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枪李书文武功究竟多高?人生遭遇唯一失败竟是因此!死因成谜

天才有三种,一种是天生天养;另一种则是后天努力,传说中的祖师爷赏饭;第三种则是天生天养同时祖师爷赏饭,比如本文主人公、有“天下第一枪”之称的李书文。

李书文生于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祖籍河北沧州。相比普通男子,身高不足一米六的李书文显得身材很是短小,加上身形偏瘦,乍看之下,人很难将他与顶级武术高手联系起来。

可偏偏就是这样的李书文,后来不仅成为了曾数次挫败日本人的中国功夫代表人物,还成为了中国拳法史上屈指可数的著名拳法家。

武学者的厉害程度通常都由对手决定,李书文在武学上的名气,也多少由他和对手过招决定。

神枪李书文第一次在公众面前打出名气,是在1895年。

这一年,李书文年33岁,此时他受师父黄士海的推荐成为了袁世凯高金聘请的教官。袁世凯为练兵广招天下奇才,这些奇才里除了李书文这样的中国教官外,还有东洋空手道高手和德国军事教官。

当扛着一杆大枪的李书文第一次在演武厅出现时,周围哄笑不断。实在,那杆大枪对短小精悍的他而言,颇有点搞笑意味,这模样看起来实在太像某高手身边扛枪的家童。

在这些哄笑的人里,东洋武士笑得最大声,毕竟,原本他们以为自己才矮,可在这位“家童”面前,自己这个头倒显得高了。东洋武士的笑声里有轻蔑,也有戏谑,更多的则是对日本人身高终于超了中国人的嘚瑟。

当周围的人知道李书文是替顶级高手、他的师父黄士海出马时,大家的笑声更大了。“黄士海八成老糊涂了,派这么个小猴子来!”在这些质疑声里,李书文并未动声色,只扛着他的大枪继续站在演武厅中央。

见李书文这副模样,一旁的日本武士伊藤太郎坐不住了,他当场对着李书文大喊:“大大的东亚病夫”,一边说着,他还一边用小手指向下连续指点,以示侮辱。

这位日本武士并不知道,这个“瘦猴子”根本是个孙悟空,比之孙悟空他还有一个可怕的特点:他一出手就是杀招,且鲜少失手。

就在伊藤太郎落下后不久,李书文大枪一抖,伊藤太郎就两眼圆睁、惊恐地呆住了,直到鲜血染红了他的白武士装,人们才惊觉:他被他口中的瘦猴子用枪刺穿了喉咙。

因为李书文的枪实在太快,他动作时,伊藤太郎虽有所察觉,却根本未来得及挥动他的长刀劈杀。

李书文刺穿伊藤太郎喉咙后,便轻巧地将他挑甩除了演武厅,随着一声惨叫的收尾,这位刚刚还在大笑的武士永远闭上了嘴。

看到同胞遭难,其他三名日本武道教官秋野、井上、野田立马对视了一下便挥刀朝李书文扑杀过来,可不及三个回合,这三个日本人便和伊藤太郎一样惨死在了演武厅。

照例,杀完这三个日本人后,李书文用枪挑起他们,扔到了演武厅外。

此时,目睹这一切的其他武士全部面如土灰。如果此前,他们眼里李书文是个猴子,那么此时,他在所有人心里,就是杀人恶魔一般的存在了。

现场静极了,就在所有人都惊愕之际,李书文又一次动了大枪,只是这一次,他的大枪刺向的是厅柱上的蚊蝇。

最最让人惊叹的是,这蚊蝇被刺落后,厅柱竟毫发无损。一旁的袁世凯看后大呼:“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

李书文温酒斩东洋武士的消息胫走后,“神枪李书文”便迅速名动天下了。

李书文成名后不久,久闻“神枪李书文”大名的张作霖,敬聘其为奉军三军武术总教师。

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张作霖部下、奉军中的日本武术教官见张大帅寻来觅去找这么个干瘪猴子当总教师很是不服。于是,他提出要与李书文一较高下。

此时,中国与日本关系已经岌岌可危,李书文恨透了日本人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所以,他听到日本武士要与他较高下时便动了杀心。

