝篡了权。

二:大唐花园种棉花

唐朝有钱人养花成风,各种名贵花草争奇斗艳。但唐宣宗年间,造访大唐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却在唐朝的花园里,看到的一种特殊的奇花异草:棉花。没错,今天用来做棉布棉衣,冬天御寒必需的棉花,放在中唐年间,依然还与牡丹月季等名花“比肩”,专供花园里赏玩。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唐朝年间,中国还只有云南海南新疆等省份,有部分棉花种植。作为“舶来品”的棉花,当时就是名贵花草。何止是可以用来赏玩?棉花做成的棉布,那时也是珍贵奢侈品。以唐朝《关市令》的统计,西域地区一端细棉布的当地售价,就高达两千二百文。就算是粗糙的粗棉布,一端也要五百文。棉布做成的棉衣,当时叫“白叠布”“木棉裘”,卖到内地价格通常翻几翻,等于是“把名贵花草穿身上”,有钱人的标配。

很多历史票友品读杜甫名句“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时,常纳闷杜甫冻成这样为何不盖棉被?说实话,当时是真盖不起。

直到宋元年间起,棉花的种植技术,才在内地陆续推广起来,并逐渐适应不同地区的水土。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明朝以立法的手段,全国强制推广种棉。棉花,这个唐宋时代的奢侈品,才从此在中国“人无贫富皆赖之”。曾是名贵“舶来品”的棉布棉衣,更成了明清时代中国的特产,不但是老百姓冬天的日常消费品,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大量出口国外,赚足全世界的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何为“洋为中用”?不妨学学中国古人,怎样把棉花从花园种进农田里。

三:大宋文官很苦逼

“富宋”是文人的幸福时代,文人里最惹羡慕的,当属文官。野史里常津津乐道大宋文官的“天价收入”。比如寇準宋祁们点巨蜡烛喝鸡舌汤的豪奢生活,包拯王安石们“天价年薪”且“工资基本不动”的幸福场面,令多少票友连呼羡慕,恨不得穿越到大宋考科举。但是,就算真有“穿越”的机会,这事儿也必须谨慎,大多数的大宋文官,远比后人想象的穷。

比如在宋代,做个文官里“县令”“主薄”之类的小官,薪水也就少得可怜,基本是“贫不足以自养”。直到宋神宗年间才给涨了工资,却也不过是“县令俸钱至15千,米麦4石。”比起朝中重臣,这点钱,真不够塞牙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稍高一些级别的文官们,待遇也是有限。比如宋仁宗年间的著名学者石介,官至国子监直讲,平日生活也十分简朴,去世时却是“妻子冻馁不自胜”,也就是妻儿都没法生活,靠了韩琦范仲淹等人的资助才有了活路。宋神宗年间的员外郎曾谊,也是“其家故贫”。陆游在南宋时做到了夔州通判,算是文官里的“肥缺”,做了几年下来,却也是“峡中俸薄”“行李萧然”。也就是能混个肚圆。

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大宋的文官太多,多到号称“冗吏”。以北宋范仲淹的说法“四五人共司一职”。南宋晚期时,宋朝的官员总数,更多达四万三千多人,国土是北宋一半,官员比北宋还多好几倍。这么多官要养,再有钱也养不过来,所以大多数的文官,如果只靠“工资”,日子必然苦哈哈。

外加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就算“养士”,当然要先紧着高层的士大夫们。不止是位高权重的重臣,就连退休的高官,以及给退休高官的子弟门生亲戚加“恩荫”,每年就是不少钱。北宋末年时,淮南转运使就哭穷说,淮南二十州的赋税,不够给洛阳的退休高官发退休金。宋仁宗时,全国只领薪水不干事的闲职,多达五千多个。甚至有人一人领事多份“俸禄”,半点事儿都不做。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有钱养闲人,老实巴交做事的官员,一个赛一个苦。如此大宋,怎能不积贫积弱?

