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汉?并非他故意养寇自重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一对生死冤家,两人一方是蜀汉代表,一方是曹魏代表,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互相交手数年,虽然诸葛亮大多数方面的实力都要强于司马懿,但是在身体这一方面他却没有司马懿厉害,最终被司马懿成功地熬下线,而诸葛亮病逝后,按理说蜀汉失去最厉害的人,曹魏有大好的机会进攻蜀汉,但为何司马懿终身都不进攻蜀汉呢?难不成他和诸葛亮达成了某种约定,亦或是真如网友所猜,司马懿养寇自重?

实际上,说司马懿之所以不进攻蜀汉,是想养寇自重,这完全就是瞎扯。因为自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也一直没有闲着,他被曹叡当做救火队员到处扔,根本就没有闲下来,而且总的来说,当时的司马懿地位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根本影响不到曹魏的中央决策,打不打蜀汉并不是司马懿说了算,而是当时的魏国掌权人说了算。

从高平陵之变到司马懿去世,满打满算,仅仅只有3年,所以说司马懿真正掌控魏国权力的时间,不过三年而已。而这三年时间中,魏国内部不稳,忠心于曹家的势力还有不少,所以司马懿需要花费大把的精力去稳定内部,他根本就没能力去攻打蜀汉。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主要干了些什么事,了解了这些事情后,我们大概就能搞明白了,为啥司马懿一生都不进攻蜀汉,而且在司马懿死后10多年,为啥魏国一直不去主动进攻蜀汉?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最终病逝五丈原。

公元235年,蜀将马岱北伐,司马懿派牛金击败马岱。同年,魏帝曹叡升司马懿为太尉,并大兴土木,大修洛阳宫,令许多百姓耽误农时。可以看到,此一阶段的魏国皇帝已经是放松下来了,当诸葛亮去世后,他并没有想乘胜追击,而是大兴土木,进行个人享受。由此可以了解到,当时的魏国高层,压根就没想着去攻打蜀汉。

公元237年,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割据自立。第二年,司马懿率军四万前往平叛。击败公孙渊后,朝廷又让司马懿去镇守关中,防备蜀汉。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司马懿和曹爽成为托孤重臣。不过司马懿和曹爽二人中,军政大权都归于曹爽,所以说,此时的司马懿也并没有掌握大权。

公元241年,孙权伐魏,司马懿率军前往阻击,成功击退吴军。之后两年,司马懿都是在和东吴作战,并数次击败诸葛恪。

公元244年,眼见司马懿的威望越来越重,曹爽坐不住了,于是他打算以军功来压过司马懿。不过他没有选择东吴下手,而是选择了蜀汉,可是曹爽虽率领重兵进攻汉中,最终却被王平击败,损兵折将,大失声望。

公元245年开始,曹爽越来越跋扈,不仅专擅朝政,并掌禁兵,多树亲党,更是对皇帝、太后不敬,搞得大家怨声载道。司马懿为防曹爽对他下手,决定装疯躲避。

公元249年,曹爽随魏帝曹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司马懿决定冒险一搏,联合城中的世家大族,太后官员,发动对曹爽的讨伐。当时的曹爽有兵权在手,且皇帝也在他的身边,结果他竟然直接投降了司马懿,导致形势逆转,曹爽被诛,司马懿掌控了曹魏权力。

公元251年,眼见司马懿独掌大权,不归政于魏帝曹芳,似有窃权之心,于是王凌联合楚王曹彪反对司马懿,不过最终被司马懿击败,身死。同年,司马懿病逝。司马懿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他的权力,之后又传给司马昭,最终直到他的孙子辈司马炎,才完成了篡魏自立,建立西晋。

综合上述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之所以不进攻蜀汉,其实就只有两个原因。

一、魏国上下根本没有进攻蜀汉的心

魏国君臣都是比较聪明的,他们知道蜀汉和曹魏相比,国力较弱,如果两国和平发展,蜀汉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魏国的人口基数、底子远好于蜀汉,只要避免发动战争,保证稳定的发展,那时间一长,魏国的国力会远远地超过蜀汉。这其实也是很多人分析,诸葛亮屡次北伐的原因之一!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蜀汉国力弱于魏国,想凭借那么点人口去击败吞并魏国,无异于痴人说梦,而诸葛亮如此聪明,蜀汉也不乏明智之辈,为何他们都一致认同要北伐呢?因为一旦停止进攻魏国,给了魏国和平的发展空间,那两国的国力差距将会变得非常大。这就好比我们新中国,在七八十年代,内陆和沿海省份的发展水平都差不多,但是改革开放不过数十年,各省份的差距就急剧变大,不可同日而语了。所以说,对于诸葛亮和蜀汉上层来说,他们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选择主动进攻魏国,使得魏国不能安心发展,这样至少两国的差距不会拉得太大,蜀汉能够避免过早灭亡的结局。

蜀汉君臣能看到这一点,魏国君臣也不傻,自然也是能看到这一点的,所以自诸葛亮这个主战派去世,魏国就不咋搭理蜀汉了,你要是打我,我就抵抗,你要是不打我,那更好。这一点,其实从皇帝曹叡的做法就看得出来。诸葛亮在世时,曹叡励精图治,而诸葛亮一死,曹叡立马放松了下来,开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骄奢淫逸,最终没过几年就把自己给玩死了。