相比最初与日本武士动刀是为了扬威,此时的李书文更多的是想给日本人瞧瞧中国人的厉害,好让日本人知道:中国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可若真在这种时候把日本武士灭了,张作霖和他都将不好交差。于是,动手较量之前。李书文提出要立“生死状”,他说:

“两人较技,非同儿戏,难免伤残。我是一个快入土的糟老头子,日本人伤了我无所谓;但如果我伤了日本人,日本人怎能与你张大帅善罢甘休?这样吧,让我们按规矩各立一张生死文书,无论哪一方伤残,都不要偿命,这样我才能与日本人交手。”

张作霖听罢同意了立生死状较量的说法,可在比试中,张作霖惊呆了,比试开始后,李书文只出了一掌,日本武士冈本的肩胛骨便被击碎了。

张作霖见状立马制止了这场比试,因为他知道,只需要再一掌,这位日本武士的小命就必定没了。

从以上这两个小事件便可看出:李书文的武艺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相当难能可贵的是,武艺超群的他虽然杀心极重,可却相当重义。根据当时《大公报》对李书文的报道,他嫉恶如仇,且数次协助警民剿除盗匪,建功极多。

最重要的是,他还曾将自己的武学传予后人,在他的弟子中曾出了无数武士奇才,其中包括曾为溥仪武术老师和护卫的霍家拳创始人霍殿阁,以及八极拳代表人物、将中国武术在台湾发扬光大的武术大师刘云樵(《一代宗师》中“一线天”的原型)。

只是,这众多出色弟子相比师父李书文,实在是技艺不及。之所以如此,还是前文讲到的原因:他是世上难得的先天天才和努力天才结合的第三种天才。

李书文虽身材矮小,但他身形却异于常人,这个“异”的集中体现便是:他双手过膝,行动极其敏捷。

双手过膝的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手长过膝盖。普通人的手正常垂下绝不过膝,通常普通人手垂下后,手指离膝盖的距离大约是半个手臂的长度。双手过膝意味着:此人的手比普通人的手长了一倍。

现实中,这样的长相绝属奇人异相。历史上拥有如此异相的人总共只有9个,其中一个便是三国时期蜀国的统治者刘备。

对于武学家而言,双手过膝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个好处便是在行动时,你的行动速度会比普通人更快。这对于出拳、耍枪,都是极大的优势。而这个优势,还非是任何人都无法模仿的。

在拥有绝对天分的同时,李书文还对武学拥有极大的兴趣,这个极大兴趣正是他拼命研习武学的动力所在。

李书文自幼对武学极其感兴趣,这种兴趣之强,足以够得上痴迷的程度。起先,李书文是自己拿武学书籍研究武术,可慢慢地他发现要真正将武学做到极致,非得拜名师不可。

然而,因为李书文看起来实在太过孱弱,他找的那些师父竟无一人肯收他为徒。每个看到他的师父都说:“年轻人,你不是那块料,令寻营生吧!”

通常,正常人碰到无数权威人士如此下定论定会开始自我怀疑,可他李书文却丝毫不被这些挫败影响。他只继续一路自学一路寻访高人,他心中总想着:一定会有大师肯收我的。

有志者事竞成,果然,不服气且坚持武术的李书文很快便遇见了真正的高人。这个慧眼识珠的人,正是罗疃八极拳五世传人张景星,此人见到李书文后一眼便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的不一般。

张景星

不久,在正式开始授艺后,张景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此人,是武学奇才。

关键,这个奇才还是个武痴,且到了为学武肯舍弃一切的地步。在罗疃张家学武时,李书文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张家把式房练拳,在去练习的路上,他每天都是行步、闯步,或是抖大杆子往返。

当时的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疯子一样的人,一边挥拳一边快步行走在路上,日日如此。他的眼里心里似乎没有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也没有脚下的路,而只有他的武学。