四:马戛尔尼断财路

清代“康乾盛世”外交史上的一桩大事,就是“马戛尔尼访华”。乾隆年间,英国勋爵马戛尔尼率领的庞大使团访问大清,意图打开大清的贸易大门,却被傲慢的乾隆摆摆手拒绝。一场出访,结果却空忙。但马戛尔尼却并不沮丧,因为,他这一趟,在中国捡到了另一个宝:茶叶苗。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区区茶叶苗,能比得上外交大事?放当时英国人眼里,这还真差不离。

从18世纪中叶起,中国传统的饮茶风气,就早已风靡了欧洲各国。英国人更成了茶叶的“铁粉”。当时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饮茶的风气遍布英国本土甚至各大洲的殖民地。以18世纪英国学者斯当东的统计,英国人无论男女老幼,平均每人每年要消耗至少一磅茶叶。这么多茶叶从哪来?只能找中国买。

于是,不知不觉间,茶叶贸易就成了清代对外出口的“重头”。一担茶叶在广州的出口价,不过十英镑。倒卖到英国本土,至少暴涨到一百零六英镑。巨额的利润,也惹得英国商人每年蜂拥而来,带足现金买买买。到18世纪80年代,中国每年的茶叶出口量已突破一百八十万磅,轻松赚着英国人的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可这“轻松赚钱”的景象,却随着马戛尔尼一行人的到来扭转了。

虽然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对马戛尔尼一行人千防万防。但由于清朝官员毫无“知识产权”概念,于是对于马戛尔尼一行人的“考察”活动,那是毫不设防。于是一趟访华之旅,马戛尔尼们通过明察暗访,不但清楚记录了中国茶叶的种植采摘过程。还弄到了当时多少欧洲国家一掷千金都得不到的好东西:茶树苗。

于是,就是从18世纪末起,中国的茶叶种植技术,就这样无情外流。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凭着这“偷”来的技术和近代化生产,迅速在茶叶领域后来居上。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印度茶叶已经成了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头”。二十世纪初,印度茶和锡兰茶更占到当时国际市场百分之九十二的份额,早已“碾压”了近代中国茶。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茶叶产业,这个中国历代赚足钱的强大产业,就因几棵茶树苗的外流,不到半世纪就被断了财路。与其说,是马戛尔尼惹的祸,不如说,是清王朝对于产业技术的漠视,把近代中国,带入落后挨打的大坑。

本文标题: 有哪些历史知识,打死你都不信,但它确实是真实发生的?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818749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524 2021-04-05 14:43
三国归晋是悲剧
相关文章
老蒋下令处决这位抗日将军,10年后,他放声大哭:你还在就好了
近代以来,不可否认的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中,大多数都在之后的革命中,为国家而献身,在这其中,黄埔一期的学员尤为耀眼,而他们也逐渐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代名词,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抗日将军,就是黄埔一期的学生,他叫李玉堂。 李玉堂是山东广饶县人
标签抗日战争,李玉堂,黄埔军校,蒋介石,国民党
孙策用价值连城的传国玉玺向袁术交换了3000兵马,是不是有点亏?
古代历史上,有件著名的宝物,相传是用和氏璧所雕琢的传国玉玺,起自秦始皇,此后代代流传,历来被皇帝们视为国之重器。 如此著名的传国玉玺,在汉末天下大乱时一度被扔到井里,后来被进入洛阳的孙坚发现并私藏,陈寿在《三国志》里也有记录。 不久后孙坚
标签孙策,传国玉玺,袁术,孙坚,和氏璧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预言一句话,日后应验时少帅却万分后悔
孙铭九是辽宁新民县人。1927年加入东北军,1928年被选派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回国后,在天津张学良之弟张学铭属下任教官。 1931年,张学良出任国民党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张学铭派孙铭九护送哥哥。张学良非常看重孙铭九,还曾把一块印着
标签蒋介石,张学良,孙铭九,张学铭
中国历史上的10大战神
历史是厚重的,英雄是壮烈的,壮烈的英雄在厚重的历史上为我们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真正本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名将,那么,小编总结了以下10位 第十名: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
标签白起,王翦,楚国,霍去病,韩信,项羽
一生未婚!96岁台湾老兵盼回乡,问侄子:我没钱你还养我吗?
回顾过去,新中国自炮火中走来,历史记载的只有结果输赢,而在那个战火纷飞,风雨飘摇的年代里,多是历史中没有写下的普通人。然而,普通人却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邓雪桂,而今96岁的他却仍在台湾孤独地生活着,望着遥远的家乡。面对侄子的询问,他却问出这
标签邓雪桂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走曹操?除了义气外,这其实还是一笔“交易”
华容道》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一个片段之一。在赤壁之战战败后,曹操狼狈败走华容道。诸葛亮先后设置了三重埋伏,而在最后一关镇守华容道的正是刘备军中第一大将关羽。 《三国演义》中的“奸绝”曹操,再次遇到了他的故人“义绝”关羽,岂能没有好戏?
标签关羽,曹操,刘备集团,诸葛亮,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