而曹叡死后,魏国朝堂还是保持的一如既往的策略,尽量不主动去打蜀汉,除了曹爽那次进攻汉中。直到司马家族掌权,魏国朝堂仍然没有想过去进攻蜀汉,因为大家都想的是就这样慢慢熬,早晚把蜀汉熬死。事实上,就连司马昭发动的灭蜀之战,除了钟会这个心腹,其他朝臣也没有一个人支持,因为大家都想得是熬死蜀汉,并不想主动出兵,很明显,和平发展更加有利于魏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在魏国上下都是一心熬死蜀汉,不想主动进攻的环境影响下,不说司马懿有没有那个权力发动灭蜀之战,就算司马懿真有那个权力,以他的聪明才智,他也不会去贸然攻打蜀汉的,因为和平发展魏国将会更加强大,而强行进攻蜀汉,劳师远征、损兵折将,而且还不一定打赢,等把蜀汉的前两辈精英熬死,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多了。

二、司马懿没能力进攻蜀汉

在司马懿掌权前期,他虽然能建言上策,但是最终的决策者并不是他,所以他没有能力率军进攻蜀汉。而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取得魏国大权时,他的权力也并不稳固,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稳固国内,哪里有能力去发动对外战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直到司马懿去世前,他都没有去进攻蜀汉,而是在想办法巩固司马家的权力。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家的权力也并非一直非常稳固的,他们可是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扫除了大量异己,事实上,司马昭出兵灭蜀也并非是因为他没有父辈的远见,一定要和蜀汉死磕,而是因为他走投无路,当时他诛杀了魏帝曹髦,受到天下人指责,他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对蜀汉用兵,转移矛盾,在作战之前,司马昭也没想到,蜀汉会虚弱到这么轻轻一打,就直接崩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之所以终身不攻蜀国,其实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司马懿没有那个能力攻打蜀汉了,因为他真正的掌权时间只有人生中的最后三年,而这三年他需要稳定内部。另一个原因则是司马懿不想打蜀汉,当时魏国君臣的想法都是不主动进攻蜀汉,因为这样更加有利于魏国的国力发展,去主动招惹蜀汉,属于典型的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大家都是聪明人,不愿意去这么干。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本文标题: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汉?并非他故意养寇自重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6965142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1条)

料友:老资料网友370 2021-03-14 16:31
千里秦岭单单行军及后勤保障就够喝一壶的,加上天气因素简直比登天还难,曹魏实在没什么兴趣去蜀中玩。也只有诸葛亮这种蠢货才会收受孙权的贿赂掏空蜀汉为东吴减轻军事压力出秦岭打酱油。
相关文章
葛沟阻击战:一个连血战日军田野联队9昼夜,日军被杀得跳崖逃命
葛沟阻击战:一个连血战日军田野联队9昼夜,日军被杀得跳崖逃命 1938年1月,第40军奉命从江苏东海、赣榆开往临沂,阻击向临沂进犯的日军第五师团。 3月4日,全军抵达桃园、蒋庄一线。补充团团长李振清命令第2连到前沿阵地葛沟阻击敌人,掩护主力
标签日寇,葛沟,李宗岱
川军抗战有多大作用?战争结束60年后,日本访华老兵一语参破
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战争史,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诚然在这场战争中我国的伤亡以及损失情况远比日本严重,但不得不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到抗日战争很多人都会想到川军部队。如今很多人对
标签川军,抗日战争,日本_历史,盐谷,四川
张学良指挥30万东北军:为何少帅被软禁54年,没有一个人来救援?
有网友问:张学良麾下拥有30万东北军,为什么,少帅被软禁54年,却没有一人来救?在1936年12月,聚集在西北地区的东北军,包括,第51军,第57军,第67军,第53军,骑兵第2军等23个步兵师和骑兵师。 驻防情况是,西安以东除原在该地区
标签张学良,东北军,西北军
甲午战争爆发时,这个英国女人拍下了这样的北京城
1894年,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露西·伯德到中国旅行。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杰出的旅行家之一,自1854年第一次旅行到1901年最后一次旅行,她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露西·伯德。 伊莎贝拉·伯德女士从牛庄登陆,经奉天(
标签伊莎贝拉·露西·伯德,中日甲午战争,伊莎贝拉·伯德,北京,北京城
第二次战役,38军封死美军退路!为何还是有十余万敌人逃了出去?
第二次战役,38军封死美军退路!为何还是有十余万敌人逃了出去?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志愿军在朝战果最大,直接扭转局势的一次重大战役。美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到志愿军包抄合围损失惨重,有2万4千多官兵伤亡被俘,第8集团军更是创造了美军历史上后退距
标签美军,38军,志愿军,第8集团军,抗美援朝
北京出土李莲英墓,砸烂3把铁锤才打开,开棺后专家失去笑容!
中国历史上的太监不计其数,但能叫出名字的却只有那么几个,比如魏忠贤、赵高、高力士等,他们的所作所为,多少对历史走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不过,相对于这些祸国殃民的人,慈禧太后身边的李莲英无疑要聪明许多,他这辈子从未干预过政事,即便是慈禧询问,他也
标签李莲英,北京,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