后来,李书文还拜了八级重要传人黄士海、李大中、张克明等为师。同样,师从黄师父时,他也日日勤学苦练。为了昼夜不停地学武,他还在家附近弄出了一个练功桩。

这个练功桩说是练功桩,实际却是被他日日练拳震死的树留下的桩。他每日练习事,还打沙袋、从五十公斤到三百公斤,他拳击、肘顶、肩撞、背靠,不知打烂了多少条。

相比以上这些,李书文练大枪时也同样肯吃苦。为了将枪法练到出神的地步,他昼扎铜钱眼,夜扎香火头,技艺精进后,他后来便开始扎镜子,扎苍蝇。

他的得意弟子刘云樵后来在回忆这段时很是自豪地说:

“先师平日练枪方法奇特,如把蜂蜜涂在窗纸上招引苍蝇,然后用大枪把苍蝇一只只扎死,而窗编仍然完好;先师也常将枪穿过一个大车轮里,两手拧枪,使得车轮呼呼而转,但枪杆不会碰的咯咯乱响。”

苦中苦,人上人,从来是因果关系,李书文的一生便是这句话的最好明证。

为了多多地学艺,李书文用了十数年遍访名师,等到技艺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再拜师竟到了无所不有其极的地步。

一次,在北京与人比试大枪失败后,李书文为了能赢对方,愣生生回到家乡:欲与当时“天下第一枪”之称的师叔吴会清学艺。

可这吴会清是个不肯轻易收徒的主,这可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后,李书文想到了妙计。

他回到老家沧州后,雇了一辆轿车并将大枪悬挂在轿车前。他坐上车后便隆重地驶向了师叔所在的孟村。一到孟村他就对车夫说:“一到孟村,你就喊:‘天下第一枪!’”车夫看看李书文,说:“这不是找死吗?我可不敢喊。”

李书文见司机有迟疑,便塞了些钱给他。于是,当李书文的车进村时,司机便轻喊:“天下第一枪”。结果,村子里没有任何动静。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李书文见状便让司机再次开回村子并大喊“天下第一枪”,可这次,依旧没有动静。等第三次折回村子时并大喊“天下第一枪”时,他们终于看到动静了:大街上横放着一条三节棍,棍后立着一个威风凛凛的老汉,此人正是李书文师叔吴会清。

李书文看到师叔后立马跳下车,他第一时间向师叔将事情前因后果和盘托出了。说完后,他恳切地道:“请师叔赐教一招半式”。

吴会清听完立马觉出这是李书文的激将法,他当然不会中计。可他转身离开后,立马意识到:以李叔文的执著,他定不会轻易放弃学艺机会。于是,他便把自己的师弟吴麟书叫来,吩咐了一番。

于是,当李书文再次开着车子转回村子时,未等开口,他便看到了挡在他路中间的吴麟书。

这吴鳞书武功虽不及吴会清,可他号称枪王,八极大枪使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这些,李书文最清楚不过了。见到吴鳞书后,他赶紧施了个礼。

之后,吴鳞书淡淡道:“放马过来吧”。李书文听罢会意了,他赶紧用北京那武林高手的枪招猛攻向吴鳞书。结果,吴鳞书只大枪一抖、一缠一拿,只用了一招就把李书文连人带枪打倒在地。

李书文从地上爬起来的瞬间便明白了招式,他激动异常地施礼道:“谢谢师叔教了我这一招。”后来再次回到北京,他便凭着用激将法学来的这招枪法,战胜了对手。

李书文此举,往粗里说是为了学艺无所不有其极;往细里说便是:为了学艺可以主动尝试失败。在李书文看来:失败也是一种“淬炼”……

在所有人都求胜的年代,李书文却为了学艺主动求败,这是什么,是他敢于为真正技艺牺牲自我的精神。往大里说,这也是他敢于打破原有自我,重建另一个自我的方式。每一次打破重建,他的武艺和心境便到了另一种境界。

如此李书文,后来“刚拳无二打、神枪李书文”,实是必然。

每一个传奇背后,从来是不为人知的艰难求索。拼尽半生的李书文在江湖上赢得了顶级声名,他的出神技艺也被后世争相传颂,关于他的种种,《沧县志》曾有载曰:

