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张学良欲派人往南京送信,却无人选,蒋百里:恨谁派谁

图片来自网络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飞抵西安,就东北军“围剿”红军一事与张学良进行摊牌。

张学良提出,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被蒋介石粗暴拒绝。

蒋氏提出,东北军如果不能承担“剿共”战事,那就调离陕西,到安徽去,以后的“剿共”战事由国民党中央军负责。

12月10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正式通过了第六次“围剿”红军的作战计划,预定在12月12日公布动员令。12月11日,蒋介石正式委任蒋鼎文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

12月12日凌晨,已经被逼到绝境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二将军发动兵谏,在华清池捉住了蒋介石,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

要注意的是,西安事变是一次兵谏,而不是兵变,这个定位就决定了在西安事变中跟随蒋介石到西安的国民党大员中损失极小,除了蒋介石的孙子辈的蒋孝先之外,就是国民党元老邵元冲了。如果真的向外界所宣扬的那样西安事变是兵变,那这些国民党大佬们会无一幸免。

蒋孝先当时担任蒋介石侍从室卫士长的角色,他的死很正常,而邵元冲的死,就纯属于意外了。

图片来自网络

12月12日凌晨,华清池外枪声四起,蒋介石的卫队在蒋孝先的指挥下节节抵抗,被当场击毙。正在睡梦中的邵元冲被枪声惊醒,听到枪声越来越近,只得跳窗逃跑,却被士兵击中,后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邵元冲在国民党中属于元老级别的人物,在黄埔军校初创时期,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是戴季陶,副主任就是邵元冲。可是不知怎么得,戴季陶却突然不见了,没有来履职,只得由邵元冲这位副主任顶上去。

要论邵元冲的学识也是好的,可是要论如何履行政治部主任的工作,此公一概不知。因此,黄埔初期的政治部就是个摆设,而且每逢需要政治部主任出面讲话的时候,他总是从孔孟之道、三纲五常的角度来解释三民主义,这就引起了黄埔军官生们的极大反感。最终,在学员们的一致要求下,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只得征求了各方的意见,罢免了邵元冲的政治部主任职务。邵元冲下台后,由中国共产党推荐的周恩来继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要说邵元冲的死,有些可惜,他虽然是为食古不化的旧文人,但其反对日本的态度则是异常坚决的。他有一句名言:“寇日深,中枢再不决杀贼,民必尽去,亡无日矣 。”

虽然说,邵元冲的死纯属意外,但是对于其他跟随蒋介石来西安事的其他国民党大佬们来说,却是心惊胆战的。他们生怕在日后的某一天会被张、杨给拖住出枪毙。

这种惧怕在南京方面派兵讨伐张、杨,并且派飞机来西安轰炸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在这些国民党大员中,杨虎城最恨戴笠,早欲除之而后快;张学良最看不顺眼的是蒋鼎文。

戴笠在杨虎城主政西安的时候,大肆分化、收买陕军将领,是杨虎城肘腋之侧的一根刺。可杨虎城却得罪不起戴笠,只能是深恨之;蒋鼎文早就对西北的军权虎视眈眈,早就想取代张学良。而且,蒋鼎文是蒋介石的亲信,“五虎将”之一,率领几十万中央军驻扎在洛阳,名义上是张学良东北军“剿共”的后援,其实就是来监视张学良的。如果张学良有异动,那蒋鼎文部就会率军进入陕西消灭东北军。对于这样一个时刻想要取代自己,并且还要消灭东北军的人,张学良自然是恨之入骨。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张学良抓蒋介石不是目的,而是逼迫其抗日的手段,如果杀掉了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人,都会给南京的汪精卫、何应钦等人以口实,把自己实行兵谏的性质变为兵变。如果这样的话,张杨二人自身的安危是小,损害了抗战大局,那可就罪莫大焉。

而且,自西安事变爆发以来,舆论对张、杨二人并不利,社会各界乃至于世界各国都对张、杨此举持批评态度,好一点的来电表示担忧,激烈一点的直接来电斥责,这其中,尤以苏联《真理报》对西安事变的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真理报》中,明确视张、杨二人发动的西安事变为兵变,把逼蒋抗日的目的批判为军阀之间的权力斗争,这和中共中央提出的拥护张、杨的革命行动截然相反。

这个是个大问题。因为在西安事变之前,红军已经和张、杨达成了若干合作协议,虽然没有杀掉蒋介石的内容在内,但是从西安事变爆发后我党提出的,要罢免蒋介石的职务一说中,就可以看出,在当时红军和张、杨二人实行的是“反蒋抗日 ”的策略。

可是,《真理报》提出的把西安事变定性为兵变,并把张、杨二人的举措视为叛逆,二人率领的东北军和陕军视为叛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共产国际的态度,这和我党的主张截然不同。如果不及时处理好这个问题,那对日后妥善解决西安事变尤为不利。

好在共产国际在12月14日举行了会议,听取了我党与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的合作情况,才改变了宣传口径,由过去的“反蒋抗日”变成了“逼蒋抗日”。

12月16日,在社会舆论和国民党方面的连声喊打下,于是,国民党方面委任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和顾祝同为为讨逆军东、西两路集团军总司令率兵威逼西安。同时,空军也出动飞机对西安周边城市进行威吓性轰炸,意图以此逼迫张、杨二人就范,释放蒋介石。

西安方面也集结重兵,屯驻在潼关一线,意欲与“讨逆军”进行决战,大战一触即发。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此时东北军与中央军开战,损失的都是中国的抗战力量,高兴的也只能是那些亲日派和日本侵略者。为了避免双方之间的冲突升级,张、杨决定,委派一位能够受到蒋介石信任,又能够被南京方面接受的人物回南京,来说明二人毫无伤害蒋介石以及国民党大员之意。那么,究竟派谁回去好呢?