“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

这个在今时看来极其不可思议的出神入化的武艺,却并不虚。可毕竟这描述实在太过神了,所以有半数人存质疑态度。可若他们真能看到他如痴疯一般的学艺法,想来他们对这些也将深信不疑。

只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大名遍天下后的李书文,也感受到了峰顶的“严寒凛冽”。

他的弟子刘云樵说,也不知从何时起,师父饮食起居便不准任何人靠近了,即便是家人、学生。他很有些遗憾地道:

“只要人一靠近他,没有一个不被他摔飞出去的。”

除去这些之外,李书文在吃食上也格外小心,除了在家里和刘云樵之外,只要在外边吃饭,他都会等弟子吃完才肯入口。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为何,因为他的声名太盛了,江湖上无数想称霸的人除不掉便想杀害他,他身上所欠下的血债,也是他格外小心的原因。

可百密终有一疏,在李书文告老还乡途中,他因病倒在了山东潍县外城东关内客栈。就是这一次,他被仇家下毒杀害了,辞世这年,他年72岁……

然而,在他死后多年,他却在故乡山林再次出现了。这是误传还是另有隐情?真相已不得而知!

非常有意思的是,日本人虽然恨透了他,可却将他放进了一款很流行的游戏里,在游戏里他仍旧是顶级高手。也正因此,中国顶级武术家李书文在日本的名气一直长盛不衰。

在真正的技艺面前,日本人竟也念念不忘到抛却恨的地步,真真令人难以置信。

本文标题: 神枪李书文武功究竟多高?人生遭遇唯一失败竟是因此!死因成谜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6883917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傅作义的女儿:曾为和平解放北平立下了大功,建国后结局怎样
当年共产党为了解放全中国,与国民党打了三年多,但在如此激烈的解放战争中,有十几个省份是没有动过一兵一卒,单纯依靠和平的手段实现的解放,而这其中,最著名,也是最振奋军心的,便是北平的解放。 正是因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得北平内的老百姓和那些珍
标签傅作义,傅冬菊,中国共产党,北京,国民党,平津战役
苏联第一战神朱可夫,为啥二战后下场很惨?答案只有4个字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德国挑起战争,利用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一路攻陷了大半个欧洲地区,最后德军在士气正盛的情况之下,对苏联发起了进攻。当时的德军号召了500多万大军,在早期的时候就消灭了几百万的苏联士兵,在如此的情况之下苏联已经呈现了溃败的趋势,
标签朱可夫,苏联_历史,二战,德军
这一支德军的神秘部队,装备精良却伤亡惨重,三个月三万人无一幸免
二战”后期,德国曾经出现过一支震惊世界的陆军少年师。其作战勇猛、伤亡之惨重、结局之凄凉,在孩子兵参与战争的历史上绝无仅有。但这支部队在“二战”以后很少被人提及。一个德国朋友提示我,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述是存在的,只是人们不愿意旧话重提,原因很简
标签德军,二战,阿克斯曼,党卫军,盟军
日本投降,为何留下10万女子在东北?难怪日本人不愿提及
随着日本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日本是二战的发起国之一,战争期间对我们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直接移民了二十万日本青年男女在东北生活,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却留下了十万女人在东北,没有对她们进行任何安排,而这些女人后来只能
标签东北,日本_历史,日本投降,九一八事变,二战
明代最悲剧色彩皇后:为国鞠躬尽瘁十八年,却被丈夫勒令自裁!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王朝的末代皇帝,往往都非真正的亡国之君;而末代皇妃,却常有些乱政的迹象。但是明代的末代周皇后却显然不在此列。 周皇后 崇祯帝的周皇后祖籍是苏州,后来迁居到北京大兴。天启年间,她被作为秀女选入信王府。此时负责宫中内外女官
标签崇祯,明代,田贵妃,北京,刘昭妃
宋美龄的一生挚友,张学良:如果不是已有妻子,我一定狂追宋美龄
张学良晚年曾经说过,“我没死,全靠蒋夫人保我”,宋美龄却说,“我对不起汉卿(张学良,字汉卿)”,显然两人说的都是西安事变的事儿。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便开始了他
标签张学良,宋美龄,蒋介石,西安事变,南京,抗日,汉卿