为此事,张学良特意征求了跟随蒋介石来西安的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蒋百里。

12月16日下午,蒋百里见到了蒋介石,二人究竟谈了些什么,在目前的资料中不得而知,仅知道的是,在二人谈话之后,蒋百里拿着一张写有“停止轰炸西安三天”的蒋介石手谕与蒋鼎文回到了南京。

蒋百里绝对是我国近代第一流的人物,论文,能够和徐志摩等人办报刊;论武,是日本士官学校第三期300余名学员中第一名,获得日本天皇赠剑的殊荣,在那一届学员中,蒋百里是第一名,蔡锷是第二名;论教育,担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赛;论战略,其著作《国防论》在战略上指导了中国的抗战。以蒋百里作为传话人,从资格上、威望上、可信度上都是最佳人选,但是要从受蒋介石信任的角度来讲,就要差那么一些,毕竟,蒋百里将军的战略都是阳谋,而蒋介石的战略几乎都是阴谋,如果不派一位深受蒋介石信任的人回到南京报平安的话,恐怕单纯由蒋百里带着蒋介石的手谕效果不会那么明显。

那么,究竟派谁最合适呢?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蒋鼎文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人选问题,蒋百里给张学良讲了一个故事,那就是汉初张良建议刘邦封他最恨之人雍齿为侯的故事。雍齿屡次背叛刘邦,所以刘邦深恨他,可是由于其功劳比较大,又不忍心杀了他,其实倒不是不忍心,而是害怕杀了雍齿,引起其他功臣的反弹,这些功狗们的精神都很敏感。所以张良就建议刘邦封雍齿为侯,这样就会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最受刘邦猜忌之人都封侯,那么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害怕的呢?

蒋百里给张学良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让张学良在这些国民党高官中寻找一个广为人所知的、自己最为痛恨的、又深受蒋介石信任之人和自己一同回南京报信。南京国民党高官们看到连张学良最为痛恨之人都被放回来了,自然会相信张学良没有伤害蒋介石和其他国民党高官的心思,才减少了猜忌,为以后进行的谈判铺平了道路。

上文提到过,张学良最为痛恨之人是蒋鼎文,于是,蒋鼎文就这样成为了蒋百里的同伴一同回到了南京。果然,南京众人见蒋鼎文都安然无恙,都认为张学良没有伤害蒋介石之意,兼之有带回的蒋介石的手谕,军事行动自然就停止了下来。

10月23日,国民党代表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人进行谈判,经过了三天的努力,初步达成了停止内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协议,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飞离西安,从此之后,张学良失去了自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本文标题: 西安事变,张学良欲派人往南京送信,却无人选,蒋百里:恨谁派谁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7682960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民国最成功的倒戈将军:一生八次倒戈,最后亲自结果蒋家王朝
民国军阀脱胎于北洋军阀,按林语堂的说法就是“他们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向心力”。 说也难怪,北洋军阀当初肇始于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其时袁世凯当世枭雄,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实力派都唯老袁马首是瞻。是以袁世凯能一局定乾坤。 然而老袁暴毙后,群龙无
标签民国,吴化文,军阀,袁世凯,蒋介石,王耀武
杨玉环长相被复原?真实容貌神似女明星,难怪唐玄宗为她废弃后宫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她们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而这首诗描述的就是四大美女中的杨玉环,相传杨玉环在这
标签杨玉环,李隆基,四大美女,武惠妃,马嵬,唐朝
杜聿明有着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为什么最终被陈诚所代替?
看得出来杜聿明的指挥能力是不错,是比陈诚强,但也强不到哪里去。国民党一流武将根本还轮不到杜聿明,而东北战场和后来的徐蚌战场,而蒋介石任命杜聿明实际上也是无将可派,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关麟征对此就不以为然。始终认为老头子用人不当。而对于陈诚而言,
标签杜聿明,陈诚,国民党,蒋介石,东北,黄埔军校
戴笠暗中曾发展一组织,如果飞机不失事,他或能跟蒋介石分庭抗礼
戴笠作为国民党第一特务组织军统的领导者,据传闻其特工在抗日期间几乎遍布了全中国,同时对于军队之中也安插了不少人手,目的就在于洞察那些高级将领的动向,以免其投敌叛国,当时甚至有句话叫做“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戴笠手下的情报人员活动”。甚至于
标签戴笠,蒋介石,特工,国民党
他是抗战时期的大汉奸,曾出国留学,死后葬在孙中山旁边
大家都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个大汉奸叫汪精卫,其实这并不是他真正的名字,因为曾经用精卫作笔名写过不少作品,故而大家都叫他汪精卫,因为愤慨晚清的统治腐败以及不满被列强殖民的现状,还参与谋划刺杀亲王,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那时起的他
标签大汉奸,孙中山,汪精卫,抗日战争,蒋介石,南京
故宫有70多口井,却没人敢喝里面的水,其中有何原因?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李白《长相思·其一》 自古以来,水是生命的源泉,离开水我们无法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开始人们饮用江河山泉之水,但毕竟不太方便,后来便在自己宅院打井取水,我们俗称井水。在古代,尤其是在皇宫,井水不光是饮用
标签故宫,珍妃,慈禧,长相思·其一,光绪年间,八国联军,北京,明宪宗,明朝,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